民建青年干部培养中的培训机制研究
——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借鉴
发布时间:2019-02-25 16:29:02
|
作者: 裴兰顺 谢 舟 宋 洁 潘 军
民建的青年干部不仅是民建重要的活力源泉,也是国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创新机制,培养好自己的青年干部,加强党派青年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青年干部培养,参政议政能力的提升、组织合作素质的提高,都要求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学习和培训。而当前的民建各级组织在工作中,也积极促成青年干部培养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利用尽可能多的资源来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学习教育。但还存在着缺乏系统学习观念,培训目标不清晰,培养方式体系缺失的一些问题。引入学习型组织理念,来明确学习培训的目标和观念,强调系统规范的培养培训体系,将进一步提升青年干部培训的效果,凸显民建培训的特色,进一步提升民建青年干部培养的绩效。
一、民建青年干部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一)民建青年干部培训的现状
民建一直强调青年干部培养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浙江民建省委会提出要加强各级组织青年干部的培训培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组织优秀中青年会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夯实新时代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后备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等“五种能力”,提出要建立后备干部培训制度,健全以社院培训为主体的系统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水平。
围绕着省委会的这一青年干部培养目标和要求,各级市委会和基层组织也非常重视会内青年人才培养,有着一定的干部培养工作机制和培训方案。以湖州民建市委会为例。围绕着青年干部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心,湖州市委会已经初步建设了会内人才的培训机制。市委会依托中央和省市县区各级社院培训平台,能够抓住各类机会,推荐各类会员人才参与各类思想政治和政党工作各类培训学习。目前已经常态化的会内培训机制是定期的新会员和骨干会员培训班,通过民建会史、民主党派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等专题的课程讲座,帮助会员加深对会和会内工作任务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不定期推荐基层组织会员和干部参与湖州市委统战部和利用省市政协学习培训平台的各个专题学习,提升骨干会员的思想认识和民主党派业务素质。每年也能够积极安排各级基层组织干部轮训民建中央和浙江省的民建干部培训课程,极大提升了各级基层干部的统战工作综合素质和会务组织的政工工作能力。同时也注重培训方式的改进和完善,在讲座讲授的基础上,注意参观考察和经验交流讨论方式的应用,也正在摸索专题学习的方法。这些做法改变了千篇一律的输灌教学法,丰富学习的方式,提升培训的效果。
(二)民建青年干部学习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囿于外部条件和一些内部自身工作欠缺,基层组织的民建青年干部学习培训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1、培训目标自主定位不够清晰。虽然围绕着民建中央和省委会的目标和要求思路展开干部培训工作,但是基层组织就培训的动机和目的还缺乏自主自为的思考。缺乏自为性的原因,一是在现有培训体系中自主项目不足。基层组织自主自导的培训项目在现有培训体系中占比不大,更多地是推荐会员参加上级组织和统战、政协的各级培训课程,也就较少切身关注课程培训达成目标的精确确定;二是对培训动机缺乏精确的认识和考虑。青年干部培养的目标是提升学员的政工管理能力,还是提升统战思想政治,还是提升学员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业务素质,培养的青年干部是为了提升会的组织管理,还是提高会员参政议政的能力还是为了让青年干部能够更好的参与到本职的干部管理岗位上去?这些都是民建干部培养的目标,但在培训中往往大而全地概括进去,不能够精确地确定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排定优先秩序,无法根据养成目标应对培训,减损了培训的效果。
2、培训计划性和体系性不足。受制于民主党派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及会员活动特点,民建基层无法像中共一样很好地利用基层组织,保障学习培训的经费和场地等条件,常态化地组织起经常定期和有层次有结构的学习培训活动。而依靠上级组织和统战政协培训的工作办法,导致了自我培训计划较为松散,学习项目和课程设置实施的方案性不明晰。难以建立培训的分层分类的体系,就青年干部能力提升培养的针对性不足。但教育的基本原理是讲求因材施教,主张逐步提高基础,逐级加深认识的教学过程,也强调系统化地针对能力需求专项培养。不尊重人才培养规律的扁平培养和重复培训,当然难以显现出干部培训的良好效果。
3、培训的方式方法欠丰富。虽然民建和民建会员参与的各级培训非常注重讲授和讨论交流相结合,各项短训班项目上也都会有实地参观考察的课程设置,能够扩大受训学院视野,丰富学员工作经验,给给学员以思考和借鉴。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短训班以外的网络微信学习平台的使用,开始逐步摸索长期化学习方式。但除了讲座讲授方式利用比较纯熟之外,其他方式未能加以更好地利用。目前的学习培训方法仍然是以单方讲授为主,专题交流和自主学习较少,应对问题解决的案例性、探讨性学习较少,学习的常态化约束性机制较少。学员对常态化学习的积极性显弱,自主学习的态度难以维持,各类培训后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率也就差强人意了。
4、培训的民建特色缺失。我国每个民主党派都有着他的界别特色。虽然近年来民主党派基层的特色已经越来越模糊,但如何围绕中心工作,展现党派工作特色,仍然是每个民主党派的重要任务。在青年干部学习培训中,针对民建自身的特色,提出有自身工作特点的培训项目和课程,解决与其他党派不同的实际问题,也应该是青年干部培养中的应有之义。例如民建会员多是工商经济界人士。这一群体与九三学社主要由科技界人士和知识分子组成有着明显的不同。相应在会员管理和会务活动上的工作知识也应有一定的区别。而目前的培训项目课程,少有专门针对这些界别特色来展开学习研究的,既无法有的放矢,解决民建特定工作问题,又无法在学习中培养起会员的民建情怀,混然于其他民主党派的培训培养,不利于民建的发展。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借鉴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关于组织管理的理论,本世纪初风靡于我国各个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管理应用中。学习型组织理论中关于如何看待、设定组织培养目标和维系组织学习培训机制的方式方法的相关原理,今天拿来探讨青年干部培训问题,仍然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企业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的途径有五种,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即五项修炼):
1、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意识。“自我超越”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建立愿景(指一种愿望、理想、远景或目标);二是看清现状;三是实现愿景。即组织中的每一成员都要看清现状与自己的愿景间的距离,从而产生出“创造性张力”,进而能动地改变现状而达到愿景。原先的愿景实现后,又培养起新的愿景。随着愿景的不断提升,又产生出新的“创造性张力”。显然,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能力是组织生命力的源泉。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人们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映。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与其个人成长经历、所受教育、生活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并非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很完美。人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就能弥补自己心智模式的缺陷。
3、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源自个人愿景,它是经过各成员相互沟通而形成的组织成员都真心追求的愿景,它为组织的学习提供了焦点和能量。组织只有有了共同愿景,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推进组织不断地发展。
4、搞好团体学习。组织由很多目标一致的团队构成。“团体学习”指每一团体中各成员通过“深度会谈”与“讨论”,产生相互影响,以实现团体智商远大于成员智商之和的效果。它建立在发展“自我超越”及“共同愿景”的工作上。团体是组织的基础,每个团体的“团体学习”都搞好了,组织才更有竞争力。因此,“团体学习”比个人学习更重要。
5、运用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指以系统思考观点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其核心就是:从整体出发来分析问题;分析关键问题;透过现象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系统思考是见识,也是综合能力。这种见识和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逐渐形成。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对民建青年干部学习培训的借鉴之处
1、“自我超越”,树立干部担当。学习型组织理论中“自我超越”的理解,要求组织中的个人要从“工具性”工作观转变为“创造性”工作观,突破自我约束、自我设限,克服自我满足,实现自我超越。人的创造潜能可以是无限的。理论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自我否定,实现自我超越。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通过系统反思,通过批评、检讨和自我批评、自我检讨,查找客观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青年干部的培养,就是一个期待青年人才通过学习和培训,在态度和能力上实现从普通会员到会内干部工作担当的转变过程。这要求培养机制要提供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和内容,不仅仅是从知识和经验方面丰富青年干部的头脑,还应该从党派和身份认同上,鼓励青年干部累积充足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鼓励他们突破普通会员“参与”的期待,培养青年干部积极主动担当会的工作,并以更高的层次来看待、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主动突破自我限定,将自己有意识地塑造成为优秀的领导和管理人才。通过阶梯性的培养计划,提供足够的智慧和经验,帮助青年人才突破每一阶段的“自我限定”,逐级抬升青年干部的能力和素质。
2、“改善心智”,提升工作素质。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所谓心智模式,就是一个人的心灵素质,思维方式。心智模式根深蒂固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大多数人自我感觉良好;然而人无完人,任何人心智模式都是有缺陷的。要改善心智模式,首先必须学会把镜子转向自己,其次要善于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三要学会开放心灵,宽容接纳别人。组织应当帮助成员突破思维定式,弥补心智模式的缺陷。青年干部的培养,同样也是同人才心智模式限定做斗争的过程。民建会员多是经济界人士和与经济有关的政府工作人员和知识分子,大多数具有精专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的专门领域能力,但政工管理思维和能力,社会事务把握和经验,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尤其在领导工作上肯定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青年干部培训机制要起到“镜子”的功用,让青年干部能够照见自己的不足,要提供青年干部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熟悉和掌握会的干部工作的语境,并培养他们干部工作的眼界和气度。
3、“共同愿景”,凝聚民建情怀。学习型组织理论中所说的“愿景”,就是奋斗目标、价值观、使命感。组织的共同愿景高于个人愿景。它是组织中所有成员愿景的景象,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它能够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共同愿景,一般来说也是组织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能不能成为成员的共同愿景,取决于这个目标里面有无对成员的激励因素,也就是多大程度上考虑了成员的价值追求和生命意义。通过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必然会不断增强成员的主人翁责任感。这就是要求在青年干部培训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要切实树立具体目标和愿景,并能够实现对青年干部的激励作用,让他们有浓烈的民建情怀,乐于去为会务工作服务贡献。新修订的民建会章发展和完善了民建组织的使命、目标和愿景,能够激发民建会员的会务热忱和干劲。但还应该为青年干部设定具体的阶段性的个人愿景并加以宣导,不断将目标定在不远处,将培养工作落在每一步的实处,激励青年干部与民建会共同成长发展。
4、“团队学习”,丰富培训方式。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团体学习的要义在于重视和强化整体的效能,克服组织内耗和组织障碍。倡导团体学习是基于整体的观念,认可集体的效能大于个体的效能之和。但学习型组织理论要求组织所产生的力量和效能,不是大于团体中某一个体的力量或效能,而是大于所有成员个体力量与效能之和。因此,组织内部必须树立人本理念,创造一个宽容、开放、平等、坦诚的易于相互交流的工作环境,而组织扁平化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证。这一要求放在青年干部培训上,就要求改变短期化的、单方面讲座培训为主的现有培训方式,要建立长期的可持续的学习团队,将每一位青年干部团结进学习团队中,塑造不断学习的氛围;要为青年干部搭建交流和竞争的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扁平化的媒介,如网络和微博微信等,不仅仅是分享,还有讨论,不仅仅是学习,还有反馈、评价和总结考核的定期提供。这样的学习培训机制,才能真正起到青年干部的培训作用和效果,实现为会培养人才的目标。
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这些途径原理从学习动力,学习目标,学习激励和学习方式上能为会的青年干部培训提供一定的借鉴,帮助会的青年干部培训厘清目标、动力和过程机制,可结合其他培训不足和问题的改进,来完善会的青年干部培养培训机制。
三、改进民建青年干部学习培训机制的建议
1、明确培养的目标。首先,在青年干部的培训计划和方案中一定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会使得培训体系中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零散而混乱,无法围绕目标中心而开展的培训肯定是不成体系没有效果的,起不到培养的效能。而且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的动力,促进学员愿意主动的学习;其次,培训计划和方案中培养目标的设定既要围绕着党和国家的宏大叙事,又要考虑会的功能实现和组织发展的实际需求,塑造会的“共同愿景”。在具体目标设定上,到底是培养青年干部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更快地提升到本职关键岗位上去,还是以“五种能力”为培养目标,培训他们服务于会的工作,培养他们胜任会的领导岗位?课题组认为,应该是后者才是会的青年干部培养的首要和中心。把服务于会员,服务于会的组织,发挥会的角色作用,作为培训的具体目标内容之一,侧重于会的政工管理能力和参政议政等工作技能提升。设定了这个清楚明确的目标,方能设计考虑切实可行的包括培训项目和课程方案等在内的整体培训体系。
2、体系化设定培训过程。尊重人才培养成长规律,体系化培训过程是做实青年干部培养的应有之义。要改变以往的零散的不定期的培养培训方式,要制定完善的培训培养方案体系。可以借重上级组织和各级部门的干部培训项目和课程机制,但是各级组织一定要有自身干部培训的体系化的思路和计划。将这些培训项目和自己学习培训项目视为一个干部培训的整体来考虑,避免让受训人员陷于零散而重复的项目培训当中。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主培养的魄力和能力,尽可能自主培训。组织培训自己人员肯定是首先为了组织自己的需求,自主培养,自我设定培养内容和方式,针对性强,方不失为自我组织培养干部的意义;要尊重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培训规律,合理设定培训的课程和项目的结构和层次,提倡分层分类的培训路径设计,尽可能地围绕潜力人才培养和优秀干部素质提升需求,为这些群体“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和课程项目,帮助他们突破“自我限定”。
3、完善丰富培训方式方法。首先,要改变单方面教授的传统方式,积极探索技能交流和经验分享及工作讨论的各种学习方法的使用,进一步注重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教学方式的开展,突出受训人员学习的自主性和融入性;其次,建立起以课堂短训为节点,日常学习网络为持续的过程方式,课堂短训解决突出、重点和疑难问题,日常学习网络持续普及基础性一般性知识和技能,让受训成员能点滴积累受训知识和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模式,塑造“团体学习”的氛围,保证了学员学习的持续性;再次,要重视培训过程中的学习反馈和评测。设定评测机制,适当地给学员加以一定压力的目的,在于激发学员认真学习的动力,避免滥竽充数问题的出现。而且这种教学评测互动,也有助于培训机制的改进和完善。
4、注重特色化的培训。民建青年干部的培训,一定不能泯然于其他民主党派的干部培训。要根据会的人才来源,量身制作会自己的培训内容和结构。要仔细考虑会内干部人才的领域优势和寻找会内人才群体的短板和不足,为此分别设定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并体现到培训课程和内容当中去。既打下民主党派干部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基础,又能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提升会的工作优势和弥补本界别人才能力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培养起为会所用的优秀干部人才。
“青年强则国强”。如今,党和国家将青年干部培养工作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而民建组织发展和党派作用的持续更好发挥,也取决于一批又一批会内青年干部能否优秀成长。要培养好的干部,就应该是包括选拔、培训、锻炼和任用的整套机制完善作用。会应该尽可能地为青年干部提供培养的条件和机会,保障培训的体系推进,切实实施,避免让培训浮在表面,流于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同其他培养机制一道为会培养出优秀有为,有担当有能力的好干部。
(本文获2018年度民建省委会理论研究优秀结项成果二等奖)
一、民建青年干部培训的现状和问题
(一)民建青年干部培训的现状
民建一直强调青年干部培养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浙江民建省委会提出要加强各级组织青年干部的培训培养。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组织优秀中青年会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夯实新时代多党合作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后备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等“五种能力”,提出要建立后备干部培训制度,健全以社院培训为主体的系统培训机制,提高培训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水平。
围绕着省委会的这一青年干部培养目标和要求,各级市委会和基层组织也非常重视会内青年人才培养,有着一定的干部培养工作机制和培训方案。以湖州民建市委会为例。围绕着青年干部人才培养的工作中心,湖州市委会已经初步建设了会内人才的培训机制。市委会依托中央和省市县区各级社院培训平台,能够抓住各类机会,推荐各类会员人才参与各类思想政治和政党工作各类培训学习。目前已经常态化的会内培训机制是定期的新会员和骨干会员培训班,通过民建会史、民主党派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等专题的课程讲座,帮助会员加深对会和会内工作任务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不定期推荐基层组织会员和干部参与湖州市委统战部和利用省市政协学习培训平台的各个专题学习,提升骨干会员的思想认识和民主党派业务素质。每年也能够积极安排各级基层组织干部轮训民建中央和浙江省的民建干部培训课程,极大提升了各级基层干部的统战工作综合素质和会务组织的政工工作能力。同时也注重培训方式的改进和完善,在讲座讲授的基础上,注意参观考察和经验交流讨论方式的应用,也正在摸索专题学习的方法。这些做法改变了千篇一律的输灌教学法,丰富学习的方式,提升培训的效果。
(二)民建青年干部学习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囿于外部条件和一些内部自身工作欠缺,基层组织的民建青年干部学习培训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1、培训目标自主定位不够清晰。虽然围绕着民建中央和省委会的目标和要求思路展开干部培训工作,但是基层组织就培训的动机和目的还缺乏自主自为的思考。缺乏自为性的原因,一是在现有培训体系中自主项目不足。基层组织自主自导的培训项目在现有培训体系中占比不大,更多地是推荐会员参加上级组织和统战、政协的各级培训课程,也就较少切身关注课程培训达成目标的精确确定;二是对培训动机缺乏精确的认识和考虑。青年干部培养的目标是提升学员的政工管理能力,还是提升统战思想政治,还是提升学员的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业务素质,培养的青年干部是为了提升会的组织管理,还是提高会员参政议政的能力还是为了让青年干部能够更好的参与到本职的干部管理岗位上去?这些都是民建干部培养的目标,但在培训中往往大而全地概括进去,不能够精确地确定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排定优先秩序,无法根据养成目标应对培训,减损了培训的效果。
2、培训计划性和体系性不足。受制于民主党派的经费和工作条件及会员活动特点,民建基层无法像中共一样很好地利用基层组织,保障学习培训的经费和场地等条件,常态化地组织起经常定期和有层次有结构的学习培训活动。而依靠上级组织和统战政协培训的工作办法,导致了自我培训计划较为松散,学习项目和课程设置实施的方案性不明晰。难以建立培训的分层分类的体系,就青年干部能力提升培养的针对性不足。但教育的基本原理是讲求因材施教,主张逐步提高基础,逐级加深认识的教学过程,也强调系统化地针对能力需求专项培养。不尊重人才培养规律的扁平培养和重复培训,当然难以显现出干部培训的良好效果。
3、培训的方式方法欠丰富。虽然民建和民建会员参与的各级培训非常注重讲授和讨论交流相结合,各项短训班项目上也都会有实地参观考察的课程设置,能够扩大受训学院视野,丰富学员工作经验,给给学员以思考和借鉴。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短训班以外的网络微信学习平台的使用,开始逐步摸索长期化学习方式。但除了讲座讲授方式利用比较纯熟之外,其他方式未能加以更好地利用。目前的学习培训方法仍然是以单方讲授为主,专题交流和自主学习较少,应对问题解决的案例性、探讨性学习较少,学习的常态化约束性机制较少。学员对常态化学习的积极性显弱,自主学习的态度难以维持,各类培训后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率也就差强人意了。
4、培训的民建特色缺失。我国每个民主党派都有着他的界别特色。虽然近年来民主党派基层的特色已经越来越模糊,但如何围绕中心工作,展现党派工作特色,仍然是每个民主党派的重要任务。在青年干部学习培训中,针对民建自身的特色,提出有自身工作特点的培训项目和课程,解决与其他党派不同的实际问题,也应该是青年干部培养中的应有之义。例如民建会员多是工商经济界人士。这一群体与九三学社主要由科技界人士和知识分子组成有着明显的不同。相应在会员管理和会务活动上的工作知识也应有一定的区别。而目前的培训项目课程,少有专门针对这些界别特色来展开学习研究的,既无法有的放矢,解决民建特定工作问题,又无法在学习中培养起会员的民建情怀,混然于其他民主党派的培训培养,不利于民建的发展。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与借鉴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关于组织管理的理论,本世纪初风靡于我国各个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管理应用中。学习型组织理论中关于如何看待、设定组织培养目标和维系组织学习培训机制的方式方法的相关原理,今天拿来探讨青年干部培训问题,仍然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原理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一种企业组织理论。学习型组织是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的途径有五种,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系统思考(即五项修炼):
1、培养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意识。“自我超越”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建立愿景(指一种愿望、理想、远景或目标);二是看清现状;三是实现愿景。即组织中的每一成员都要看清现状与自己的愿景间的距离,从而产生出“创造性张力”,进而能动地改变现状而达到愿景。原先的愿景实现后,又培养起新的愿景。随着愿景的不断提升,又产生出新的“创造性张力”。显然,组织成员的自我超越能力是组织生命力的源泉。
2、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人们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映。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与其个人成长经历、所受教育、生活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并非每个人的心智模式都很完美。人们通过不断地学习就能弥补自己心智模式的缺陷。
3、建立共同愿景。“共同愿景”源自个人愿景,它是经过各成员相互沟通而形成的组织成员都真心追求的愿景,它为组织的学习提供了焦点和能量。组织只有有了共同愿景,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推进组织不断地发展。
4、搞好团体学习。组织由很多目标一致的团队构成。“团体学习”指每一团体中各成员通过“深度会谈”与“讨论”,产生相互影响,以实现团体智商远大于成员智商之和的效果。它建立在发展“自我超越”及“共同愿景”的工作上。团体是组织的基础,每个团体的“团体学习”都搞好了,组织才更有竞争力。因此,“团体学习”比个人学习更重要。
5、运用系统思考。“系统思考”指以系统思考观点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其核心就是:从整体出发来分析问题;分析关键问题;透过现象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系统思考是见识,也是综合能力。这种见识和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逐渐形成。
(二)学习型组织理论对民建青年干部学习培训的借鉴之处
1、“自我超越”,树立干部担当。学习型组织理论中“自我超越”的理解,要求组织中的个人要从“工具性”工作观转变为“创造性”工作观,突破自我约束、自我设限,克服自我满足,实现自我超越。人的创造潜能可以是无限的。理论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自我否定,实现自我超越。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通过系统反思,通过批评、检讨和自我批评、自我检讨,查找客观存在的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青年干部的培养,就是一个期待青年人才通过学习和培训,在态度和能力上实现从普通会员到会内干部工作担当的转变过程。这要求培养机制要提供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和内容,不仅仅是从知识和经验方面丰富青年干部的头脑,还应该从党派和身份认同上,鼓励青年干部累积充足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鼓励他们突破普通会员“参与”的期待,培养青年干部积极主动担当会的工作,并以更高的层次来看待、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主动突破自我限定,将自己有意识地塑造成为优秀的领导和管理人才。通过阶梯性的培养计划,提供足够的智慧和经验,帮助青年人才突破每一阶段的“自我限定”,逐级抬升青年干部的能力和素质。
2、“改善心智”,提升工作素质。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所谓心智模式,就是一个人的心灵素质,思维方式。心智模式根深蒂固存在于每个人心中,大多数人自我感觉良好;然而人无完人,任何人心智模式都是有缺陷的。要改善心智模式,首先必须学会把镜子转向自己,其次要善于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第三要学会开放心灵,宽容接纳别人。组织应当帮助成员突破思维定式,弥补心智模式的缺陷。青年干部的培养,同样也是同人才心智模式限定做斗争的过程。民建会员多是经济界人士和与经济有关的政府工作人员和知识分子,大多数具有精专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的专门领域能力,但政工管理思维和能力,社会事务把握和经验,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尤其在领导工作上肯定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所以青年干部培训机制要起到“镜子”的功用,让青年干部能够照见自己的不足,要提供青年干部交流的平台,让他们熟悉和掌握会的干部工作的语境,并培养他们干部工作的眼界和气度。
3、“共同愿景”,凝聚民建情怀。学习型组织理论中所说的“愿景”,就是奋斗目标、价值观、使命感。组织的共同愿景高于个人愿景。它是组织中所有成员愿景的景象,是他们的共同理想。它能够使不同个性的人凝聚在一起,朝着组织共同的目标前进。共同愿景,一般来说也是组织的发展目标。这个目标能不能成为成员的共同愿景,取决于这个目标里面有无对成员的激励因素,也就是多大程度上考虑了成员的价值追求和生命意义。通过建立共同愿景的过程,必然会不断增强成员的主人翁责任感。这就是要求在青年干部培训中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要切实树立具体目标和愿景,并能够实现对青年干部的激励作用,让他们有浓烈的民建情怀,乐于去为会务工作服务贡献。新修订的民建会章发展和完善了民建组织的使命、目标和愿景,能够激发民建会员的会务热忱和干劲。但还应该为青年干部设定具体的阶段性的个人愿景并加以宣导,不断将目标定在不远处,将培养工作落在每一步的实处,激励青年干部与民建会共同成长发展。
4、“团队学习”,丰富培训方式。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团体学习的要义在于重视和强化整体的效能,克服组织内耗和组织障碍。倡导团体学习是基于整体的观念,认可集体的效能大于个体的效能之和。但学习型组织理论要求组织所产生的力量和效能,不是大于团体中某一个体的力量或效能,而是大于所有成员个体力量与效能之和。因此,组织内部必须树立人本理念,创造一个宽容、开放、平等、坦诚的易于相互交流的工作环境,而组织扁平化则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保证。这一要求放在青年干部培训上,就要求改变短期化的、单方面讲座培训为主的现有培训方式,要建立长期的可持续的学习团队,将每一位青年干部团结进学习团队中,塑造不断学习的氛围;要为青年干部搭建交流和竞争的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扁平化的媒介,如网络和微博微信等,不仅仅是分享,还有讨论,不仅仅是学习,还有反馈、评价和总结考核的定期提供。这样的学习培训机制,才能真正起到青年干部的培训作用和效果,实现为会培养人才的目标。
学习型组织理论中的这些途径原理从学习动力,学习目标,学习激励和学习方式上能为会的青年干部培训提供一定的借鉴,帮助会的青年干部培训厘清目标、动力和过程机制,可结合其他培训不足和问题的改进,来完善会的青年干部培养培训机制。
三、改进民建青年干部学习培训机制的建议
1、明确培养的目标。首先,在青年干部的培训计划和方案中一定要有明确的培养目标。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会使得培训体系中的课程设置和内容安排零散而混乱,无法围绕目标中心而开展的培训肯定是不成体系没有效果的,起不到培养的效能。而且只有明确目标才能激发学员的学习的动力,促进学员愿意主动的学习;其次,培训计划和方案中培养目标的设定既要围绕着党和国家的宏大叙事,又要考虑会的功能实现和组织发展的实际需求,塑造会的“共同愿景”。在具体目标设定上,到底是培养青年干部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帮助他们更快地提升到本职关键岗位上去,还是以“五种能力”为培养目标,培训他们服务于会的工作,培养他们胜任会的领导岗位?课题组认为,应该是后者才是会的青年干部培养的首要和中心。把服务于会员,服务于会的组织,发挥会的角色作用,作为培训的具体目标内容之一,侧重于会的政工管理能力和参政议政等工作技能提升。设定了这个清楚明确的目标,方能设计考虑切实可行的包括培训项目和课程方案等在内的整体培训体系。
2、体系化设定培训过程。尊重人才培养成长规律,体系化培训过程是做实青年干部培养的应有之义。要改变以往的零散的不定期的培养培训方式,要制定完善的培训培养方案体系。可以借重上级组织和各级部门的干部培训项目和课程机制,但是各级组织一定要有自身干部培训的体系化的思路和计划。将这些培训项目和自己学习培训项目视为一个干部培训的整体来考虑,避免让受训人员陷于零散而重复的项目培训当中。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主培养的魄力和能力,尽可能自主培训。组织培训自己人员肯定是首先为了组织自己的需求,自主培养,自我设定培养内容和方式,针对性强,方不失为自我组织培养干部的意义;要尊重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培训规律,合理设定培训的课程和项目的结构和层次,提倡分层分类的培训路径设计,尽可能地围绕潜力人才培养和优秀干部素质提升需求,为这些群体“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和课程项目,帮助他们突破“自我限定”。
3、完善丰富培训方式方法。首先,要改变单方面教授的传统方式,积极探索技能交流和经验分享及工作讨论的各种学习方法的使用,进一步注重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教学方式的开展,突出受训人员学习的自主性和融入性;其次,建立起以课堂短训为节点,日常学习网络为持续的过程方式,课堂短训解决突出、重点和疑难问题,日常学习网络持续普及基础性一般性知识和技能,让受训成员能点滴积累受训知识和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通过这种模式,塑造“团体学习”的氛围,保证了学员学习的持续性;再次,要重视培训过程中的学习反馈和评测。设定评测机制,适当地给学员加以一定压力的目的,在于激发学员认真学习的动力,避免滥竽充数问题的出现。而且这种教学评测互动,也有助于培训机制的改进和完善。
4、注重特色化的培训。民建青年干部的培训,一定不能泯然于其他民主党派的干部培训。要根据会的人才来源,量身制作会自己的培训内容和结构。要仔细考虑会内干部人才的领域优势和寻找会内人才群体的短板和不足,为此分别设定素质和能力培养目标,并体现到培训课程和内容当中去。既打下民主党派干部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基础,又能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提升会的工作优势和弥补本界别人才能力的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培养起为会所用的优秀干部人才。
“青年强则国强”。如今,党和国家将青年干部培养工作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上。而民建组织发展和党派作用的持续更好发挥,也取决于一批又一批会内青年干部能否优秀成长。要培养好的干部,就应该是包括选拔、培训、锻炼和任用的整套机制完善作用。会应该尽可能地为青年干部提供培养的条件和机会,保障培训的体系推进,切实实施,避免让培训浮在表面,流于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同其他培养机制一道为会培养出优秀有为,有担当有能力的好干部。
(本文获2018年度民建省委会理论研究优秀结项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