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理论与研究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理论与研究
加强自身建设 拓展创新平台 新时代发挥新作用
发布时间:2021-04-20 10:13:52
  |  
作者: 李钰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入新中国诞生建设时代,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建走过了七十五年的峥嵘岁月。七十五年,始终不忘初心,与党同心同行,砥砺奋进,书写华章。在携手进入新时代的今日,新时代所赋予党派工作的新要求让民建有必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党派作用。 
        我们从两个方面作粗浅探讨。首先客观分析民建自身建设中对于发挥党派作用具有影响力的因素。民建作为民主党派中主要联系经济界的政党组织,自身建设的不断完善,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立足之本。党派自身建设越完善,发挥作用的推力就越大。其次,我们需要探索新时代前行中民建的发展建设与时代进程的同频共振方法和途径,做时代的鼓手,做执政党的坚定同心同行者。 
        一、从自身建设角度探索,我们现阶段需要关注和重视对于民建发挥作用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几个因素: 
        (一)民建在组织发展中特色优势的保持 
        民建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1952年,中央统战部在《关于协助民主党派发展党员的办法的报告》中,将各党派的发展对象确定为“以中上层为主”,强调应“首先着重吸收一批在社会上有影响的上层分子”,民建重点发展对象为工商业者。1983年,中央统战部与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就组织发展问题等进行协商,形成了《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座谈会纪要》。《纪要》中,民建的发展对象确定为同民建有历史联系或有密切工作联系的从事工商企业和其他经济工作的人士。1994年,中央统战部就贯彻《关于民主党派组织发展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明确提出各民主党派“以大中城市为主,以中上层人士为主,以协商确定的重点分工为主”组织发展原则。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中,对此原则再次加以重申。由此,我们可以明确民建的组织发展是以经济界为主,民建特色优势的发力点主要在于经济工作和与经济工作密切相关的领域。以地方民建湖州市委会为例,分析目前情形,民建在组织发展工作中隐显两种态势:一是自身组织发展中出现高阶次人士发展滞缓问题。在发展经济界人士中,中大型企业的领航人、有影响力的新阶层人士、特别是研究经济工作的专家学者队伍难度增大,发展率偏低;二是其他党派介于可交叉发展的相应比例,在自身党派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延伸发展领域逐渐改变和对经济界人才的需求跨界发展,在企业家和经济界优秀人士中发展数不断增多,这对于民建的组织发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产生影响。跨界发展的不断增多,党派特色优势渐趋淡化,带来各党派的趋同性增大,发挥特色优势作用力减弱。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界专家学者人士,党派特色平台的搭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从民建的角度,其对经济工作推进发展的资政建言可能是一种专业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力,而换一个平台角度,也许只能是代表一种观点或者态度。另外,近亲发展和破限增量发展也对各党派的特色优势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与抢夺人才发展状况有所不同。如果说抢夺人才发展还可以从注重质量上考虑,而无序的跨界近亲发展和增量发展对于质的考量趋弱,只能是更增大党派之间的趋同性,削弱各党派的特色优势。从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制度的确立,到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各党派分工发展领域,着重体现的是各党派的不同特色与优势,众力合汇,才能达到对于国家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全面有效作用发挥,因而特色发展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二)民建在议政建言中地位超脱性的保持 
        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在总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方面是高度一致的。从党派来说,它的角色位置是参政者而不是决策者,其组织形式独具特点,其地位也具有一定的超脱性,它的优势在于处于权力之外,没有部门利益冲突的超脱性,其视角和政府各部门视角有相对的不同性,看问题的角度与关注点有其独特性,相对比较客观,也正是因为这个不同性恰好形成了两者互补,这就是“和而不同”。 
        随着时代发展,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党派培养后备干部梯队大格局出发,从体制内对于程序、制度的执行力度和对于组织、协调能力强度等方面考量,体制内人员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民建作为以发展经济界为主人士党派组织,企业家占据相当比例,其企业化管理和工作特性与体制内人员特别是政府部门中党派身份的管理者,在工作方法与管理理念、思维方式上也具有不同特性。目前来说,一些地方基层组织对于体制内成员发展工作愈益注重,县区基层组织的主要领导骨干基本以体制内担任中层以上职务成员为主,有些几乎是大覆盖。这从党派自身特别是民建组织发展角度来说,最大的有利因素,一是培养中高层后备干部的平台拓展了,尤其是政府经济部门的专家、学者型优秀人士的培养成长,其途径更明朗、顺畅;二是对于党派的组织发展和成长建设工作,在接受党委系统的指导和工作协调程序上更明晰、更规范,在党派的知情明政、调查研究工作方面也提供了更为通达的渠道。但相应的,我们也更需要关注的是,一个人的认知、思维角度和立场往往不可能是多站位性的。体制内人员,大都是需要站在本部门的工作立场,考虑得更多的是所在职能部门的视角和观点,这是较难突破的思维框架,特别是在部门利益与党派议政建言或接受民主监督过程中,有一定差异时,因其站位的特殊性和理念角度的不同性,相对于作为体制内的党派成员在议政建言的超脱性上,有一定的受限性。民建与经济界联系密切,研究经济工作的专家、学者和政府经济部门骨干成员在民建组织中占据相当比例,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对于政府经济工作的研究、决策和实际推进,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因此,在如何保持议政建言中民建的独特视角与党派地位的超脱性,如何合理调适体制内外党派成员的组织发展、平台搭建和梯队培养问题,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站位大格局中,又符合党派特色,保持党派地位的超脱性,在党派作用发挥中既能“有所为”又能“有作为”,应是我们密切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三)民建的政治思想与作风建设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包含了两个最直接的含义:讲政治、参与政治活动。讲政治,讲的是立场、观点;参与政治,要求的是视野与思维的高度与履行职能的行为能力。民建成员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岗位,其广泛性带来了思想政治教育、作风纪律加强、履职能力提升的更大探索空间。成员因专业不同,面临和身处的平台不同,眼界与胸襟也必有不同,能力与水平也更会有差异。从民建一些基层组织来看,现实中有部分成员反映的入会初心主要在于能为岗位专业搭建更多的交友平台、扩展更大的业务平台,增设更多的人脉资源,而对于有明确参与政治愿望、诉求政治理想的人则显得偏少。也有一些入会多年的成员,因入会初心与现实境遇的不断碰撞,热情逐渐磨灭,失去参与党派活动的兴趣,对于党派的组织纪律执行弱化,小至参加一个会议,想来则来,不来也无妨,来则可迟到,去则可早退。还有部分会员则认为,我虽不会写、不善说,但我有爱心、有经济能力,多做好事、多献爱心,也是履行了一种社会责任。从所处立场看,以上认识和状况,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现实情况各有差异和变化,但终是缺少了对党派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缺失了对党派的政治意识自觉,而这种缺少和缺失,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派作用发挥。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性质决定了党派的政治性,作为党派成员如果缺少对党派政治性的认识高度,其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核心价值观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与政治协商三大职能决定了对成员履职能力有要求,它需要有一批政治站位有高度,参政议政能提笔,民主监督会发声,政治协商善沟通的有能力、有代表性的优秀人士来达成,这是党派智力优势和参政质量的体现;而一个政党组织要履行政治使命和神圣职责,严格的组织程序和制度建设及作风建设必不可少,一支缺少纪律规范和制度约束的松散型队伍,是无法行使和完成党派神圣的政治使命的。党派的作用发挥力量来自于每个党派成员力量的汇聚,组织发展越迅速,成员队伍越壮大,自身建设面临的任务会更重大,要求更高严,这也是党派发挥作用的基础保障,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四)民建基层活动的效果与效率 
        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反对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虚”“空”会给各项工作带来较大危害。做事不求实效只摆个花架式,开展工作只看表面不重实效。这样的功夫做得越多,带来的危害则越大。民主党派具有超脱性特点,也无根本性的利益牵扯,要注重于参政履职的实效性和成果率,即参在关键处,议在重点上。特别是民建的基层组织活动,以务虚和务实相结合,要虚以实用,实有效率。湖州民建安吉支部有一个“月半沙龙”活动,它源于支部会员的建议,得于县委统战部的支持,两年多来发展至今愈益成熟。所谓“月半”,首先在组织活动的时间规律上它已有律制,其次以“沙龙”形式则体现出活动的内容多样与活跃性。在常有县委统战部领导的直接参与和指导下,活动越趋丰满并体现成效。参加过一次主题为“企业用工与高职教育”的沙龙座谈。因与高职有关,特别请来了县里新建制的一个高职学校领导参加。支部中每个会员企业家都是有备而谈,并且都是以自身企业用工中出现的最实际问题,提出想法或是建议。同时在听取高职办学宗旨和教学目标中,积极对接企业所需人才和用工需要。而高职学校的领导则在听取企业家反映情况过程中,吸纳新思路,促成完善各学科设置,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达成办学实效。最直接体现的是党派在此过程中了解新信息,形成贴近实际、能见实效的建言成果。 
        民建会员来自于各行各业,都承担着本岗工作的重任,每一次参加党派基层组织的活动都需要在时间、精力和本岗工作甚至在本单位的请示报告上做出适当调整,因而对于每一次的党派活动都是带着使命和责任感而参加,并且寄予厚望,倍感珍惜。作为组织者来说,当然也更希望每一次的活动都是有切实的主题和实际的效果,从而让会员在参与过程中有一种实在的收获感和精神的愉悦感。即便是一次学习活动,也希望带来的效果是能在会员的思想和作风建设方面有新提升或精神风貌有新改变,更毋庸说一组调研活动能推动一项课题成果落地,或是一项社会服务活动能让被服务者得以实现从受鱼至授渔的实质性飞跃。这也是党派发挥作用最实质性的体现。基层组织活动,不在于追求量多,而在于精与实。既要讲求形式的丰富多彩,更要体现目标的成果性。民建各基层组织集聚了经济界人才优势,做好基层组织活动工作,集智聚力于经济工作重点,建言献策,服务社会,出成果见效率,发挥民建每个支部的团队力量,是民建发挥党派作用的主力保障。 
        (五)党际沟通协商的影响力 
        长期以来,民建的一些地方基层组织有一个很好的组织工作传统,即党派组织与成员单位党组织的密切沟通和交流。民建组织的党派活动会经常邀请会员单位有关领导参加参与,党派组织也会经常不定期走访会员所在单位,向其单位党组织交流思想,沟通会员在本岗工作的表现,同时也向单位党组织沟通汇报会员在党派工作中的情况,交流党派的工作开展状况,在双向听取了解会员单位和党派工作情况中,达到双方工作的互相了解,互相推进。这种沟通方式是属于大范围、大覆盖型的。这种良好的组织沟通协调关系,不仅是对会员个人起到了坚实的组织依托和支持保障作用,极大促进了会员履行双职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更为今后遇到需要组织协调、协商解决的问题搭建了一条良好的绿色通道。只是随着时间推移和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会员数量与工作范畴的不断增大及变化,这种并没有明确的制度性要求的党派动态性、深入性工作力度有所减弱,除常规性的党派发展新会员时组织考察程序中必须履行的听取单位党组织意见和指定性的节日走访或特定指向工作走访外,组织层面的持续性的、交流互动型的日常走访、工作互动渐趋减少,对现实工作也确实带来一定影响。比如少数会员因工作或其他因素需要,面临政治身份选择问题时,在思想认识和自我定位产生困惑时无所适从;与一些单位和部门在对待党派身份人才使用和任职升迁上显现的限制性要求或条件性使用问题上的协商协调缺位;与个别单位和部门对党派身份员工参加党派活动的不支持态度的沟通联系欠缺等。 
        党派成员有着相对于其他普通群众的不同点,他们既是党派成员,又是单位职员,其中不少人还是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或是社会组织成员,履职岗位多重、身份多重、接受管理的层面也是多重,这不仅需要成员自身要做好多重关系的协调工作,更需要组织层面上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他们本身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和党派组织的大力支持和关心。而此间的沟通、协调,一是需要来自于双方党组织工作上的密切联系和相互沟通协调,二是需要在制度上更具体的协商细则。在民建实际工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那些来自党组织支持力度较大单位的会员,在工作中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更强更具主动性,工作成果也更具有效性。 
        (六)民建后备梯队培养的组织保障力 
        党派后备干部梯队构建和人才队伍培养,对于党派发挥作用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民主党派既作为参政党,履行职责必不能是只对党委政府工作做些描花绣边功夫,党派的超脱性也并不是身居象牙塔,而应是做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谋策者和推动者,无论其参政议政或是建言献策必定要具有相当的高度与前瞻性、拓展性和实践性。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培养工作中,从中央到省市地方各级党派组织、各级中共统战部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和重视,从制度制定到政策实施,对于党外人士骨干队伍的培养力度不断增强,其中包括了对于党派后备梯队从乡镇街道到政府部门的多岗位挂职培养等,为推进党派发挥作用,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了组织保障力。从民建的党派特色来说,民建的梯队人才培养,要将物色发展与主动培养双向结合。一是就经济界别特色于在职岗位有意向的目标中物色培养和重点发展,以代表性人士和专业性人才为主要方向,关注其能力才智,尤其还要关注其对于党派工作的志向情怀;二是要依据民建特色,有指向性地把已具党派身份的骨干放到政府重要的经济部门、政策研究等岗位重点培养,锻炼其对于经济形势的前瞻性和研判力,思维方式的创新性和拓展力,解决问题的协调力和决断力。相应改善党派实际工作中,对于后备力量的储备不够、任职断层、区域性梯队力量不平衡、任职平台和空间狭小等不足。这是民建能够持续发挥作用所必须的坚实保障力量。 
        二、以新时代发展之需创新举措,拓展平台与借鉴有效渠道 
        在分析对于党派发挥作用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各种因素同时,我们更需要探索和寻求的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继续保持党派发挥作用的新举措和有效渠道,或是对于已有方法和制度作新扩展、新完善。 
        首先是强化党派成员的政治意识,这是民主党派作为政党组织的永恒主题。民建章程的总纲之首就明确指出:中国民主建国会是主要以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政党的政治性,民建的特色性,民建的立场与地位、民建的职责与目标,皆一言以概之。这段话的每一个字词,都高度精炼地阐述了每个民建会员作为政党成员在政治上的立场、意愿、使命和方向,也是我们做一个合格民建会员的初心与夙愿。民建发展成员虽以经济界为主,但经济界的大范畴也同时具有岗位的多重性,加之社会形态的复杂性,人们所处环境的差异性,形成了会员思想的多样性,但不论是谁,来自哪里,参加一个政党的政治组织生活,其政治立场必须是坚定的、政治意识必须是明晰的,并且要有明确的政治诉求意愿,即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感。要摒弃功利性和随意性。政党组织不同于一般群团,其“讲政治”的红线非常明晰,不能等同于一般交友交流平台,不存在想进就进,不留就退的普通群团的随意性,更不是权益交换的名利场。既然选择便是坚执,既作付出更是无悔。对于党派组织的忠诚与信赖,为党派事业有担当、有作为应是每个民建会员发挥自身作用的自信与执着。 
        从组织层面来说,组织发展的制度要求和政策条例要在具体工作中更具规范性和约束性。高度关注党派成员发展在社会影响力、优秀代表性、专业突出性等综合素质的考量。上级组织要明确组织发展在政策上的统一性与规范性,合理用好党派交叉发展比例,强化民主党派的特色。特别是在发展高层次优秀人士中,要注意尊重双向意愿:一是组织发展意图,做好组织发展思想工作,同时注重其本人意愿,考察其对党派的认知、认识、认可度。更要关注其对于党派的志向与情怀。精英人才在党派中不仅是知识和智力的体现,更要是引领性、旗帜性的动力引擎体现,其对党派事业的情怀与志向是决定其在党派工作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二是注重优秀人士合适妥当的党派界别归属,要让其最擅长的专业特色为党派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在党派的履职平台上用好最优秀的人才,发挥出最大的智力资源优势。 
        其次是积极取得中共统战部领导的大力支持。中共统战部是党委同民主党派联系、开展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民主党派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统战部的支持体现在党派工作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一是能给予党派工作最直接的指导和帮助。以湖州市民建为例,在地方区域基层组织建立和发展中,是中共市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和助推,并且在组织考察、与县区统战部的对接工作中给予协调帮助,使得民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走在浙江省民建组织发展在区域发展工作方面的前列。二是地方各层级统战部门搭建了党派与各基层单位部门的工作沟通和协商平台,达到统战工作与党派工作的互通互融,助推了党派组织建设和发展工作的延伸和深入,畅通了党派与党委政府各部门的协商渠道,为党派的知情明政、参政调研提供了优势条件。三是统战部在对于联系各部门单位的统战口、党群口同时,把统战思想、统战政策更直接地体现落实在这些部门单位的工作中,使部门单位和企业更多了解统战思想、统战政策,为党政部门和有关企业单位给党派的联系协商工作提供显效通达的联络线路。同时,进一步强化部门单位对于统战工作的重视度,更加促进和提升对于所在单位党派成员参加党派工作的政治包容度和工作支持度。四是通过统战部的桥梁作用,更为有利于党派与高层次优秀人士的交流接触,为党派物色有代表性的优秀高层次人士加入党派做有力助推。 
        第三是重视调适体制内外党派成员发展的合理构架。从党派组织发展和组织建设大格局出发,民建一直来高度重视和关注党派后备干部梯队的培养和搭建,中共统战部和组织部门在党派的队伍构建中也给予了充分重视和大力支持。近年来,民建对体制内发展成员在会内组织安排上力度渐趋加大。这是由多方面因素促成:党派发展成员的基本条件即年龄、知识层次、代表性、专业性、培养空间和党派对于发展对象在各种能力上的要求,包括组织与协调能力、协商与沟通能力、思维与文字能力等等,体制内人士更能体现出其相对优势,而这些人士在体制内特别是重要岗位上的能力体现、专业骨干地位和未来发展空间也正是党派工作用人之所需和培养后备力量之所需,这无疑是比较理想的契合。然从党派的政党性质和地位看,我们也必须关注到体制内成员在党派工作中的双向性:当其处于体制内岗位的决策或部门的利益因素与履行党派民主监督工作和接受意见建议需双向面临时,其如何设立角色的定位。部门决策带有相应利益性,党派履职带有相对超脱性,这对于体制内党派成员来说无疑也是一种能力上的锻炼与考验。党派在配合统战部、组织部作党派后备干部及梯队培养建设中,要尽量全面考虑党派特点和岗位特色对于优秀党派人士的妥善配置和合理构架,包括体制内外党派人士培养的适当比例,也包括对于党派理想培养对象在一定条件下予以相对自主的发展空间。 
        第四是以党为师,结对共建。进入新时期,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进一步强化了党的领导。民建组织建设既要适应新形势,更要开拓新思路。要积极探索新途径,加强民建基层组织与中共基层党组织共建,共同携手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以民建湖州市委会为例。党派基层组织活动一直来比较注重党派之间的纵横向交流,即与同区域的兄弟基层组织或兄弟党派之间开展交流学习以及跨地区的同党派或不同党派之间的工作互相探讨,而对于与中共基层党支部之间的基层组织交流学习相应较少。2020年4月民建湖州市委会滨湖支部跨出了新探索的第一步。分别与中共湖州市税务局基层党支部、中共中国农业银行湖州分行基层党支部签订《结对共建协议书》,成为湖州市首个民建基层支部与中共基层党支部共建单位。可以认为,这是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职能作用,积极推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取得新发展的新方式,也是党际基层组织交流学习的新平台。它开启了民主党派向中共学习的新窗口新途径,更增强了党派成员“以党为师”的学习理念,强化了党内对党外的示范引领作用。在特色重点上,民建也选择了符合民建联系经济界的部门单位共建,税务局和农行都处于经济一线,与民建构成了联系密切的天然优势。两党基层组织的共建合作,更加强了党际工作的双向交流、政策精神交汇学习、工作情况互通、组织成员思想互汇、基层活动互相支持。通过开展共建活动,让民建会员全面了解和学习中共最新思想、理论,同时也让党委政府部门和有关单位切实了解民建的会史会章、工作内容与特点,找准工作契合点,双向发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作用。这种结对方式,既是民建基层组织与中共基层组织共建学习的新尝试,也是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新探索,更为坚持和践行多党合作制度提供了新空间。这种方式和方法在近两年中,在各民主党派中也已相继开展,并且从社区、企业扩展至乡镇村,党派的宣传效应和作用发挥更延伸深入到社会一线基层,党派的参政调研更贴近国是社情与民生民意,党派的工作理念和方式也更多汲取了来自社会实践的方法和智慧,成效是明显的,工作中的有效举措也是值得互相借鉴和学习的。 
        第五是重视党派驻点工作。这是党派深入基层,积极发挥社会作用和影响力的有效平台。党派的驻点工作有别于党派干部岗位挂职锻炼,具有点面结合、个体融于整体的作用,并且更具主动性。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工作中有深入基层调研、关注社会焦点、关心群众热点等履行职能重点工作,而驻点工作基本以社区、企业、乡镇村为主要层面,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服务基层建设,既能改善党派履职调研中易流于蜻蜓点水式的浮面调研状况,更能切实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和问题,抓住重点,深入研究,为党派建言献策提质增效发挥智力优势作用提供现实空间。对于社区、企业、乡镇村来说,党派突显的人才集聚智力优势,党派角度的独特性和党委政府对于民主党派建言献策的重视度,对于基层工作的社情民意反映、实际工作问题的切实解决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和作用力。驻点工作是一个双向有利有效的工作举措和平台。仍以民建湖州市委会为例。2020上半年度,民建吴兴区基层委与市辖区街道建立党派驻点工作室,部署全年重点工作:围绕中心工作打造街道辖区商圈基层社会治理示范点,发挥民建在法律、医卫等平台、人才资源优势,为商圈商业经营业主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医疗帮扶等服务;组建民建志愿服务队,依托公益社会组织开展环境维护、文明宣传等活动,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复评;开展社会帮扶,实施“民建助你上大学”公益行动,为街道辖区困境学子提供帮助。这份工作方案,重点工作明确,服务主体清晰,目标准确定位,优势空间明显。充分体现了民建送服务上门的积极性,印证了民建服务社会,积极发挥党派作用的主动性。需要注重的是,这种贴近基层、深入群众,让党派工作能真正在社会基层发挥作用的有效方式要有工作成果体现,要有可持续存在的制度保障,要避免成为空心状的挂牌形式。 
        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之基础。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民建人更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以党为师,开拓创新,在服务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工作中,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议政建言中,在有效履行民主监督职能中,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进一步彰显民建联系经济界的党派特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出更卓越的优势作用。
(本文获2020年度民建省委会理论研究优秀结项成果二等奖)

参考文献:
[1]《民主党派组织发展“三个为主”方针的由来》--(中国科技大学党委统战部网页)
[2]《中国民主建国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