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理论与研究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理论与研究
民建组织运用新媒体更好发挥参政党作用的实践与思考
以抗疫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22 09:18:39
  |  
作者: 魏任斌
        中国民主建国会(以下简称“民建”)作为一个政治组织,自成立之日起,就面临着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与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一起成长、进步,日趋成熟。尤其是最近十多年,随着技术不断进步,进入新媒体时代,出现很多新的传播载体,社会人的思想、民建会员的思想、民建干部的思想都在外界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疫情常态化存在和常态化管理的时期,民建组织必将遇到更多困难和挑战。新媒体时代本身具有自身的特点,民建组织只有主动拥抱新媒体时代,不断调整自己、修正自己,才能克服疫情常态下新媒体时代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更好地发挥参政党的作用。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特点 
        新闻报纸是基于印刷术而出现的纸质媒体,广播是基于无线电传播技术发明的声音媒体,电视是在电信通信和卫星传播技术基础上发明出的电视媒体,这些都是属于大家熟知的传统媒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它包含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如近几年非常流行、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抖音、快手、微信、脸书、微博、微视频、微电台、APP客户端、即时通信公众帐号、头条、搜索平台等多种新的形式。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概念,今天没有的形态,明天都可能会出现,然后迅速变化。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都可以说是新媒体。新冠病毒疫情的发生和蔓延,使新媒体呈现更快的发展速度,应用更加广泛、深入,与受众的粘性更大、更持久。 
        每一种新媒介的出现都是技术变革的结果,都依赖于新的媒介技术,每一种媒体都会表现出其所基于的媒介的特性。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同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大众传媒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传播特性。在此次抗疫斗争中,这种独特性更加显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传播主体多元化。大众传播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作为主流的信息传播媒介,通常是以受众的身份单向地接受信息,大众传媒以传播者的形态自居,传播的主体是单一的。然而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局面。用户不仅可以在社交网络上获取各种新闻消息,例如,头条用户可以通过关注社会热点等了解时下的热门话题,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来分析用户的喜好及时推送新闻,用户还可以在社交应用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分享自己的所得感悟。很多时候,传播者同时是信息接受者,接受者一改过去单一的信息接受者的角色,拥有传播者和接受者双重身份,这使得传播者的形态从传统大众传媒走入普通人群之中,传播主体变得更加多元化,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传播的主体。这次新冠疫情,很多人本来是不关注新媒体、不参与新媒体的,但是由于疫情的持续发展,宅在家里的很多人就自觉、不自觉地参与了新媒体的传播和接受新媒体,多元化的传播主体日趋明显。 
        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也带来了传播者主体地位的弱化与泛化,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变得模糊,并且二者之间的身份可以随时相互转化:受众接收到传播者信息后可以利用新媒体及时对消息进行转发,进而转化为新的传播者;原来的传播者通过类似的形式接收到其他传播者转化来的信息,进而转化为新的受众,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形成循环互动。直白地讲,此时此刻,我是受众;此时此刻,我很快又是传播者。而且,无论是心理上还是实际效果上,传播者并没有明显的优越感,受众也没有明显的被动驱使的感觉,传播者和受众都是自愿、乐意这么做,传播效率是很高的,这是传统媒体望尘莫及的。 
        (二)及时互动和信息共享。伴随着新兴媒介技术的推陈出新,用户获取和传播信息变得更加便利,只要有信号,就可以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和接受信息。一方面,用户不仅可以用智能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在微博、微信、公众帐号等新媒体上快速获取各类新闻信息,提高自己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另一方面,用户通过这个新兴的社交网络,还可以直接对新闻信息发表个人的观点和评价,参与到事件的讨论当中,行使公民的言论权利,而不再是传统大众传媒环境下单向的信息接受者,而这也是新媒体最大的最鲜明的特色。这种及时性,会让传播者很快发出信息,会让接收者很快得到信息,并且互动迅速、频繁、精准,同时又将信息再次及时传播。传播者通过接受者的互动可以感受到接受者收到信息,有时候会受到鼓舞,产生动力。疫情期间,政府的很多指令是通过主流媒体发布,很快得到民间新媒体的转发、转载,提高了政府治理效能。 
        新媒体对于受众来说,还是一个非常便捷的信息共享平台。依托互联网这个开放的平台,全世界的网络都可以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海量信息数据库。而超链接技术更是将这些海量信息有效融合在一起,新媒体的开放、共享程度超过了以往所有的媒体。受众能够将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出去,与其他用户共享,极大地扩大了信息传播效率,提升了信息产生的实际影响与效果。例如,百度文库是提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开放平台,用户可以在百度文库在线阅读或自由下载论文、专业资料,课件,试题或各类公文模板等,而这些文档也都是网友上传提供的。这其实也节省了很多社会成本,整合了社会资源,使得资源得到最大、最快的利用。疫情期间,很多政府指令、抗击疫情的方法和知识,在新媒体上是唾手可得,易如反掌。 
        (三)即时、实时、全时传播。新媒体以网络技术、数字技术及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通过社交网络将亿万用户连接起来,使信息获取和传播更加快速便捷,真正实现秒达。不仅用户通过新媒体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热点,同时,新兴的移动社交应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媒介更是可以将用户分享的内容第一时间发布出去,让信息直达受众,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上的限制,真正实现了一秒钟就可以连接你我。信息发布、接受、传播的速度越快,受众就会越多,信息传播的效果就会越好,让受众爱不释手。疫情期间的粮食供应、蔬菜水果供应、药品供应、确诊人数、疑似患者的活动轨迹、健康码管理等信息传播途径广泛、速度快捷、受众面宽广,都是得益于新媒体。 
        不仅如此,伴随着近年来兴起的移动社交应用及视频直播的发展,受众更是直接被带到了事件现场,实现了事件进展、传播者发布信息及受众接受三项同步进行。这种视频直播,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社会热点事件传播,信息传播的价值和时效性大为增强。典型表现就是微博的兴起,许多突发事件都是通过微博爆料出来的,正面舆情和负面舆情都是很快传播四海的。用户在新闻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等一系列活动中,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并发表自己的评论。抖音、快手的迅猛发展,影响力之广,超越以前任何传统媒体,社会效益价值、新闻价值和商业价值都体现出来。疫情期间的很多正面信息、负面信息,都是得益于抖音、今日头条、快手等新媒体的传播,既传播了正能量,又监督了社会不正之风。 
        (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传统大众传媒环境下,受众往往是匿名的、广泛的群体,信息发布者不需要、也找不到受众者所处位置和接受感受,对受众进行单向度的“同质化传播”。通俗讲,你爱接受不爱接受,我都每天同样发布。同时,传播节目内容试图涵盖所有受众,因而受众的个人需求并未得到有效满足,很多人都会觉得不过瘾,与自己关切度不够。然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内容多样化使得受众的细分化趋势加深,受众的地位与个性凸显。基于人群的细分和需求不同,新媒体能够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受众可以自主选择内容、时间和服务。传播者需要时刻关注受众者的需求和感受,然后及时调整信息发布的内容、时间。疫情期间,政府一直在依靠大数据从新媒体中获取信息,进行提炼,从而及时调整抗击疫情政策。 
        与此同此,基于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网络市场上的公司、服务商也开始进一步对受众进行细分,向不同属性的群体分别提供不同的个性化产品和服务,为受众异质化传播提供了可能,提高了传播的专业性、精准度和有效性。这种传播,会使得新闻效果得到极大的发挥,商业价值会得到更好的体现,传播者和受众更容易走在一起,产生粘性。在受众主导传播的局面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权、更高的自由度,新媒体更加注重用户的个性化体验,有利于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者的需求得到满足,会更加激发受众对传播信息的需求,进而产生良性互动,产生新的需求。 
        (五)信息海量,内容碎片化。最近十多年,新媒体的出现不仅迅速扩大了传播主体,而且带来了海量的传播信息,超越了很多人的固有想象。十多年前,很多人是很难想象到“今日头条”这样的大平台上每天汇聚巨量的传播者、受众、信息,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各式各样的社交网络分享内容,信息的表现在形式上也更为丰富多样,新媒体能够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带给用户更加震撼的视听享受,目不暇接。 
        内容碎片化是指传播的内容不是整体相连、互为一体,而是各自割裂的一部分内容,它们并非整块的内容,没有得到有效的整合。新媒体时代,网络应用大致经历了由BBS到博客、QQ空间到人人再到微博、微信、公共信息平台的转变。受到社交网络演变的影响,人们在网络上发布的内容长度逐渐降低,信息呈现碎片化的特点,进而产生信息缺乏深度、逻辑性等问题,影响着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习惯的养成。信息内容的碎片化折射出当下现代人生活的压力及其导致的媒介内容的浅薄化、娱乐化问题的出现。再加上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权利的全民化,新媒体平台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更是趋于海量,应接不暇。海量的信息,也会浪费受众很多时间,抓不住自己需要的重点。 
        二、新媒体时代民建组织发挥参政党作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民建同其它各民主党派一样,在新媒体时代,不管环境怎么变化,依然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历者、建设者、维护者、捍卫者。民建需要积极做好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需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出民建的声音,需要在经济领域、民生领域,与中国共产党同舟共济,发挥参政党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环境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民建组织必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一)意识形态引导功能的发挥面临严峻挑战 
        民建作为一个政党组织,从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这是政党组织的生命线,也是立会之本。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平民话语的新时代,从理论上讲,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进行信息采集和信息发布,并通过新媒体这一载体表达自己的情感、价值观、诉求、政治态度。对于意识形态工作而言,新媒体的的确确是把“双刃剑”,在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巨大冲击挑战。民建组织对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建设、维护和引导广大会员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的认同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使原有的意识形态调控和管理面临很大困难,有时候会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的。这次疫情,民建会员收到很多真假难辨的疫情信息,如果光靠原来的民建自身的网站、期刊、会议进行宣传教育、甄别,不仅缺乏及时性,更起不到甄别、教育效果,这个时候,民建各级组织自身的微信公众号就发挥了很多作用。 
        (二)思想宣传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变化,极大地影响了民建组织对外的宣传和对会员的思想教育。民建组织需要自觉地接受中共的领导,发出自己的声音,树立自己的形象,履行参政党的职责,需要做好自身的宣传和对会员的持续不断的思想教育宣传。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和快速变化,增加了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构建的难度,会极大地影响民建组织对外的宣传和对会员的思想教育。具体表现是新媒体人自身的思想交流呈现全球化、网络化、社会化趋势,这极大拓展了意识形态影响的空间,多元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挤占了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影响空间;新媒体使个人和非政府组织信息发布更加便捷快速随性,其传播能力大大提升,各种思想和观点得以进入人们的视野,使人们对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选择呈现多样性、分散性特征,选择性的增加给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构建带来困难。疫情期间,就出现社会部分人在传播不实信息,部分民建会员也不知不觉陷入其中。民建各级组织微信公众号并没有及时发出正确信息,予以甄别,引导会员了解真实的情况。 
        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弱化了传统思想宣传工作的有效性。新媒体颠覆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单向、点对面的传播方式,形成了一种去中心化、弥漫状、随时随地、以互动为重要特征的传播方式。这种改变使传统思想宣传工作的有效性受到极大影响:一方面,传统自上而下单向传播方式构成的官方舆论场与新媒体构成的民间舆论场重叠度降低,使得传统宣传思想工作对民众影响的覆盖范围缩小,力度减弱,思想宣传工作以往的主导地位被削弱,另一方面,“互动”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人们更愿意接受“互动”参与式的思想交流,而单向灌输方式的传统思想宣传工作方式越来越难以被人们所接受。民建组织最近一些年,不断吸收新生代年轻人,他们具有天然的新媒体时代的思想,对新会员的引导、宣传教育难度增大。民建各级组织利用新媒体,在与会员指尖的“互动”环节,是欠缺的。 
        (三)民建组织在会员中的权威性受到了新的挑战 
        在新媒体时代之前,民建组织很好地发挥了自身的权威性,服务于广大会员,会员与组织之间的粘性很强,依存度很高。一个组织的权威性决定了该组织在其成员中作用的发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定的权威。也就是说组织的创始者或者上级任命、组建的组织或者个人,是有与生俱来的权威。民建在特殊时代创立、生存、发展、成熟,对广大会员来讲,其本身就有天生的权威性;二是资源、信息拥有带来的权威。在传统媒体时代,作为一个参政党,民建自身拥有很多资源和信息,会对会员产生权威性;三是占据事实上的制高点也会给自身带来权威性。民建组织是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下的参政党,占据了合理性、理论、资源等制高点,对会员来讲,也具有较大的权威性。毫无疑问,在新媒体时代之前,民建组织的权威性是凸显的。 
        然后,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这种格局被慢慢打破。民建会员获得信息、资源比以前更加容易、便捷、迅速和丰富,有时候会比组织本身获取信息、资源更快、更准、更多,极大地挑战了民建组织在会员中的权威性。我们会发现,以前的时代,民建组织开会发布一条信息,是很神秘的,对会员来讲,也是翘首以待,非常渴望的。今天新媒体时代,会员获得的信息渠道太多、太快、太准,会员之间海量的信息汇聚一起,远远超过组织本身获得的信息。因此,对会员来讲,有时候从组织那里获得信息就不那么渴望,进而影响了民建组织的权威性。这种挑战是如日剧增的,渐进式的。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新媒体时代将进一步加剧这种挑战。 
        (四)会务骨干存在本领恐慌问题 
        新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媒体的应用环境,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虚拟性、匿名性进一步加剧了意识形态传播的时效性、渗透性和隐蔽性。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与民建组织的人才不足、运用、管理新媒体能力不相适应,不能满足于现实意识形态工作的需要,在最近几年尤为突出。近年来,随着新媒体迅速发展、变化、创新和广泛普及,对民建组织自身能力提升提出新的要求。但目前民建组织中善于做意识形态工作又能娴熟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复合性人才少,部分民建会员特别是机关工作的老同志,因新媒体素养不足,伴有“本领恐慌症”,对新媒体存在不同程度的畏难心理,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能直面困难、迎接挑战、解决问题。从这次疫情期间民建各级组织发出的微信公众号新闻信息来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新闻信息的时效性欠缺、内容性不全、专业性不足、时尚性缺失,没有很好的抓住会员的心理、阅读习惯。 
        三、民建组织拥抱新媒体时代、更好发挥参政党作用的思考与建议 
        民建组织作为一个参政党,其诞生、发展、成熟,是时代的需要和召唤,如何在潮流中坚持和完善自身,是民建自身发展的需要,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要求。时代在不断进步,会演变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也包括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积极地研判形势,把握大局方向,拥抱新媒体,才能更好地履行参政党的职责,发挥参政党的积极作用。 
        (一)思想宣传工作必须转变观念、调整方式,增强民建与外界、民建与会员、会员与会员之间的“互动” 
        “互动”是提高民建自身宣传和会员思想教育宣传工作有效性的基本途径。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人们的聚集和交流,都是以参与“互动”为基础的,而且这种方式效率高,人们更乐意这种新的方式。民建组织要拥抱环境的变化,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和不断变化,提高新媒体环境下自身宣传和对会员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的有效性,把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变成立体互交、广泛深入到社会人际交流圈中与民众开展“互动”为途径,互动可以促使彼此间的了解、信任、粘性。如果我们还是仅仅依靠宣传部门和传统媒体是远远不够的,会觉得力不从心,鞭长莫及,外界和会员是很难接收、接受到这些信息的,而且效果也是大打折扣的。本次新冠疫情期间,各级民建组织就及时利用新媒体,传播党和政府指令,发布疫情最新进展,甄别虚假信息,民建会员积极参与互动,帮助党和政府提升了治理能力。 
        要推动建立并实现民建组织与全体会员思想教育“共享模式”,实现全员参与。一是要用好新媒体,动员基层组织和全体会员都积极参与到思想教育宣传工作中来,每个会员都是接受思想教育者,也是传播思想教育者,成为社会人际交流圈中的一员,实现“共享模式”,这样才能实现与会员的广泛“互动”,才能有效地宣传会员、动员会员、影响会员,展示形象,发出声音,达到效果。二是用好新媒体,有意识、有步骤、有计划地增加官方和民间“舆论场”的重叠度,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有机结合,打通会员政治参与和诉求表达渠道,减少官方和民间参与对方“舆论场”讨论存在的制约和障碍。可以通过民建网站、民建微博、民建微信公众号、民建微信群等构建“互动”平台融合官方和民间的“舆论场”,以此提高官方和民间“舆论场”的重叠度,从而增强思想教育宣传工作的影响力和有效性。 
        (二)运用新媒体挖掘参政议政信息资源,提升参政议政专业化水平,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是建立民建自身的虚拟组织、网络组织来延伸触角,服务于参政议政。中共依靠自身强大的政治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从上而下、东南西北中,党领导一切,建立了强大的组织体系,服务于其组织的目标。中共的这种组织体系在实践中证明是非常有效的。依照传统的思维模式,作为参政党的民建组织,由于自身资源的有限性和政治属性,是不可能做到这点的。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载体,可以建立民建自身的虚拟组织、网络组织来延伸自己触角,让民建组织无处不在,声音无处没有,服务于参政议政。民建会员知情,才能做好参政议政;民建会员知情的广度、深度和时效,也直接影响民建党派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质量。有了这样的四通八达的网络组织,就可以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 
        二是用好新媒体的人才资源和及时有效的信息内容资源,服务于参政党的参政议政工作。一是要用好新媒体的人才资源。新媒体用户来自各行各业,很多人在各自的行业卓有成绩,是行业的佼佼者,代表了行业的权威和声音。在平时,这些人才,是很难发出声音、表达诉求的。民建组织要立足自己的平台,依托参政党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组建各种网络上专业委员会,联系五湖四海的人才,收集他们的思想诉求,转换成参政议政的成果。二是要用好新媒体及时有效的信息资源。来自新媒体的信息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哲学、民生、舆情等各个方面,内容来自往往缺乏发声机会的部分弱势群体,而他们所表达的信息往往是在传统的媒体时代很难采集到的有价值的信息。民建组织在新媒体时代把这些切实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的问题反映和提炼出来,集中起来,能够帮群众解决问题,能大大提高收集社情民意的效率,提高参政议政的有效性和质量。 
        (三)建立提升民建组织自身价值的系统工程,增强民建组织的权威性和吸引力 
        一是建立提升民建组织自身价值的系统工程。民建组织作为一个政治组织,有自身的奋斗追求目标,其自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对会员的权威性和吸引力。需要建立提升民建组织自身价值的系统工程包括:民建组织的政治定位、发展战略、组织构架、人才培养、宣传方法、宣传路径、竞争策略、晋升通道、资源获取、经费保障、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考核体系。对每一个领域都需要制定实施标准、行动计划、效果评估、修正完善。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要求,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变化,让系统工程融入到新媒体时代,更加适合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是增强民建组织的权威性和吸引力。民建组织的权威性和吸引力,决定了民建组织长远发展和自身的生命力,在新媒体时代更需要得到加强。新媒体时代,期待民建组织更具有亲民性,时刻就在会员身边,能即时收到会员的诉求和思想,与会员更具有粘性;期待民建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和高效,信息能够更快、更准直达会员,能够很快收到会员的反馈,互动更高效而且充满人情味;期待有更多的民建组织干部能读懂新媒体、用好新媒体、热爱新媒体、拥抱新媒体,让新媒体成为开展组织工作的一项有效的工具;期待有更多、更加贴近会员生活、工作的新媒体载体,可以有效地开展民建组织的宣传工作、教育工作、会员发展工作、社会服务工作、参政议政工作。 
        四、结语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媒体时代,民建要以开放的心态积极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感悟、把握这个时代,充分理解和认识到新媒体时代下发挥参政党的作用是时不我待、任重而道远的。要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的前提下,用好新媒体,不断改进宣传方法和人才培养机制,在多党合作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以发展思维、创新意识、勇于实践,不断总结与完善,更好发挥参政党作用。
                   (本文获2020年度民建省委会理论研究优秀结项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