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市级组织履职能力建设研究
以民建宁波市级组织为例
发布时间:2022-03-14 15:06:18
|
作者: 张明华 林崇俊 龙筱勤 魏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新的形势要求,对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定位和评价标准,从以往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拓展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履职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五大”建设,尤其强调了履职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市级组织作为民主党派地方组织的重要力量,既要紧紧围绕同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履职尽责,又要在本党派组织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的桥梁纽带作用。研究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市级组织亟需加强什么样的履职能力,怎样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对于推进和实现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履职有力、尽责有效,极具现实意义。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履职能力建设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目标是: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履职能力建设为支撑、作风建设为抓手、制度建设为保障,建设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该文件正式提出了“履职能力建设”,这是在以往中共中央提出的民主党派各级班子成员“五种能力建设”(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基础上的系统集成,包括紧扣大局履职、发挥整体优势、深入调查研究、健全工作机制四方面具体要求,对指导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面貌和要求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自身人才智力优势和界别特色,着力提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能力,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市级组织履职能力建设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各民主党派经历了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创造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风雨历程,在“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中,通过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起到了利益表达、凝聚共识、助推决策的积极作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必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目标定位,加强自身建设,把履职能力建设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履职能力的整体性、综合性、协同性提升,更加有力地支撑民主党派的履职尽责。
各民主党派中央相继开展了履职能力建设年活动,以民建中央为例,确定2021年4月到10月开展履职能力建设年活动,按照“讲政治、识大局、严要求、善履职”的要求,提高紧扣大局履职能力、凝聚共识能力、集智聚力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人才支撑能力、制度保障能力。“六种能力”的具体内涵是:
紧扣大局履职能力,就是民主党派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始终保持多党合作理想信念,在履职过程中展现出包括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履职政治能力。
凝聚共识能力,就是民主党派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过程中充分展现参政党履职效能,引导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的履职导向能力。
集智聚力能力,就是民主党派通过独特政治地位和特色组织定位,不断吸引和集聚社会精英人士、不断激发和聚合成员参政智慧、不断建立和健全各级各类智库,充分调动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积极履职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党派履行职能的整体优势、聚合效应的履职整合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就是民主党派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本功,在“调查”环节综合运用实地蹲点、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提高调研广度、深度、精度,在“研究”环节加强调研成果转化、利用,努力推动履职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履职基本能力。
人才支撑能力,就是民主党派以履职能力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衡量标准,通过组织发展、履职锻炼、履职培训等方法,发现和培养履职人才,进而在各级组织形成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履职支撑能力。
制度保障能力,就是民主党派为确保履职活动顺利开展,不断建立健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民主监督工作机制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工作机制,以确保履职尽责高质高效的履职保障能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市级组织要如何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以民建宁波市委会为例,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中共宁波市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决策部署这个大局,全面提升“六种能力”,为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助力提升市域治理效能提供足够的履职能力支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市级组织履职能力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以民建宁波市级组织为例
(一)紧扣大局是提高履职站位的根本要求
紧扣大局就是自觉讲政治,心怀“国之大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民建宁波市委会把紧扣大局作为提高履职站位的根本要求,围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分层次、多形式开展学习培训教育,抓住领导班子这个关键少数,带动市委会委员、基层组织主委、代表性成员这批骨干力量,辐射各行各业的广大成员,整体提升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履职站位,全面增强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政治能力。
(二)凝聚共识是激发履职动力的重要前提
凝聚共识就是奏响同心曲,积极配合党委政府维护稳定,通过联系服务广大成员及所联系群众,理顺情绪,解疑释惑,化解矛盾。民建宁波市委会把凝聚共识作为激发履职动力的重要前提,打造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达三生平陈列馆,引导会员企业家接续助力民建中央对口帮扶的贵州黔西县顺利脱贫攻坚,围绕宁波高质量共同富裕先行市决策部署创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创新推出“甬建同心”微信小程序宣传平台,开设“同心大讲堂”,使广大成员更加自觉地同中共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使所联系群众通过民建的真诚服务和宣传引导增进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和政治拥护。
(三)集智聚力是整合履职资源的主要途径
集智聚力就是联动成一体,市级组织成为贯通基层组织与省级、中央组织的重要桥梁和拓宽基层民主参与的畅通渠道,向下打通政策解读“最后一公里”,向上汇集基层真知灼见,形成党派整体优势。民建宁波市委会把集智聚力作为整合履职资源的主要途径,推荐骨干会员担任民建中央、省委会专委会委员,积极参与民建中央、省委会重点课题和专项民主监督调研,与宁波大学合作成立宁波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将会内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与专委会进行整编融合,创建省政协委员会客厅,近5年来12篇调研报告获民建省委会参政议政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市委会连续4年获全省民建参政议政先进集体。
(四)调查研究是开展履职活动的基本方法
调查研究就是练好基本功,通过调查研究知悉政情、摸清实情、把握企情、感知民情,在建言资政中真正找准问题提建议,顺应民心谋良策,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度。民建宁波市委会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履职活动的基本方法,实施了“调查研究年”活动,由主委、副主委分别牵头7个专题调研组,聚焦“十四五”规划、产业发展、财政金融、城建交通、民营经济、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七条主线,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掌握一手数据资料,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编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城区化的建议”等《建言》专刊13期,每期都得到市级主要领导批示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及时办理。
(五)人才支撑是彰显履职特色的硬核力量
人才支撑就是建设履职生力军,在担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职责使命中,形成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的履职人才队伍,激励广大人才为民建履职尽责贡献聪明才智。民建宁波市委会已形成包括8名省委会委员、43名市委会委员、40名市级以上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及近百名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近200名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近百名基层组织主委的人才队伍体系。市委会每年发展新会员约60名,根据会员专业特长和参与意愿,及时补充到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宣传报道、理论研究等履职队伍中。市委会在评选先进和会内职务、政治安排推荐中,破除论资排辈,坚持履职导向,不拘一格选用履职表现突出的会员。
(六)制度保障是提升履职效能的必要条件
制度保障就是运行上轨道,在新型政党制度框架下遵循民建《章程》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以满足高质量履职需求为目的,制定出台实施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适应组织运行需要的机制。民建宁波市委会出台了涉及会议、会务和机关管理三方面共45项规章制度,其中“委员履职管理办法”“基层组织达标考核实施意见”“专委会工作通则”“参政议政课题管理办法”“信息工作管理办法”等主要履职性规章不仅操作性较强,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不断修订完善,与时俱进且行之有效。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市级组织履职能力建设存在的短板与弱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履职能力建设,只有从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的高度来认识,才能找到问题所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作为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参政党市级组织必须正视自身履职能力的短板和不足,在中共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更加自觉自主自强,破解履职能力建设的突出问题。
(一)市级组织紧扣大局的履职视野不够宽
当前,支持民主党派工作的环境氛围呈现“上头热、中间温、下面冷”,一些地方或部门对民主党派的调研、走访和建议、提案办理等不够重视,客观上造成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对地方经济社会重大战略、重要决策和发展大计了解不够、知情不深。同时,也有一些民主党派干部缺乏政党自信,认为民主党派力量薄弱,不需要也不可能从党委谋全局思长远的战略高度去谋划思考参政议政,只要当好“花瓶”、做做样子就可以了。种种外部原因和内部因素,使市级组织离真正的紧扣大局履职尚存在一定差距。
(二)市级组织凝聚共识的履职动力不够强
凝聚共识,就是寻找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不但党派成员要形成共识,更重要的是发挥党派影响力,在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发挥作用。一些市级组织虽也建有网络宣传平台,但在社会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远远不够,对其成员的感召力也不强。
(三)市级组织集智聚力的履职资源不够多
相对于中央组织、省级组织拥有一批高层次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从政经验的领导干部,市级组织的高层次人才资源相当稀缺,机关力量偏弱,对基层组织的引导和带动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同时,市级组织虽也参与省级组织乃至中央组织的调研课题,但这种联动机制不健全,难以实现上级组织优势资源的下沉式支持。市级组织与地方政协和对口联系单位的联系合作,主要是获得渠道畅通的便利,而缺少实质内容的支撑。
(四)市级组织调查研究的履职基础不够稳
市级组织根据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三项基本职能需要,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不仅仅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尤其是围绕重要课题开展的调研活动,需要匹配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保障。市级组织开展履职调研往往受到多种因素掣肘,如很多政党协商议题时间紧内容多,难以深入调研;参与调研的党派成员是单位骨干,难以全身心投入党派履职调研;党派机关的统筹协调能力不足,调研对接有一定困难。由此,市级组织的很多履职调研活动,其成效打了折扣,其成果流于表面。
(五)市级组织履职支撑的人才特色不够专
民主党派组织构成应有鲜明特色。然而,市级组织面临成员老龄化、成员趋同化、成员普通化的挑战,老龄会员占比不断提升,体现党派组织特色的代表性人士数量不足,具有较强履职能力的行业精英人士更成为各党派争抢的稀缺资源。由于组织相对松散,专业培训途径缺乏,广大会员对于参政履职活动,要么缺少经验,要么认识不到位,难以成为参政履职的硬核力量。
(六)市级组织履职保障的制度效能不够优
市级组织履职尽责,从外部环境即地方党委支持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制度安排看,有相应的人事安排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知情明政机制、考察调研机制、对口联系机制、协商反馈机制等。随着这些机制的不断完善,对市级组织的履职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保障履职活动正常开展,市级组织往往以党派名义建立了相应的履职激励机制、组织管理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然而,这些机制本身的科学性、可行性还有欠缺,尤其是激励机制局限于民主党派组织内部,没有与地方党委所提供的外部机制有效衔接,与党派成员在所在单位的绩效考核脱钩,对于调动党派成员履职积极性的效能作用十分有限。
四、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市级组织履职能力建设的建议
(一)依靠党委坚强领导,提升紧扣大局履职能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根本保障。新时代下,参政党要将政治信仰融入执政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之中,要将政治道路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中,要将政治目标融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中。市级组织必须始终坚持和接受中共地方党委的领导,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帮助,以提升领导班子紧扣大局履职能力为重点,加强政治学习和形势教育,提高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多党合作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尊重成员个体诉求,增强凝聚共识能力
市级组织要把政策传达与利益表达有机结合,将市里出台重要政策文件前向民主党派征求意见的过程转化为向广大会员听取意见、梳理意见、反馈意见的过程,在履行职能中凝聚共识。市级组织要借助互联网信息交流平台,创新宣传方法手段,灵活运用短视频、图片、专栏等,向广大会员生动鲜活地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党派积极履职的新作为、成员建功立业的新风采,增强党派成员的认同感、归宿感、自豪感。市级组织要坚持以打造社会服务品牌温暖人心凝聚共识,如宁波民建打造的“同心”系列品牌,对内为广大成员搭建丰富多采的学习教育、文化健身、联谊交流平台,对外开展一系列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教育帮扶、生态修复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在凝聚成员共识的基础上,在凝聚社会共识上发挥更大作用。
(三)内部搭台外部借力,强化集智聚力能力
进一步推进并完善省级组织与市级组织的上下联动机制,着重加强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指导帮助,探索上级组织参政议政资源向市级组织下沉的有效途径,如探索线上导师、异地交流、下挂指导等做法,帮助市级组织弥补资源有限的短板。市级组织要将专委会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一体推进,相互贯通,完善专委会的运行机制,配备必要的履职经费,通过采取专委会主任由基层组织主委兼任的做法,着力解决专委会与基层组织缺乏沟通、缺少协作问题。市级组织要主动向对口联系单位、地方高校、地方政府智库等提出合作诉求,建立合作机制,将民主党派的渠道畅通优势与这些单位的智力密集优势相结合。
(四)丰富手段改进作风,锤炼调查研究能力
坚持调查研究的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围绕重点课题、重要协商、专项民主监督的需要,做到先研究后调查、调查后再研究,从外行变成内行,从问题中找到答案,形成高质量的建言成果。推行市级组织主委、副主委牵头开展调查研究机制,充分发挥主委、副主委代表性强、专业性强、资源丰富的作用,将主委、副主委开展调查研究的次数和成果纳入述职评议,营造重视调查研究的浓厚氛围。切实发挥骨干成员在调查研究中的核心作用,发挥机关干部在调查研究中的服务保障作用,通过专业培训、专题调研、专家带队等方法,不断锤炼和提升市级组织整体的调查研究能力。
(五)选人用人履职为本,锻造人才支撑能力
市委统战部统筹支持,探索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与地方高校、政府部门的组织共建机制,有意识在高校、政府部门选拔、使用、培养一批履职能力较强的民主党派干部,为民主党派解决履职人才不足的难题。市级组织加强组织建设规划,定期进行成员结构分析,从整体上查找成员结构在界别、专业、层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有意识地通过发展相关界别、专业、层次方面的新会员,逐步改善组织结构。市级组织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优先考虑履职能力标准,多给参政议政骨干会员搭台阶,对在参政议政工作中任劳任怨、勇挑重担、成绩突出的成员,要列入后备干部名单,积极推荐其担任相关的党派职务,或给予政治安排。
(六)完善机制狠抓落实,夯实制度保障能力
市级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的履职工作机制,适时总结已经出台的一些规章制度,查找其落地性和有效性如何,对于其中能落地、可行、有效的加以保留完善,对于不能落地的进行调整,根据履职需要形成课题管理办法、成果转化办法、评优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市级组织要加强履职机制的外部衔接,如针对“履职成果在本职单位不认可”“部分单位领导对党派成员参与党派工作支持不够”等情况,要向市委统战部反映和呼吁,也要主动加强与成员所在单位的沟通衔接,争取成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支持,将成员在党派的履职成果纳入其单位的干部评价考核体系。
(本文获2021年度浙江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民建省委会理论研究优秀结项成果二等奖)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一)履职能力建设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出台《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目标是:以思想政治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履职能力建设为支撑、作风建设为抓手、制度建设为保障,建设政治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健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做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该文件正式提出了“履职能力建设”,这是在以往中共中央提出的民主党派各级班子成员“五种能力建设”(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基础上的系统集成,包括紧扣大局履职、发挥整体优势、深入调查研究、健全工作机制四方面具体要求,对指导民主党派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面貌和要求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自身人才智力优势和界别特色,着力提升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能力,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市级组织履职能力建设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各民主党派经历了与中国共产党共同创造和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风雨历程,在“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政治格局中,通过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共领导的政治协商职能,起到了利益表达、凝聚共识、助推决策的积极作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必须以更高的政治站位和目标定位,加强自身建设,把履职能力建设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履职能力的整体性、综合性、协同性提升,更加有力地支撑民主党派的履职尽责。
各民主党派中央相继开展了履职能力建设年活动,以民建中央为例,确定2021年4月到10月开展履职能力建设年活动,按照“讲政治、识大局、严要求、善履职”的要求,提高紧扣大局履职能力、凝聚共识能力、集智聚力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人才支撑能力、制度保障能力。“六种能力”的具体内涵是:
紧扣大局履职能力,就是民主党派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始终保持多党合作理想信念,在履职过程中展现出包括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履职政治能力。
凝聚共识能力,就是民主党派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过程中充分展现参政党履职效能,引导广大成员和所联系群众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的履职导向能力。
集智聚力能力,就是民主党派通过独特政治地位和特色组织定位,不断吸引和集聚社会精英人士、不断激发和聚合成员参政智慧、不断建立和健全各级各类智库,充分调动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积极履职的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党派履行职能的整体优势、聚合效应的履职整合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就是民主党派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基本功,在“调查”环节综合运用实地蹲点、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提高调研广度、深度、精度,在“研究”环节加强调研成果转化、利用,努力推动履职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的履职基本能力。
人才支撑能力,就是民主党派以履职能力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衡量标准,通过组织发展、履职锻炼、履职培训等方法,发现和培养履职人才,进而在各级组织形成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履职支撑能力。
制度保障能力,就是民主党派为确保履职活动顺利开展,不断建立健全参政议政工作机制、民主监督工作机制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工作机制,以确保履职尽责高质高效的履职保障能力。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市级组织要如何加强履职能力建设,以民建宁波市委会为例,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中共宁波市委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决策部署这个大局,全面提升“六种能力”,为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助力提升市域治理效能提供足够的履职能力支撑。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市级组织履职能力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以民建宁波市级组织为例
(一)紧扣大局是提高履职站位的根本要求
紧扣大局就是自觉讲政治,心怀“国之大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民建宁波市委会把紧扣大局作为提高履职站位的根本要求,围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分层次、多形式开展学习培训教育,抓住领导班子这个关键少数,带动市委会委员、基层组织主委、代表性成员这批骨干力量,辐射各行各业的广大成员,整体提升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履职站位,全面增强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政治能力。
(二)凝聚共识是激发履职动力的重要前提
凝聚共识就是奏响同心曲,积极配合党委政府维护稳定,通过联系服务广大成员及所联系群众,理顺情绪,解疑释惑,化解矛盾。民建宁波市委会把凝聚共识作为激发履职动力的重要前提,打造民建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包达三生平陈列馆,引导会员企业家接续助力民建中央对口帮扶的贵州黔西县顺利脱贫攻坚,围绕宁波高质量共同富裕先行市决策部署创建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创新推出“甬建同心”微信小程序宣传平台,开设“同心大讲堂”,使广大成员更加自觉地同中共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使所联系群众通过民建的真诚服务和宣传引导增进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和政治拥护。
(三)集智聚力是整合履职资源的主要途径
集智聚力就是联动成一体,市级组织成为贯通基层组织与省级、中央组织的重要桥梁和拓宽基层民主参与的畅通渠道,向下打通政策解读“最后一公里”,向上汇集基层真知灼见,形成党派整体优势。民建宁波市委会把集智聚力作为整合履职资源的主要途径,推荐骨干会员担任民建中央、省委会专委会委员,积极参与民建中央、省委会重点课题和专项民主监督调研,与宁波大学合作成立宁波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将会内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与专委会进行整编融合,创建省政协委员会客厅,近5年来12篇调研报告获民建省委会参政议政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市委会连续4年获全省民建参政议政先进集体。
(四)调查研究是开展履职活动的基本方法
调查研究就是练好基本功,通过调查研究知悉政情、摸清实情、把握企情、感知民情,在建言资政中真正找准问题提建议,顺应民心谋良策,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言之有物、言之有度。民建宁波市委会把调查研究作为开展履职活动的基本方法,实施了“调查研究年”活动,由主委、副主委分别牵头7个专题调研组,聚焦“十四五”规划、产业发展、财政金融、城建交通、民营经济、社会治理、乡村振兴七条主线,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掌握一手数据资料,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成果,编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域城区化的建议”等《建言》专刊13期,每期都得到市级主要领导批示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及时办理。
(五)人才支撑是彰显履职特色的硬核力量
人才支撑就是建设履职生力军,在担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职责使命中,形成一支高素质、有特色的履职人才队伍,激励广大人才为民建履职尽责贡献聪明才智。民建宁波市委会已形成包括8名省委会委员、43名市委会委员、40名市级以上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以及近百名参政议政委员会委员、近200名社会服务委员会委员、近百名基层组织主委的人才队伍体系。市委会每年发展新会员约60名,根据会员专业特长和参与意愿,及时补充到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宣传报道、理论研究等履职队伍中。市委会在评选先进和会内职务、政治安排推荐中,破除论资排辈,坚持履职导向,不拘一格选用履职表现突出的会员。
(六)制度保障是提升履职效能的必要条件
制度保障就是运行上轨道,在新型政党制度框架下遵循民建《章程》要求,结合自身实际,以满足高质量履职需求为目的,制定出台实施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适应组织运行需要的机制。民建宁波市委会出台了涉及会议、会务和机关管理三方面共45项规章制度,其中“委员履职管理办法”“基层组织达标考核实施意见”“专委会工作通则”“参政议政课题管理办法”“信息工作管理办法”等主要履职性规章不仅操作性较强,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需要不断修订完善,与时俱进且行之有效。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市级组织履职能力建设存在的短板与弱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履职能力建设,只有从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的高度来认识,才能找到问题所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新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作为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参政党市级组织必须正视自身履职能力的短板和不足,在中共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更加自觉自主自强,破解履职能力建设的突出问题。
(一)市级组织紧扣大局的履职视野不够宽
当前,支持民主党派工作的环境氛围呈现“上头热、中间温、下面冷”,一些地方或部门对民主党派的调研、走访和建议、提案办理等不够重视,客观上造成民主党派市级组织对地方经济社会重大战略、重要决策和发展大计了解不够、知情不深。同时,也有一些民主党派干部缺乏政党自信,认为民主党派力量薄弱,不需要也不可能从党委谋全局思长远的战略高度去谋划思考参政议政,只要当好“花瓶”、做做样子就可以了。种种外部原因和内部因素,使市级组织离真正的紧扣大局履职尚存在一定差距。
(二)市级组织凝聚共识的履职动力不够强
凝聚共识,就是寻找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不但党派成员要形成共识,更重要的是发挥党派影响力,在凝聚社会共识方面发挥作用。一些市级组织虽也建有网络宣传平台,但在社会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远远不够,对其成员的感召力也不强。
(三)市级组织集智聚力的履职资源不够多
相对于中央组织、省级组织拥有一批高层次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从政经验的领导干部,市级组织的高层次人才资源相当稀缺,机关力量偏弱,对基层组织的引导和带动难以形成有效的约束力。同时,市级组织虽也参与省级组织乃至中央组织的调研课题,但这种联动机制不健全,难以实现上级组织优势资源的下沉式支持。市级组织与地方政协和对口联系单位的联系合作,主要是获得渠道畅通的便利,而缺少实质内容的支撑。
(四)市级组织调查研究的履职基础不够稳
市级组织根据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三项基本职能需要,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不仅仅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尤其是围绕重要课题开展的调研活动,需要匹配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保障。市级组织开展履职调研往往受到多种因素掣肘,如很多政党协商议题时间紧内容多,难以深入调研;参与调研的党派成员是单位骨干,难以全身心投入党派履职调研;党派机关的统筹协调能力不足,调研对接有一定困难。由此,市级组织的很多履职调研活动,其成效打了折扣,其成果流于表面。
(五)市级组织履职支撑的人才特色不够专
民主党派组织构成应有鲜明特色。然而,市级组织面临成员老龄化、成员趋同化、成员普通化的挑战,老龄会员占比不断提升,体现党派组织特色的代表性人士数量不足,具有较强履职能力的行业精英人士更成为各党派争抢的稀缺资源。由于组织相对松散,专业培训途径缺乏,广大会员对于参政履职活动,要么缺少经验,要么认识不到位,难以成为参政履职的硬核力量。
(六)市级组织履职保障的制度效能不够优
市级组织履职尽责,从外部环境即地方党委支持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制度安排看,有相应的人事安排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知情明政机制、考察调研机制、对口联系机制、协商反馈机制等。随着这些机制的不断完善,对市级组织的履职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保障履职活动正常开展,市级组织往往以党派名义建立了相应的履职激励机制、组织管理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然而,这些机制本身的科学性、可行性还有欠缺,尤其是激励机制局限于民主党派组织内部,没有与地方党委所提供的外部机制有效衔接,与党派成员在所在单位的绩效考核脱钩,对于调动党派成员履职积极性的效能作用十分有限。
四、新时代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市级组织履职能力建设的建议
(一)依靠党委坚强领导,提升紧扣大局履职能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是民主党派履行职能的根本保障。新时代下,参政党要将政治信仰融入执政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之中,要将政治道路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中,要将政治目标融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之中。市级组织必须始终坚持和接受中共地方党委的领导,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帮助,以提升领导班子紧扣大局履职能力为重点,加强政治学习和形势教育,提高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夯实多党合作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尊重成员个体诉求,增强凝聚共识能力
市级组织要把政策传达与利益表达有机结合,将市里出台重要政策文件前向民主党派征求意见的过程转化为向广大会员听取意见、梳理意见、反馈意见的过程,在履行职能中凝聚共识。市级组织要借助互联网信息交流平台,创新宣传方法手段,灵活运用短视频、图片、专栏等,向广大会员生动鲜活地展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党派积极履职的新作为、成员建功立业的新风采,增强党派成员的认同感、归宿感、自豪感。市级组织要坚持以打造社会服务品牌温暖人心凝聚共识,如宁波民建打造的“同心”系列品牌,对内为广大成员搭建丰富多采的学习教育、文化健身、联谊交流平台,对外开展一系列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教育帮扶、生态修复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凝聚力、扩大影响力,在凝聚成员共识的基础上,在凝聚社会共识上发挥更大作用。
(三)内部搭台外部借力,强化集智聚力能力
进一步推进并完善省级组织与市级组织的上下联动机制,着重加强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的指导帮助,探索上级组织参政议政资源向市级组织下沉的有效途径,如探索线上导师、异地交流、下挂指导等做法,帮助市级组织弥补资源有限的短板。市级组织要将专委会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一体推进,相互贯通,完善专委会的运行机制,配备必要的履职经费,通过采取专委会主任由基层组织主委兼任的做法,着力解决专委会与基层组织缺乏沟通、缺少协作问题。市级组织要主动向对口联系单位、地方高校、地方政府智库等提出合作诉求,建立合作机制,将民主党派的渠道畅通优势与这些单位的智力密集优势相结合。
(四)丰富手段改进作风,锤炼调查研究能力
坚持调查研究的问题导向和成果导向,围绕重点课题、重要协商、专项民主监督的需要,做到先研究后调查、调查后再研究,从外行变成内行,从问题中找到答案,形成高质量的建言成果。推行市级组织主委、副主委牵头开展调查研究机制,充分发挥主委、副主委代表性强、专业性强、资源丰富的作用,将主委、副主委开展调查研究的次数和成果纳入述职评议,营造重视调查研究的浓厚氛围。切实发挥骨干成员在调查研究中的核心作用,发挥机关干部在调查研究中的服务保障作用,通过专业培训、专题调研、专家带队等方法,不断锤炼和提升市级组织整体的调查研究能力。
(五)选人用人履职为本,锻造人才支撑能力
市委统战部统筹支持,探索民主党派市级组织与地方高校、政府部门的组织共建机制,有意识在高校、政府部门选拔、使用、培养一批履职能力较强的民主党派干部,为民主党派解决履职人才不足的难题。市级组织加强组织建设规划,定期进行成员结构分析,从整体上查找成员结构在界别、专业、层次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有意识地通过发展相关界别、专业、层次方面的新会员,逐步改善组织结构。市级组织的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要优先考虑履职能力标准,多给参政议政骨干会员搭台阶,对在参政议政工作中任劳任怨、勇挑重担、成绩突出的成员,要列入后备干部名单,积极推荐其担任相关的党派职务,或给予政治安排。
(六)完善机制狠抓落实,夯实制度保障能力
市级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内部的履职工作机制,适时总结已经出台的一些规章制度,查找其落地性和有效性如何,对于其中能落地、可行、有效的加以保留完善,对于不能落地的进行调整,根据履职需要形成课题管理办法、成果转化办法、评优奖励办法等规章制度。市级组织要加强履职机制的外部衔接,如针对“履职成果在本职单位不认可”“部分单位领导对党派成员参与党派工作支持不够”等情况,要向市委统战部反映和呼吁,也要主动加强与成员所在单位的沟通衔接,争取成员所在单位党组织的支持,将成员在党派的履职成果纳入其单位的干部评价考核体系。
(本文获2021年度浙江省统战理论政策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民建省委会理论研究优秀结项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