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学习园地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学习园地
潮起钱江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评论之二
发布时间:2009-12-27 12:17:48
  |  
作者: 之江平
    60年一轮甲子,江山几度风流。

  在东海之滨,钱塘江畔,1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浙江儿女以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和气魄,谱写出中国大地上一部自强不息、创业创新的时代华章。

  6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若弹指一挥。

  60年,时光如钱江潮水,奔腾、回转,惊涛拍岸,刻录下这一方热土无数的传奇和故事,几多的自豪与启示。

  穿越60年的风云,多少沧桑值得收藏,多少巨变值得慨歌……

  一

  东南形胜,钱塘山水,自古繁华。

  然而,解放前夕的浙江大地,百业凋敝,民生困疲。

  新中国的建立,把浙江人民带入一个当家作主人的新时代。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资源贫乏,交通不便。

  面对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勤劳、勇敢、智慧的浙江儿女,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整顿经济秩序,恢复国民生产,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艰辛中有喜悦,曲折中更有辉煌——

  在农村,土地改革中翻身了的农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在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打击投机资本,稳定市场物价,合理调整工商业。

  为了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省委还果断地进行了最急需的工业建设,拉开了全省工业建设的序幕。

  在全国第一个探索包产到户,产生第一个粮食亩产超千斤的县,建成全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大型水电站,创造了闻名全国的“枫桥经验”,成为全国最早兴起社队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地区之一……

  浙江人民吃苦耐劳、勇闯天下的精神,为后来改革发展积蓄了力量,也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默默无闻的东南小省,开始在全国版图上发出自己的光彩。

  二

  60年,以民为本、富民强省,成为浙江在实现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巨变中最闪亮的点睛之笔。

  1949年,全省生产总值仅为15亿元,2008年达到214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72倍。

  从15亿到2万亿,60年,浙江在中国大地上书写了一段传奇。

  这传奇也在百姓身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印证——

  1949年,全省人均GDP只有72元,2008年跃至4221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00倍。

  1949年,全省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只有116元和47元。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258元,分别增长196倍和197倍。

  改革开放以来,只有10多万平方公里的浙江,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数列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之后,居全国第四位,人均GDP居各省区之首。

  新中国成立前,浙江人口平均寿命仅为35岁,而最新统计,全省人均期望寿命为76.5岁。

  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为95.7%,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连续5年居全国前列,被认为是最具安全感的省份之一。

  一串串对比强烈的数据,蕴含着令世人叹为观止的奇迹。

  而巨大的历史飞跃,在每一个山乡、每一处渔村、每一座城市得到鲜活的印证,也在5000多万浙江儿女的命运变迁中得到生动诠释。

  60年来,浙江百姓从经济发展中得到了许多实惠。城乡居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从就业到企业养老、基本医疗、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我省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集体宿舍、小套、中套,到大套;

  草房、瓦房,到楼房;

  还有廉租房、经济适用房……

  浙江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由1957年的6.4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34.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62年的11.7平方米增加到2008年的58.5平方米。

  越来越多的人圆了“安居梦”、“美居梦”。

  曾经,因贫辍学相当普遍,高考之路异常拥挤。如今,浙江在全国率先基本普及15年基础教育,率先进入义务教育全免费时代;通往大学的“独木桥”变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交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40%。

  曾经被视为城市“盲流”的农民工,现在更多的人喜欢称他们为“新市民”、“新浙江人”。改变的不仅仅是称呼,更是农民工融入浙江、和谐共处、共享幸福的历史演进。

  在全国率先推行水产品、水果、粮食等农产品购销市场化改革,“泥腿子”获得了洗脚上岸的机会,进城务工、进城创业、进城落户的农民越来越多。

  在全国率先进行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试点,龙港镇农民进镇也可以办理正式居民户口,小城镇获得广阔发展空间。

  在全国率先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不用缴纳“皇粮国税”,负担不断减轻,农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23年位居全国各省区之首……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成为民生大计,更多的公共财政投向民生工程。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浙江百姓的幸福感越来越强,创业创新热情激荡澎湃。

  60年的浙江之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造福浙江人民之路,是浙江儿女自强不息、走向富裕安康之路。

  这条路虽有风雨、泥泞,但更有富裕、平安、幸福、和谐……

  三

  60年,这块热土,见证了浙江人敢为人先,迎难而上,创造一个又一个浙江奇迹的伟大实践。

  60年,奔腾不息的钱塘江,见证了浙江市场弄潮儿的胆识。

  从兴办家庭作坊起步,从小商品入手,从小产业发家,浙江人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市场之路。

  当改革的号角吹响,一种生于贫困、长于山野,特别能吃苦、坚韧不拔、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喷薄而出,给中国东海之滨这个不起眼的省份注入了一份伟大而持久的力量。

  1978年,全国最大的纽扣市场在永嘉桥头形成,以此为标志,市场的活力如空气一样在浙江大地弥漫。

  萧山农民鲁冠球将一个铁铺打造成为年营业收入超过400亿元的跨国企业。鸡毛换糖的义乌货郎“换”出了一个交易额连续17年位居全国之首的小商品市场。

  温州、义乌、永康、柯桥……

  轻纺、五金、羊毛衫……

  一串串名词背后,是一个个浙江人惊心动魄创业、创富、闯市场的故事。

  30年,浙江大地崛起4000多个商品市场,拥有成交额超百亿元的市场15个,单个市场成交额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一。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

  带着浓郁乡音的浙江人,走大江南北,闯五湖四海。浙江企业在国内建立国家级经贸合作区,数量居全国之首。

  “建设一个市场,带动一批产业,活跃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市场,给浙江创造了一个走向富裕的大舞台,市场也给浙江注入巨变的酵母。

  资源小省的劣势被市场大省的优势所替代,浙江成为名副其实的市场大省。

  60年,见证浙江率先推进市场化的坚定决心,也陶冶了浙江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创业、特别能化解危机、特别能适应市场经济的优秀品行和创业创新的热情、勇气和智慧。

  四

  市场的力量,带来了蜕变和重生。

  60年,东海之滨不起眼的浙江,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的跨越,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跨越,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跨越,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跨越,从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的跨越。

  全省11个地级市有9个进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全国百强县中浙江占30席,总数居全国第一;全国千强镇中浙江有268个,总数是全国第二。

  浙江个私工业的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出口创汇等4项指标,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在全国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50强中,浙江占25席;在全国民营企业综合竞争力50强中,浙江占22席,均居全国首位。

  60年,浙江从当年的农业小省实现向工业强省的华丽转身,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发动机。

  30多年来,浙江工业总产值跃升超160倍。2008年工业附加值是1952年的1045倍。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区块600多个。

  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1949年的23.5%,提高到2008年的41%。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1952年,全省外贸出口收购总值仅为1.2亿元,占GDP的4.7%。2008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2111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由1958年的0.17亿美元增加到1543亿美元,年均增长20%,出口总额相当于GDP的比例近50%。

  60年,1%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7%的国民生产总值。

  60年,11个市的人均GDP均跨上3000美元台阶。

  60年,城市化率从1949年的11.8%,提高到现在的57.6%。

  60年来的历史性跨越,浙江从东海之滨的资源小省,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耀眼的热土。

  温州模式、草根经济、扩权强县、腾笼换鸟、转型升级……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浙江为全国提供了诸多经验和典型。

  经济强省、文化大省、生态浙江、平安浙江……作为科学发展的践行者,浙江成为全国瞩目的样本和标杆。

  60年来,创业创新,浙江人民从省情出发,以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创造了一个个“无中生有”、“有中生奇”、“又好又快”的发展奇迹,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最富有活力、城乡和区域统筹协调最好的省份之一……

  “临浙江以北脊,壮沧海之宏流”。

  60年的伟大实践,我们积累了较强的综合实力,形成了体制机制优势,也锻造出了最为宝贵的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它宛如气势磅礴的钱江水,藏珍纳景,激波扬涛,不断升华。

  60年来,我们自强不息、开放图强,大胆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浙江特点的发展之路,也淋漓尽致地实践着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五

  “钱塘涌潮,涛如连山喷雪来”。

  60年波澜壮阔,60年辉煌跨越。

  60年来,从贫穷到富裕,从偏居一隅的资源小省到走向海内外的市场大省、经济大省。

  我们走过的路,迈过的坎,让我们学会了面对艰难、从容应对。

  无论是与自然的角力、周旋,还是在市场风浪中的搏斗、拼杀,浙江儿女已练就了不慌不怨,从容应对。

  我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我们经历了水复山重,也积累了跨越一切高度的力量。

  未来60年,建设更加繁荣、和谐的新浙江,我们任重道远。

  滔滔钱塘水,见证了60年浙江大地上的奋斗与辉煌,也必将见证下一个60年,浙江儿女的光荣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