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学习园地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学习园地
政协干部应具备“五平心态”
发布时间:2010-05-12 11:18:50
  |  
作者: 杨绍碧
    人民政协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它是由各族各界人士组成的,其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为政协干部,来自各个部门,且80%的是从党政部门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干部,这就特别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改革创新的工作能力,同时还必须具有承受各种巨变的心理素质。面对新的环境和岗位,必须具备“五平心态”。即:平常之境,平淡之欲,平凡之人,平静之脑,平衡之功,始终保持宠辱不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并将此作为自己最好的舞台、最好的驿站。

  有平常之境。平常之境才是人生常态,绝大多数人都处在平常之境中。人有趋易避难之心,故向往顺境,拒绝逆境。顺境中人,若向阳花木,近水楼台,常能得之所难得,及人之所难及,但活的容易,意志便不能磨砺。活的容易,幸福感也不可能很强烈,所以感受不到幸福。政协干部作为社会人,同样有自己的情感世界,也就会产生一些思想问题。但政协工作的重大责任要求我们必须有大海般的胸怀。政协干部职能的履行和作用的发挥,都要求政协干部不断的,长期的加强修养,使自己的人品、素质、能力永恒地适应工作要求,在各种名誉、地位、利益问题上要善于自我解脱,自我调节,自我安慰。遇事看得远,想得开,提得起,放得下。既要看重结果,又要举重若轻,始终保持一种“心静自然凉”的心境。

  持平淡之欲。是人就有“七情六欲”,而政协的“三大职能”,要求干部的欲望必须符合党的要求,人民的要求,事业的要求。这个欲望是什么?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强烈的学习欲、事业欲、工作欲、追求欲、奉献欲,创新欲,只有这些欲望才是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对物质利益、名誉地位、享受享乐都要看淡一些,只能适度,不能过度,更不能无度。予我之物不多求,无我之物不苛求,他人之物不强求,身外之物不必求。不为官所缚,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学会放松,有所不为,有所作为,有所放弃,有所收获。把个人利益看淡一些。这样,就会放松,轻松,洒脱和自然。

  做平凡之人。伟大源于普通,神圣孕育于平凡。做平凡的人,这是一种境界,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的人是无法做平凡之人的。我们要立足自己的岗位,公而忘私甘于平凡,敬业奉献懂得平凡,团结协作向往平凡,这样才能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赢得组织和人民的信任。虽平凡而不平庸,因平庸不是政协工作者的作为。而在我们的整个政协干部队伍中,一些人往往是平凡的做不到或做不好或根本不自觉去做不认真做。有些人读书,非要去读名人名著,名篇名作,读了之后又一知半解,断章取义。办了几件事非要上级知道,以此树立政绩,并以此为荣耀,四处招摇撞骗;同样,诚实守信不难,顾全大局不难,服从组织不难,但就有人做不到。所以说,平凡本身就包含着不平凡,我们要对生活永远感到新鲜,对平凡事物不觉厌烦,从一点一滴的平凡事做起,且持之以恒,一以贯之。

  育平静之脑。平静是支撑点,是调节器,是降压器,也是清醒剂。每一名干部的工作有顺境,也有逆境,有平坦,也有坎坷,有高潮,也有低落。有机遇,也有挑战,有收获也有失落。一个心理健康,思维成熟的人,面对大量频繁的工作活动,复杂、显现的量变过程和质变结果,应该平静地应对变化,冷静地观察变化,安静地感悟变化,然后再作出平静的自我选择。用这样的脑子去思考问题,观察事物,才能战胜自我,战胜一切,同时还要适应寂寞的环境,乐于过宁静的生活,不以物喜,不为利动,不以已悲,不为俗感,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清贫,保得住节操。

  练平衡之功。因为有了平衡,事物才有所区别,人类才有秩序,个人才有健康。一个干部的责任和义务,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做平衡的工作。物的平衡,人的平衡,物与人的平衡等等。在现实生活中,不是事事,人人都平衡的,不平衡所导致的恶果发人深省。一个人的心理失去平衡就会导致偏激,一个人的生理失去平衡就会造成紊乱,人与自然失去平衡就会带来祸患。平衡对我们每一名干部来说都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境界。会平衡不是与生俱来,需要修炼。否则,看见别人发财就眼红,听说别人升迁就来气,遇到挫折就气馁,想到吃亏就上火,心理心态极不正常。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中,工作上、事业上难免不遇到挫折,这就要求我们要及时矫正不良心态。

  以上种种,应该是政协机关干部的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政协干部的人格力量就应该是心平气和。就社会分工而言,干部职位有高有低,有长有降。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不要以为职位低了不能干大事,事少了就是被冷落,更不要心存一种油尽灯枯和失落、自卑之感的感觉而听之任之,无所事事。实际上,位不在高,为民就行;权不在大,秉公就灵;事不在多,务实则成。

  笔者以为,在所谓有职无权的政协工作,从一定程度上讲,就是卧薪尝胆,就是修炼,就是对心平气和、平心静气的最好诠释。

  作者:杨绍碧,四川省南江县政协党组成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