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媒体报道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媒体报道
[联谊报]心系山区群众 情倾山区发展
发布时间:2005-03-31 13:43:48
  |  
作者: 朱建村,记者:宋舒

1月21日,金华地区气温骤降,下起了雪,但坦洪乡漠华小学的会议室里却春意盎然。吴卓琳、潘文静等13名贫困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在市政协秘书长蒋岩金的牵线下,郭金林、刘桂生等政协委员、企业家与他们结为助学对子,资助他们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业。这是市政协为扶贫村做的又一件实事。2000年以来,金华市政协多次深入山区帮助婺城区莘畈乡大坞头村、大立元村和武义县坦洪乡上坦村3个结对扶贫村解难题、办实事。
为扶贫村要钱不丢脸
市政协上上下下有一句话:“为扶贫村要钱不丢脸,敢张嘴。”一次,大坞头村要修筑一条堤,急需资金2万元。原市政协副主席李启农得知情况后,就同市政协委员、金义房产老总张荣森取得联系,并给他讲了“苏州堤”的故事。清朝中期,金华孝顺镇让河村一带经常涨大水,冲垮堤坝,一位在金华做生意的苏州商人捐资修建了一条堤。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苏州商人不知作古了多少年,可当地老百姓还是亲切地把这条堤叫做“苏州堤”。李启农希望张荣林向这位商人学习,为山区群众脱贫出份力、尽点心。张荣森非常感动,欣然同意捐钱为村里筑堤。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5年来,市政协共协商落实扶贫奖金83.6万元,为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路通了,致富就有了门路
金华市政协扶贫帮困的3个村都地处偏远山区,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经济基础薄弱。这些年来,市政协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扶贫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和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
大坞头村是一个不通公路的山区贫困村,通公路是该村村民多年的梦想。在上级的帮助下,简易公路终于在1997年开工,但由于资金短缺,做了一半即停工,一拖数年。2000年,市政协主席李成昌、原副主席李启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深入到村中调研,并召集有关部门进行协调,筹集了扶贫资金23.5万元,终于使公路于2002年8月建成通车。村老书记张桂泉感慨地说:“路通了,出门方便了,致富有了门路;桥建好了,也搭起了群众与党委之间的联系。”5年来,市政协共帮助扶贫村修建公路4条、桥梁3座、村内路面硬化2800平方米、联通机站3座,极大地改善了扶贫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扶贫要从教育开始    “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扶贫要从教育开始。”着眼未来,市政协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002年9月,刚完成危房改造的莘畈乡井下小学,因拖欠资金,包工头不肯交学校钥匙,数百名学生无法正常开学。市政协副主席、原民建金华市委会主委盛天民得知后,立即发动民建会员和各支部捐款,筹集了10万元钱。钥匙领出来了,数百名学生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
扶贫要着眼于整体
在做好挂钩扶贫工作的同时,市政协还把目光投向了全市44个欠发达乡镇,把全市欠发达乡镇脱贫致富奔小康作为参政议政的一个重要课题。
2001年6月,市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深入到婺城区6个山区乡镇,开展“加快山区经济发展,早日实现脱贫致富”专题调研;2003年4月至6月,组织调研组前往兰溪、浦江、磐安、婺城、东阳、武义等县(市、区)进行“加快我市欠发达乡镇奔小康步伐”专题调研。调研成果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金华市委、市政府专门下发《关于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实施意见》,对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