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媒体报道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媒体报道
[钱江晚报]学习,学习,再学习---草根浙商爱学习的逻辑起点
发布时间:2005-04-26 12:33:48
  |  
作者: 本报记者 陈聿敏 罗凰凤
   草根浙商  要主动成为文化浙商      [现象]   周晓东是浙江诸暨五峰电容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刚忙完公司的事务,拖着56岁的疲惫身躯,他又认真地坐在由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开办的浙大企业总裁EMBA研修班课堂上。   和众多第一代浙江民营企业家类似,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的老总早就意识到了自身文化水平的不足;而让他颇感苦涩的是,在他的周围,那批上世纪80年代一起成长起来的企业基本上都已经销声匿迹,像他的公司真有点“硕果仅存”的味道。“企业家不能停止学习,企业没有经营理念、没有规范制度是万万不行的。”而恰恰是,那批倒下的企业家很多是在初期成功后就没有再寻求进步。   受益于中国经济改革转型初期的创业冲动,凭着勤劳务实、肯吃苦的精神打拼出一番天地——农民出身的草根性,是浙商身上最明显的时代烙印。但是,这种草根精神在推动初期创业成功后,却成了横亘在很多浙商进一步发展前的障碍。   “未来10年,我最担心的就是小农意识对浙商的发展不利。”作为研究浙商问题的专家,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姚先国教授早就预见到了这个问题。在他看来,小农意识对企业家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在关键时候,这种影响也是致命的,有可能成为浙商难以逾越的门槛。因此,如何积极从“草根”的禁锢中走出,一些较先领悟到自身不足的浙商开始了思考。   [浙商感言]   现代集团董事长章鹏飞:对于浙商,外界有个说法——“草根族”。但换个角度来看,我感觉却有另一层含义,就是不够大气、层面不高、档次不高。   我很喜欢唱《小草》,因为这首歌说出了我的内心感受。用个不恰当的比喻,眼前的浙商很像这些小草,生命力很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从长远、可持续的发展角度看,小草要成长为大树,浙商必须要有大的突破,如增强团队凝聚力,企业间强强合作、组建大的联合舰队等。   中国同方控股集团董事长朱志平:浙江的民营经济一向以“草根经济”著称,这种模式在企业初创阶段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确实令人敬佩。但我觉得,这种模式的能动作用有一定的适应期,随着市场化进程、国际化步伐的加快,环境形势的变化都对浙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如果再守着草根经济不变,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现在是靠智慧和实力赚钱的时候      [现象]   上个周末,余杭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月华又把自己安排在浙江大学企业总裁EMBA研修班中。“工作再忙,学习可不能放松。”作为房产公司的一把手,她笑称学习这个雷打不动的项目已成了工作生活不容分割的一部分。这不,相继念完MBA、上海房地产营销课程后,这里EMBA班的课程还没结束,她就开始忙着计划着接着读高级经济师。   从1996年开始,天外天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海南也从没有断过各种学习、培训;从打工时养成随身带笔记本、看书的习惯起,20年来,浙江诸暨五峰电容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对于学习,越来越多的浙商表现出了迫切的要求。   “现在是靠智慧、实力、知识赚钱的时候了。”在省私营(民营)企业协会秘书长潘立生看来,浙商要发展,必须要不断学习。同时,当浙商把这种要求内化为自身意识时,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企业、对社会的一种贡献。   [浙商感言]   余杭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月华:学习无论对个人、对企业都非常重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怎样带好团队、怎样做战略,这些都对企业负责人提出了高要求,而我的策略选择就是不断地学习、充电。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充实了、思维开阔了,具体的管理实践也自然而然有所突破。我有个明显的感觉,以前是关门管理公司,是井底之蛙,通过学习后,现在则是打开门来管理,这正是学习所带来的。   天外天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海南:我把学习称做充电、洗脑子,只有不断地洗脑,吸收新知识和养分,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发展壮大。      课堂是浙商完善自我的好平台      [现象]   今年着手开设合资公司,设真正的董事会;下半年,公司将投入1个亿,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拓展定位国际市场的高端优势产品……当描述着旁人看似平常的战略时,来自安吉的浙江永艺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加勇却异常激动,因为“这都是学习中不断浓缩的精华”。自称生长在“小地方”的张加勇说,不学不知道,一学习就发现很多东西学不完。通过学习这个交流平台,他逐渐找准了这个发展定位,同时在很多同学的交流启发中,他的视野更加开阔。这些沉甸甸的收获,正是学习的价值所在。   [浙商感言]   杭州西溪玻璃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兴勇:说起学习的收获,这是多方面的。除了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捕捉市场上的最新理念外,学习更是一种合作交流的平台。借鉴同学们的成功经验,找出自身的问题和不足,互相取长补短,这是广大浙商完善自我的很好途径。   浙江省青年研究会会长、浙商研究会副会长王曙光:为了学习,很多浙商肯丢下生意、放弃休息,他们的热情很高,因为学习肯定是有其价值的。学习,将要成为我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现在很高兴听到企业家也这样说——学习是我的主要任务,这说明学习型社会在推着我们走路。通过学习,浙商既能得到管理知识,又能优化思维,还能感受人文氛围,再就是同学之间的交流,不失为实战切磋。      知识是企业发展的动力      [现象]   从生活经历来讲,我们很多的第一代浙商都不可能得到特别好的教育。“先天不足,那么就去学。”浙江001集团董事长项青松一直保持着每天坚持学习2到4个小时,每隔一两天就写一篇文章的习惯。先后成为社科院工商管理的研究生,美国西南大学的MBA,项青松就凭着浙商的那股子韧劲取得了令人羡慕的好成绩。   而“学习”现在成了001集团内部一个硬性规定。项青松说自己学的一般是企业战略、企业文化这些方面,普通员工学的比较专业化,如财务、品质、管理等方面。他们的学费都是由公司交的,公司每年在这方面的投入都相当大。   [浙商感言]    余杭绿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月华:绿城房产是个大学校,内部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而现在余杭地区又成为战略要地,所以必须开拓思维,不能关起门来管自己。我觉得学习不光是为了自己,也要培养学习型的员工,建立起有专业知识、管理能力的团队。现在,在我的公司中,永远都有50%的员工是处在学习中的,一波学完后,另一波跟上,不停地循环。这样形成的学习氛围是很好的。   杭州军联工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成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在我的企业中,主要通过研修班、请进来走出去以及学习制度化的模式。我们可以看到“浙商”的字号如今已经很响亮,而现在浙江企业应当借助这个平台发展自己。      民企不能再安于现状      【现象】   五星电器刚刚落户浙江家电市场,一天销售额达到2.4亿元,它一开业所引起的火热场面无疑又加剧了杭城家电卖场的竞争。但五星电器进驻杭州的过程,却和现代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章鹏飞有着不解之缘。谈起这次与五星的合作,章鹏飞说得更多的是:“现在我站在一个新角度来看问题,这也是我们不断在反省。”   回想当初一手创立起浙江家电市场,及随后的发展过程,章鹏飞认为“浙商的危机意识不够强”,因为直到国美、苏宁、永乐等卖场都进入了四五年后,我们浙商才开始意识到连锁卖场对自己的挑战,从而有所动作。   [浙商感言]   章鹏飞:通过学习,我们看到了浙商身上存在的很多不足和问题。首先就是我们的战略不够,缺少长线、规模化的发展。浙江企业很务实,但是高科技、个性化、高端的产品实在太少。更有不少企业安于现状,所以从规模上看,如今后发的山东、江苏等省民营企业已经超过了我们。而浙江企业则呈现出总体品牌少的现象。另一方面,传统企业、加工企业、模仿他人产品的企业多,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压价,恶性竞争。   朱志平:目前,社会舆论对浙商的讨论很多,我们在听到众多赞美、正面报道的时候,更应当看到自己的不足,而学习让我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浙商普遍存在着缺乏法律意识的问题,如果对法律精神不能充分领悟的话,那在企业经营上必然会遇到一定困难。
(朱志平  项青松系民建会员---本网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