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创新与发展:破解一切难题的必由之路
发布时间:2006-01-26 09:16:35
|
作者:
   经济增长面临质的提升
数字显示,2004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贡献率达到了4.5%,相当于改革开放初期的6倍多。但在这个数字的背后,却是我们消耗能源已占到全世界总能源的31%,几乎是发达国家的3至5倍。消耗的钢材、铝材和水泥,也分别占到了全世界的27%、25%和40%。与此同时,由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达到2830亿元人民币。
“正在建设的项目没有钱、正在投资的项目没有地、正在生产的项目没有电。”这句话在浙江企业中广为流传。据调查,浙江现在可用于工业用地的耕地不足400万亩,按一年使用50万亩的速度计算,8年后浙江的工业用地将告罄;同时,浙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劳动力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瓶颈。
十六届五中会全指出,“十一五”期间,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面临质的提升和转变。对于我省来说,只有选择适合浙江资源供给状况的发展战略,改变传统的直线型的生产模式,通过建立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清洁、对环境更加友好的循环经济,从“环境换取增长”转入“环境优化增长”的发展模式,才能实现新发展、新跨越,而要真正实现循环经济的模式,有赖于企业的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
目标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全面实施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地区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发展规划,优先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大力发展成套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专业特色强的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一批产业层次高、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建筑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深化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分类管理和政策扶持,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的贡献率。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大力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确定若干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高技术产业和大批创新企业,促进产业竞争能力提升。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全面开展节约用水,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节约用水机制;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推广应用再生材料、替代材料和新型材料;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积极开发和全面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节约资源的生产消费方式,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深入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和“4121”示范工程,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继续推进“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江河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大城市环境管理力度,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执行碧海行动计划。强化引导约束机制,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和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定和完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废弃物排放等标准规范,实行鼓励资源节约和污染防治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见解
牢牢咬定自主创新 徐冠巨委员建议,破解创新瓶颈,培育民企发展新优势。他说,中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的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非常支持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建议省委省政府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引导、鼓励、帮助企业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着眼于思维创新,引导企业创新思维方式,增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意识与能力;二是着眼于制度创新,鼓励企业创新投入模式,加大对技术、人力资源、品牌等创新型、发展型要素的投入;三是着眼于用机制创新,针对浙江的特点,改进创新办法,加大对创新的保障力度。
许梓荣委员建议,提升我省经济核心竞争力,尽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他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苦奋斗,我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省。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省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也没有自主专利,因此制造业停留在低端的生产或者加工上,通过OEM(贴牌生产)经济,浙江企业虽然迅速扩大了产能,但产品附加值很低。浙江企业在相关行业的专利实力与在国际市场的营销实力不相匹配,我省企业在国外遭受大量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成本高昂。建议结合国务院即将出台的国家知识产权实施战略,尽快制定适合我省省情的知识产权实施战略,尽快构建知识产权损害预警机制,加强对WTO框架下《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学习宣传,加强涉外知识产权法律的培训,特别要研究关于美国“337条款”的应对措施,同时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机构及制度的指导,使企业正确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与法律观念,并从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赵光育委员建议,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他说,提高R&D经费投入,尤其是提高R&D占GDP的比重,以增强国际竞争力,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普遍经验。我省要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大R&D投入,促进自主创新是必然抉择。建议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制定提高R&D投入的战略规划。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目录,.完善政策,积极扶持,加强引导。
张泽熙委员建议,发展创意产业,推进浙江创造。他说,我省服务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第三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典型是创意产业。据国际权威认定,创意产业1美元的产值可带动国民经济4000美元的产出。浙江省作为一个土地、自然资源严重缺乏的省份,又是一个智力人才集聚的省份,客观上要求发展高端产业。创意产业应成为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发展的重要选择。
王文序委员提出,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她说,要以自主创新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政策保障人才,切实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不断优化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努力为自主创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着力构建自主创新的平台;坚持用实践造就人才,着力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坚持用机制激励人才,着力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坚持用政策保障人才,着力优化自主创新的环境。
徐子伟委员提出,稳定与激活我省改制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议积极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延长转制科研院所的税收优惠期限。允许继续使用科研院所名称,保持改制前科研院所声誉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步提升我省科研院所综合实力。妥善解决改制前的在职职工相关待遇问题,尽快建立离退休干部的社会化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科研评价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在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陆惠明委员建议,逐步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车晓端委员建议,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全力打造“品牌浙江” 吴国华委员建议,推动“品牌浙江”建设。他说,品牌浙江模式是指以品牌的建设和提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研究开发和营销创新是核心内涵,经济工作的重心是品牌的创建和不断强化,企业通过打造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盈利率。而品牌背后是企业强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富有创意的品牌经营。
建议对品牌浙江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制定发展纲要,构建品牌浙江建设的良好平台。我省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企业进行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营造一种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氛围,支持引导从开辟工业园区转向制造和研究开发、创新并重的园区建设。引导支持品牌营销推广介绍、形象展示和国际市场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同时,给品牌浙江建设提供政策扶持,培育推进强势品牌群体,用自主创新支撑起品牌浙江建设。
盛培林委员建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创建品牌大省。他说,产业集群是特定行业或领域中业务相关的企业在地理上相对集中、集聚的一种崭新经济现象。“大河有水小河满”,产业集群崛起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为品牌发展提供了优良“孵化室”。从总体上看,我省已形成了一批以市场化网络为基础的分工精细、联系紧密、生产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它们已经或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主体。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这些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建立在以低成本要素和精细分工为支撑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上。虽然出现了一批中国名牌和地区品牌,但品牌整体集中度不高,规模普遍偏小,在品牌运作水平上也大多徘徊于中下游,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建议增强培育知名品牌的紧迫感,充分认识产业集群在品牌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借鉴国外培育世界知名品牌的成功经验,有选择地扶持一批本土企业争创名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快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发挥产业集群对创造名牌的孵化作用。
傅丹委员建议,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市场大省向市场强省转变。他说,专业市场对我省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前景令人鼓舞。建议开展服务贸易品牌企业、基地、市场建设活动,实现先进制造业基地、商品市场与品牌工程的联动发展。引导和支持市场经营户注册商标,鼓励创建自主品牌。规范品牌授权经营行为,保护合法的授权经营。专业市场管理部门要引导经营者大力实施不同档次的品牌战略,进行非价格竞争,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经营商品的结构,并对专业市场现有的经营模式、功能格局进行创新等,提高上市商品的质量和档次。鼓励和支持专业市场进行自身品牌拓展。质量检验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市场商品质量的检测,进一步规范商品的来源,全面推行专业市场商品准入制,实施经营户进货索证制,建立经销台账制,从源头保证市场的商品质量。工商部门要继续搞好专业市场的品牌基地建设,通过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品牌经营户,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整个市场的品牌建设。
连建伟委员提出了实施品牌大省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他认为,品牌的培育和建设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省政府要加强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也要形成合力,建立推动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实施品牌战略的领导,制订省名牌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完善名牌产品评价机制,加大品牌建设的舆论宣传力度,完善品牌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创品牌。加强行业管理,发挥行业管理在实施品牌战略中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功能,积极打造区域品牌,加强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为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坚强的科教人才支撑。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张正煜委员建议,大力发展我省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他认为,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加以推进。建议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及各类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研究建立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能量梯级利用、延长产业链接、“零排放”、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回收处理、绿色再制造等技术。
陆惠明、张波委员提议,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他说,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机关必须率先垂范,建设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前提。各级政府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时时刻刻注意勤俭节约,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节约行政管理成本,实现行政相对人办事成本的最优化,从而以建设节约型政府来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规范政府服务标准;实行机关装备标准化管理,努力节约财政资金;精简会议,加强对各类节庆活动的管理;改革公务接待制度,减少公务开支;建立机关节俭工作奖惩制度,营造节约氛围。
周永清委员建议,全面推动清洁生产,建设绿色先进制造业基地。他说,国内外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表明:清洁生产是工业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是工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建议完善市场运作机制,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制定相关的倾斜政策,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加大清洁生产的宣传培训力度,加强清洁生产信息交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柯正侃、叶杭冶委员建议,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支持我省风力发电上网;魏克民委员建议,加强蚕副产品利用,振兴我省蚕桑事业;徐小椿委员建议,建立健全我省生态补偿机制;吴棍树委员建议,积极推广中水回用;毛愫璜委员建议,建立城乡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体系;韩伟明委员建议,加强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理。
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卢步东委员建议,加快我省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他说,为了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继续推进制度创新,其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建议积极发展股票、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业,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积极争取金融
改革试点权,如“争取开放地方企业债券市场”、“争取开放基础性、地方性股票市场”和“争取在县域商业银行层次上实行市场化、法制化‘准入与退出’”等。这三项需要“争取”的金融改革措施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必须努力突破。
韩国熹委员建议,实现外来劳动力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共生”与“双赢”。他认为,伴随着经济发展过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浙江经济发展的实际状装饰品,简单粗放的相入外来劳动力将影响浙江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影响浙江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下外来劳动力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议推进和参与区域城乡的协调发展,在市场选择原则的指引下,积极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尤其要推进劳动密集型且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弱化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实施外来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外来劳动力参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素质与能力,推时产业升级与浙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利用“倒逼”机制,着力转变企业的增长方式。政府应利用财政等经济杠杆引导企业加强节能产品与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引入循环经济模式,探索有效的制度与管理措施,约束企业使用资源的行业,进而有效降低外来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所配置使作的其他生产要素的消耗量,提升浙江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实现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
项性平委员建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促进我省民营经济新飞跃。他认为,贯彻落实36条,政府职能转变是关键。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程序和审批前置条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监督于服务之中。建议放宽市场准入范围,省政府应加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操作细则,公布建设项目和产品目录,召开新闻发布会、听证会、接受咨询,使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能真正进得去,出得来。政府要以金融支持为突破口,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统一税赋,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通过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协助中小企业引进和培训人才等方式,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吴次芳委员建议,切实加强统筹管理,不断提高宏观效率;魏贤超委员建议,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浙江外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史习民委员建议,破解小额贷款难题,促进微小企业发展。    注:吴国华系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会主委,陆惠明、车晓端系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会副主委,卢步东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省委会副主委,项性平系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常委、民建宁波市委会主委。  
“正在建设的项目没有钱、正在投资的项目没有地、正在生产的项目没有电。”这句话在浙江企业中广为流传。据调查,浙江现在可用于工业用地的耕地不足400万亩,按一年使用50万亩的速度计算,8年后浙江的工业用地将告罄;同时,浙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矿产资源短缺、劳动力资源短缺等一系列瓶颈。
十六届五中会全指出,“十一五”期间,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将面临质的提升和转变。对于我省来说,只有选择适合浙江资源供给状况的发展战略,改变传统的直线型的生产模式,通过建立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清洁、对环境更加友好的循环经济,从“环境换取增长”转入“环境优化增长”的发展模式,才能实现新发展、新跨越,而要真正实现循环经济的模式,有赖于企业的自主创新,提升竞争力。
目标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全面实施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地区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产业带发展规划,优先发展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大力发展成套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大企业大集团,支持一批科技含量高、专业特色强的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一批产业层次高、竞争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建筑业发展优势。大力发展服务业,深化服务业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强分类管理和政策扶持,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培育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的贡献率。加强自主创新,着力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能力,大力提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完善促进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确定若干重点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高技术产业和大批创新企业,促进产业竞争能力提升。
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全面开展节约用水,创新水资源管理体制和节约用水机制;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推广应用再生材料、替代材料和新型材料;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积极开发和全面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节约资源的生产消费方式,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深入实施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和“4121”示范工程,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切实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继续推进“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江河水系源头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加大城市环境管理力度,抓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执行碧海行动计划。强化引导约束机制,加快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和污染防治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制定和完善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废弃物排放等标准规范,实行鼓励资源节约和污染防治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见解
牢牢咬定自主创新 徐冠巨委员建议,破解创新瓶颈,培育民企发展新优势。他说,中央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的战略决策,省委省政府非常支持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工作。建议省委省政府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引导、鼓励、帮助企业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着眼于思维创新,引导企业创新思维方式,增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意识与能力;二是着眼于制度创新,鼓励企业创新投入模式,加大对技术、人力资源、品牌等创新型、发展型要素的投入;三是着眼于用机制创新,针对浙江的特点,改进创新办法,加大对创新的保障力度。
许梓荣委员建议,提升我省经济核心竞争力,尽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他说,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苦奋斗,我省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省。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我省大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也没有自主专利,因此制造业停留在低端的生产或者加工上,通过OEM(贴牌生产)经济,浙江企业虽然迅速扩大了产能,但产品附加值很低。浙江企业在相关行业的专利实力与在国际市场的营销实力不相匹配,我省企业在国外遭受大量知识产权侵权诉讼,成本高昂。建议结合国务院即将出台的国家知识产权实施战略,尽快制定适合我省省情的知识产权实施战略,尽快构建知识产权损害预警机制,加强对WTO框架下《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学习宣传,加强涉外知识产权法律的培训,特别要研究关于美国“337条款”的应对措施,同时政府应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机构及制度的指导,使企业正确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与法律观念,并从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赵光育委员建议,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他说,提高R&D经费投入,尤其是提高R&D占GDP的比重,以增强国际竞争力,是世界各先进国家普遍经验。我省要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大R&D投入,促进自主创新是必然抉择。建议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制定提高R&D投入的战略规划。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目录,.完善政策,积极扶持,加强引导。
张泽熙委员建议,发展创意产业,推进浙江创造。他说,我省服务业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在迅速发展。第三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是促进先进制造业发展的必经之路。而第三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典型是创意产业。据国际权威认定,创意产业1美元的产值可带动国民经济4000美元的产出。浙江省作为一个土地、自然资源严重缺乏的省份,又是一个智力人才集聚的省份,客观上要求发展高端产业。创意产业应成为浙江省“十一五”规划发展的重要选择。
王文序委员提出,自主创新人才为本。她说,要以自主创新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政策保障人才,切实加强人才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不断优化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努力为自主创新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着力构建自主创新的平台;坚持用实践造就人才,着力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坚持用机制激励人才,着力增强自主创新的动力;坚持用政策保障人才,着力优化自主创新的环境。
徐子伟委员提出,稳定与激活我省改制科研院所人才队伍。建议积极开展股权激励试点工作,延长转制科研院所的税收优惠期限。允许继续使用科研院所名称,保持改制前科研院所声誉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步提升我省科研院所综合实力。妥善解决改制前的在职职工相关待遇问题,尽快建立离退休干部的社会化管理体系。建立合理的科研评价考核体系,充分调动在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陆惠明委员建议,逐步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车晓端委员建议,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全力打造“品牌浙江” 吴国华委员建议,推动“品牌浙江”建设。他说,品牌浙江模式是指以品牌的建设和提升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研究开发和营销创新是核心内涵,经济工作的重心是品牌的创建和不断强化,企业通过打造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盈利率。而品牌背后是企业强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富有创意的品牌经营。
建议对品牌浙江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制定发展纲要,构建品牌浙江建设的良好平台。我省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企业进行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营造一种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氛围,支持引导从开辟工业园区转向制造和研究开发、创新并重的园区建设。引导支持品牌营销推广介绍、形象展示和国际市场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同时,给品牌浙江建设提供政策扶持,培育推进强势品牌群体,用自主创新支撑起品牌浙江建设。
盛培林委员建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创建品牌大省。他说,产业集群是特定行业或领域中业务相关的企业在地理上相对集中、集聚的一种崭新经济现象。“大河有水小河满”,产业集群崛起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为品牌发展提供了优良“孵化室”。从总体上看,我省已形成了一批以市场化网络为基础的分工精细、联系紧密、生产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它们已经或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主体。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目前这些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建立在以低成本要素和精细分工为支撑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上。虽然出现了一批中国名牌和地区品牌,但品牌整体集中度不高,规模普遍偏小,在品牌运作水平上也大多徘徊于中下游,缺乏世界知名品牌。建议增强培育知名品牌的紧迫感,充分认识产业集群在品牌发展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借鉴国外培育世界知名品牌的成功经验,有选择地扶持一批本土企业争创名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新型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快产业集群的健康发展,发挥产业集群对创造名牌的孵化作用。
傅丹委员建议,实施品牌战略,实现市场大省向市场强省转变。他说,专业市场对我省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前景令人鼓舞。建议开展服务贸易品牌企业、基地、市场建设活动,实现先进制造业基地、商品市场与品牌工程的联动发展。引导和支持市场经营户注册商标,鼓励创建自主品牌。规范品牌授权经营行为,保护合法的授权经营。专业市场管理部门要引导经营者大力实施不同档次的品牌战略,进行非价格竞争,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经营商品的结构,并对专业市场现有的经营模式、功能格局进行创新等,提高上市商品的质量和档次。鼓励和支持专业市场进行自身品牌拓展。质量检验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市场商品质量的检测,进一步规范商品的来源,全面推行专业市场商品准入制,实施经营户进货索证制,建立经销台账制,从源头保证市场的商品质量。工商部门要继续搞好专业市场的品牌基地建设,通过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品牌经营户,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整个市场的品牌建设。
连建伟委员提出了实施品牌大省发展战略的对策建议。他认为,品牌的培育和建设是一项政策性、社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省政府要加强协调,各级政府部门也要形成合力,建立推动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实施品牌战略的领导,制订省名牌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完善名牌产品评价机制,加大品牌建设的舆论宣传力度,完善品牌发展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创品牌。加强行业管理,发挥行业管理在实施品牌战略中的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功能,积极打造区域品牌,加强人才培养和智力引进力度,为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提供坚强的科教人才支撑。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张正煜委员建议,大力发展我省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他认为,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加以推进。建议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及各类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研究建立循环经济的政策体系;组织开发和示范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和替代、能量梯级利用、延长产业链接、“零排放”、有毒有害原材料替代、回收处理、绿色再制造等技术。
陆惠明、张波委员提议,努力建设节约型政府,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他说,建设节约型社会,政府机关必须率先垂范,建设节约型政府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本前提。各级政府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时时刻刻注意勤俭节约,深化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节约行政管理成本,实现行政相对人办事成本的最优化,从而以建设节约型政府来推动建设节约型社会。要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深化机关效能建设,规范政府服务标准;实行机关装备标准化管理,努力节约财政资金;精简会议,加强对各类节庆活动的管理;改革公务接待制度,减少公务开支;建立机关节俭工作奖惩制度,营造节约氛围。
周永清委员建议,全面推动清洁生产,建设绿色先进制造业基地。他说,国内外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表明:清洁生产是工业污染防治的最佳模式,是工业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建议完善市场运作机制,进一步推行清洁生产。制定相关的倾斜政策,引导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加大清洁生产的宣传培训力度,加强清洁生产信息交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柯正侃、叶杭冶委员建议,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支持我省风力发电上网;魏克民委员建议,加强蚕副产品利用,振兴我省蚕桑事业;徐小椿委员建议,建立健全我省生态补偿机制;吴棍树委员建议,积极推广中水回用;毛愫璜委员建议,建立城乡固体废弃物处理工程体系;韩伟明委员建议,加强城市污泥资源化处理。
促进增长方式转变
卢步东委员建议,加快我省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他说,为了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必须继续推进制度创新,其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环境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建议积极发展股票、债券市场等资本市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业,规范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积极争取金融
改革试点权,如“争取开放地方企业债券市场”、“争取开放基础性、地方性股票市场”和“争取在县域商业银行层次上实行市场化、法制化‘准入与退出’”等。这三项需要“争取”的金融改革措施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必须努力突破。
韩国熹委员建议,实现外来劳动力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共生”与“双赢”。他认为,伴随着经济发展过程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浙江经济发展的实际状装饰品,简单粗放的相入外来劳动力将影响浙江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影响浙江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协调经济发展环境下外来劳动力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建议推进和参与区域城乡的协调发展,在市场选择原则的指引下,积极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尤其要推进劳动密集型且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弱化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实施外来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外来劳动力参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素质与能力,推时产业升级与浙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利用“倒逼”机制,着力转变企业的增长方式。政府应利用财政等经济杠杆引导企业加强节能产品与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鼓励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引入循环经济模式,探索有效的制度与管理措施,约束企业使用资源的行业,进而有效降低外来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所配置使作的其他生产要素的消耗量,提升浙江经济运行的质量与效益,实现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进步。
项性平委员建议,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经济发展若干意见,促进我省民营经济新飞跃。他认为,贯彻落实36条,政府职能转变是关键。要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程序和审批前置条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监督于服务之中。建议放宽市场准入范围,省政府应加紧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和操作细则,公布建设项目和产品目录,召开新闻发布会、听证会、接受咨询,使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能真正进得去,出得来。政府要以金融支持为突破口,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统一税赋,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通过搭建信息服务平台,协助中小企业引进和培训人才等方式,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吴次芳委员建议,切实加强统筹管理,不断提高宏观效率;魏贤超委员建议,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浙江外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史习民委员建议,破解小额贷款难题,促进微小企业发展。    注:吴国华系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会主委,陆惠明、车晓端系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会副主委,卢步东系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省委会副主委,项性平系省政协常委、民建省委常委、民建宁波市委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