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媒体报道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媒体报道
[联谊报]十年倾情民办教育
发布时间:2006-08-07 10:17:50
  |  
作者: 沈明剑

日前,一家专门面向各类民办学校,解决他们贷款抵押等问题的投资公司--温州京华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挂牌成立,这是浙江省首家专门从事教育投资的公司,其背后运作的核心人物,就是民建全国优秀会员、温州市民办教育协会会长翁京华。



心属民办教育
1994年的温州,“大社会办大教育”成为不大不小的风气。当时在温州市台湾事务办公室工作的翁京华有点坐不住了,“那时我的仕途正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状态”,翁京华很坦率。但认识翁京华的人都知道,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那不灭的教师情结。凭着对中国民办教育发展趋势的高度敏感和超前的办学理念,凭着那份对教育事业的高度热忱与不懈追求,他毅然放弃安逸的工作和生活,投身到民办教育事业之中,创办了温州市区内第一所民办学校——温州教育试验区外国语学校(普通完全中学)。1996年,他又创办了温州楠园技校;同年又收并了温州市民族职业学校;1998年创办了中小学一贯制民办寄宿学校--温州市白鹿外国语学校;同年又与人共同创办了温州第一所民办高等院校--温州求是专修学院。
敏锐、果敢。有人形容他能够“像鹰一样捕捉前沿信息”,这是同事和朋友对他的评价。他说,“为教育我可以豁出去。”1997年,当翁京华得知一工业厂房首次流拍之后,为获得一块校址,他找到在汇丰拍卖行当家的老朋友,“我只有20万元的押金,反正拍卖行只收取百分之一的钱,我不让你们亏本就是。”本需120万元的押金,翁京华却拿20万元“要挟”,出于对办学者的敬重,拍卖行同意了。翁京华凭借那东凑西借得来的20万元支票参加拍卖,最终以起拍价1340万元赢得那块地。
现在,翁京华已经把学校办到了国外,在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都有他的“民办学校”,主要教授各种语言课程。同时他又把国外先进的教育方法带回温州,与传统教育方法相融合,再加以调整创新。他经常在各种场合咨询朋友:“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教育设施配备是怎么样的?”


 情系贫困学子
在翁京华的民办教育生涯中,有一件事情不可不提,那就是他倾情十年铸就的一个独具价值的教育品牌--“希望班”。
1995年,经团组织牵头,翁金华与洞头县半屏乡小学结成了“希望互助学校”。1996年开始,他又在温州教育试验区外国语学校创办了浙江省第一个高中希望班。至今已连续招收10届共420余名“希望生”。学校对这些希望生免捐资费、学费、住宿费、代管费,发学习用品、发校服、发住宿生活用品,补贴每月伙食费80元,10年来学校总计为此付出了500多万元。在管理上,学校成立“希望生”管理办公室,为他们建立完整档案,对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学习、生活起居和特困生救助等进行全方位管理。2004年,在民建温州委会的大力支持下,翁京华又专门开辟了“民建希望班”,由20余名民建会员企业家资助结对高一48名希望生,探索出了一条社会化希望工程的路子。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根据对以往各届毕业学生的统计,“希望班”的高考成绩喜人:上线率为100%,本科率为80%,先后有40余人考上了浙江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重点大学;100余人次分别获得区、市教育局组织的学科竞赛的一、二、三等奖。“希望班”已成为温州民办教育的一个特有品牌。在温州民办教育中独树一帜。而翁京华本人则在2004年浙江省评选“浙江十大慈善家”活动中,被受予入围奖。

   不忘民建会员职责
自1989年成为民建会员后,翁金华先后担任了民建温州市委会第一总支主任等职。作为温州市政协委员、温州教育界知名人士,他先后就“发展温州职业教育”、“发展温州民办教育”、“坚持教育公平,促进基础教育均衡”等问题,撰写了有一定分量的提案和文章,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最近,他又开始思考民办教育如何走出新路子,支持中西部的问题。
为了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履行民建会员职责的能力。翁京华复旦大学本科毕业后,又修了厦门大学的MBA课程,如今正在攻读南京理工大学的博士学位。在他内心深处,还有一个不灭的梦想:温州的民办教育现在还是以小、多出名的,接下来的任务是扩展品牌价值,创出温州民办教育新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