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辜胜阻:创新型国家需要健全的区域创新体系
发布时间:2008-01-24 08:50:34
|
作者:
据《人民政协报》记者吴志红报道,日前,“区域创新文化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讨会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在会上指出: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构建坚实的区域创新体系。他认为,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NIS),而国家创新体系的根基在于培育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RIS),影响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因素在于是否有激发创新激情的体制、机制和区域创新文化。    辜胜阻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和中介机构之间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和经济目标而相互作用,并将创新作为关键驱动力的体系。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创新体系在区域层次上的衍生,完善而充满活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将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实现夯实基础。由创新文化构成的经济文化是区域创新体系的“软因素”和“软实力”。判断区域创新体系是否充满活力的关键,在于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能否形成集群创新。  在中国,有三个地区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比较成功:北京的中关村模式、上海的张江模式和广东的深圳模式。    辜胜阻指出,尽管这些区域创新模式发展状况较好,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区域创新体系还很不健全。创新动力机制不完善,企业创新的意愿不强烈;创新人才缺乏,研发能力有限,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技术产业集群“同构”现象严重,特色不显著,竞争力不高;产学研互动和企业间合作欠缺,政府职能和中介服务尚不完善;区域创新文化不活跃,集群根植性较弱,内生型创新动力不足,创新集群活力不够。    辜胜阻提出了六条对策:一是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职能分工与互动。国家创新体系重在“前”——前瞻性、基础性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高”——战略性高技术;“大”——大工程、大项目。区域创新体系重在“实”——考虑本地资源优势和针对发展实际的需求;“用”——强调技术推广和应用;“特”——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形成少数特色的产业。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互动问题上,需要采取“地方为主,国家支持”的模式,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二是积极探索产学研有效合作的途径,推进合作创新。充分发挥大学的创新功能,强化大学作为创新文化培育的载体作用,通过大学-产业互动,形成良好的区域创新文化氛围。完善创新合作机制,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技术战略联盟,推进开放创新,让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在互惠共生的环境中提高创新能力。三是构建为创新服务的金融体系,拓宽创新融资渠道。四是保障激励创新的制度供给,构建合理的报酬体系。五是培养创业创新精神,重塑区域经济文化。六是转换政府职能,营造创新发展环境。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0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