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导报]十二年后金庸再题辞
发布时间:2011-06-29 00:00:00
|
作者:
1999年10月下旬,时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的金庸先生,欣然为本报题辞“西子湖名扬天下矣——为浙江市场导报呼吁西湖申报世界遗产而书”。
昨天,本报原副总编,现任浙江省政协常委、金华市副市长黄小杭专门向金庸先生介绍了西湖12年来的申遗努力和综合治理取得重大成就。88岁高龄的金庸先生十分感动,再次挥笔写下“恭贺申请西湖列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名录成功!”
黄小杭的西湖申遗情结
2003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有五位社会人士荣获“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文物保护先进个人”,时任本报副总编的黄小杭名列其中。
世纪之交,黄小杭在新闻媒体上,1999年呼吁抢救杭州清河坊、西湖早日申遗、2000年喊出浙江早日实现世界遗产零的突破。2003年担任省政协常委后,进而在参政议政舞台上,为浙江申遗建言献策,呼吁保护杭州红太阳展览馆、抢救浙江优秀现代建筑、关注并改善杭州历史街区居民生活环境等一系列努力,均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并采纳。
继组织《市场导报》采写西湖申遗系列报道之后,黄小杭曾经多次到国家文物局、建设部提案,加强沟通,与国家申遗主管官员和专家商量加速浙江项目申遗成功的对策。
2008年,西湖申遗到了冲刺阶段,他高度评价了西湖的申遗努力,同时在1月的省政协大会发言和5月的西湖申遗国际论坛上提出建议:一是要倡导“步行西湖”,观光车游览,解决交通拥挤问题;二是保护西湖自然文化景观的原生态,控制使用钢材水泥新建大量景点;三是西湖周边特别是湖滨地区严格控制不再建高楼,重新考虑原医科大学旧址的高楼高度;对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西泠饭店、新新饭店新楼已属于历史遗产,应予以保留;四是对西湖·龙井茶园的名称,建议改为“中国西湖”;五是要充分考虑到2010年的复杂性艰巨性,争取2011年申遗成功,实现世界遗产的人民之梦。
这些呼吁体现着黄小杭为西湖申遗成功的高度热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些深入调查研究后的建议,体现着他对复杂申遗形势的睿智和预见,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并将对西湖的保护起到有益的作用。
链接
《浙江市场导报》近年来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西湖申报世界遗产和建设文化大省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宣传报道,体现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意识,社会反响很好。望会后继续努力,为建设文化大省多作贡献。
——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从军
《浙江市场导报》发起保护杭州河坊街和西湖申报世界遗产的舆论宣传,对在现代化过程中保护并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杭州做了件好事。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毛昭晰
清河坊的抢救工作做得很及时,非常好,意义十分重大。清河坊由拆到保的过程,是浙江市场导报的记者在紧急关头呼吁“刀下留人”,引起新任代市长等领导的重视,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才将清河坊抢救下来的。《浙江市场导报》和现任杭州市领导有这份强烈的文保意识,是令人高兴的。
——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城市建设组副组长、经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郑孝燮
如果没有黄小杭奔走呼号,杭州最后一处历史文化街区——清河坊也许将从城市地图上彻底消失,更不会有清河坊名铺拍卖会上火爆的场面。
——2000年11月1日《浙江日报》
十分感谢黄小杭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努力,挽救了清河坊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重点街区,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仇市长的决策。这一重大决策,不仅在杭州,在浙江,而且在全国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文物保护和旅游环保等各方面领导与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赞扬。
——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 罗哲文
由于黄小杭同志的建议,由于仇保兴市长的高度重视,以及省委副书记李金明同志及时做出批示,所以以后能围绕清河坊,围绕原来我们早期1983年国务院就批准的这一带古城保护区,现在再次论证,到今天提出清河坊保护这个范围。
——摘自陈继松副市长在清河坊历史街区一期启动新闻通报会上的讲话
“四拐角”由拆到保,标志着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春天到来了。《浙江市场导报》发表的《西湖何时能成为“世界遗产”》的长篇通讯,无疑是西湖申报世界遗产的第一声春雷。
——2000年2月6日《光明日报》
昨天,本报原副总编,现任浙江省政协常委、金华市副市长黄小杭专门向金庸先生介绍了西湖12年来的申遗努力和综合治理取得重大成就。88岁高龄的金庸先生十分感动,再次挥笔写下“恭贺申请西湖列入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名录成功!”
黄小杭的西湖申遗情结
2003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召开全省文物工作会议,有五位社会人士荣获“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文物保护先进个人”,时任本报副总编的黄小杭名列其中。
世纪之交,黄小杭在新闻媒体上,1999年呼吁抢救杭州清河坊、西湖早日申遗、2000年喊出浙江早日实现世界遗产零的突破。2003年担任省政协常委后,进而在参政议政舞台上,为浙江申遗建言献策,呼吁保护杭州红太阳展览馆、抢救浙江优秀现代建筑、关注并改善杭州历史街区居民生活环境等一系列努力,均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肯定并采纳。
继组织《市场导报》采写西湖申遗系列报道之后,黄小杭曾经多次到国家文物局、建设部提案,加强沟通,与国家申遗主管官员和专家商量加速浙江项目申遗成功的对策。
2008年,西湖申遗到了冲刺阶段,他高度评价了西湖的申遗努力,同时在1月的省政协大会发言和5月的西湖申遗国际论坛上提出建议:一是要倡导“步行西湖”,观光车游览,解决交通拥挤问题;二是保护西湖自然文化景观的原生态,控制使用钢材水泥新建大量景点;三是西湖周边特别是湖滨地区严格控制不再建高楼,重新考虑原医科大学旧址的高楼高度;对上世纪50至70年代的西泠饭店、新新饭店新楼已属于历史遗产,应予以保留;四是对西湖·龙井茶园的名称,建议改为“中国西湖”;五是要充分考虑到2010年的复杂性艰巨性,争取2011年申遗成功,实现世界遗产的人民之梦。
这些呼吁体现着黄小杭为西湖申遗成功的高度热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这些深入调查研究后的建议,体现着他对复杂申遗形势的睿智和预见,经受了时间的检验,并将对西湖的保护起到有益的作用。
链接
《浙江市场导报》近年来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促进西湖申报世界遗产和建设文化大省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宣传报道,体现了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意识,社会反响很好。望会后继续努力,为建设文化大省多作贡献。
——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从军
《浙江市场导报》发起保护杭州河坊街和西湖申报世界遗产的舆论宣传,对在现代化过程中保护并利用历史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杭州做了件好事。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毛昭晰
清河坊的抢救工作做得很及时,非常好,意义十分重大。清河坊由拆到保的过程,是浙江市场导报的记者在紧急关头呼吁“刀下留人”,引起新任代市长等领导的重视,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才将清河坊抢救下来的。《浙江市场导报》和现任杭州市领导有这份强烈的文保意识,是令人高兴的。
——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城市建设组副组长、经济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郑孝燮
如果没有黄小杭奔走呼号,杭州最后一处历史文化街区——清河坊也许将从城市地图上彻底消失,更不会有清河坊名铺拍卖会上火爆的场面。
——2000年11月1日《浙江日报》
十分感谢黄小杭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努力,挽救了清河坊这一重要历史文化重点街区,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仇市长的决策。这一重大决策,不仅在杭州,在浙江,而且在全国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文物保护和旅游环保等各方面领导与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赞扬。
——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 罗哲文
由于黄小杭同志的建议,由于仇保兴市长的高度重视,以及省委副书记李金明同志及时做出批示,所以以后能围绕清河坊,围绕原来我们早期1983年国务院就批准的这一带古城保护区,现在再次论证,到今天提出清河坊保护这个范围。
——摘自陈继松副市长在清河坊历史街区一期启动新闻通报会上的讲话
“四拐角”由拆到保,标志着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春天到来了。《浙江市场导报》发表的《西湖何时能成为“世界遗产”》的长篇通讯,无疑是西湖申报世界遗产的第一声春雷。
——2000年2月6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