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媒体报道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媒体报道
[人民政协报]携手共进谱写同心思源新篇章
——民建宁波市委贵州扶贫助学纪实
发布时间:2012-11-14 11:50:12
  |  
作者: 鲍蔓华;李湘红
近日,在贵州省毕节地区黔西县铁石苗族彝族乡民族小学的操场上,已是第五次踏上这片土地的民建宁波市委主委张明华望着拔地而起的崭新教学楼露出欣慰的笑容。来自东海之滨的民建浙江省宁波市委企业家会员和大山深处的教师、学生共同见证了民建宁波市委所捐建教学楼交付使用的难忘时刻。
  素有“鸡鸣三省”之称的毕节地区,不仅曾创造了夜郎文明、水西文化,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拉开序幕的地方。扼守毕节东大门的黔西县,是民建中央的重点帮扶县。近年来,民建中央从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上给予了黔西县鼎力支持。作为民建的一分子,张明华就如何充分调动宁波民建企业家会员的积极性,形成合力,为助推黔西县的发展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作为心中挂念并努力推进的一件大事。
  黔西大山深处的小学,由于资金缺乏,学校除已建好一幢教学楼外,宿舍、音乐室、美术室等专用的配套设施基本属于空白。许多娃娃得清早起来步行几个小时才能赶到学校,最远的孩子每天要步行10公里山路上学。绝大多数孩子因贫穷还吃不上午饭。铁石苗族彝族乡民族小学校长的苦恼,深深影响了2008年应邀参加“中国·贵州百里杜鹃花节经贸洽谈会”的张明华。黔西一行,纯朴的民风和触目的贫困让张明华对黔西有了深刻的印象,也明确了扶贫助学的意向。
  要尽快帮助改善黔西孩子们的上学环境。返回宁波后,张明华将所见所闻与企业家会员商讨并多次携企业家会员赴黔西县考察,广泛听取会员意见建议,组织专题会议深入探讨。民建宁波市委帮扶助学的义举,“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主张影响了民建会员们,黔西县铁石乡苗族彝族乡民族小学的状况让会员沈锭荣、何存康、徐平炬、孙平范等四名会员决定共同伸出援建之手,捐建一幢“同心·思源”综合教学楼,用做该校的音乐、美术、多媒体等教学用房。2011年5月,四位企业家会员与民建市委一行来到铁石苗族彝族乡民族小学进行教学楼捐建前的实地踏勘,并给学校带去了图书和网络教学设备等。助学帮扶对民建宁波市委来说并不是简单的一次性帮扶,帮要帮到最需处,助学帮扶工作不仅要使当地教学硬件设施改善,同时还应从软件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宁波与黔西尽管相隔千里,但一整套符合双方实际、着眼长远帮扶、具有较强操作性、有利于互动发展的帮扶方案将会推进黔西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两地文化、教学的交流,民建宁波市委的这个建议得到了黔西县教育局的认同和积极响应。在民建宁波市委和黔西县教育局签订了《援建民族小学“同心·思源”教学楼协议书》的同时,《黔甬民建同心助推毕节实验区发展协议》签约仪式也同时举行。根据协议,民建宁波市委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黔西县打造长期支教基地。今后,除了援建铁石乡小学综合教学楼以外,民建宁波市委还将发动更多的民建会员积极参与,在该校设立奖学金,组织开展甬黔两地教师相互交流,安排两地学生结对、开展两地学生夏令营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形成长期扶助机制,帮助该校提高教学质量,为贫困山区教育事业作出新贡献。
  黔西帮扶深深地感染着民建宁波市委会的会员们,在教学楼项目实施过程中,民建宁波市委会员又多次奔赴援建地,招标、设计、监理,一砖一瓦集聚了民建宁波市委对在黔西的第一个帮扶项目精心与重视。今年暑假,会员们再次自发前往黔西县与当地学生结对、支教,形成了浓厚的自愿支教氛围。前往支教的沈颖程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当地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甚为艰苦,民建宁波市委把这里确立为支教基地很有必要。他希望把结对助学这个活动年年坚持下去,自己将会坚持并引导更多支部会员参与进来。“对黔西的帮扶项目应成为一项同心工程、爱心工程、精品工程,援建项目应经得起历史、人民的检验。”张明华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