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吴伟华在工作中。
他,将陶艺事业作为自己毕生执着的追求与相守;他,艺术创作无不闪烁着生命的灵动。他就是浙江长兴的制壶大师——吴伟华。
钟情紫砂壶微雕刻
在2012年全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评比中,来自浙江长兴的制壶大师吴伟华的作品《鸿运壶》和《祥云壶》再一次斩获金奖,吴伟华精湛的制壶技艺和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不禁让人叹为观止。
在业内,吴伟华早已大名鼎鼎,而在成功的背后,则有着“十年磨一剑”的艰苦和努力。
1980年,17岁的吴伟华进入长兴紫砂厂,从此便与紫砂结下了不解之缘。打泥片、打身筒、装壶嘴、镶身筒、习陶刻……在学徒的岁月里,他经常痴迷在紫砂的世界里,忘记了吃饭,忘记了下班……在这些重复而又机械的手工劳作中逐渐领略砂泥的秉性与灵气。
紫砂壶的价值,体现在泥料、造型、壶刻的功力上,而壶刻更能体现制壶者的艺术造诣。耕耘紫砂艺术这么多年以来,吴伟华不仅深入地研究了紫砂艺术的各种工艺技法和造型,还致力于紫砂壶微雕刻技艺的研究。
为了练就微雕刻的艺术功底,吴伟华经常钻研书画大家的经典作品,他的书法模仿赵孟頫、郑板桥、古隶、晋行,还继承地吸收了陶刻铭文、汉简及曼生书体。他的雕刻每每出手不凡,壶上所刻书法字体雄伟,骨肉匀适,笔力酣畅洋溢着古厚之气;所刻的图案古朴恬静,山水人物花鸟既宁静又鲜活。
在吴伟华工作的长兴紫砂工艺研究所陈列室里,摆放着700多件紫砂壶精品,在这些精品中,吴伟华最满意的是2003年制作的“茶文化壶”。在高7.5厘米,宽11.26厘米的小小壶身上竟然刻下了13472个字,容纳了陆羽的《茶经》、《茶录》、《品茶要录》等5部茶文化作品。壶上刻的字不过半粒芝麻大小,笔画如蛛丝般纤细,然而一笔一画都清清楚楚,字体端庄朴素,颇见功力。为了制作这样小小一把壶,吴伟华前前后后总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最终,这把壶创下了世界吉尼斯纪录,也获得了中国十大紫砂名壶金奖。
从这把壶开始,吴伟华越来越钟情于紫砂壶微雕刻技艺。他说:“就算壶打破了,这些字也不会消失,我要把历史的经典永远地记录下来。”
精益求精做孤品
在创作上,吴伟华独树一帜,而且他创作的精品大多都是孤品。
他在1998年创作的“金刚经壶”是孤本,上刻有5000多字的金刚经全文;他的“井栏壶”也是孤本,上刻有赵孟頫的“陆羽烹茶图”。曾有收藏家多次开价几万元索求复制品,均被拒绝。唯一的一次例外就是,1999年由他创作的“陆羽茶经壶”有两把,一把由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一把由我国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
只做孤品就意味着精益求精、追求完美。2004年底,吴伟华制作的“太湖明珠壶”获得首届英国国际发明博览会最高奖——金皇冠奖、全国民间名家作品金奖。据了解,“太湖明珠壶”微雕行楷3117字,叙述了太湖周边杭州、湖州、上海、长兴的地理、历史及文化。就是这把壶,吴伟华做了3个月,同样形状的10个壶胎,经过烧制,最后仅有一把完好。
对于只做孤品的原因,吴伟华说:“只有孤品才有艺术生命。制作多了,商品化了,它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
正是对作品艺术生命的重视,使得吴伟华在紫砂壶艺术创作中不断收获成功。2005年,他创作的“紫笋壶”获第五届国际民间手工艺品评比金奖;2006年,他为香港回归特别设计的“东方明珠壶”获第六届国际民间手工艺评比金奖;2008年,其作品“紫砂长兴红梅壶”获得全国民间手工艺创新产品设计大赛金奖;2012年,“清风壶”获中国工艺品博览会金奖;等等。
除此,吴伟华独具一格的制壶技艺还受到多位国家领导人的青睐,他也曾为霍英东及其女儿特制了“公长寿”、“丽娜清赏”两把精美茶壶;为庆祝新中国50周年华诞,表达湖州人民的深情厚意,他又制作了仿“古石桃壶”两把,一把呈给江泽民总书记,另一把呈送给了费孝通先生。
“制壶人要脚踏实地”
在业内,吴伟华对紫砂工艺的痴迷是出了名的。据说有一次朋友来访,吴伟华拿起茶几上的紫砂茶壶介绍起来,从壶嘴一直谈到了壶底,并把壶底翻过来让朋友欣赏,结果被滚烫的茶水把手给烫了。
在创作的过程中,只要有灵感,哪怕是半夜,吴伟华也会即刻起床,伏在书桌上,就着台灯,拿着刻刀,一刀一刀地雕刻。
“制壶,是我生命的主旋律,做壶、烧壶、刻壶,每天与壶相伴的生活,我已经过了整整30多年了,但是我一点不觉得厌烦。”从17岁当学徒到现在,吴伟华从未放弃过紫砂壶制作这个行业,即使在下岗之后,仍然自主创业继续钻研紫砂壶技艺。
对于制壶的态度,吴伟华曾说:“紫砂壶的造型艺术,虽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人的审美观念应尊重客观存在,壶艺如果一味追求造型效果,而不考虑壶的实用效果,就会偏离壶艺的轨道。” 在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性上寻求美、展现美,始终是吴伟华所坚守的原则。
而这样严谨的制壶态度也体现在每一个精品的创作过程中。《百叶龙壶》通身是龙、云、蝶、荷花、荷叶的结合,其中龙采用提梁造型。但在烧制过程中,“提梁龙”常常变形,失去了“百叶龙”的神威,在不断的失败面前,吴伟华没有气馁,最终获得了第二届北京工艺美术展评比金奖。
从手熟到心熟,需要经历了一个探求、顿悟的过程。吴伟华说:“做壶的功夫源于平时的点滴积累,手熟阶段要学懂壶艺知识,技艺一旦达到出神入化的心熟境界,也就没有固定的模式拘束了,正所谓随心所欲,俯拾即是。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制壶人要脚踏实地,不断创作和长期琢磨。”
从事紫砂壶艺术30载,吴伟华获得了很多荣誉。在这些荣耀的光环下,吴伟华依然专注而执着,那份专注在于体验、揭示、传递,在于让毫无生命的泥土于瞬间顿生灵气;那份执着在于让传统文化吐纳出新,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声音和印记。吴伟华说,自己仅是中国陶艺长河中的一滴,但他珍视这一滴,并要让这一滴展现他应有的美丽。
吴伟华档案
吴伟华,1963年生,浙江长兴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級会员,浙江省陶瓷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吴伟华制作的“太湖明珠湖”(图1)与“茶文化壶”(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