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媒体报道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媒体报道
[联谊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对策
发布时间:2013-03-11 17:11:54
  |  
作者: 民建浙江省委会
2013年~2020年将是我省经济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入发达经济行列的关键时期。未来我省经济增长率若不低于6.6%,人均GDP年均增长不低于5.7%,即可在2020年前跨入“高收入”门槛。但未来一段时间,面临着工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制造业外移、实体经济衰退的威胁,国际、国内经济的各种风险,都可能引发全局性经济困难,进而引发经济大幅衰退,并在较长时间内陷于“中等收入陷阱”。
  我省应借鉴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等的成功经验,着力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力保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以技术创新为中心,推进工业高端化
  
  一要大力提高研发水平。首先以加大研发投入为切入口。近年来我省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在上升,但仍未达到“创新型经济”的最低要求(2%)。其次要推进协同创新,提高研发效率,最关键的是要充分发挥大企业在研发中的主导作用。要通过市场机制,辅之政策支持引导大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推进大企业“让出中央、占领两厢”,将产品加工生产通过外包方式由配套中小企业完成,将重心向新产品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物流配送两端转移。
  二要加快新产品开发。其一要争取使制造业的新产品占比持续提升。通过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减少产品单位价值的资源消耗与资本投入,提高产品的新颖度与档次,增强产业竞争力。其二要将新产品开发与品牌提升相结合,重点推进龙头企业品牌提升,同时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共有品牌。其三要将新产品开发与专业市场提升相结合。专业市场在业态上应有大的创新,要从地域性市场发展成为国内外专业贸易市场。
  三要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首先要以企业跨业升级为主,重视导入型发展。推进跨业升级(邻业升级,产业链升级),加大开放力度与深度,通过人才引进、技术引进与投资引进,实现从无到有的跨越发展;重视引导浙商回归,发展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其次要以杭州、宁波技术工业园区整合为抓手,建立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大平台。借鉴江苏等省开发区的经验,通过国际合作,建立国家级的标准化工业园区,加快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与大企业。
  
  以大都市圈与中心镇建设为抓手,推进城市中心化
  
  一要以温州与金华两大都市圈建设为重点,推进都市经济发展。大力发展大都市经济,以点带线、点线带面,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浙江现代服务业发展与企业规模结构优化。鉴于杭州与宁波两大都市圈基本成型,而中南部缺少中心城市的现实,应从省域层面重点支持温州与金华的都市圈建设。适当调整行政区划,扩大城区规模,改革“省管县”财政体制,以“温州民间金融创新试验区”与“义乌国际商贸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依托产业集聚区平台,加大引进产业、技术与人才,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将温州与金华建设成为浙南、浙中的中心城市。
  二要加快以县城为主体的中心城镇建设。首先要做大做强中心城镇。适当调整“中心镇培育工程”规模,以县城(包括极少数区域相对独立的经济强镇)为主体,将其设成县域经济的中心,发挥对周边城乡的辐射功能,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适当调整“新农村建设”战略,避免农村住房建设的浪费。其次要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以中心城镇建设为契机,以传统产业集群为重点,以浙商回归、承接城市产业转移为抓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新兴产业,同时促进原有优势产业转型,推进县域经济向城市经济演变。其三要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创新。把允许农村住宅地有条件地转为国有土地并交易,允许部分农业土地有偿向城市居民流转,作为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
  
  以政府职能改革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推进社会公平化

  一要加快行政机构的整合与精简。要实现政府职能由增长主导型向公共服务主导型转变,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全面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政府行为,提高办事效率。
  二要建设机遇均等的公平竞争机制。产业政策要从产业结构差异化刺激为主向防治不公平竞争为主转变,保证市场经营主体待遇的非歧视性;推进地方国企民营化,政府不再作为市场经营主体,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并为民营企业转型提供更大的空间。
  三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择业机会均等化”、“社会保障公平化”应成改革重点。同时,加大对个人收入的调节力度,减少阶层收入差距过大。
  四要保障积极就业。因势引导城乡居民自主创业,制定有效的中小企业保护与促进机制,带动充分就业,有效防范阶层收入差距扩大。
  五要加大财政转移性支付。以完善财政预算决策机制为抓手,压缩行政开支。增加对城乡低收入居民的各项转移性支出,加大对省内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支持。
  六要推进民主法制与公民社会建设。拓宽公众参政议政渠道,完善民主监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