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媒体报道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媒体报道
[联谊报]关于金融改革的两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3-06-20 00:00:00
  |  
作者: 民建省委会常委、省科协专职副主席 隗斌贤
目前,金融改革大潮风起云涌。温州综合金融改革试点之后,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天津、上海、重庆、鄂尔多斯等各地的金融改革试点纷纷启动,然而大多雷声大雨点小,效果与预期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未能明确金改的目的和宗旨。宏观上讲,金改至少应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金融业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促进企业发展
  目前的状况是,我国金融业滞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按理说,金融业应当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但它似乎更乐意把自身当作经济高速发展列车上的乘客,没有起到引领作用,而是依靠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体制的保护,取得了规模及利润的超常规发展。因此金融业缺乏改革创新的原动力,缺乏冒险及探索精神,安稳发展已成为行业的常态。
  中国银监会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超过万亿元大关,达到10412亿元,创历史新高;而同期中国制造企业利润增长却低于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率达l0个百分点。关键还在于,银行取得超额利润以及利润快速增长,靠的不是金融创新、优化管理,是靠政策保护下的“吃利差”而获得的。“吃利差”盈利,已成为银行的普遍模式。
  中国有一流的企业家,却缺乏一流的银行家,为什么?因为缺乏培育一流银行家的土壤。中国的银行是温室的花朵,一旦温室不在,该如何面对室外的风霜雨雪?因此,金融改革要做的就是早点把金融企业赶出温室,让金融企业也能担负起该承担的责任,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引领中国经济在正确的方向上健康发展,让中国经济少走弯路、快速发展。
  二是如何让老百姓有更多更好的投资渠道,使之增加财产性收入
  中国是全世界储蓄率最高的国家,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已超40万亿元,除了我们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之外,投资渠道匮乏也是极其主要的原因。对大部分老百姓而言,钱除了存银行就没有别的出路。存银行收益低,跑不赢通胀,而股市却又不适合散户投资;于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比如温州,几千亿的民间资金大部分流入了高利贷、炒房。在其他地区,民间资本见什么炒什么,“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棉里针”、“糖高宗”、“苹什么”,每一波炒作背后,都有找不到理想投资渠道的游资兴风作浪的身影。
  因此,金融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老百姓的闲钱有更多更好的投资渠道,有不同收益水平、不同风险层级的投资品种可供选择。改革的涉及面极广,包括利率市场化、混业经营、国际化投资、金融监管等全面配套的改革。改革如能有效推行,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可以盘活巨额的居民储蓄资金,规范和拓宽民间投资渠道,让老百姓取得增值收益的同时,国民经济得到数量巨大的直接投资,带来城镇化之外的最大改革红利——储蓄资本投资红利;其次可以促进银行多元化、投行化发展。巨量储蓄资金流出银行后,银行面临着资本金严重不足的问题,靠规模扩张盈利的时代将真正一去不返,中间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各种创新业务将会成为银行生存的根本,金融业积极主动转型升级也成为势所必然;此外,还可以为有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打下基础。目前情况下银行业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当其完成转型升级之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将水到渠成。
  金融改革的目的与宗旨,让金融业更好地服务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以及让老百姓有更多更好的投资渠道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事关金融业改革大计,可着眼于“堵”,用科学的政策堵塞银行的懒惰与僵化,快速治标;后者涉及百姓财富增长与经济健康发展,必须要“疏”,靠改革创新拓展投资渠道,疗治根本。如能围绕着两条宗旨目的来进行金融改革,其系统性和方向性就有保证,至于具体的措施,则完全可以依据试点的情况来确定、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