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谊报]化解过剩产能推进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3-12-20 11:10:24
|
作者: 省政协原副主席 程炜
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超过社会需求的状态。国际上有一个评判标准: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下的属于严重过剩。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2年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2%、73.7%、71.9%、73.1%,属于严重过剩。在全国39个主要行业中,有22个行业产能过剩,涉及面广,不但有传统行业,还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太阳能光伏产业、风电设备、LED等产能也出现不同程度的过剩。
多重原因
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很多,有企业的、市场的、体制的,是各种因素叠加一起长期积累造成的。据我观察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产能过剩的行业,有不少是传统低端产业,或初级加工,这些行业投入少、准入门槛低、上马快,往往是一哄而起,遍地开花,无序竞争,呈现“低、小、散、弱、乱”的局面。
——一些传统行业长期以来往往重产值产量和企业规模扩大,而轻技术改造升级和新产品研发,采取外延式粗放型扩张,造成供大于求、供求严重失衡。
——政府过度干预微观经济、致使一些企业依赖政府造成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政府一下子拿出4万亿救市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虽然保住了当年的经济增长,但也造成一批重复建设,加剧了产能过剩,失去了一次利用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机会,同时增加了地方债务风险。
——与一些行业缺乏市场风险意识盲目扩张有关。如我省造船业,前些年一度红红火火,造船订单不断,企业就盲目扩大投资,采购材料设备,预造了一批货船待售。欧债危机来临形势逆转,国外纷纷退货,企业一下子陷入了困境,造成产能过剩。
——有的企业原来是做外贸业务的,现在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增长乏力,改做内贸,挤占了内贸市场,造成内销市场供大于求。
——国务院依据“两个毫不动摇”精神,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先后出台了两个“36条”,允许民企资本进入国民经济重要领域,但被垄断部门挡住了,遭遇“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尴尬局面,导致民企发展空间狭小,只能在低端产业领域徘徊,造成低端产业和初级加工过剩。
三大对策
严重产能过剩造成了企业产品积压、资金被占、财务成本上升、设备能力放空、生产不能正常周转、新产品无力开发、环境得不到整治,归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发展不能持续。如不加以治理,会拖垮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
为有效解决产能过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各地要在国务院和省政府统一部署下,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市场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二要按照国家“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为导向,制订地方规划,区别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对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实行总量严格控制,增量优化,别为产能过剩添火加薪了。对高能耗高排放、设备落后的产业坚决淘汰。要从全局和长远考虑,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丧失调整机遇。第三要化解产能过剩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与推进转型升级工作结合起来进行。通过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成功经验
通过产业转移消化一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产能过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的产品国内过剩了,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未过剩。通过一些跨国经营能力强的企业找到有需求的客户,把国内过剩产品推销出去,以减少库存压力,开辟新的途径,这是一个好办法。
同样国内市场也是如此。如我省的纺织服装行业,实力较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在当地组织生产。那里劳动力成本低,可为当地增加劳动就业和收入。
通过行业整治淘汰一批。改革开放35年来,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形成了一批各具产业特色的块状经济。但普遍存在规模小散、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亟须通过整治实行优胜劣汰,积极扶持骨干企业兼并小微企业,淘汰装备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
如造纸业是富阳市传统支柱产业,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产业规模庞大。全市GDP的1/4和财政收入的1/5来自造纸行业。但造纸业是高耗能、重污染行业,费水费电,能耗大,带来的污染严重。在全民环境保护需求日益高涨的形势下,痛下壮士断腕的决心,今年已有56家企业关闭重组,60多家企业已进入即将关闭重组状态,合计年内有百余家造纸企业关张。
在扶持中提升一批。化解过剩产能,决不是简单的一关了之。而是要在整合中扶持一批在我省有基础的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如丝绸业就是其中之一。
丝绸是浙江的金名片,曾经为出口创汇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近些年来,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整个行业现在总体上不是处于积极上升趋势,而是停滞不前状态。主要问题有:蚕、丝、绸三者关系没有理顺,蚕桑基地多数已转移至中西部地区,我省留下的不多,数量上不能保证我省用丝的需要,特别是高品质茧丝。在价格上蚕丝价波动幅度大,使绸厂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难以为继。业内人士普遍要求政府重视并理顺蚕、丝、绸三者的关系。
丝绸业在转型升级中,重点要做好扶优扶强工作。在行业中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拥有著名品牌,以创新带动创业。目前行业中万事利集团、丝绸之路集团、凯喜雅、金富贵、达利集团等已经这样做了,而且做得较好。如万事利集团一贯来坚持丝绸不仅仅是服饰的面料,而且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产品,他们把丝绸和文化结合起来,研制开发许多新产品,受到国内外市场青睐。
大力支持民企做精做强传统行业中的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的基石,传统产业是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产业现在面广量大,要不断改进提高,精益求精,以适应当前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的要求,使传统产业保持特色,重放光彩。
嘉兴五芳斋是一个很好范例。该企业建于1921年,是一家近百年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提起五芳斋的粽子,在大江南北几乎家喻户晓。前些年,五芳斋年销售额已达到28亿元(其中粽子18亿元),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为什么一只小小的粽子能有这样大的市场而久盛不衰,受到这样多的消费者青睐,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家心无旁骛,几十年来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专业,在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方便群众上下功夫。五芳斋粽子选料严格,糯米、猪肉、粽箬等都是定点生产的,制作工艺规范,以确保食品安全。并不断开发新品种,从最初只有4~5款,发展到现在近百款。为了方便群众购买,在车站、码头、商场超市、机关学校食堂设立销售网点,以及运用电子商务在网上销售等。如今五芳斋已成为著名的品牌,老百姓放心的食品。它给人们启示是,传统产品只要用心去做,同样可以闯出一番新天地。经济学家樊纲说得好,盲目多元化,不如专心做本行,只有专业专注才有竞争力。
多重原因
造成产能过剩的原因很多,有企业的、市场的、体制的,是各种因素叠加一起长期积累造成的。据我观察分析,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产能过剩的行业,有不少是传统低端产业,或初级加工,这些行业投入少、准入门槛低、上马快,往往是一哄而起,遍地开花,无序竞争,呈现“低、小、散、弱、乱”的局面。
——一些传统行业长期以来往往重产值产量和企业规模扩大,而轻技术改造升级和新产品研发,采取外延式粗放型扩张,造成供大于求、供求严重失衡。
——政府过度干预微观经济、致使一些企业依赖政府造成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临时,政府一下子拿出4万亿救市资金及地方配套资金,虽然保住了当年的经济增长,但也造成一批重复建设,加剧了产能过剩,失去了一次利用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机会,同时增加了地方债务风险。
——与一些行业缺乏市场风险意识盲目扩张有关。如我省造船业,前些年一度红红火火,造船订单不断,企业就盲目扩大投资,采购材料设备,预造了一批货船待售。欧债危机来临形势逆转,国外纷纷退货,企业一下子陷入了困境,造成产能过剩。
——有的企业原来是做外贸业务的,现在国际市场需求低迷,增长乏力,改做内贸,挤占了内贸市场,造成内销市场供大于求。
——国务院依据“两个毫不动摇”精神,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先后出台了两个“36条”,允许民企资本进入国民经济重要领域,但被垄断部门挡住了,遭遇“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的尴尬局面,导致民企发展空间狭小,只能在低端产业领域徘徊,造成低端产业和初级加工过剩。
三大对策
严重产能过剩造成了企业产品积压、资金被占、财务成本上升、设备能力放空、生产不能正常周转、新产品无力开发、环境得不到整治,归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发展不能持续。如不加以治理,会拖垮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
为有效解决产能过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各地要在国务院和省政府统一部署下,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市场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第二要按照国家“十二五”产业发展规划为导向,制订地方规划,区别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对严重产能过剩行业,实行总量严格控制,增量优化,别为产能过剩添火加薪了。对高能耗高排放、设备落后的产业坚决淘汰。要从全局和长远考虑,不能为了眼前利益而丧失调整机遇。第三要化解产能过剩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与推进转型升级工作结合起来进行。通过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成功经验
通过产业转移消化一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产能过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的产品国内过剩了,但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未过剩。通过一些跨国经营能力强的企业找到有需求的客户,把国内过剩产品推销出去,以减少库存压力,开辟新的途径,这是一个好办法。
同样国内市场也是如此。如我省的纺织服装行业,实力较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在当地组织生产。那里劳动力成本低,可为当地增加劳动就业和收入。
通过行业整治淘汰一批。改革开放35年来,我省经济快速发展,各地形成了一批各具产业特色的块状经济。但普遍存在规模小散、技术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的问题。亟须通过整治实行优胜劣汰,积极扶持骨干企业兼并小微企业,淘汰装备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
如造纸业是富阳市传统支柱产业,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产业规模庞大。全市GDP的1/4和财政收入的1/5来自造纸行业。但造纸业是高耗能、重污染行业,费水费电,能耗大,带来的污染严重。在全民环境保护需求日益高涨的形势下,痛下壮士断腕的决心,今年已有56家企业关闭重组,60多家企业已进入即将关闭重组状态,合计年内有百余家造纸企业关张。
在扶持中提升一批。化解过剩产能,决不是简单的一关了之。而是要在整合中扶持一批在我省有基础的有发展前景的产业,如丝绸业就是其中之一。
丝绸是浙江的金名片,曾经为出口创汇作出过重要贡献。但是近些年来,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整个行业现在总体上不是处于积极上升趋势,而是停滞不前状态。主要问题有:蚕、丝、绸三者关系没有理顺,蚕桑基地多数已转移至中西部地区,我省留下的不多,数量上不能保证我省用丝的需要,特别是高品质茧丝。在价格上蚕丝价波动幅度大,使绸厂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缩小,难以为继。业内人士普遍要求政府重视并理顺蚕、丝、绸三者的关系。
丝绸业在转型升级中,重点要做好扶优扶强工作。在行业中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积极开发具有自己特色的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拥有著名品牌,以创新带动创业。目前行业中万事利集团、丝绸之路集团、凯喜雅、金富贵、达利集团等已经这样做了,而且做得较好。如万事利集团一贯来坚持丝绸不仅仅是服饰的面料,而且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产品,他们把丝绸和文化结合起来,研制开发许多新产品,受到国内外市场青睐。
大力支持民企做精做强传统行业中的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的基石,传统产业是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传统产业现在面广量大,要不断改进提高,精益求精,以适应当前人们生活品质提高的要求,使传统产业保持特色,重放光彩。
嘉兴五芳斋是一个很好范例。该企业建于1921年,是一家近百年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提起五芳斋的粽子,在大江南北几乎家喻户晓。前些年,五芳斋年销售额已达到28亿元(其中粽子18亿元),做到了淡季不淡、旺季更旺。为什么一只小小的粽子能有这样大的市场而久盛不衰,受到这样多的消费者青睐,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家心无旁骛,几十年来专心致志做好自己的专业,在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方便群众上下功夫。五芳斋粽子选料严格,糯米、猪肉、粽箬等都是定点生产的,制作工艺规范,以确保食品安全。并不断开发新品种,从最初只有4~5款,发展到现在近百款。为了方便群众购买,在车站、码头、商场超市、机关学校食堂设立销售网点,以及运用电子商务在网上销售等。如今五芳斋已成为著名的品牌,老百姓放心的食品。它给人们启示是,传统产品只要用心去做,同样可以闯出一番新天地。经济学家樊纲说得好,盲目多元化,不如专心做本行,只有专业专注才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