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探寻非公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和新机遇
——民建浙江非公经济前沿圆桌会议
发布时间:2015-12-11 11:16:26
|
作者: 王晶晶整理报道
编者语:12月8日,由民建中央社会服务部发起,并与民建浙江省委会、中国经济时报社联合主办,民建宁波市委会承办的“民建浙江非公经济前沿圆桌会议”在宁波举行。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宁波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金融办等单位有关领导,以及50余位民建企业家,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两大主题进行了座谈研讨,寻找非公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力和新机遇、浙江民营企业创新与发展的对策和路径。另外,企业家们还结合自身企业经营情况,针对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深入交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员、中国经济时报社代理社长、代理总编辑刘守英和国家科技部原办公厅巡视员、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先后做“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和“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的主题演讲。民建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包瑞玲主持会议。民建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郭吉丰出席会议。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宁波市政府副市长、民建宁波市委会主委张明华致欢迎词。
为民营企业打造良好的创新和政务环境
包瑞玲民建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
2016年,我国将进入“十三五”发展新阶段,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我国经济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将重点打造两大发展引擎:一是“一带一路”战略,二是《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业在未来十年内转型升级的行动指南和纲领。而国内制造业占绝大多数的是民营企业,这也意味着民营企业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参与主体。
浙江省一直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最发达、最有代表性的地区。因此,我们选择在浙江宁波召开此次会议,探讨当前和未来民营企业创新和政府环境营造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的创新,也为广大非公经济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开局之年,既是非公经济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诸多挑战的一年,也是非公经济面临诸多发展机遇的一年。希望广大民建会员企业学好政策,用好法律,在企业经营中遵循法治思维,培育法治文化,做依法经营、依法治企的模范;同时要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积极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创新观念做强宁波制造业
张明华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宁波市政府副市长、民建宁波市委会主委
在我国即将进入“十三五”发展新阶段,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的时代背景下,本次会议汇聚有关管理部门、民营企业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民营企业创新和政府环境营造,为浙江非公经济创新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方位的探讨交流平台。
作为中国大陆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宁波经济呈现着高度国际化、民营化和市场化的特点,成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和中国东部沿海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当前,宁波市广大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成为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的最大来源。目前宁波的民营经济,贡献了70%左右的GDP、76%左右的税收、54%左右的出口,提供了87%左右的社会就业。民营经济在促进宁波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开放合作和改善社会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民营企业创新,关键在于民营企业家思维观念的创新。浙商是浙江创新发展最为倚重的力量,浙商是浙江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当前,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浙江经济和浙商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
宁波是浙江的制造大市和制造企业大市,但同时又是制造业“弱”市,除了少数领域有一批领军企业和一批“隐形冠军”之外,多是规模不大、优势不强、层次较低、效益不高的制造产业,以往拉动宁波发展的“出口+传统工业”、民营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政策三大优势正在逐步弱化。
但从长远发展趋势看,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长迅速,支撑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正在逐步形成,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关键在于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逐步赢得新的发展优势和竞争实力。
新常态下,制造业发展规律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做强制造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探讨民营企业如何担当起创新主体的重任,政府如何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探讨如何搭建平台以切实支持制造业的发展,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创新”一词已经广为人知,创新驱动也被确立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国家新战略。
希望通过本次民建浙江非公经济前沿圆桌会议,引领广大民建会员企业凝聚创新共识,促进浙江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加快从“制造大省”转向“制造强省”,同时也将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提供浙江具体实践的可行路径和生动样本。
发展经济更要坚持创新、绿色等五大理念
郭吉丰民建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任、巡视员
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从现在的情况分析,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是经济运行质量好坏的标志,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出口好,证明产品有竞争力;消费好,证明经济结构合理;投资增长好,证明经济发展有后劲。但是现实发展的情况却是,出口、投资和消费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乏力态势。
当前,我国提出“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的五大理念,从国家层面来说更多的是改革。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另外,为市场经济提供更加公平、公开、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政府的当务之急。例如,电商征税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总之,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要深化改革力度,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环境,尤其是更好地落实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从企业发展层面来说,围绕国家的体制机制改革、结构优化,还需要企业家们加强学习,提升企业经营能力和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经营方式亟须改变,在改变的过程中,无疑会淘汰一批转型不成功的企业,同时也会孕育出一批新生代企业家,而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批未富先衰、未富先退的企业家,这也是目前许多传统产业企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希望民建企业家要在这个大环境下,起到很好的引领带头作用,以五大理念坚持发展企业,担当起社会责任。
让金融更加有效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周凯宁波市金融办副主任
为助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宁波市以建设全国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全国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和宁波金融生态示范区为抓手,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强化支撑保障功能,努力探索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强有力的金融服务体系。
首先,在着力创新金融组织体系方面,一是做大做强各类金融机构。宁波市现有各类金融机构268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66家,证券期货机构147家,保险机构55家。通过实施重组、新设、引进、改制等方式,使总部金融机构门类日益齐备、实力明显增强。
二是做活做优新兴金融业态。把握金融市场走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谋划、引导推动新兴金融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例如,发展私募投资基金行业、融资租赁行业、民间资本管理行业、互联网金融等。
三是做专做精小微金融服务组织。在银行领域、小额贷款领域、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领域都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
其次,在全面优化金融服务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实践。一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扶持小微企业。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奖励。二是,多措并举解决小微企业贷款增信难。例如,政策扶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建立科技信贷风险池、引入保险增信等做法。此外,通过推广知识产权、股权等质押贷款产品,多途径扩大抵质押品范围。三是,政银联手缓解转贷难。扩大政府应急转贷资金规模,推进续贷服务增量扩面,强化困难企业帮扶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再次,在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不断出台文件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例如,《关于加快推进宁波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金融创新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和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有效激发了宁波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的热情。此外,引导企业多途径上市挂牌,推动企业开展多渠道融资,鼓励以上市挂牌公司为主体实施并购重组措施,让企业在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有了更多路径。
强化创新、优化环境助推中小企业提质增效
陈飞龙宁波市发改委副巡视员
今天,我重点围绕宁波市的现状问题、创新转型、优化环境三个方面简要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近年来,宁波中小民营企业在“工业强市”战略的强势推进下,已经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潜力所在和动力所在。具体表现在:中小企业支撑带动力持续巩固,“宁波制造”品牌辐射力增强,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取得以上成效的同时,随着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宁波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和挑战,发展陷入多重困境。
一是“去库存化”、“去产能化”任务艰巨。数据显示,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从低端到高端产能、从内需到外需产能、从传统到新兴产能均不同程度面临“二次”产能过剩问题。
二是规模经济不明显,竞争激烈。很少有企业能够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这既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又不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对宁波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压力大。外贸业、房地产业、纺织服装等行业占比大,新兴行业体量相对较小。同时,许多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仍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一方面,随着模仿性、排浪式消费阶段的基本结束,以及民营企业低成本比较优势的弱化,传统制造企业盈利微薄,经营艰难。另一方面,综合成本上升、人才匮乏和税费负担重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各项成本的普遍上升,挤压了利润空间,造成企业经营绩效下降。
此外,还面临着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够强、研发能力薄弱,且老生常谈的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解决。
因此,要坚持创新发展,促进民营企业率先转型。在政府层面,要加强引导,优化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第一,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向“专、精、强、优”转型。
一是鼓励中小民营企业兼并重组,组建形成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使其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上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扶持和鼓励具有竞争优势、基础条件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进行合理扩张,提高经济规模和国际竞争力,培育成为国内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三是鼓励企业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专注于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市场。
四是引导企业加大在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力度,在细分市场中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优势企业,培育行业“隐形冠军”。
第二,支持产业模式和业态创新涌现。政府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三链”建设,促进制造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产业模式和业态创新,支持制造企业从产业定位、业务关联、市场发现、盈利模式、资源整合、价值创造等方面出发,不断创新产业模式和业态,创建同业联盟、异业联盟和产业链联盟,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和利润空间,塑造制造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第三,打造集聚专业的创新发展平台。加大对各个产业集聚区错位协同发展的引导力度,打造功能集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精心呵护、全力培育众创空间。
第四,营造公平有序的企业发展环境。一是减少政府对企业发展不必要干预。严格落实好治乱减负等政策,杜绝乱检查、乱评比、乱收费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为民营企业进入各产业领域创优环境。二是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领域。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切实做到非禁即入。使得各类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同时要保护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三是打破民营经济壁垒。营造“审批环节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政务环境。同时还要优化公共服务平台与法治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低成本的专业化服务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宁波制造转型升级
戴云宁波市经信委副主任、宁波市智慧办副主任
目前,宁波市的民营企业数超过60万家,占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的95%;民营经济贡献了近80%的GDP、76%以上的利税,提供了87%以上的社会就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宁波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宁波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转型升级,工业经济运行呈现“速度趋缓、质量趋优”的新常态特征。
在宁波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设想上,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互联网+”发展机遇,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发挥创新驱动效应,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发展,为国内城市制造业发展提供实践样板和经验借鉴。
宁波过去的发展,主要靠的是政策的红利、较早市场化改革的红利;宁波未来的发展,主要靠创新的红利。当然,最终还是靠“人”,依靠广大的坚持主业、锐意创新的企业家队伍。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宁波制造转型升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设想。第一,鼓励企业继续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我们将立足优势产业领域,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发挥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的创新主体作用,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按照“科研+产业+资本”的建设模式,强化产学研用合作。
第二,鼓励企业继续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我们将积极推广“互联网+”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加快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业云服务和大数据平台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在追逐世界先进制造水平的道路上,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第三,鼓励企业继续做二次创业的主力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鼓励广大民营企业选择有较大成长空间的战略性产业,或者是现有产业的产业链延伸环节(附加值高端),进行二次创业。鼓励企业进行产权制度创新,主动进行企业管理创新,通过举办企业内部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支持优秀员工和创业项目,打破民营企业个人独资或一股独大局面,激发员工创新的动力,或者通过上市,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此外,我们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服务,鼓励富二代创业。
第四,鼓励企业继续做绿色制造的主力军。绿色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宁波的传统优势产业中又以石化等临港产业为主,对能源、环境资源的要求很高,生态发展的压力很大,推进绿色制造刻不容缓。我们鼓励广大企业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组织实施节能改造,推进能源智慧化管理,实施能源动态检测、控制和优化管理,持续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和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行动,提升制造业能效水平。
如何营造有利于“双创”的良好环境
郑家成宁波市商务委员会流通发展处副调研员
非公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问题也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一方面,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后,旧有模式的不可持续、新的发展模式尚未建立起来,这些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是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保持社会持续发展和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同时,中小企业灵活性强,创新能力强,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实现转型发展、迎战经济压力的重要源泉。
因此,我们必须要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扶持,让它们在公平竞争中搏击壮大,以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添社会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我们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精准服务,增强中小企业发展后劲。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复杂多样,全部靠政府部门去推动解决,难度很大,效果也未必很好,服务也不一定刚好能针对上企业所碰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积极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整合服务机构力量,包括各类行业协会、专业市场、培训院校、电商平台、金融机构等,通过这样的一类平台,最终形成运营市场化、社会化,分布网络化、服务便捷化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融资对接、市场开拓、技术应用、管理指导等精准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增强发展后劲。
第二,多措并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相对于工业领域的中小企业,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规模更小、可抵押资产更少,且多为小额流动资金贷款,融资困难更加突出,目前能够直接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不足5%。但同时,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呈高度集聚性,彼此相互了解易于合作,有利于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互助合作融资等业务发展。
虽然企业没有抵押物,但普遍都有存货,或者有稳定现金流。所以,可以积极发展商圈、供应链融资等融资方式,针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抵押资产不足、流动资金贷款“短、小、频、急”的特点,以成立商业合作社、组建互助合作基金、组建信用联盟等方式,帮助中小商贸企业融资。同时,还可以通过促进典当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机构健康发展,大力开展仓单质押、存货质押贷款等业务和设备融资租赁服务,丰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第三,加大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小商贸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近年来面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企业生存发展更加困难。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商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一要大力推进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三要大力推广现代流通方式。
第四,强化监管,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中小商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亟须政府部门为其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只要有了一个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模式新颖、特色突出、生命力强的中小企业就会纷纷脱颖而出。为此,要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我认为,一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二要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三要建立重要商品市场追溯体系,四要清除市场壁垒。
企业转型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
郭海浩宁波市好味当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做了14年餐饮企业,对我触动比较大的观点就是如何做好传统和创新的结合。早在5年前,我就开始思考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到今天,企业转型基本成功。
在转型方面,企业先后实施了“餐饮+文化”(即餐饮文化产业)、“餐饮+科技”、“餐饮+创业”、“餐饮+基金”等四块业务的整合,目前整个发展态势良好。预计明年的企业规模会在今年的基础上成长三倍,新开店面将达到952家,同时,还有几个新型科技产业项目在启动。
相比之前的做“快餐”,我们转型做餐饮品牌的运营商,把传统积累的团队和经验变成一种工具和资源,帮助很多人创业,包括商业模式研发、品牌孵化,通过特许加盟的方式做传统餐饮文化,为更多创业者提供一个成熟的创业模式。无论从经济价值上,还是从社会效益上来分析,都符合现在的创业大潮。
在“餐饮+科技”上,现在已经研发了一个智能售餐机,可以实现让顾客24小时享有“快餐”服务,而且标准化经营,每一盒都可以追溯到源头。在年底,公司还将推出无人餐厅,从传统产业里解放出来。
总之,我认为创新并不是一个空的概念,应该寻找到切入点,其切入点就是产业的瓶颈是什么,关键是如何去“+”。像餐饮业的瓶颈就是对人和房租的依赖太大,我们通过科技的导入,降低对人的依赖度,今年基本上得到解决。
如果“工业+信息化”是创新,我们企业无论是考虑“+文化”、“+基金”还是“+创业”,都必须立足本质去横向发展。如果不立足本质改变了行业的属性,则会有企业风险。
在政府层面,我认为近几年国家对第三产业这块的重视度还不够。大部分资金都投入了工业,而工业发展并不太好。我认为,很多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资金、人才等投入上,政府应该增加对服务行业的投入。
政府监管到位是民企成功转型的关键
周芳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国制造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仍徘徊于国际产业链低端,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国内市场蛋糕大,企业有利可图,不肯花资本去转型升级。二是,品牌创造创新严重不够。三是,对于知识产权等监管不够,山寨横行,劣币驱逐良币。
从浙江的制造业水平和能力来分析,浙江不少制造业产品已达到了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但有关部门从立法、标准、市场监管以及消费品牌宣传等层面来看,仍有尚待改善之处,需要我们深刻反思。
一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应缺位,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打击造假制假售假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公平的大环境,让创新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
二是,政府部门在扶持新企业创业的同时,也应大力支持老企业的创新,鼓励老企业的二次创业。此外,目前浙江大部分制造企业普遍存在成本过高、税收过重、负担过大等困难,很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税收政策方面能否给予适当减免或补助?
三是,对于无序发展的电商平台,政府部门应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应该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保护知识产权,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回归实业,让更多的实体经济和商业地产得以慢慢恢复。
四是,依靠创新形成独特的智造技术和制造业升级路径,加快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编制浙江省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五是,有些创新型企业由于银行收贷等方面的问题而造成资金短缺,从而制约企业正常经营与发展,能否合理利用民建优势,为这些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
从民营企业自身来讲,首先,企业不能仅仅只做生产、代工,还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提供必要的服务和销售。尤其是产品不能再停留在低档次的水平,要升级,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
其次,利用民营企业灵活、成本低等优势,尽快开始生产线机器人改造升级工作,加快推进“机器换人”,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效益,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
三是还应注重全方位开展品牌策划、推广工作。
我坚信,从我经营的新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来说,有信心在以下三个方面率先行动,取得成果。一是,从我做起,抵制“山寨”!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大力拓展自己的品牌。二是,利用股权激励方式,吸收、留住高级人才。三是,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新产品研发、创新;开展企业间兼并重组,改变小而散的局面。深化技术改造,努力做深做精,浙江制造业应该借鉴“工业4.0”的经验,推动“全球制造大国”向“全球智造强国”的转变,依靠创新完成智造技术和制造业升级换代。
同行竞争要打破“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
朱奕文杭州华能汽轮机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创业历程,说说对《中国制造2025》的一点思考。
我认为,企业创新的关键在于观念的创新。但是,观念创新的关键又在哪里呢?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学习两句话。一句是,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在于核心技术和诚信;另一句是,同业竞争要打破“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
十几年来的做企业经历,我认为,企业一定要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靠品质取胜。例如,我们公司在对于一个特定的项目,当客户有了初始的设想、初始的参数之后,便帮助他们核定参数、选择最恰当的设备;然后设计总体装置、辅助系统、调节控制等。而操作人员仅需在中控室按下启动按钮即可快速启动汽轮机;帮助客户选择最恰当的设备,顺利生产并节约基建和维护成本,使用户真正意义上节约了初始投资,得到了最大的产出。
众所周知,每个制造商都有自己的特色。对于国内最优秀的设备制造商,只要适合项目本身,符合用户的要求,也积极地把设备推荐给用户。所以,我认为,民营企业应该怎样相互协作,打造出高水平的产品,并且为产品找到出路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民营企业家思考的问题。事实上,只要质量有了,市场就会有,关键还是在于质量。
每一行的企业所生产的商品都会有交叉和重复。“零和博弈”的思想,必然导致低价竞争、恶性循环。所以,我们真诚地希望,每一家企业都能拿出自己的特色,并且凭借这种特色让企业持续发展。事实上,由一家企业来包罗万象的现象已经是过去式,负重求大,只会让民企步履蹒跚。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创新的时代、合作的时代,你的优点加上我的优点,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而且,我国的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压力大的情况下,更要开拓思维,拓展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民营企业还需要大胆“走出去”。人们常说,“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我相信,这个经济的“冬天”会过去,而冬天所孕育的新的思想则会在春天开出绚丽的花朵。
政府要为民企构筑良好的保护体系
徐其明中国徐龙食品集团董事长
我来自徐龙集团,我们做食品三十多年,在这个行业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持续恶化。也有不少跑路、关门歇业的企业。民营企业纷纷收缩投资,着手3—5年时间的过冬准备,期望“剩者为王”。
作为国家第一批龙头企业,我们跟国际上交流比较多,一个产业后面是几十万人的增产增收。鳗鱼苗保护、农民增收作为一个龙头企业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把它做大?我体会最深的还是民营企业经营企业真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没有很好的保护体系。比如,如果企业生产没有达到标准,商检部门、海检部门等就有可能马上封掉企业,但是,政府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有效解决措施。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检验标准一直在提高,甚至比过去的标准提高十倍、二十倍,政府尚未出台有效应对措施,责任重担大都落在企业身上,而大部分民营企业在提高标准上仍面临着资金、技术等困难。民营企业在尽力做强,创造大家就业和增收的同时,也希望政府部门给予民营企业生存的保证,有突发事件或应急措施的“政府买单”机制。
而且,不断出来的文件,例如农业方面的一号文件等,真正能落到实处的不多,如何有效让企业和农民享受到政策福利,仍需探索与推进。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在谈转型,需要注意的是,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国家想要什么很关键。在我接触的企业家中,不是企业家对转型没有信心、对未来发展没有信心,而是期待更好的发展环境。
我认为良好的诚信环境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企业自身要诚信,政府更需要诚信。当前经济环境非常严峻,政府不仅要严惩失信跑路的企业,还要对自己一些部门逾期不兑现企业的退税、补贴、奖励以及金融机构违约提前抽贷、停贷等失信做法进行严格制约、处罚。在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上,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更有戏谑“互联网+”不要变成“互联网‘假’”,而这背后就是诚信和公正的问题。
此外,政府需进一步简政放权,尊重非公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破除水电气等领域国企垄断现状,对民企实质性打开“玻璃门”。
为精准制造、极致制造创造良好环境
沈颖程浙江同舟律师事务所主任
针对浙江非公经济的现状,以及本人从近年来法律服务工作的经历为基础,主要有如下感悟与诸位分享。
浙江作为民企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我们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产业基础,近年来,制造业的发展总体上有明显放慢的趋势,浙江省社科院的数据显示,2013年浙江省制造业总产值负增长0.26%;2015年度浙江省的制造业呈现逐步回升的趋势,但是整个制造业普遍形势不容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据2014年9月浙江省经信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浙江有超过一半的中型企业深陷互保链,多达56.5%的中型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调查发现:部分民营企业抵不住生产经营困难的压力,使得“逃废债”现象频发,引发了互保新危机。
我认为,浙江制造业主要存在以下困境。从外部分析,一是,供给侧改革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要求促进企业产业结构升级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二是,政府垄断行业长期以来效率较低、缺乏市场活力,但占据了大部分市场资源。
从内部原因分析,一是,制造业内部资源配置出现诸如设备、人员、资金流等问题。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下,客户要求实现个性化定制,要求企业家有极致思维,而多数企业家并不具有极致思维。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三是,部分制造业企业家的经营模式和产品无法聚焦,也没有实现迭代,产品工程师、内容工程师无法达到极致。四是,在当前社会稳定的大背景下,《企业破产法》系一部帮助诚信企业家脱困的法律,考虑到税收收入、职工就业、社会稳定等因素不允许企业随意破产。
造成以上困境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企业家的学习、教育,浙江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机构,企业家的成功完全依赖于企业家自身的修炼和觉悟,缺乏培养出优秀企业家的土壤。其次,“互联网+”时代衔接出现脱节。“互联网+”时代要求制造业企业家要顺势而为,如何有效优化配置资源,是当前制造业企业家的当务之急。“互联网+”的出现为企业家解困指明了方向,但是,部分企业家因无法接受新的挑战,适应新的变化,正逐步丧失原有的市场优势。
因此,我建议,第一,制造业企业应修炼内功,实现产业化、资源优化升级。浙江制造业大都存在着粗放式发展的问题,产业转型升级意味着制造业向精致生产的方向发展,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方向提升。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制造业的国际化水平,真正实现精准制造、极致制造。
第二,打造诚信宁波。诚信企业家的打造要植入事业合伙人的概念,“互联网+”时代人人均是创客、大众创业。企业要实现微公司管理,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均发挥到极致。
第三,实现资本本土化经营。浙江不缺资金,缺的是好的项目和极致的产品。制造业企业家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要着力于产品极致化的打造,方能吸引好的项目直接融资,使成本减少。
第四,争取在科技创新板上市,解决“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社会资金多、投资难”的问题。例如浙江创业创新企业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也很多,但许多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达不到挂牌“新三板”的要求,可以考虑通过“科技创新板”解决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
期待中央税收优惠政策在地方更好落地
程筱径宁波市北仑博发美发用品用具有限公司
我经营的企业是宁波博发公司,主要生产美容理发工具,也为全球六大同行中的四大品牌贴牌生产。
从经营企业的经验来看,我认为专注、认真、精耕、精制、创新、持续这几点尤为重要。这些年,企业一直立足本行业专精经营,2014年以前倡导专注、精耕的理念;2015年开始,我们结合数据化、智慧化方面进行企业升级。如何更好地进行转型升级也一直是企业探索的问题,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此外,我还想借此机会,就有关中央政府关于给中小企业减税政策如何更好落地的建议提一提。我国多次出台关于给中小微企业减税优惠方面的政策,但是在我实际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难享文件中提及的“为中小微企业减税减负”红利。希望文件落实到具体执行部门,让企业家更加明晰应该具体找哪些部门的工作人员。
由于政策在落地时没有具体明晰相关部门,也导致我多次咨询征管员及窗口工作人员时,收到的是“我们部门没有收到上面的减税文件”等类似答复。
税负重让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雪上加霜”。而就在今年六月份我收到我们企业所在地地税局通知,要求补交2014年度城建及教育附加费等税,而我们的企业为外贸出口企业,其增值税不但免征,而且都实行退税,主税种尚且返还企业,而地方税务部门却还要补征去年的附加税种?虽觉得按有关法规不该交,但我们权衡之后自觉交了。此后不久,又收到地税局通知,再次提出要求补交2013年度和2012年度的教育城建等附加税。
总之,在当前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大量企业生存困难,甚至出现倒闭、跑路的现象。政府更应该运用税收调节,为企业减轻税负,让企业更好生存。期待中央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更好落地,携手共渡企业发展难关,这也是广大中小微企业家的心声。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王晶晶整理报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研究员、中国经济时报社代理社长、代理总编辑刘守英和国家科技部原办公厅巡视员、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先后做“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与变革机遇”和“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的主题演讲。民建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包瑞玲主持会议。民建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郭吉丰出席会议。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宁波市政府副市长、民建宁波市委会主委张明华致欢迎词。
为民营企业打造良好的创新和政务环境
包瑞玲民建中央社会服务部部长
2016年,我国将进入“十三五”发展新阶段,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我国经济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里,将重点打造两大发展引擎:一是“一带一路”战略,二是《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制造业在未来十年内转型升级的行动指南和纲领。而国内制造业占绝大多数的是民营企业,这也意味着民营企业将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参与主体。
浙江省一直是我国民营经济最活跃、最发达、最有代表性的地区。因此,我们选择在浙江宁波召开此次会议,探讨当前和未来民营企业创新和政府环境营造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示范意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理论的创新,也为广大非公经济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即将到来的“十三五”开局之年,既是非公经济面临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诸多挑战的一年,也是非公经济面临诸多发展机遇的一年。希望广大民建会员企业学好政策,用好法律,在企业经营中遵循法治思维,培育法治文化,做依法经营、依法治企的模范;同时要搞好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积极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把握机遇发挥优势创新观念做强宁波制造业
张明华民建浙江省委会副主委、宁波市政府副市长、民建宁波市委会主委
在我国即将进入“十三五”发展新阶段,国家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的时代背景下,本次会议汇聚有关管理部门、民营企业及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民营企业创新和政府环境营造,为浙江非公经济创新发展创造了一个全方位的探讨交流平台。
作为中国大陆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城市和副省级城市,宁波经济呈现着高度国际化、民营化和市场化的特点,成为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和中国东部沿海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当前,宁波市广大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引擎,成为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的最大来源。目前宁波的民营经济,贡献了70%左右的GDP、76%左右的税收、54%左右的出口,提供了87%左右的社会就业。民营经济在促进宁波经济增长、产业转型、开放合作和改善社会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认为民营企业创新,关键在于民营企业家思维观念的创新。浙商是浙江创新发展最为倚重的力量,浙商是浙江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当前,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浙江经济和浙商转型发展的重大课题。
宁波是浙江的制造大市和制造企业大市,但同时又是制造业“弱”市,除了少数领域有一批领军企业和一批“隐形冠军”之外,多是规模不大、优势不强、层次较低、效益不高的制造产业,以往拉动宁波发展的“出口+传统工业”、民营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政策三大优势正在逐步弱化。
但从长远发展趋势看,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成长迅速,支撑新一轮发展的动力正在逐步形成,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关键在于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改变原有的发展模式,逐步赢得新的发展优势和竞争实力。
新常态下,制造业发展规律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做强制造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探讨民营企业如何担当起创新主体的重任,政府如何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探讨如何搭建平台以切实支持制造业的发展,对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创新和产业升级,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创新”一词已经广为人知,创新驱动也被确立为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国家新战略。
希望通过本次民建浙江非公经济前沿圆桌会议,引领广大民建会员企业凝聚创新共识,促进浙江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加快从“制造大省”转向“制造强省”,同时也将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提供浙江具体实践的可行路径和生动样本。
发展经济更要坚持创新、绿色等五大理念
郭吉丰民建浙江省委会专职副主任、巡视员
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到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从现在的情况分析,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是经济运行质量好坏的标志,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出口好,证明产品有竞争力;消费好,证明经济结构合理;投资增长好,证明经济发展有后劲。但是现实发展的情况却是,出口、投资和消费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乏力态势。
当前,我国提出“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的五大理念,从国家层面来说更多的是改革。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结构优化、技术进步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另外,为市场经济提供更加公平、公开、良好的发展环境,是政府的当务之急。例如,电商征税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等。总之,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要深化改革力度,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环境,尤其是更好地落实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从企业发展层面来说,围绕国家的体制机制改革、结构优化,还需要企业家们加强学习,提升企业经营能力和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传统的经营方式亟须改变,在改变的过程中,无疑会淘汰一批转型不成功的企业,同时也会孕育出一批新生代企业家,而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批未富先衰、未富先退的企业家,这也是目前许多传统产业企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希望民建企业家要在这个大环境下,起到很好的引领带头作用,以五大理念坚持发展企业,担当起社会责任。
让金融更加有效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
周凯宁波市金融办副主任
为助推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服务和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宁波市以建设全国保险创新综合示范区、全国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和宁波金融生态示范区为抓手,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强化支撑保障功能,努力探索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强有力的金融服务体系。
首先,在着力创新金融组织体系方面,一是做大做强各类金融机构。宁波市现有各类金融机构268家,其中银行业金融机构66家,证券期货机构147家,保险机构55家。通过实施重组、新设、引进、改制等方式,使总部金融机构门类日益齐备、实力明显增强。
二是做活做优新兴金融业态。把握金融市场走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谋划、引导推动新兴金融业及相关产业发展。例如,发展私募投资基金行业、融资租赁行业、民间资本管理行业、互联网金融等。
三是做专做精小微金融服务组织。在银行领域、小额贷款领域、创业投资和天使投资领域都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扶持。
其次,在全面优化金融服务方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实践。一是,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金融机构扶持小微企业。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金融机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奖励。二是,多措并举解决小微企业贷款增信难。例如,政策扶持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建立科技信贷风险池、引入保险增信等做法。此外,通过推广知识产权、股权等质押贷款产品,多途径扩大抵质押品范围。三是,政银联手缓解转贷难。扩大政府应急转贷资金规模,推进续贷服务增量扩面,强化困难企业帮扶和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再次,在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不断出台文件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例如,《关于加快推进宁波企业上市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金融创新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挂牌上市和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加快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出台,有效激发了宁波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和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的热情。此外,引导企业多途径上市挂牌,推动企业开展多渠道融资,鼓励以上市挂牌公司为主体实施并购重组措施,让企业在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有了更多路径。
强化创新、优化环境助推中小企业提质增效
陈飞龙宁波市发改委副巡视员
今天,我重点围绕宁波市的现状问题、创新转型、优化环境三个方面简要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近年来,宁波中小民营企业在“工业强市”战略的强势推进下,已经成为宁波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潜力所在和动力所在。具体表现在:中小企业支撑带动力持续巩固,“宁波制造”品牌辐射力增强,传统优势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取得以上成效的同时,随着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宁波中小民营企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和挑战,发展陷入多重困境。
一是“去库存化”、“去产能化”任务艰巨。数据显示,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从低端到高端产能、从内需到外需产能、从传统到新兴产能均不同程度面临“二次”产能过剩问题。
二是规模经济不明显,竞争激烈。很少有企业能够具有规模经济优势,这既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又不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对宁波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较为不利的影响。
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转型升级压力大。外贸业、房地产业、纺织服装等行业占比大,新兴行业体量相对较小。同时,许多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仍面临着不小的压力。一方面,随着模仿性、排浪式消费阶段的基本结束,以及民营企业低成本比较优势的弱化,传统制造企业盈利微薄,经营艰难。另一方面,综合成本上升、人才匮乏和税费负担重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各项成本的普遍上升,挤压了利润空间,造成企业经营绩效下降。
此外,还面临着企业的创新意识不够强、研发能力薄弱,且老生常谈的企业融资难问题仍未解决。
因此,要坚持创新发展,促进民营企业率先转型。在政府层面,要加强引导,优化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第一,引导中小民营企业向“专、精、强、优”转型。
一是鼓励中小民营企业兼并重组,组建形成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使其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上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二是扶持和鼓励具有竞争优势、基础条件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进行合理扩张,提高经济规模和国际竞争力,培育成为国内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三是鼓励企业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明确企业的市场定位,避免同质化竞争,专注于适合自身发展的细分市场。
四是引导企业加大在细分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力度,在细分市场中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专业优势企业,培育行业“隐形冠军”。
第二,支持产业模式和业态创新涌现。政府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三链”建设,促进制造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加强产业模式和业态创新,支持制造企业从产业定位、业务关联、市场发现、盈利模式、资源整合、价值创造等方面出发,不断创新产业模式和业态,创建同业联盟、异业联盟和产业链联盟,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和利润空间,塑造制造企业新的竞争优势。
第三,打造集聚专业的创新发展平台。加大对各个产业集聚区错位协同发展的引导力度,打造功能集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精心呵护、全力培育众创空间。
第四,营造公平有序的企业发展环境。一是减少政府对企业发展不必要干预。严格落实好治乱减负等政策,杜绝乱检查、乱评比、乱收费等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为民营企业进入各产业领域创优环境。二是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领域。凡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切实做到非禁即入。使得各类企业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同时要保护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三是打破民营经济壁垒。营造“审批环节最少、程序最简、办理最快、费用最低、服务最优”的政务环境。同时还要优化公共服务平台与法治环境,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低成本的专业化服务和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宁波制造转型升级
戴云宁波市经信委副主任、宁波市智慧办副主任
目前,宁波市的民营企业数超过60万家,占全市各类市场主体的95%;民营经济贡献了近80%的GDP、76%以上的利税,提供了87%以上的社会就业。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宁波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宁波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转型升级,工业经济运行呈现“速度趋缓、质量趋优”的新常态特征。
在宁波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设想上,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抢抓新一轮产业革命和“互联网+”发展机遇,创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发挥创新驱动效应,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发展,为国内城市制造业发展提供实践样板和经验借鉴。
宁波过去的发展,主要靠的是政策的红利、较早市场化改革的红利;宁波未来的发展,主要靠创新的红利。当然,最终还是靠“人”,依靠广大的坚持主业、锐意创新的企业家队伍。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动宁波制造转型升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设想。第一,鼓励企业继续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我们将立足优势产业领域,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发挥重点企业、科研院所的创新主体作用,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创新方向选择机制,按照“科研+产业+资本”的建设模式,强化产学研用合作。
第二,鼓励企业继续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我们将积极推广“互联网+”协同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加快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工业云服务和大数据平台建设,鼓励民营企业在追逐世界先进制造水平的道路上,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第三,鼓励企业继续做二次创业的主力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鼓励广大民营企业选择有较大成长空间的战略性产业,或者是现有产业的产业链延伸环节(附加值高端),进行二次创业。鼓励企业进行产权制度创新,主动进行企业管理创新,通过举办企业内部创新创业大赛等形式,支持优秀员工和创业项目,打破民营企业个人独资或一股独大局面,激发员工创新的动力,或者通过上市,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此外,我们将加大对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服务,鼓励富二代创业。
第四,鼓励企业继续做绿色制造的主力军。绿色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方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宁波的传统优势产业中又以石化等临港产业为主,对能源、环境资源的要求很高,生态发展的压力很大,推进绿色制造刻不容缓。我们鼓励广大企业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组织实施节能改造,推进能源智慧化管理,实施能源动态检测、控制和优化管理,持续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和重点产业能效提升行动,提升制造业能效水平。
如何营造有利于“双创”的良好环境
郑家成宁波市商务委员会流通发展处副调研员
非公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问题也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一方面,进入经济新常态以后,旧有模式的不可持续、新的发展模式尚未建立起来,这些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是最大的。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是发展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是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保持社会持续发展和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同时,中小企业灵活性强,创新能力强,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实现转型发展、迎战经济压力的重要源泉。
因此,我们必须要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小企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扶持,让它们在公平竞争中搏击壮大,以形成示范效应,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添社会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我们认为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第一,精准服务,增强中小企业发展后劲。中小企业遇到的问题复杂多样,全部靠政府部门去推动解决,难度很大,效果也未必很好,服务也不一定刚好能针对上企业所碰到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做的是,积极构建和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水平,整合服务机构力量,包括各类行业协会、专业市场、培训院校、电商平台、金融机构等,通过这样的一类平台,最终形成运营市场化、社会化,分布网络化、服务便捷化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融资对接、市场开拓、技术应用、管理指导等精准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增强发展后劲。
第二,多措并举,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相对于工业领域的中小企业,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规模更小、可抵押资产更少,且多为小额流动资金贷款,融资困难更加突出,目前能够直接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不足5%。但同时,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呈高度集聚性,彼此相互了解易于合作,有利于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互助合作融资等业务发展。
虽然企业没有抵押物,但普遍都有存货,或者有稳定现金流。所以,可以积极发展商圈、供应链融资等融资方式,针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抵押资产不足、流动资金贷款“短、小、频、急”的特点,以成立商业合作社、组建互助合作基金、组建信用联盟等方式,帮助中小商贸企业融资。同时,还可以通过促进典当行、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机构健康发展,大力开展仓单质押、存货质押贷款等业务和设备融资租赁服务,丰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第三,加大支持,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中小商贸企业普遍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近年来面对外部环境带来的成本上涨压力,企业生存发展更加困难。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商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一要大力推进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三要大力推广现代流通方式。
第四,强化监管,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中小商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亟须政府部门为其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只要有了一个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模式新颖、特色突出、生命力强的中小企业就会纷纷脱颖而出。为此,要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我认为,一要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二要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三要建立重要商品市场追溯体系,四要清除市场壁垒。
企业转型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
郭海浩宁波市好味当餐饮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做了14年餐饮企业,对我触动比较大的观点就是如何做好传统和创新的结合。早在5年前,我就开始思考传统产业的转型。发展到今天,企业转型基本成功。
在转型方面,企业先后实施了“餐饮+文化”(即餐饮文化产业)、“餐饮+科技”、“餐饮+创业”、“餐饮+基金”等四块业务的整合,目前整个发展态势良好。预计明年的企业规模会在今年的基础上成长三倍,新开店面将达到952家,同时,还有几个新型科技产业项目在启动。
相比之前的做“快餐”,我们转型做餐饮品牌的运营商,把传统积累的团队和经验变成一种工具和资源,帮助很多人创业,包括商业模式研发、品牌孵化,通过特许加盟的方式做传统餐饮文化,为更多创业者提供一个成熟的创业模式。无论从经济价值上,还是从社会效益上来分析,都符合现在的创业大潮。
在“餐饮+科技”上,现在已经研发了一个智能售餐机,可以实现让顾客24小时享有“快餐”服务,而且标准化经营,每一盒都可以追溯到源头。在年底,公司还将推出无人餐厅,从传统产业里解放出来。
总之,我认为创新并不是一个空的概念,应该寻找到切入点,其切入点就是产业的瓶颈是什么,关键是如何去“+”。像餐饮业的瓶颈就是对人和房租的依赖太大,我们通过科技的导入,降低对人的依赖度,今年基本上得到解决。
如果“工业+信息化”是创新,我们企业无论是考虑“+文化”、“+基金”还是“+创业”,都必须立足本质去横向发展。如果不立足本质改变了行业的属性,则会有企业风险。
在政府层面,我认为近几年国家对第三产业这块的重视度还不够。大部分资金都投入了工业,而工业发展并不太好。我认为,很多产业发展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在资金、人才等投入上,政府应该增加对服务行业的投入。
政府监管到位是民企成功转型的关键
周芳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国制造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仍徘徊于国际产业链低端,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国内市场蛋糕大,企业有利可图,不肯花资本去转型升级。二是,品牌创造创新严重不够。三是,对于知识产权等监管不够,山寨横行,劣币驱逐良币。
从浙江的制造业水平和能力来分析,浙江不少制造业产品已达到了世界先进国家的水平,但有关部门从立法、标准、市场监管以及消费品牌宣传等层面来看,仍有尚待改善之处,需要我们深刻反思。
一是,政府部门监管不应缺位,积极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打击造假制假售假行为,为企业创造良好公平的大环境,让创新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
二是,政府部门在扶持新企业创业的同时,也应大力支持老企业的创新,鼓励老企业的二次创业。此外,目前浙江大部分制造企业普遍存在成本过高、税收过重、负担过大等困难,很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税收政策方面能否给予适当减免或补助?
三是,对于无序发展的电商平台,政府部门应该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应该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保护知识产权,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回归实业,让更多的实体经济和商业地产得以慢慢恢复。
四是,依靠创新形成独特的智造技术和制造业升级路径,加快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编制浙江省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五是,有些创新型企业由于银行收贷等方面的问题而造成资金短缺,从而制约企业正常经营与发展,能否合理利用民建优势,为这些企业提供融资渠道,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帮助?
从民营企业自身来讲,首先,企业不能仅仅只做生产、代工,还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提供必要的服务和销售。尤其是产品不能再停留在低档次的水平,要升级,生产附加值高的产品。
其次,利用民营企业灵活、成本低等优势,尽快开始生产线机器人改造升级工作,加快推进“机器换人”,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质量效益,提升企业的质量水平。
三是还应注重全方位开展品牌策划、推广工作。
我坚信,从我经营的新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来说,有信心在以下三个方面率先行动,取得成果。一是,从我做起,抵制“山寨”!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大力拓展自己的品牌。二是,利用股权激励方式,吸收、留住高级人才。三是,投入更多的资金进行新产品研发、创新;开展企业间兼并重组,改变小而散的局面。深化技术改造,努力做深做精,浙江制造业应该借鉴“工业4.0”的经验,推动“全球制造大国”向“全球智造强国”的转变,依靠创新完成智造技术和制造业升级换代。
同行竞争要打破“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
朱奕文杭州华能汽轮机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结合自己十多年来的创业历程,说说对《中国制造2025》的一点思考。
我认为,企业创新的关键在于观念的创新。但是,观念创新的关键又在哪里呢?这些年来,我一直在学习两句话。一句是,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在于核心技术和诚信;另一句是,同业竞争要打破“零和博弈”的思维模式。
十几年来的做企业经历,我认为,企业一定要坚持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靠品质取胜。例如,我们公司在对于一个特定的项目,当客户有了初始的设想、初始的参数之后,便帮助他们核定参数、选择最恰当的设备;然后设计总体装置、辅助系统、调节控制等。而操作人员仅需在中控室按下启动按钮即可快速启动汽轮机;帮助客户选择最恰当的设备,顺利生产并节约基建和维护成本,使用户真正意义上节约了初始投资,得到了最大的产出。
众所周知,每个制造商都有自己的特色。对于国内最优秀的设备制造商,只要适合项目本身,符合用户的要求,也积极地把设备推荐给用户。所以,我认为,民营企业应该怎样相互协作,打造出高水平的产品,并且为产品找到出路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民营企业家思考的问题。事实上,只要质量有了,市场就会有,关键还是在于质量。
每一行的企业所生产的商品都会有交叉和重复。“零和博弈”的思想,必然导致低价竞争、恶性循环。所以,我们真诚地希望,每一家企业都能拿出自己的特色,并且凭借这种特色让企业持续发展。事实上,由一家企业来包罗万象的现象已经是过去式,负重求大,只会让民企步履蹒跚。这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创新的时代、合作的时代,你的优点加上我的优点,才可以成就一番事业。
而且,我国的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压力大的情况下,更要开拓思维,拓展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民营企业还需要大胆“走出去”。人们常说,“事不难无以知君子”。我相信,这个经济的“冬天”会过去,而冬天所孕育的新的思想则会在春天开出绚丽的花朵。
政府要为民企构筑良好的保护体系
徐其明中国徐龙食品集团董事长
我来自徐龙集团,我们做食品三十多年,在这个行业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企业的经营环境持续恶化。也有不少跑路、关门歇业的企业。民营企业纷纷收缩投资,着手3—5年时间的过冬准备,期望“剩者为王”。
作为国家第一批龙头企业,我们跟国际上交流比较多,一个产业后面是几十万人的增产增收。鳗鱼苗保护、农民增收作为一个龙头企业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把它做大?我体会最深的还是民营企业经营企业真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没有很好的保护体系。比如,如果企业生产没有达到标准,商检部门、海检部门等就有可能马上封掉企业,但是,政府却没有与之相对应的有效解决措施。
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是因为,检验标准一直在提高,甚至比过去的标准提高十倍、二十倍,政府尚未出台有效应对措施,责任重担大都落在企业身上,而大部分民营企业在提高标准上仍面临着资金、技术等困难。民营企业在尽力做强,创造大家就业和增收的同时,也希望政府部门给予民营企业生存的保证,有突发事件或应急措施的“政府买单”机制。
而且,不断出来的文件,例如农业方面的一号文件等,真正能落到实处的不多,如何有效让企业和农民享受到政策福利,仍需探索与推进。
目前,大多数企业都在谈转型,需要注意的是,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国家想要什么很关键。在我接触的企业家中,不是企业家对转型没有信心、对未来发展没有信心,而是期待更好的发展环境。
我认为良好的诚信环境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企业自身要诚信,政府更需要诚信。当前经济环境非常严峻,政府不仅要严惩失信跑路的企业,还要对自己一些部门逾期不兑现企业的退税、补贴、奖励以及金融机构违约提前抽贷、停贷等失信做法进行严格制约、处罚。在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上,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更有戏谑“互联网+”不要变成“互联网‘假’”,而这背后就是诚信和公正的问题。
此外,政府需进一步简政放权,尊重非公经济的市场主体地位,破除水电气等领域国企垄断现状,对民企实质性打开“玻璃门”。
为精准制造、极致制造创造良好环境
沈颖程浙江同舟律师事务所主任
针对浙江非公经济的现状,以及本人从近年来法律服务工作的经历为基础,主要有如下感悟与诸位分享。
浙江作为民企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我们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产业基础,近年来,制造业的发展总体上有明显放慢的趋势,浙江省社科院的数据显示,2013年浙江省制造业总产值负增长0.26%;2015年度浙江省的制造业呈现逐步回升的趋势,但是整个制造业普遍形势不容乐观。
值得注意的是,据2014年9月浙江省经信委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浙江有超过一半的中型企业深陷互保链,多达56.5%的中型企业流动资金不足。调查发现:部分民营企业抵不住生产经营困难的压力,使得“逃废债”现象频发,引发了互保新危机。
我认为,浙江制造业主要存在以下困境。从外部分析,一是,供给侧改革从供给、生产端入手,要求促进企业产业结构升级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二是,政府垄断行业长期以来效率较低、缺乏市场活力,但占据了大部分市场资源。
从内部原因分析,一是,制造业内部资源配置出现诸如设备、人员、资金流等问题。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下,客户要求实现个性化定制,要求企业家有极致思维,而多数企业家并不具有极致思维。二是,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三是,部分制造业企业家的经营模式和产品无法聚焦,也没有实现迭代,产品工程师、内容工程师无法达到极致。四是,在当前社会稳定的大背景下,《企业破产法》系一部帮助诚信企业家脱困的法律,考虑到税收收入、职工就业、社会稳定等因素不允许企业随意破产。
造成以上困境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企业家的学习、教育,浙江缺乏有针对性的专业机构,企业家的成功完全依赖于企业家自身的修炼和觉悟,缺乏培养出优秀企业家的土壤。其次,“互联网+”时代衔接出现脱节。“互联网+”时代要求制造业企业家要顺势而为,如何有效优化配置资源,是当前制造业企业家的当务之急。“互联网+”的出现为企业家解困指明了方向,但是,部分企业家因无法接受新的挑战,适应新的变化,正逐步丧失原有的市场优势。
因此,我建议,第一,制造业企业应修炼内功,实现产业化、资源优化升级。浙江制造业大都存在着粗放式发展的问题,产业转型升级意味着制造业向精致生产的方向发展,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方向提升。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制造业的国际化水平,真正实现精准制造、极致制造。
第二,打造诚信宁波。诚信企业家的打造要植入事业合伙人的概念,“互联网+”时代人人均是创客、大众创业。企业要实现微公司管理,使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均发挥到极致。
第三,实现资本本土化经营。浙江不缺资金,缺的是好的项目和极致的产品。制造业企业家在发挥传统优势的同时,要着力于产品极致化的打造,方能吸引好的项目直接融资,使成本减少。
第四,争取在科技创新板上市,解决“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社会资金多、投资难”的问题。例如浙江创业创新企业众多,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也很多,但许多企业还处在发展阶段,达不到挂牌“新三板”的要求,可以考虑通过“科技创新板”解决企业发展的燃眉之急。
期待中央税收优惠政策在地方更好落地
程筱径宁波市北仑博发美发用品用具有限公司
我经营的企业是宁波博发公司,主要生产美容理发工具,也为全球六大同行中的四大品牌贴牌生产。
从经营企业的经验来看,我认为专注、认真、精耕、精制、创新、持续这几点尤为重要。这些年,企业一直立足本行业专精经营,2014年以前倡导专注、精耕的理念;2015年开始,我们结合数据化、智慧化方面进行企业升级。如何更好地进行转型升级也一直是企业探索的问题,希望与大家共同探讨。
此外,我还想借此机会,就有关中央政府关于给中小企业减税政策如何更好落地的建议提一提。我国多次出台关于给中小微企业减税优惠方面的政策,但是在我实际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难享文件中提及的“为中小微企业减税减负”红利。希望文件落实到具体执行部门,让企业家更加明晰应该具体找哪些部门的工作人员。
由于政策在落地时没有具体明晰相关部门,也导致我多次咨询征管员及窗口工作人员时,收到的是“我们部门没有收到上面的减税文件”等类似答复。
税负重让企业在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雪上加霜”。而就在今年六月份我收到我们企业所在地地税局通知,要求补交2014年度城建及教育附加费等税,而我们的企业为外贸出口企业,其增值税不但免征,而且都实行退税,主税种尚且返还企业,而地方税务部门却还要补征去年的附加税种?虽觉得按有关法规不该交,但我们权衡之后自觉交了。此后不久,又收到地税局通知,再次提出要求补交2013年度和2012年度的教育城建等附加税。
总之,在当前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大的情况下,大量企业生存困难,甚至出现倒闭、跑路的现象。政府更应该运用税收调节,为企业减轻税负,让企业更好生存。期待中央的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更好落地,携手共渡企业发展难关,这也是广大中小微企业家的心声。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王晶晶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