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媒体报道
我的位置:主页  > 宣传教育 > 媒体报道
[浙江日报]履职记事簿
发布时间:2017-01-16 11:51:18
  |  
作者: 本报记者 施宇翔 李鹏
让民间公益救援队伍更“强壮”

  省人大代表、海宁市供电公司“陈新益劳模工作室”负责人陈新益:

  近年来,浙江民间公益应急救援队伍发展很快,危急时刻都有他们在一线奋战的身影。

  一直密切关注民间公益救援力量发展的陈新益代表注意到,尽管民间救援队的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但也存在“资金压力大”的问题,不利于队伍长期运作和发展。

  对此,他建议相关部门落实民间救援队的运营场所,解决救援设备、物资存放及人员集中培训、学习等问题。

  针对民间救援队员大多从事危险作业、人身保险费用无着落的情况,陈新益代表还建议相关部门统一为他们购买保险。他希望在相关部门的主导下,民间救援力量能够提供更好的应急服务和更加人性化的救援支持。

  政企联动推进eWTP落地生根

  省政协常委、衢州市副市长马梅芝:

  在去年举行的G20杭州峰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提出,要建立eWTP(世界电子商务贸易平台),引起全球关注。

  为积极推进eWTP落地,马梅芝委员建议,抓紧成立省级层面的协调和推进机制,政企联动,力争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同时,各地要踊跃开展实践性探索。

  eWTP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引领企业投身其中?马梅芝委员建议,对eWTP平台上涌现的优秀企业,予以物质与精神双重奖励。

  山区水利建设要更给力

  省人大代表、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副会长熊金平: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作为来自基层的代表,熊金平代表通过调研发现,浙西南山区人口分散,水利工程数量多但规模小,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虽然当前我省各级政府都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补助的资金也有较大增加,但资金增加的幅度还是很难完全满足山区基层水利建设的需求。建一个项目的资金,除去上级投入和县级配套外,余下的要靠村级自筹。但浙西南山区的村级集体收入偏少,村级自筹资金存在较大困难。

  对此,他建议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要加大对浙西南山区的政策倾斜,降低申报水利设施扶持项目的门槛,让山区的水利建设更加给力。

  建立“五水共治”长效管理机制

  省政协委员、丽水市政协副主席齐育华:

  近年来,随着“五水共治”的持续推进,我省各地交出了一份喜人答卷。如何让绿水长流青山常在?齐育华委员带来一份《健全完善“五水共治”长效管理机制的建议》。

  齐育华委员认为,“五水共治”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议各级政府建立区域、流域联动行动机制。同一流域相邻的市、县政府,应当建立水污染防治协商协作机制,跨行政区域流域应由所在区域共同的上级政府部门牵头,建立联合防治协调、信息共享、联合监测、联动处置机制;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签订“五水共治”工作责任书,落实“一岗双责”和“党政同责”制度。

  (本报记者 施宇翔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