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雄兵” 突围“钱荒”
——民建中央“大思路”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局
发布时间:2014-12-29 13:40:38
|
作者: 本报记者 袁 沅
12月的北京寒冬已至,但在上海联峰纺织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沈荣林心里,却是料峭寒冬有春意。11月22日,央行时隔28个月首次降息,这对一个贷款3600多万元的公司来说,降息能为企业节省14万元左右,相当于利润增加了7%。
为中小企业带来融资的春意,民建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参政党,可谓是“不失时机、不遗余力、不弃不馁”。
无论是中小企业困于金融危机处于经济寒冬的那一年,还是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36次,其中专门提及“小微企业”17次之多的今年;不管是每年的全国两会,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题议政协商会,还是民建中央每年举行的“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和“风险投资论坛”以及各种调研、座谈、会议……围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课题,民建中央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通过不同方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积极采纳。
助力突围“钱荒”
“我们没有抵押物,厂房是租的,地是租的,资金也是流动的,很难贷到款。”江苏一家服装加工企业的副总经理赵凤刚看看眼前的三层办公楼,再想想手下的一百多号人马,心里酸酸的。“看嘛,再等等几笔订单款,如果能尽快下来还行,否则,就难说了。”
像赵凤刚这种中小企业几乎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资金链紧绷、融资难、融资贵。对于此问题,民建中央历经多年始终倾力关注,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以便国家尽快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仅在今年,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就在多个场合提及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具体建议。
“1400万家中小企业中,大概只有10%的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小额贷款平均利率达到20%,大型民企融资成本在10%以上,而央企的融资成本只有5.3%左右,民营经济融资之难、之贵可见一斑。”在9月份举行的2014中国(宁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主旨演讲中,陈昌智用一组数字说明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与此同时,银行却一枝独秀,16家上市银行近几年的利润始终占2500多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刚评出的《财富》中国500强,其中29家金融公司的利润也占500强利润总和的一半以上。”在今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陈昌智在发言中用另一组数字阐述了银行减息支持实体经济的必要性。“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真招实招应该是降低贷款利率,同时清除一切不合理收费。降低贷款利率势在必行。”建议有理有据,条分缕析。
4个月后,央行降息,中小企业在奋力突围“钱荒”的路上更进了一步。
构建多元化金融生态系统
今年以来,由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带领的专题调研组先后赴10多个省(区)市进行调查研究,召开数十场座谈会,听取意见,实地考察,同时还对国外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进行了研究。在以上广泛调研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巩固实体经济坚实基础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的十条政策建议》专题调研报告。
多年来,辜胜阻每年都要到10多个省(区)市调研,走访近200家企业。他认为,大中型金融机构和草根金融机构、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要共生共存,形成一个既有“大树”、又有“小草”,既有大商业银行“大象”这类大动物,又有微型金融这类“小微动物”的多元化金融生态系统。让民间资本设立更多的民营中小银行,有利于发挥民间资本在金融改革中的“鲶鱼”效应。
10月25日,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宋海在出席一场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研讨会时,建议国家层面成立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中小企业银行”。宋海建议的“中小企业银行”可以制定相应的贷款监督机制,税收优惠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对小微企业融资进行定向扶持。
拓宽融资渠道
小微企业占据我国企业总数的94%,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DP总量的60%。无论是从“保民生”还是“保就业”考虑,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都是不容忽略的题中要义。
创业板的推出,为中小企业打开了融资的另一扇门。在创业板推出的道路上,也凝聚着民建中央多年的力荐。
1998年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在亚洲金融危机的阴霾下,时任民建中央主席的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出了著名的“一号提案”——《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提案》,这被认为是开启中国设立创业板征程的标志性事件。
之后的十年间,无论是每年提交给全国两会的提案、大会发言,还是平时的调研、视察,只要是涉及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等问题时,适时推出创业板都被作为重要建议提出。
截至今年10月11日,创业板IPO审查排队企业已有213家,超过已上市企业的50%。
在当前的形势下,辜胜阻认为,创业板应适时取消对拟上市创新型企业持续盈利的条件限制,推进审核制向注册制转变,吸收更多企业上市融资。
彻底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为其发展创造一个温暖的春天,这条通往春天的道路还很漫长,还需各方共同努力。
为中小企业带来融资的春意,民建作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参政党,可谓是“不失时机、不遗余力、不弃不馁”。
无论是中小企业困于金融危机处于经济寒冬的那一年,还是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36次,其中专门提及“小微企业”17次之多的今年;不管是每年的全国两会,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全国政协常委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专题议政协商会,还是民建中央每年举行的“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和“风险投资论坛”以及各种调研、座谈、会议……围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等课题,民建中央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通过不同方式向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得到了积极采纳。
助力突围“钱荒”
“我们没有抵押物,厂房是租的,地是租的,资金也是流动的,很难贷到款。”江苏一家服装加工企业的副总经理赵凤刚看看眼前的三层办公楼,再想想手下的一百多号人马,心里酸酸的。“看嘛,再等等几笔订单款,如果能尽快下来还行,否则,就难说了。”
像赵凤刚这种中小企业几乎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资金链紧绷、融资难、融资贵。对于此问题,民建中央历经多年始终倾力关注,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以便国家尽快制定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
仅在今年,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就在多个场合提及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具体建议。
“1400万家中小企业中,大概只有10%的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小额贷款平均利率达到20%,大型民企融资成本在10%以上,而央企的融资成本只有5.3%左右,民营经济融资之难、之贵可见一斑。”在9月份举行的2014中国(宁夏)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主旨演讲中,陈昌智用一组数字说明了中小企业融资困境。
“与此同时,银行却一枝独秀,16家上市银行近几年的利润始终占2500多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一半以上,刚评出的《财富》中国500强,其中29家金融公司的利润也占500强利润总和的一半以上。”在今年7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上,陈昌智在发言中用另一组数字阐述了银行减息支持实体经济的必要性。“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真招实招应该是降低贷款利率,同时清除一切不合理收费。降低贷款利率势在必行。”建议有理有据,条分缕析。
4个月后,央行降息,中小企业在奋力突围“钱荒”的路上更进了一步。
构建多元化金融生态系统
今年以来,由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带领的专题调研组先后赴10多个省(区)市进行调查研究,召开数十场座谈会,听取意见,实地考察,同时还对国外中小微企业融资政策进行了研究。在以上广泛调研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巩固实体经济坚实基础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贵的十条政策建议》专题调研报告。
多年来,辜胜阻每年都要到10多个省(区)市调研,走访近200家企业。他认为,大中型金融机构和草根金融机构、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要共生共存,形成一个既有“大树”、又有“小草”,既有大商业银行“大象”这类大动物,又有微型金融这类“小微动物”的多元化金融生态系统。让民间资本设立更多的民营中小银行,有利于发挥民间资本在金融改革中的“鲶鱼”效应。
10月25日,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宋海在出席一场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研讨会时,建议国家层面成立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中小企业银行”。宋海建议的“中小企业银行”可以制定相应的贷款监督机制,税收优惠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对小微企业融资进行定向扶持。
拓宽融资渠道
小微企业占据我国企业总数的94%,提供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GDP总量的60%。无论是从“保民生”还是“保就业”考虑,对于中小企业的扶持都是不容忽略的题中要义。
创业板的推出,为中小企业打开了融资的另一扇门。在创业板推出的道路上,也凝聚着民建中央多年的力荐。
1998年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在亚洲金融危机的阴霾下,时任民建中央主席的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出了著名的“一号提案”——《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提案》,这被认为是开启中国设立创业板征程的标志性事件。
之后的十年间,无论是每年提交给全国两会的提案、大会发言,还是平时的调研、视察,只要是涉及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等问题时,适时推出创业板都被作为重要建议提出。
截至今年10月11日,创业板IPO审查排队企业已有213家,超过已上市企业的50%。
在当前的形势下,辜胜阻认为,创业板应适时取消对拟上市创新型企业持续盈利的条件限制,推进审核制向注册制转变,吸收更多企业上市融资。
彻底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为其发展创造一个温暖的春天,这条通往春天的道路还很漫长,还需各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