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傲风雪为报春——忆赵连城先生二三事
发布时间:2010-05-12 16:04:46
|
作者: 民建台州市委会主委 柯正侃
赵连城是我的前任,也是我的前辈;是我的领导,也是我的师长。他生于1911年,卒于1998年,终年88岁。他一生爱梅,有梅花的品质,更有梅花的风格。自幼苦出身,只读过两年半私塾,自学成才,通古文,好诗词,并有相当的造诣,在经营上励精图治,展现儒商风采,是椒江民建的奠基人。他反映民意,热爱青少年,注重教育,为椒江的民办教育作出了卓绝的贡献。赵先生一生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怀念,这里只选择几个方面,略作记叙。
实业报国 是个没有资本的“资本家”
因为生计所迫,年仅13岁的赵连城便进了临海同阜康酒号做学徒,不久同阜康并入海门同康酱酒总厂,成了同康酱酒厂临海分厂。4年学徒期满,由于他刻苦学习和工作,17岁就担任外账。他以精明能干崭露头角,受到了总经理徐景珊的赏识,19岁时赵连城就被提升为临海同康分店经理。那时临海同康分店所销的产品是由海门总厂供应的,因时局纷乱,战事绵延,赵连城当机立断,独立在临海创建酿造分厂,就地产销,不仅保证了供应,而且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使奄奄一息的分店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到抗战胜利前夕,总经理徐景珊病危,自知不起,其胞弟徐云珊原为副总经理,本可弟顶兄职,但徐景珊知人善任,破格向股东会推举赵连城为继承人,并将其弟徐云珊调离海门。1946年5月,赵连城36岁,担任了总经理。那时的同康酱酒厂经过8年抗战灾难,业务萧条,元气耗尽,只剩下了徒有虚名的空壳。赵连城上任后,励精图治,身先士卒,将抗战时关闭的厂店次第开张,恢复生产和营业。同时整顿企业,更新产品,用新方法配方,科学酿造,创造了“双鱼”卫生酱油和“洛泗”酱油,闻名遐迩,成了台州名牌产品。此后,企业生产蒸蒸日上,到公私合营时,同康酿造厂的资产占海门工厂企业总资产的60.1%,为此赵连城也成了工商界的佼佼者。
成功的背后付出过多少心血,赵连城从不与人言,然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人从学徒做起,赤手空拳闯下这份事业是何等不易。作为总经理的赵连城,却不是股东,每月只拿20元薪水。1948年春,一个股东患病身亡,家属要求退股,将其1/22(合七两黄金)的股份出让给赵连城,当时赵连城坦诚相告“我没有钱”。后来向两位同事各借黄金一两,尚欠四两,拖到解放后每月76元工资时逐月扣除,直到1952年底才扣完。为此,家里无不埋怨说他买个资本家当当。正是“一生辛劳皆清贫,赢得虚名招祸来”。
紧跟着党 成为共产党的同路人
1949年4月的一天,中共地下党员徐德同志(解放后任海门区区长)通过商会与赵连城接上头,开宗明义要他负责筹款补给军需。赵连城既欣喜又激动,还动员其他人一起筹款。至6月20日,先遣部队提前5天进城,赵连城满腔热情地买了50石大米给解放军送去,及至6月25日,海门正式解放。
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赵连城更加努力工作。他进步的思想,杰出的才干,踏实的作风,忘我的精神,不但赢得了工商业界卓著的声誉,也受到了党的信任。他除了任同康厂长外,还在政协、民建、工商联任重要职务,并被推选为区、县、省历届人民代表。
赵连城以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他在工商界的楷模作用。1952年,为配合税务部门查账,他亲自改革了会计制度,建立了健全的新账册,并在工商界推行。赵连城那时经常工作到深夜12点后才回家,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他任同康酒厂总经理时总是带头纳税,并对同行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说明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关系,使许多思想滞后的工商业者提高了觉悟。
1956年,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掀起了高潮,赵连城带头申请企业公私合营,这一举动带动了整个工商界。由于工作显著,那年他光荣地出席了全省劳模大会。会后,省委统战部长和民建、工商联“两会”领导接见了与会的11名私方代表,赵连城作为唯一一名正职厂长,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当时沙文汉省长特意宴请他们,江华书记在宴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一切使赵连城感动不已,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做了一些工作,蒙党对我厚爱,给我以至高荣誉,此生当呕心沥血回报。”赵连城至死不渝地以行动来实践这一誓言。自1956年起他就被推选为原黄岩县一、二、三届政协副主席,任职期间对党的事业忠心不二,在参政议政上具有较高的声望。
“文化大革命”期间,赵连城也身遭厄运,“反党、反人民、反革命”等一切污泥浊水向他泼来,接着就是被关押、批斗、停薪。他的母亲和妻子贫病交加,相继去世,特别是年仅56岁的妻子在1974年病倒才3天,没经任何治疗就病逝了,此时赵连城感到彻骨的寒意。但他坚信动乱是暂时的现象,相信这种状况一定会改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赵连城得到了平反,他的身上又重新燃起了无限生机。他虽已古稀之年,但始终为当党的诤友坚持在第一线。在1983年组建椒江市政协时,赵老作为民建界别参加市政协,并当选副主席,此后二、三、四届一直连任。他以“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来鞭策自己,热衷于公益事业,调查研究不止,参政议政不歇,直到耄耋之年,仍然拖着病体,为社会做了大量工作。
工作中 坚持真理更可贵
赵连城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工商业者,是椒江工商界的老前辈,他阅尽旧时代的沧桑,向往民主与光明。他的诗作《红梅室诗选》从1943年的《社会剪影》三首起,至1984年的《一剪梅·自况》止,共41年,录诗合计136首。1943年黄岩县长徐用卸任回家,携赃款百余万元,经仙居被查获,却因官官相护,扬长而去。他写诗讽刺道:“赃官饱吮人民血,恶吏横征逃难钱。倒箧翻箱搜刮尽,饿殍盈野剧堪怜。”“七品原为非显爵,一权在握胜王侯。看他解职归家去,赢得箱箱孙氏头。”(即钞票印有孙中山像)1970年5月25日,在被隔离期间,慈母病重于大溪,欲探不得,他便写下了“南天遥望忆高堂,八二遐龄体失康。梦里有时觐老母,云中何日遣冯唐”的诗句。
1983年起赵连城任椒江市诗词学会会长、台州地区诗词学会顾问、省诗词学会理事时,他为《椒江》月刊题诗:“国之边陲海之门,东南此是最前村。晋时遗物今犹在,宋代名联昔所存。人杰地灵才见异,天空海阔日初暾。宏猷大略看椒浦,建设高潮万马奔。”
在原椒江市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他提出《椒江建设一管见》提案,他用诗词格式诙谐写道:“新建城市有一个总体规划,道路建设不能像做诗一样‘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意思是今天挖了明天填,明天填平后天挖)他又针对本来由于水清能调节局部气候、美化城区环境的南门河,因为倒进大量猪粪喂鱼而被污染的状况大声疾呼:“还我海门一口水。”
1983年5月底至6月初,以赵连城为组长,带领市教育局长、科委领导等11人组成的调查组,花了6天时间对椒江市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师资、校舍、图书、教育设备及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了改建危房、改善设施和扩大教室等8条建议。
1987年5月,时已77岁的赵连城出席了民建浙江省代表大会,会上省委统战部领导对民建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在讨论中,赵连城说:“这是领导对我们的鞭策,不能沾沾自喜。当前中共中央重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变,一心一意为‘四化’的方针不变,‘一国两制’方针不变,政治体制改革方向不变,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不变,统战工作‘十六字’方针不变,宗教政策不变,这‘七个不变’实际上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化,说明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变,我们表示衷心的拥护。”
开新篇 他是椒江民建的奠基人
赵连城是椒江民建的主要创始人。早在1983年初,椒江民建就开始酝酿筹备,由赵连城、周雁飞、张普德发起,在民建浙江省委会指导下成立民建椒江小组。一年后,椒江民建会员发展到27人,团结了椒江一批老工商业者和其他经济界人士。1984年3月,民建椒江市支部委员会正式成立,赵连城任支部主任。从此,椒江这块土地上有了一个真正的民建组织。
在赵连城的带领下,椒江民建组织发展巩固,政治思想坚定,履行职能积极,服务成效显著,为民建在椒江的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到1987年6月,民建椒江市第一届委员会成立,由一个基层组织上升到地方组织,会员也由27人发展到83人,平均年龄从64岁下降到53.6岁,由一支以初中文化程度占多数的原工商业者组成的队伍发展成为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助师以上职称为主的民建组织。当时会员中有35人为中上层人士,1名省人大代表,12名省、市政协委员和4名地、市监察员。
为了搞好民建的自身建设,赵连城常说:“要坚持我们民建会的好会风、好学风,搞好自身建设”,“把学习落到实处,不作人云亦云、泛泛之谈”,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一言堂’,有事共商量,原则性的事一定要民主讨论,决定后共同执行,充分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改进工作作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赵老在担任民建领导期间,尤其关心与提携青年,奖掖后进。1988年全国民建召开“五大”,他力举会内年轻副主委去参加全国民建会议。为引新人,实现新老交替,赵老不计个人得失,主动向组织提交让贤书。到了1990年3月民建椒江市第一届委员会期满,他又上书荐贤:“当我去职之时,对组织数年袍泽之情不无依依,希望后者益前之愆而振民建风尚,把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地方多办一些好的事业,此诚有赖焉……”
赵连城自1990年退居二线后,仍念念不忘民建事业,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赵连城不愧为椒江民建的奠基人!
办学校 洒向人间都是爱
赵连城办学,最早在上世纪60年代。1962年海门仅有一所中学,每年只能容纳6个班,270名学生,而全海门每年小学毕业生多达1300多人,眼看着1000多名青少年流落在外,不禁勾起赵连城辛酸的回忆。他想起童年时代母亲咬牙牵着他的手离开他读了两年的私塾时的情景,毅然作出了一个决定:我要办学。于是他向政府提建议,谈设想,拟方案,构蓝图。他的意见得到了海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成了共青团和妇联干部的共识。区政府决定在海门沙门农牧场划拨70亩地,由赵连城主持的工商联资助5000元。在当时,5000元可算得上是一笔可观的数目,也能办件大事。就这样,通过校舍改造,师资聘用,很快就建起了一座椒江中学,可容纳15个班,800多名学生。就读的学生除了工农子女外,还有一部分“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这些学生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成绩普遍较好,从这所学校出来的学生,后来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为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因为是民办公助学校,所以学校设立校务委员会,由王学春区长担任主任,赵连城为副主任。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百业待兴,小平同志说“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就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几十年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这些话与赵连城历久弥坚的“教育乃兴国强国之本”的思想引起共鸣,使其60年代办学梦想又重新复燃,他决心以办教育来为椒江经济文化发展作贡献。可是80年代初期,地方政府哪能提供一笔如此庞大的资金。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赵先生日夜操劳,他与朋友王子鑫先生一次次奔波于椒沪之间,将办学的蓝图向港胞沈炳麟先生勾勒,使沈先生解囊助学。1984年7月三梅中学在翠环山畔建成,到了90年代初,三梅中学礼堂落成后,他作为三梅中学董事长,用赤诚之心,再次感动了沈炳麟先生,使其捐资达到300万元,为此赵连城写下了“三千子弟鸡窗夜,十载师生鱼水情。纵使前程花似锦,莫忘母校竭输诚”的诗句。
赵连城为了适应椒江经济发展,急社会之急,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办学。自1983年以来,他带领民建、工商联“两会”的同志办起了椒江会计夜校,并在此基础上自力更生办起了建联职业学校,并开设了英语、日语、电脑课,为社会培养了上千名经济人才。赵连城为什么苦心经营、满腔热情地办建联学校、三梅中学呢,是为工资吗?不是。在建联、在三梅中学,他没拿过一分钱。是为名誉吗?也不是。他所付出的只有满腔心血、精力和精神,这是有目共睹的。那究竟为什么呢?是赵连城先生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真心的育才之德!
梅花香自苦寒来,俏傲风雪为报春。赵连城先生一生光明磊落,是位鞠躬尽瘁,对党忠诚,有学者风度的老前辈,他是没有资本的“资本家”,是紧跟着党走的同路人,是不取分文的办学者,是椒江民建的奠基人!赵老,我们永远怀念您!
实业报国 是个没有资本的“资本家”
因为生计所迫,年仅13岁的赵连城便进了临海同阜康酒号做学徒,不久同阜康并入海门同康酱酒总厂,成了同康酱酒厂临海分厂。4年学徒期满,由于他刻苦学习和工作,17岁就担任外账。他以精明能干崭露头角,受到了总经理徐景珊的赏识,19岁时赵连城就被提升为临海同康分店经理。那时临海同康分店所销的产品是由海门总厂供应的,因时局纷乱,战事绵延,赵连城当机立断,独立在临海创建酿造分厂,就地产销,不仅保证了供应,而且降低了成本,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使奄奄一息的分店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到抗战胜利前夕,总经理徐景珊病危,自知不起,其胞弟徐云珊原为副总经理,本可弟顶兄职,但徐景珊知人善任,破格向股东会推举赵连城为继承人,并将其弟徐云珊调离海门。1946年5月,赵连城36岁,担任了总经理。那时的同康酱酒厂经过8年抗战灾难,业务萧条,元气耗尽,只剩下了徒有虚名的空壳。赵连城上任后,励精图治,身先士卒,将抗战时关闭的厂店次第开张,恢复生产和营业。同时整顿企业,更新产品,用新方法配方,科学酿造,创造了“双鱼”卫生酱油和“洛泗”酱油,闻名遐迩,成了台州名牌产品。此后,企业生产蒸蒸日上,到公私合营时,同康酿造厂的资产占海门工厂企业总资产的60.1%,为此赵连城也成了工商界的佼佼者。
成功的背后付出过多少心血,赵连城从不与人言,然而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个人从学徒做起,赤手空拳闯下这份事业是何等不易。作为总经理的赵连城,却不是股东,每月只拿20元薪水。1948年春,一个股东患病身亡,家属要求退股,将其1/22(合七两黄金)的股份出让给赵连城,当时赵连城坦诚相告“我没有钱”。后来向两位同事各借黄金一两,尚欠四两,拖到解放后每月76元工资时逐月扣除,直到1952年底才扣完。为此,家里无不埋怨说他买个资本家当当。正是“一生辛劳皆清贫,赢得虚名招祸来”。
紧跟着党 成为共产党的同路人
1949年4月的一天,中共地下党员徐德同志(解放后任海门区区长)通过商会与赵连城接上头,开宗明义要他负责筹款补给军需。赵连城既欣喜又激动,还动员其他人一起筹款。至6月20日,先遣部队提前5天进城,赵连城满腔热情地买了50石大米给解放军送去,及至6月25日,海门正式解放。
解放后,在共产党领导下,赵连城更加努力工作。他进步的思想,杰出的才干,踏实的作风,忘我的精神,不但赢得了工商业界卓著的声誉,也受到了党的信任。他除了任同康厂长外,还在政协、民建、工商联任重要职务,并被推选为区、县、省历届人民代表。
赵连城以自己的行动展现了他在工商界的楷模作用。1952年,为配合税务部门查账,他亲自改革了会计制度,建立了健全的新账册,并在工商界推行。赵连城那时经常工作到深夜12点后才回家,有时甚至通宵达旦。他任同康酒厂总经理时总是带头纳税,并对同行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反复说明国家、企业、个人三者关系,使许多思想滞后的工商业者提高了觉悟。
1956年,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掀起了高潮,赵连城带头申请企业公私合营,这一举动带动了整个工商界。由于工作显著,那年他光荣地出席了全省劳模大会。会后,省委统战部长和民建、工商联“两会”领导接见了与会的11名私方代表,赵连城作为唯一一名正职厂长,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当时沙文汉省长特意宴请他们,江华书记在宴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这一切使赵连城感动不已,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我做了一些工作,蒙党对我厚爱,给我以至高荣誉,此生当呕心沥血回报。”赵连城至死不渝地以行动来实践这一誓言。自1956年起他就被推选为原黄岩县一、二、三届政协副主席,任职期间对党的事业忠心不二,在参政议政上具有较高的声望。
“文化大革命”期间,赵连城也身遭厄运,“反党、反人民、反革命”等一切污泥浊水向他泼来,接着就是被关押、批斗、停薪。他的母亲和妻子贫病交加,相继去世,特别是年仅56岁的妻子在1974年病倒才3天,没经任何治疗就病逝了,此时赵连城感到彻骨的寒意。但他坚信动乱是暂时的现象,相信这种状况一定会改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赵连城得到了平反,他的身上又重新燃起了无限生机。他虽已古稀之年,但始终为当党的诤友坚持在第一线。在1983年组建椒江市政协时,赵老作为民建界别参加市政协,并当选副主席,此后二、三、四届一直连任。他以“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来鞭策自己,热衷于公益事业,调查研究不止,参政议政不歇,直到耄耋之年,仍然拖着病体,为社会做了大量工作。
工作中 坚持真理更可贵
赵连城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工商业者,是椒江工商界的老前辈,他阅尽旧时代的沧桑,向往民主与光明。他的诗作《红梅室诗选》从1943年的《社会剪影》三首起,至1984年的《一剪梅·自况》止,共41年,录诗合计136首。1943年黄岩县长徐用卸任回家,携赃款百余万元,经仙居被查获,却因官官相护,扬长而去。他写诗讽刺道:“赃官饱吮人民血,恶吏横征逃难钱。倒箧翻箱搜刮尽,饿殍盈野剧堪怜。”“七品原为非显爵,一权在握胜王侯。看他解职归家去,赢得箱箱孙氏头。”(即钞票印有孙中山像)1970年5月25日,在被隔离期间,慈母病重于大溪,欲探不得,他便写下了“南天遥望忆高堂,八二遐龄体失康。梦里有时觐老母,云中何日遣冯唐”的诗句。
1983年起赵连城任椒江市诗词学会会长、台州地区诗词学会顾问、省诗词学会理事时,他为《椒江》月刊题诗:“国之边陲海之门,东南此是最前村。晋时遗物今犹在,宋代名联昔所存。人杰地灵才见异,天空海阔日初暾。宏猷大略看椒浦,建设高潮万马奔。”
在原椒江市政协一届一次会议上,他提出《椒江建设一管见》提案,他用诗词格式诙谐写道:“新建城市有一个总体规划,道路建设不能像做诗一样‘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意思是今天挖了明天填,明天填平后天挖)他又针对本来由于水清能调节局部气候、美化城区环境的南门河,因为倒进大量猪粪喂鱼而被污染的状况大声疾呼:“还我海门一口水。”
1983年5月底至6月初,以赵连城为组长,带领市教育局长、科委领导等11人组成的调查组,花了6天时间对椒江市区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师资、校舍、图书、教育设备及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并提出了改建危房、改善设施和扩大教室等8条建议。
1987年5月,时已77岁的赵连城出席了民建浙江省代表大会,会上省委统战部领导对民建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在讨论中,赵连城说:“这是领导对我们的鞭策,不能沾沾自喜。当前中共中央重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变,一心一意为‘四化’的方针不变,‘一国两制’方针不变,政治体制改革方向不变,经济体制改革方向不变,统战工作‘十六字’方针不变,宗教政策不变,这‘七个不变’实际上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化,说明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不变,我们表示衷心的拥护。”
开新篇 他是椒江民建的奠基人
赵连城是椒江民建的主要创始人。早在1983年初,椒江民建就开始酝酿筹备,由赵连城、周雁飞、张普德发起,在民建浙江省委会指导下成立民建椒江小组。一年后,椒江民建会员发展到27人,团结了椒江一批老工商业者和其他经济界人士。1984年3月,民建椒江市支部委员会正式成立,赵连城任支部主任。从此,椒江这块土地上有了一个真正的民建组织。
在赵连城的带领下,椒江民建组织发展巩固,政治思想坚定,履行职能积极,服务成效显著,为民建在椒江的不断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到1987年6月,民建椒江市第一届委员会成立,由一个基层组织上升到地方组织,会员也由27人发展到83人,平均年龄从64岁下降到53.6岁,由一支以初中文化程度占多数的原工商业者组成的队伍发展成为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助师以上职称为主的民建组织。当时会员中有35人为中上层人士,1名省人大代表,12名省、市政协委员和4名地、市监察员。
为了搞好民建的自身建设,赵连城常说:“要坚持我们民建会的好会风、好学风,搞好自身建设”,“把学习落到实处,不作人云亦云、泛泛之谈”,并“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搞‘一言堂’,有事共商量,原则性的事一定要民主讨论,决定后共同执行,充分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改进工作作风”。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赵老在担任民建领导期间,尤其关心与提携青年,奖掖后进。1988年全国民建召开“五大”,他力举会内年轻副主委去参加全国民建会议。为引新人,实现新老交替,赵老不计个人得失,主动向组织提交让贤书。到了1990年3月民建椒江市第一届委员会期满,他又上书荐贤:“当我去职之时,对组织数年袍泽之情不无依依,希望后者益前之愆而振民建风尚,把工作更上一层楼,为地方多办一些好的事业,此诚有赖焉……”
赵连城自1990年退居二线后,仍念念不忘民建事业,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赵连城不愧为椒江民建的奠基人!
办学校 洒向人间都是爱
赵连城办学,最早在上世纪60年代。1962年海门仅有一所中学,每年只能容纳6个班,270名学生,而全海门每年小学毕业生多达1300多人,眼看着1000多名青少年流落在外,不禁勾起赵连城辛酸的回忆。他想起童年时代母亲咬牙牵着他的手离开他读了两年的私塾时的情景,毅然作出了一个决定:我要办学。于是他向政府提建议,谈设想,拟方案,构蓝图。他的意见得到了海门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成了共青团和妇联干部的共识。区政府决定在海门沙门农牧场划拨70亩地,由赵连城主持的工商联资助5000元。在当时,5000元可算得上是一笔可观的数目,也能办件大事。就这样,通过校舍改造,师资聘用,很快就建起了一座椒江中学,可容纳15个班,800多名学生。就读的学生除了工农子女外,还有一部分“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这些学生特别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成绩普遍较好,从这所学校出来的学生,后来有的走上领导岗位,有的成为技术人才和业务骨干。因为是民办公助学校,所以学校设立校务委员会,由王学春区长担任主任,赵连城为副主任。
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百业待兴,小平同志说“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就任何国家都比不了”,“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几十年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生力军”。这些话与赵连城历久弥坚的“教育乃兴国强国之本”的思想引起共鸣,使其60年代办学梦想又重新复燃,他决心以办教育来为椒江经济文化发展作贡献。可是80年代初期,地方政府哪能提供一笔如此庞大的资金。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赵先生日夜操劳,他与朋友王子鑫先生一次次奔波于椒沪之间,将办学的蓝图向港胞沈炳麟先生勾勒,使沈先生解囊助学。1984年7月三梅中学在翠环山畔建成,到了90年代初,三梅中学礼堂落成后,他作为三梅中学董事长,用赤诚之心,再次感动了沈炳麟先生,使其捐资达到300万元,为此赵连城写下了“三千子弟鸡窗夜,十载师生鱼水情。纵使前程花似锦,莫忘母校竭输诚”的诗句。
赵连城为了适应椒江经济发展,急社会之急,实行多层次、多渠道办学。自1983年以来,他带领民建、工商联“两会”的同志办起了椒江会计夜校,并在此基础上自力更生办起了建联职业学校,并开设了英语、日语、电脑课,为社会培养了上千名经济人才。赵连城为什么苦心经营、满腔热情地办建联学校、三梅中学呢,是为工资吗?不是。在建联、在三梅中学,他没拿过一分钱。是为名誉吗?也不是。他所付出的只有满腔心血、精力和精神,这是有目共睹的。那究竟为什么呢?是赵连城先生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真心的育才之德!
梅花香自苦寒来,俏傲风雪为报春。赵连城先生一生光明磊落,是位鞠躬尽瘁,对党忠诚,有学者风度的老前辈,他是没有资本的“资本家”,是紧跟着党走的同路人,是不取分文的办学者,是椒江民建的奠基人!赵老,我们永远怀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