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杭州
我的位置:主页  > 地方信息 > 杭州
民建杭州市委会:关于编制沿“两江一湖”区域发展规划的建议
发布时间:2005-03-15 12:49:56
  |  
作者:

沿“两江一湖”区域(新安江、富春江和千岛湖)主要包括市辖富阳市、桐庐县、建德市和淳安县。区域总面积10402.8 平方公里,总人口198万余人。“十五”期间,各县(市)坚持改革开放,加大发展力度,杭州市也通过实施“交通西进”、“旅游西进”、“49100”工程、为农民办实事工程等,加大了扶持力度,使区域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到2004年底,该区域GDP总量达到431.2亿元,较2000年增长62.2%,占全市17.2 %,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受发展条件和环境所限,加上体制和政策的影响等诸多原因,该区域的发展也面临较大的制约,发展难和不平衡的状况仍未从根本上改变。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区相比呈逐步拉大之势,除富阳市外,其余三个县(市)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有所下降,农村人均收入最低的与最高的郊区差至一倍以上;各项社会事业相对滞后,高中段教育普及率比市区低7个百分点左右,农村的养老、医疗保障覆盖率达不到普及标准,污水处理率不到5%。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是当地群众反响最强烈的呼声,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大战略性课题。当前,我市正在全面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我们认为,当务之急是应当通过编制空间规划的形式,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高度,谋划好沿“两江一湖”区域的发展规划。
一、编制沿“两江一湖”区域发展规划的必要性
编制沿“两江一湖”区域发展规划,不仅对该区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杭州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也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1、是实施城市化战略,构筑市域网络化大都市的需要。作为市域网络化城市的重要节点,沿“两江一湖”区域集聚了一批区位条件优越、具有特色产业依托和一定规模、呈带状分布的中心城镇。如富阳的新登、大源、场口镇,桐庐的富春江、分水、横村镇,建德的梅城、寿昌、乾潭镇,淳安的汾口、威坪镇等,它们与县城一起,形成了一条城镇密集带。如何使这些城镇在布局、规模、设施、功能上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产业集聚的需要,充分发挥其集聚和辐射功能,是杭州城市化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也是区域规划中必须注重考虑的。
2、是实施城乡统筹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三农”问题的需要。杭州作为在全省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重点和难点在包括沿“两江一湖”区域在内的西部五县(市)。如何消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十一五”期间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3、是实施“工业兴市”战略,整体提升杭州经济竞争力的需要。沿“两江一湖”区域是杭州工业发展的纵深腹地和重要的增长极。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该区域已形成了具有明显块状经济特征的优势产业集聚区。如富阳的造纸、通讯、运动器材业,桐庐的制笔、纺织服装、箱包玩具业,建德的五金工具、电器业,淳安的丝绸纺织业,还有众多的建材业等。但工业集聚区多、小、散,产业技术水平低,品牌培育滞后,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加剧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何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并衔接好市区产业的梯度转移,是“十一五”杭州工业面临的重要任务。
4、是实施旅游西进战略,打造“三江两湖”(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西湖、千岛湖)黄金旅游线的需要。“两江一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1982年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以水路为轴线,连接西湖、黄山两个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抓住“十一五”期间长三角旅游业大发展的机遇,利用好杭州举办休博会的契机,整合优化配置目前各自为政的市域旅游资源,实现总体规划、整体推介营运,对于贯彻“大杭州、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方针,巩固和提升杭州作为全国中心城市、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地位,意义深远。
5、是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的需要。沿“两江一湖”区域是杭州的绿色生态屏障和水资源保护区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该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尤其是钱塘江流域的工业、农业、生活三大污染日趋严重,总体水环境不佳、局部水污染严重的问题已经显现。去年夏季钱塘江暴发蓝藻危害,实际上已经敲响了水资源保护的警钟。而目前发展理念的错位、管理体制的不顺、补偿机制的缺失,更加剧了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难度。如何切实保护好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维护全流域的共同利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亟需进行总体规划,综合治理。
综上所述,编制沿“两江一湖”区域发展规划决不仅仅是局部的事,而是关系杭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大事。必须把市区和沿“两江一湖”区域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指导思想、战略布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措施等方面,实行综合研究,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努力使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杭州市的总体规划相衔接,把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纳入杭州大都市的发展之中,这符合系统论和现代城市理论,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杭州的实际,也与国家强调加强空间规划研究的指导思想相吻合。
二、关于做好编制沿“两江一湖”区域发展规划的建议
1、由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建立有市各有关部门、有关县(市)政府、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的沿“两江一湖”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组。专题负责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并作为专项规划中的重点,在人力、财力上予以保证。
2、深入开展前期调研,为制定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区域(空间)规划不同于行政区域规划和部门专项规划,多行政主体和跨地区性的特点决定了规划是差异性和共性的统一、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统一,需要超越原有行政区域和部门规划,从更高的层次来统筹兼顾。这就要求做好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分析,研究提出符合区域发展规律的思路。建议设立若干个调研组,专题研究区域工业布局和优化、生态农业布局与农业劳动力转移、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品牌提升、中心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与补偿、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等重大课题。
3、高度重视建立区域发展协调机制。区域规划的最大优势在于资源要素的整合,最大的难点在于行政区划分割带来的利益矛盾。要成功编制并实施沿“两江一湖”区域规划,关键是要建立市区与县(市)间、县(市)与县(市)间的互动发展机制。因此,建议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努力探索建立市区与县(市)产业转移、扩散协调机制,合理制定利益分配政策,鼓励生产要素和企业在区域内的流动;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提高生态公益补偿标准,加大市对县(市)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区的异地开发、税收返还制度等,加大开发区对保护区、下游对上游的生态补偿力度,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在区域内的二次分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共建共享机制,加快交通西进、旅游西进的步伐;尤其是针对区域内财政体制省管县的现状,要积极争取省级政府的支持,力争将该区域发展规划列入省“十一五”规划的范围。
4、加强与县(市)“十一五”规划的衔接。由于沿“两江一湖”区域规划将打破各县(市)行政区划的界限,可能带来区域规划与各县(市)规划不一致的情况,如衔接不当,势必影响规划的整体性、权威性和操作性。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制区域规划时,需要建立市域规划的协调机制,努力保持规划间的协调统一,真正做到规划共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