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09年省两会专题
隗斌贤:我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对策与建议
发布时间:2009-12-29 15:51:25
  |  
作者:
    自2005年10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构想之后,各地党委和政府相继提出了用15年左右时间建设创型省(市区)的发展目标,主要的大中型城市掀起了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热潮。2007年5月省委书记赵洪祝在省科技奖励大会上明确提出“深入开展自主创新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要求,对此有关部门相继出台政策、采取措施,为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努力。
    一、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性及其目标要求
    1、 建设创新型省份是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要求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左右时,就应该进入创新导向阶段。这一阶段也正是工业化从中级阶段转身高级阶段的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资本、土地资源等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出现递减现象,而技术创新、知识进步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它的导向行业逐步向高加工度、精细加工为主过渡;它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的高能耗、高物耗、高投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为主导的集约型增长。当前我省正处于这一转向的关键时期,实现创新导向尤为迫切。面对这样的历史境遇,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战略,无论是从国际大环境,特别是目前面临日趋加重的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是从我省的传统产业结构和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来看,都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
    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发展,我省已初步形成了各有侧重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但随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市场与技术竞争的加剧,原有优势的发挥已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培植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城市是支持区域经济运行的空间依托,它以其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服务系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较完善的市场体系,通过组织和协调推动区域内各地方经济活动的联结互动,实现优势互补。同时还可为区域社会再生产的组织进行创造条件,在产业布局和产业链方面,在促进资源的配置使用、产业分工合作、基础工业设施的共建共享,以及原材料供应、劳动力转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在经济发展中,应当通过建设创新型城市,充分发挥城市在科技、产业、市场、金融方面的外溢和辐射作用,加强区域间科技合作,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跃式发展。
    2、 推进我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目标与要求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创新型省份包含着区域系统多因素的创新,特别是各因素之间的整合和协同作用。我省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基本思路是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在创新意识、创新文化、创新环境、创新体制、创新能力、创新管理方面实现突破,使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文化、创新的力量贯穿到区域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使创新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成为驱动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经过几年努力,形成创新精神突出、创新成果丰富、创新产业发达、创新环境优越的创新局面,全省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加,中心城市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30%,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7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3%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4%以上等。力争到2012年,杭州、宁波、嘉兴等城市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到2015年,绍兴、温州、台州、湖州、金华等城市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到2020年全省全部地市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市。
    为此,要坚持科技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全面推进,使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不竭动力;坚持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重,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构建具有我省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一批具有较好基础和优势、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整合资源,联合攻关,实现重点突破;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加速创新成果转化;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汇集大批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完善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创新企业的良好环境。
    要实现这个目标,应在以下重点工作上取得突破,一是大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创新型产业,在提高产业创新能力上实现新突破;二是依靠科技解决城乡建设与统筹发展中的难题,在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三是进一步集聚创新资源,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科技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完善区域创新环境上实现新突破;四是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上实现新突破。
    二、建设创新型省份的主要措施
    建设创新型省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国际国内一些著名城市在建设创新型区域的过程中,不断选择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政策及战略规划,取得了宝贵的建设经验。结合我省的实际,可采取的主要措施建议如下:
    1、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创新体制机制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科技决策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技规划、战略研究和项目管理工作。改革科技评审制度,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科技奖励办法,突出政府奖励的重点;深化科技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机制,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优化科技计划体系,重点支持对城市经济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科技项目;改革和强化科技经费管理,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和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转变科技管理职能,把科技成果评价、技术转化、认证鉴评、市场交易等科技中介工作剥离给科技服务机构承担,推动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积极推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市场为导向,以产权为纽带,以项目为依托,形成各方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强化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励机制,政府设立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贡献奖,奖励在科技成果引进和转化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完善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大胆突破人才培育、引进和使用的体制障碍。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审重要考核指标。支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出台政策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到基层就业;健全创新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市县科技进步评价指标和方法,在做好现行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基础上,借鉴国际创新型城市评价中的硬性和软性度量标准,建立健全我省的区域自主创新评价体系。
    2、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营造良性创新环境
    完善财政支持政策,通过直接投入、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放大企业的研发投入,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计税工资所得税前扣除政策,落实促进转制科研机构发展、促进科技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发展等相关税收政策;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放宽市场准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企业创新,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向高新技术企业发放软贷款,并参与项目研发投资,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基金,引导商业银行开展对自主创新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大力推动金融工具创新;鼓励多元化企业投资,继续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加强对创新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积极运用政府采购推进企业自主创新,优先安排自主创新项目。建立激励自主创新的政府首购制度,实施政府技术研发项目订购制度;完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政策,加强对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现创新的管理,完善技术引进政策,鼓励引进技术的消化创新,将通过消化吸收是否形成了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项目评估和验收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建立健全与自主创新有关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政策,改变对科技创新成果的评价模式,制定有利于促进科技创新和专利保护的政策措施。
    3、进一步健全区域和行业创新体系,提升创新支撑与服务能力
    创新体系是区域创新能力提升和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科技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的,企业为主体,人才为核心,公共研发体系为平台。包括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为依托的知识创新体系,以中介组织为载体的技术市场、技术转移和技术推广体系。通过建立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来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提高城市技术创新能力;通过以本地高校、科研机构为基地,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完善区域知识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知识创新能力;通过建立健全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人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成果推广机构在内在技术市场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提升区域产业创新能力;通过优化现代服务业布局,加快发展物流、会展、金融、中介和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巩固和提升商贸、旅游、房地产等服务业,以高科技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创新能力;通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府管理创新、政府制度创新、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组织机构创新、政府管理手段创新,提高政府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