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纪念汤元炳同志诞辰100周年
纪念执著办学的教育家汤元炳同志
发布时间:2009-12-28 17:12:59
  |  
作者: 徐寿松
    汤元炳同志是省两会的卓越领导人、是社会力量办学的先驱者、也是一位不出名的教育家。早在1964年担任省工商联主委时,他响应党中央“广开学路、多方办学”的号召,向工商界集资,创办了钱江中学(由市教育局共管),培养了一批人才,其中有前浙大校长潘云鹤院士、前杭州市委统战部曾东元部长等(文革时学校被市教育局接收)。为此,在文化大革命中,以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争夺下一代的罪名,汤老遭到了造反派师生的野蛮批斗。但汤老对党的忠诚始终不渝,当两会恢复活动后,他就提出要继续办学。在没有校舍、没有经费、没有教师的“三无”条件下,他四处奔走,得到了省政协领导的支持,向日校租借教室在晚上使用、动员詹少文等四位同志捐献补发工资,充实了办学基金,聘请日校教师来晚上上课。于1979年3月创建了我省第一所两会举办的杭州钱江业余学校。当时有大批知青回到城里,他们渴望学习。学校第一学期就招收了三百余名商业职工,进行会计、外语等培训,受到了商业部门的欢迎。汤老除积极鼓励各地两会办学外,还支持其他党派办学,在每个兄弟党派办学时,由两会赠送筹办费五千元。1983年汤老向香港查济民先生募得人民币四百万元,为省政协筹建树人大学。1986年在汤老倡导下,两会又与杭州丝绸工业局合办杭州丝绸工艺学校,为杭州丝绸工业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汤老的这种执著办学的事迹,是继承了民建中央黄任老创办中华职教社的光荣传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的可贵贡献。
    汤老十分关注钱江办学,谆谆教导办学同志:1、注重教学质量。一定要使青年职工来上一堂课,学有所得、学有所用。2、勤俭办学。学校没有国家经费,必须节约各项支出。因此学校不买沙发,用三斗桌代替写字台。3、精兵简政。1981年学校已有85个班级、学员4350人,而办学人员仅15人,占全校师生总数的0.34%。钱江的“三无”办学带动了各地两会和其他党派的纷纷办学,由于它完全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不少媒体亦相继报道,认为党派和社团办学灵活多样,直接为生产服务;勤俭办学,注重教学质量,是利国利民的好事。1983年全省两会所办的学校已达27所,在校学员43000余人,毕结业学员达21500人。汤老欣喜地形容当时办学形势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随着各地办学的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教育行政部门认为“三无”办学是不正规、不合格的,因而提出了种种制约:不准重点学校教师外出兼课、不准日校出租教室、不承认学校学历。这样所有学校势必被迫停办。当时汤老到处呼吁,向省委领导、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汇报,反映不公正的待遇,并会同全国政协常委刘靖基、孙晓村、张敬礼等向全国政协联名提案,要求教育部对社会力量办学给予支持,最后终于获得教育部领导的基本肯定。这是汤老为全国社会力量办学扫除前进中的障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于党派社团办学成绩斐然,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扬。1984年省人大常委会李丰平主任在会上表彰了钱江的办学,同年薛驹省长号召学习钱江精神,《浙江日报》以整版篇幅介绍了钱江办学情况。从此,社会上对党派社团办学的看法有了很大的转变。
    综合汤老的办学理念有:1、办学不是赚钱,而是花钱的,学费要收得少,以减少职工负担,使人人有学习机会(钱江开办时,没门课每学期收费六元含书籍讲义,每学期贴钱)。2、办学要做到学以致用,使青年职工学习的知识技术能立竿见影,能直接为生产服务。3、办学是把有“贝”之财变成无“贝”之才,他们将为国家社会创造的财富是无法估计的,即投入少量的钱办学,可获得社会效益的最大化。4、工商界捐资办学是功在国家、利在青年的好事,是“坚定不移跟党走、尽心竭力为四化”的具体实践。这与温家宝总理在教师节座谈会上讲的“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企业收益回报社会最好的方式就是投资教育”不谋而合,汤老的办学理念是完全符合党的方针的。
    近年来国家经济迅猛发展,人才需求旺盛,社会力量办学的规模和数量亦不断扩展,学校众多,竞争剧烈。钱江是汤老亲自创办的,是我省社会办学的先行者,是一所“老字号”学校,近三十年来,过去的办学优势已基本丧失,现在也如企业一样处在“寒冬”时期,步履维艰,然而冬天之后就是春天,若能及时施肥,勤加扶植,那老树逢春,亦能重开鲜艳绚丽之花,如能这样,那就是我们纪念汤老百年诞辰的最好献礼。
    注:本文系根据1984年汤老在民建中央、全国工商联专业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闭幕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
                   (徐寿松,原钱江业余学校常务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