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优秀会员专题
我的位置:主页  > 专题栏目 > 优秀会员专题
开拓中国职业装的“红帮”传人
——记宁波培罗成集团总裁、民建宁波市委会常委陆信国
发布时间:2011-05-04 15:05:27
  |  
作者: 宁 建
    “国内服装界第一个提出职业装概念的专业人士,同时也是第一个带领企业进入和培育职业装市场的企业家。”这是浙江省第八届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时给陆信国的评语。
    陆信国,现任宁波培罗成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他缔造了这样的成功范式——把“红帮”精神注入到现代化服装产业的最新潮流中,在他的经营下,培罗成成为中国最大的职业装生产基地。
    此外,他还担任着很多社会职务:民建宁波市委会常委、宁波市政协委员、宁波市青联委员、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中国服装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服装行业理事会常务理事。
    “襟怀坦诚、一诺千金”,是陆信国做人理念,在竞争激烈的商业大舞台上,他以其特有的睿智、魄力和胆识,带领培罗成走出了一条开阔的发展之路;同时,他又用实际行动完美诠释着一个企业家报效国家、服务社会、关爱职工的精神境界,生动展现了一个创业型、创新型、责任型企业家的亮丽风采。

    独辟蹊径,成功打造中国最大职业装“航空母舰”
    在宁波近郊的鄞州大道上,错落有致地耸立着几幢标准厂房,这就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职业装”专业生产企业——培罗成。
    培罗成集团由陆信国母亲史利英女士于1984创立。她用1000元人民币,带领同村19个姐妹们开始创业,当时主要生产手套、围裙等妇女用品。宁波是一个享有红帮底蕴的城市,史利英紧紧抓住这个发展有利条件,学习其他西服生产厂,引进资金和设备开始生产西服。
    1993年,陆信国从日本回国,怀揣名古屋爱知大学企管学士证书。是时,海归的企管专家在国内炽手可热前途一片光明。陆信国想在别的企业寻求机会或者单干,似乎并不屑接管培罗成的小摊子。但母亲意志坚决:“创业难守业更难,有本事你就让培罗成做名牌,把牌子打向世界!”
    被激将的陆信国决定进入培罗成。1993年陆信国只身赴培罗成的杭州分公司,在那个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堆满了西服的8平米的小房子里,开始二次创业。为把产品推进百货商场,他天天泡在杭州的商场服装部,即使别人不理他,他也坐在一边看商场进货的定位、价格、质量等,然后把这些情况向总部汇报。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西服作为中国服装行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已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产业。行业中已经形成几大强势品牌,并且都集中在方圆不足10公里的东部沿海。培罗成虽然也是一个名牌企业,但和那些大兄弟企业相比还是有一些差距。如何与这些巨头共存共荣,并在夹缝之中求生存求发展?
    有话云:有先机者得天下。经营之道贵在把握时机,既要勇搏善战,又需严谋明断,陆信国时刻关注市场风云变化,准确把握市场脉搏,创新性地提出进军职业装的想法:“并不是能生产西服的企业都具备生产出高品质职业装的能力”。在大工业文明的面前,红帮人的很多做法,让一般人感觉似乎是过时的,但在个性化服务上更能体现出他们的优点,“保留红帮传统,使培罗成进入一个全新的职业装市场。”
    1995年开始,陆信国将培罗成西服定位在零售市场和职业装市场两条路发展,在保持原有业务的前提下,全力开发职业装市场。正是这一独具匠心的思路,为培罗成的发展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当培罗成进入职业装领域,需求咨询、度身设计、样衣展示、量身定制、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生产模式、零星补做和热线服务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用名牌西服的做法来生产职业装,让培罗成开拓出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成为先驱者。
    “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培罗成已经以一种高姿态占据了市场,成为中国最大的职业装生产基地,职业装已成为培罗成不可放弃的优势。”陆信国自豪地说。
    在陆信国的带领下,培罗成集团在同行中率先通过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荣获“中国优秀企业”、全国“诚信企业”示范单位等众多荣誉;“培罗成”产品先后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等称号,培罗成集团更是进入中国民企500强的行列,其品牌以近26亿元的价值名列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追求永无止境,陆信国的脚步一直没有停息。在服装行业获得骄人业绩之后,陆信国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宽广的市场领域,目前培罗成已成为涉足印刷、金融投资、地产等多个产业的大型现代化集团企业。
 
    回馈社会,跻身福布斯中国慈善家排行榜
    在商场上,他叱咤风云,层层突破,敢为天下先。但陆信国一直认为,赚钱不是终极目标,人需要快乐,而陆信国的快乐在于,奋斗的时候享受过程,事业发展后又不忘回报社会,在他眼里,行善积德是人的快乐之源。
    “承担社会道义之责任,古今中外皆然。”陆信国说得很平静。
    厚待员工和谐企业、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抢救民间文化与关注青少年教育是陆信国在社会责任承担中的方式与路径。
    “每一位员工是成就培罗成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他们,一定要注重人文关怀。”陆信国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多次出资建造职工住宅和幼儿园,专门制订一些针对外来员工专享的福利,比如夫妻双方服务满3年的非宁波籍员工,其子女在宁波就读小学的,借读费全部由公司承担等。在他的的带动下,2006年,企业成立了“培罗成基金”,这笔基金专门用于企业职员突发的意外情况,救助汶川地震中受影响的家庭、供职工小孩读书、给生病住院职工补贴……。
    饮水思源、回报家乡是陆信国的朴素愿望。多年来,陆信国一直支持着当地经济的发展,他数次为村里捐款,用以修缮公路和改善村民生活环境等公益事业。 作为宁波市青联的委员之一, 陆信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鼎立支持团委和青联的工作,当宁波团市委发起”大学生助学计划”的时候,他慷慨解囊为助学基金出资50万元。而他个人每年都拿出一定资金帮助贫困大学生求学。至今,在他帮助下走进大学课堂的贫困学生几乎可以坐满一个教室。陆信国非常关心自己资助的学生,即使业务再忙,只要有资助学生前来寻访或者求职、求助,他都会放下手头的事情,帮助、解决学生们的实际困难。2004年,陆信国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向共青团中央“青春中华”中国青年服装时尚周资助50万元,为首届中国青年服装时尚周在宁波成功开幕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2005年,为帮助当地青年创业发展,陆信国利用自己的影响和力量,以发起人的身份,无偿提供资金和场所,与宁波市鄞州区团委开办宁波市鄞州区青年创业协会和青年创业中心,并出任副会长。
    在他的扶持下,现如今,不少企业已经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当初一大学生创办的医药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已达7000万元,成立时只有百余家客户的会计师事务所目前的服务对象已发展到一万多家。
    这几年来,他将回报社会的的触角伸得更加广泛:捐款160多万元,慰问长江特大洪水的灾民;在获悉著名文学家冯骥才先生在为民间文化的抢救挖掘奋力奔波时,他又一次性捐资150万元发起成立冯骥才民间文化基金会;捐资50万元在贵州晴隆县兴建”培罗成希望小学”, 2007年又在江西彭泽县建设鄞青希望小学,支持边远山区的教育事业,2009年以培罗成集团成立25周年时更是捐款1000万元支持本地教育事业。
在陆信国看来,慈善,不应该只停留在捐款上,而应该是一种像“造血”一样的更具可持续性的援助方式,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一次,他去甘肃参加一个慈善活动,从兰州出发,驾车行驶3天来到当地一个贫困县,而看到的一幕让他震惊了:当地一所泥土砌成的小破房里,黑压压地坐着170多个小学生,而整个学校,只有3个上了年纪的老师,而这些老师大多也只有小学文化水平。
    一个想法在他内心萌生:学校的硬件要跟上,但软件尤为重要,那些贫困地区的学生迟早会毕业离开,但是那些老师们还要继续他们的教育事业,老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决定着下一代学生的学习质量。
    其实,早在2002年,当他得知宋庆龄基金会要组织一个名为“西部园丁培训计划”时,他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这一年的10月20日,陆信国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代表培罗成集团公司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捐赠150万元人民币,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业内人士的尊重。到目前,他向宋庆龄基金会捐赠的金额已达到数百万元。
    多年来,陆信国累计捐款近2000万元进行公益事业。他的善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先后被授予“宁波市大学生助学计划杰出贡献奖”、“浙江省第二届希望工程贡献奖”、“第八届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陆信国也进入世人关注的福布斯视野,跻身2003年和2004年度福布斯中国慈善家排行榜前50名行列。

    参政议政,履行职责献良策
    一边打理拥有几十亿资产的大企业,一边又亲力亲为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对陆信国而言,个人时间就像是奢侈品。在陆信国的记事本上,每天的事情安排的满满当当,特别是出差回来后的几天,每天在他办公室进进出出的人都有好几十拨,很多时候,忙得连午饭都顾不上吃。
    即便这样,作为民建会员、宁波市政协委员,他还肩负着另一项重要任务——参政议政、反映民意。
“有了责任,才能体现民建会员、政协委员的价值;有了责任,才有民建会员、政协委员的荣誉。”心中秉承责任理念,陆信国履职勤奋、认真、严谨。
    作为一名经济界人士,他的提案主要集中在民生、经济领域。搞好调查研究,是履行好职责的前提和基础,为此,陆信国哪怕再忙,总要抽出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
    他发现,最近几年来,随着鄞州区城市区进场的加快,区域开发过程中缺乏统一的业态设计,导致一定程度的工商交错、村企混居现象,即使规划环保部门严格执行了退让和隔离政策,但仍会给企业生产和群众居住生活带来交织的负面影响。
    而这个问题,在整个宁波市,是个共性问题。
    居民生活环境受到了周边企业的影响,而企业又因为要顾及周边居民的感受而影响了正常的生产。
这个交织着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该怎么解决?陆信国搜索资料,思考问题的出路,并将其整理成提案《关于加强区域业态规划设计的建议》,提交给宁波市两会。
    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陆信国深知企业在发展初期的不易:对企业而言,硬件设施固然重要,但是,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无法支撑起这些硬件。
    2010年,宁波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加大工业投入,发挥政策杠杆效应,尽最大努力调动企业投资积极性。以鄞州为例,鄞州区政府在2010年经济政策中对大项目和投入力度大的企业给予重奖。
    但是,陆信国注意到,这些政策其实是鼓励企业加大“硬件”投入来实现经济的转型,但人力资源却是企业实施技术改造的核心因素,没有高素质不可能实现高效益的投入产出。
    他指出,历年来,政府都是以土地保障和设备补贴为抓手,引导企业加大工业投入,却忽视了最关键最根本的人力因素,每一条先进生产线的搭建和应用,每一项生产工艺的更新,都需要人才才能实施。对企业而言,即使是最普通的加薪过程,本质上也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具体表现。尤其是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对企业来说一笔巨大的负担。
    在2010宁波市两会中,陆信国将此写成提案《关于将人才要素纳入企业技改扶持范畴的建议》,建议政府扩大技改扶持范畴,将人才因素纳入其中。
    这一提案,引起了宁波市有关领导的重视,时任宁波市市长的毛光烈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的企业家肯投几个亿去买设备建厂房,为什么就是不愿出几百万去招揽人才呢?
    显然,在市长看来,花小钱引进海外人才,比花大钱做硬件建设要有意义得多。
    2010年下半年,宁波市人事局、宁波市财政局联合下发通知,对宁波市110家企业引进的176名“海外工程师”给予补助,补助金额共计2590万元。出钱的,不光是市财政,通知还要求各县(市)、区人事局、财政局也落实配套资金。
    可以说,这是2010年宁波人才工作中支持力度最大的一个项目,也是全国首个引进“海外工程师”扶持政策。
    事实上,陆信国的提案因切实可行,被政府部门采纳的还有不少。几年来,陆信国在市、区两级政协会议中共提交提案10多件。
    正是因为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上的突出表现,早在2001年,陆信国就曾被评为宁波市鄞州区优秀政协委员。

    在陆信国理性儒雅的外表下,你可以感到他严谨的思维方式和踏实行事的作风,你可以感受到一个敏于行而讷于言的当代企业家的人格魅力。宽厚、诚恳写在他的脸上,而行事果断、思维敏捷、远见卓识,则透出一个企业家的殷实底蕴。他追求的是“大道自然”的深邃和“无为而无不为”的博大精深。名利若浮云,一切执着和坚持,只为无愧于心,无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