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优秀会员专题
我的位置:主页  > 专题栏目 > 优秀会员专题
中国有个浪莎红
——记浪莎集团董事局主席、民建金华市委会副主委翁荣金
发布时间:2011-05-09 00:00:00
  |  
作者: 金 建
    翁荣金,男,1963年10月出生,浙江省义乌市人,MBA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
    翁荣金从1995年创办实业以来,十几年间,将浪莎袜业有限公司从一个资产只有10万元、十余名员工、占地十多亩的家庭式作坊,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值近15亿元,员工近万人、厂房总面积近千亩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十三年资产增长了5000多倍,累计上缴利税近5亿元。连续多年获金华市纳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浪莎企业先后取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国家环境友好企业”、“全国工业旅游示范企业”等荣誉。成为中国袜业第一品牌和世界最大袜业生产基地。翁荣金先后多次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政协副主席张怀西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胆略成就品牌 !
    在浪莎品牌的成长历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关键词:冒险。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便是“想别人不敢想的,做别人没有做的”。翁荣金说,我的成功秘诀,就是永远“快人一步”。
    冒险之一:在中央电视台打出袜业企业第一个广告。
    90年代初,翁荣金取得了一个广东品牌袜子的总代理权,开始了原始积累过程。1995年10月,他联合两个兄弟在义乌经济开发区与港商合资创办了义乌浪莎针织有限公司。在企业投产之前,他就先向国家商标局申请了“浪莎”商标,而且在44大类商标中全部申请注册。他还请来名师设计 “浪莎”商标,又全面导入CI形象策划,第一个成立袜子模特表演队。
    1996年,中央电视台开始出现浪莎袜业的广告,这是翁荣金成为袜业传奇人物的原因之一,也是浪莎最终发展成为庞大的袜业帝国的开始。
    这样一个现在看来及其正确和重要的决定在当初却遭到众人的一致反对,因为公司刚刚成立,资金十分紧缺,广告投入巨大,效果却难预料。 翁荣金在此刻显示出了他坚韧的个性和超人的远见,坚持为此花了大价钱。对他来说,这是一次冒险,但不得不冒,因为他十分清楚公司创立伊始定下的战略:做中国最好的袜子,做中国袜业大王,创中国第一品牌。“我要让消费者想到袜子,便想到浪莎!”他说。他做到了!
    2002年,浪莎第一个取得袜业的“中国驰名商标”;2004年,浪莎第一个成为袜业的“中国名牌产品”;今年7月,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了145个中国行业标志性品牌的名单,“浪莎”成为行业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标志性品牌。
    冒险之二:巨资引进意大利袜机一举登上“中国袜王”宝座。
    在翁荣金创办浪莎企业之前,义乌已经充斥了大大小小1000多家袜子工厂,更有着成千上万的袜子商贩大军。但大都是国产机器唱主角的家庭式作坊。一台国产机器只要2千元,而一台进口机器则要2万美金。翁荣金又一次选择了冒险,于1996年引进了1000台当时最先进的意大利袜机,成为国内袜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此举用去了企业几乎所有的流动资金,风险足以致命。但是,这次冒险又成功了。而且为浪莎带来了品牌的核心内容“品质保证”,当年产品就供不应求。当其他袜厂一个工人只能管3台袜机,一台每天只能生产几十双袜子的时候,翁荣金的企业里每个工人可以管30台机器,每台每天能产1200双丝袜。
如今,浪莎投于设备更新的资金已达1.2亿元,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设备近万台套,其中意大利设备5000多台套,日产量150万双,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袜子生产企业。他要做的,是世界袜业大王。
    冒险之三:延伸产业链构建时尚生活馆。
    目前,浪莎产品占到全国袜业市场份额的1/3。但是袜子行业毕竟技术门槛不高,本地企业的群起效仿,广东袜业的逐渐复苏,义乌地域的资源瓶颈,这些“内忧外患”让翁荣金丝毫不感松懈,常常告诫自己的员工和经销商们要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危机感”。
    翁荣金采取的对策是延伸产业链,将产业结构扩展为袜子、内衣、日化用品、厨具以及房地产5个方面,甚至涉足到金融、医药等投资项目。2006年,他提出了“浪莎时尚生活体验馆”的概念,并提出“内装”这一产品集成模型。消费者可在馆内享受到从袜品、内衣到家居、家纺、日用品等内装产品的一站式服务。他的计划是在国内建立浪莎时尚生活体验馆专卖终端5000家并在几年内,将销售提高到100个亿。
    其中第一步就是启动“浪莎”的内衣市场。“中国有个浪莎红”的品牌理念,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构想而提出。翁荣金做好了打造“中国内衣大王”的准备。
    有人认为,走延伸产业链多元化扩张之路,又是一种前途未卜的冒险
    翁荣金对此十分自信从容。他说:“一个立志做百年名企的品牌企业,是要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文化创新的,是要在不同时期,演绎不同故事的。”
    创新引领未来
    翁荣金一直将品质看成品牌的生命。有个著名的“火烧丝袜”的故事。1996年底,正值销售旺季,可就在这节骨眼上,几十万双丝袜被发现跑了线筋。有人认为这只是点小问题,算不了什么。但翁荣金知道后,立即下令将所有产品扣下,召集起全厂职工,亲手点着火把,将1万多双袜子付之一炬。厂里为此损失近70万元。然而一条“铁规矩”也就此形成——决不让一双不合格的袜子运出大门。好质量带来的是好信誉。如今,许多客商来“浪莎”提货,连开箱验收都省了。
    除了管理上的严谨,优秀的品质更要由先进的技术来保证,而保持领先技术则需要不断地创新。尽管袜业是一个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创新”依然反复被翁荣金强调:“没有研发能力就没有创新能力,没有创新能力就没有发展实力。”
    为了加强产品开发,浪莎专门成立了一个由50多人组成的研发队伍,每年投入研发经费约三千万元。1995年,浪莎成功开发的天鹅绒丝袜引导了袜子的一场革命;2002年与上海东华大学联合成立“袜子研究所”;2004年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了第一个“博士后工作站”;2005年与日本名企强强联合,全力打造世界无缝内衣生产基地;2006年1月,浪莎3万纱锭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投入运营。现在,浪莎博士后工作站已有30位博士进站工作,建厂至今公司成功开发了甲壳质、莫代尔、大豆、竹纤维、纳米抗菌、光电子、抗螨虫系列袜子与内衣,并荣获100多项专利,在内衣、袜子中使用甲壳质纤维、纳米纤维材料的新项目还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
    回报展示理想
    作为一个民建会员、浙江省人大代表、义乌市政协常委,翁荣金深深地意识到一个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和一个民主党派成员的职责,意识到要通过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回报义乌和回报员工,来营造一种和谐温馨的企业文化,以文化建设托起一个百年品牌,那是他的更高追求和人生理想。在做强企业的同时,翁荣金始终致富思源,尽自己最大努力致力各种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回报社会,累计捐款达3000多万元。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翁荣金董事长得到这个消息后,马上组织公司高层管理人员成立浪莎抗震救灾组委会,向灾区人民首批捐总价值535万元的钱物。另外,得知三位分别在四川汶川、北川和都江堰的浪莎代理商在此次地震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翁荣金还拨出“重建家园”专项资金,帮他们渡过难关
    2006年3月,浪莎创建三农学院,让农民免费带薪培训学习技能。这是浪莎回报社会的一个创举。翁荣金表示,浪莎三农学院计划5年内投入500万元,在义乌市大规模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乔传秀曾为此专门批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当年6月,115名农民从浪莎三农学院首期培训班顺利毕业了,并兴高采烈地领到了工资,有的还当起老板。到2010年12月为止,浪莎三农学院已为6000多名农村学员培训了电焊、锅炉、机械、机修、缝纫等各种专业技术,支付学员工资400万元,其中80%的学员凭借一技之长走上新的就业岗位。 翁荣金,则开始操心下一步的培训事宜……
    围绕中心参政议政,积极参与政府及社会的各项活动
    2005年8月加入民建的翁荣金牢记组织重托,切实履行职责,积极参与义乌政协、金华民建、省工商联、省人大的各类座谈会、民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以及各类调研视察活动,坚持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参与全市组织的一些决策前的协商活动。
    担任浙江省人大代表,义乌市政协委员、常委期间,他积极参政议政,提出的“将义乌建成中国袜业城”、“关于制订稳定中高级人才队伍政策措施的建议”等提案,受到义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评为义乌市政协优秀提案。2004年获得“义乌市政协工作积极分子”。2010年省“两会”上提出议案、提案16和18个,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如“争取中央投资补助资金,促进民企转型升级”、“ 土地及相关部门解决外来建设者买房难的问题”。在全省经济会议明确提出“扎实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的号召下,利用浙江省的市场优势,提出“在我省创办在外浙商创业园”,为浙商在资源整合共享、贸易交流互通、产业聚合升级、经营战略谋划等方面发挥出积极作用。
    翁荣金还是民建浙江省委会企业委员会副主任,民建中央企业家委员会成员。2003年,他获得了“义乌市先进工作者”称号,2004年荣获“中国品牌建设贡献奖”,2004年获得金华市首届“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09年获得义乌市“转型升级杰出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