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史大学习
-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
- 聚焦2024全国两会
- 聚焦2024浙江省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
-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
- 2023全国两会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两会
- 学习贯彻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
- 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
- 2022年全国两会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 2022年省两会
- 2019年两会专题
- 2018年两会专题
- 2016年两会专题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两会专题
- 五水共治
- 2014年两会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两会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
- 2011年两会专题
-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 2010年两会专题
- 建国60周年
- 抗击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多党…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征文选…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
- 优秀会员专题
- 纪念汤元炳同志诞辰100…
-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专题…
- 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专…
- 2009年省两会专题
作者:雷永金,金华婺城基层委主委、金华市金宇房产有限公司董事长
如今,亲朋好友聚会,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真不知道吃什么……”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吃什么,却成了让人发愁的事情。殊不知,将历史倒推40年,那个物资贫乏的年代里,广大农村父母们也经常为“真不知道吃什么”发愁。
我是湖海塘边的一棵小草,是60年代初出生的土生土长的湖海塘人。小时候国家生产力不高,物质非常贫乏,处于高度的计划经济时代,一切物品凭票供应。柴米油盐今天这样稀松的小事,经常会把主妇们难住。吃饭对于很多农村家庭来说或多或少都是个问题。吃什么,怎么吃都是父母考虑的大事。我家人口多,兄弟姐妹父母共八人,填饱肚子更是个大问题。虽然家里有三个半劳动力,父亲、二个哥哥三个劳动力,母亲算半个劳力,但是仍然不能解决温饱问题。那时生产队的工分收入十分微薄,村集体分配的口粮几个月就吃光了。好在母亲勤劳能干,精打细算,善于持家,用玉米糊、蕃薯粥等杂粮填饱了我们的肚子,终于勉强解决了一家人吃的大问题。
我是湖海塘边上的一棵小草,小时候不能承受任何风雨的折腾。我清楚地记得,小时候吃的最多的是杂粮玉米糊、蕃薯粥和面疙瘩。白米饭固然香甜可口,可是因为价格贵,产量低,是不可能经常吃到的。只有到了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来了客人、师傅时,才可以美美地吃上一大顿。
玉米糊又叫苞箩糊,是那时农村常见的一种主食。那时的隆冬季节,天气比现在要寒冷得多,天刚朦朦亮,我们还在梦中酣睡,勤劳的母亲已经早早起床,在冰冷的水中洗好了一大篮青菜,并在砧板上细细地切好,作为烧玉米糊的配料。然后到灶头麻利地点起炉灶,准备烧煮玉米糊了。我们几个小孩,早上一起床,就钻进厨房趴在锅灶边,一边取暖,一边等吃,眼晴直勾勾盯着锅里,目睹母亲的厨艺。只见母亲先将切好的青菜放入加了少量菜油的锅中翻炒,顿时一股菜油香味弥漫了整个灶间,待青菜炒到八九分熟后,将水倒入锅里,母亲将锅盖盖上后旋即转身去烧火。每当此时,我们几个小孩都争着要去添把火。这把火还真灵!一会儿功夫,锅里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母亲将锅盖掀开,锅里已经沸腾了。此时,母亲从布袋里抓起一把把玉米粉,一边把粉洒到锅里,一边用大筷子不断地搅拌,随着母亲那双红肿、冻裂的手的不断转动,锅中漾起黄绿色的漩涡,啪嗒啪嗒冒出一个个气泡,玉米糊慢慢地凝固,变得越来越稠厚。一锅香浓的玉米糊就烧好了。
我们立马每人盛了一大碗,怕烫嘴,喝一口,停一停,不时发出咕噜、咕噜,吧唧、吧唧的响声。好吃极了。有时候母亲会奢侈地在玉米糊中加点猪油渣,那味道真是妙极了。
我是湖海塘边的一棵小草,沐浴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茁壮成长。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农村,农村实行分田到组到户的好政策。分田到户分出了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农民们昼夜干,精心管,农忙时带水带饭到田头吃完后接着干,生产热情非常高涨。彻底改变了以前生产队干活“大呼隆”,出工不出力的局面。由于干劲足,管理有方,第一年就迎来了粮食丰产丰收,彻底解决了吃饭问题。家家户户吃上了香喷喷的白米饭。大家都赞扬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1983年家里的粮仓都放不下粮食了,于是我们几个头脑活络的年轻人就寻思着农闲季节到城里打零工挣钱,一年下来挣的工钱比种田丰厚多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里小饭馆雨后春笋似地多了起来,从吃的饱开始逐步向吃的好转变,炒菜、点菜、喝点老酒,畅谈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成了那时候打工生活的美好回忆。当然,那时点的菜基本上以本地价廉的家常菜为主,限于经济条件,贵的菜基本舍不得点。
我是湖海塘边的一棵小草,在改革的大潮中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在外打工期间,接触到的人和事多了,视野开阔了,脑筋也比以前转得快了。在运输公司打工拉板车期间,勤劳、肯干的我深得货运经理的赏识。他们很关心我的成长,教导我说:现在改革开放了,国家大建设序幕就要拉开了,要多学点文化知识。1985年由民建、建委和工商联创办“婺江业余学校”一开始招生,他们就推荐我参加了建筑施工班学习,边学习、边实践,白天干泥瓦匠,认真钻研业务,虚心拜老师傅为师,晚上去学校听课,理论实践相结合。两年后如愿拿到了学校颁发的建筑施工毕业证。民建和婺江业余学校,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点,从此我与民建和建筑结缘。婺江业余学校结业后,我果断地选择了建筑行业。从一名普通的铁路建设工人,到市交通建筑公司生产技术科科长,再到市五建三工区主任,1992年就创建了金华市友谊建筑工程公司,用六年时间就完成了事业上的三级跳,真正实现了从吃饱饭到能挣钱再到干事业的华丽转身、质的飞跃。现在朋友聚会,虽然有时吃山珍海味,可是对母亲烧的玉米糊却有一种特别的眷恋。
我是湖海塘边的一棵小草,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我永远成不了一棵小树。自1995年始,我先后被推荐为第三届、第四届金华市政协委员, 2005年当选为第五届金华市人大代表,2009年起当选为第十一、十二届省人大代表。我公司的上城华府楼盘采用江南民居传统元素,2009年被评为“中国品质典范住宅”。金宇大厦工程被评为“双龙杯”优质工程。我曾出席建国五十周年国庆观礼,荣获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和金华市首届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曾连续十年评为市建设系统先进个人,优秀项目经理和建筑业优秀经理。参政议政20多年,期间累计提交了近百个建议和提案,其中《关于规范农村污水管网建设、运行管理的建议》,荣获2015年度省人大代表优秀建议。
我深深体会到,自己之所以能拥有今天的成绩,主要是靠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因此有义务回报祖国,力所能及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这些年来,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如支持新农村建设,向贫困乡镇、教育基金捐款,资助贫困学生就读,连续二十年资助少数民族贫困大学生等等。2013年11月初,与浙江师范大学签订了为期10年的“设立金宇研究生助学金协议”,资助102名家庭贫困的研究生、博士生就读。
据不完全统计,三十年来,公司上下已累计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不少于70次,累计捐款超过1500万元。
在这40年的改革大潮中,我们一路走来共同见证衣食住行的变化,家庭事业生活质量的提升,共同见证了祖国翻天覆地之大变化,共同分享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我家的变化是祖国改革开放40年成果的一个缩影。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党的领导下,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针指引下,我们国家一定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昂首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