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广泛深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 为多党合作事业注入恒久动力
发布时间:2021-07-08 16:11:48
  |  
作者: 马梅芝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一转眼,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100年艰辛而辉煌的风雨历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100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我们来说却弥足珍贵,意义非凡。100年,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冲破重重难关,夺取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的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国共产党的100年征程是一部血与泪的奋斗史,我们难以想象,一个才五十多人的组织在那血雨腥风的年代,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在那国内外的各种压力乃至压迫下,又是如何摸索实践,带领我们走向今天的社会主义,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共产党创造了太多的奇迹,而这一路也始终伴随着具有家国情怀的民建精英的身影,伴随着民建与中共风雨同舟坚定合作的历程。

        民建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自1945年建会以来,民建与中国共产党一同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和发展经济作出了不懈努力;民建人一直在各自的岗位上无私奉献,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把中国建设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默默奋斗着。无论境遇如何变化,民建人始终坚守着家国情怀,跟随中国共产党孜孜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从社会层面看,人分四个层次:一是自私自利的人;二是心怀感恩的人;三是乐于助人的人;四是有家国情怀的人。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一批拥有家国情怀的精英,这个国家是没有未来的。在这方面,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革命先辈为我们作出了榜样。作为民建组织也一样,民建的先贤们都是具有家国情怀的精英。“家国情怀”伴随着民建与中共风雨同舟并肩走来。那么何谓“家国情怀”?《人民日报》曾发表评论称,“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它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崇尚天下为公、克己奉公,信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倡导守望相助、尊老爱幼,讲求自由和自律统一、权利和责任统一。在这次抗疫斗争中,14亿中国人民显示出高度的责任意识、自律观念、奉献精神、友爱情怀,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强大精神防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

        民建人要有家国情怀,那是对民建先辈的传承。20世纪初期的中国,外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掠夺,内受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和盘剥,国家风雨飘摇,人民濒于绝境。我们的老一辈领导人和老同志多方寻求强国富民之路。1917年,黄炎培在上海创办了中华职业教育社,探索教育救国的道路,并明确宣告:“职教社的唯一信仰就是爱国、报国”、“一切一切为的是中华”,赋予职业教育鲜明的爱国主义色彩。1921年,26岁的胡厥文目睹国家危难,便以国家兴亡为己任,开始了实业救国道路的探索。“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胡厥文深感国难当头,焉能安业?于是团结同业,立刻投入到抗战洪流之中,并与黄炎培合作,发动工商界支援抗战。淞沪抗战中,他动员、组织上海几十家企业拆迁机器到沪南建立临时工厂,爱国企业家们日夜赶制手榴弹、炮弹、地雷、水雷,支援前线守军。几十天里,胡厥文日夜奔忙,无暇理发剃须,竟至鬓髯盈颊,大家尊称他为“胡子”。他索性蓄须以记国难,并且表示,要待抗战胜利了再剃。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为了保存民族工业,支援抗战的军需民用,避免工厂和物资落入敌人手中,胡厥文又多方奔走,积极参与发起、组织江、浙、沪、宁百余家民营工厂内迁,并带头把自己所有的企业迁往内地。途中历经千难万险,上有敌机轰炸,下有日军追击,胡厥文的长城砖瓦厂和新民湘厂在迁移中损失殆尽,但他置个人利害于不顾,心里装的是国家民族的需要,全力扑在把146家工厂、1.46万吨物资和2500多名员工迁到后方这一重大行动上。在他和众多爱国企业家的共同努力下,沿海民营企业迁入四川、陕西等地的有452家,这些人力、物力资源,成为抗战时期后方民族工业的中坚力量,不仅在军需民用产品的生产、支援抗战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大后方工业的开拓与建设、改变全国工业布局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民族工业的内迁,是我国民族工商界的一次爱国壮举,也是我国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岁月流逝,黄炎培、胡厥文、孙起孟、成思危等民建历届领导人和广大会员在长期坚持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家国情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一代一代地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是多党合作事业的灵魂和永恒动力。

        民建人要有家国情怀,是民建进入新时期发展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剧烈变革,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其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个人命运,追求个人利益,由此带来了一系列令人忧虑的问题,一些人过于计较个人得失,唯利是图,往往为了一己之利而不择手段,不惜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甚至违法乱纪;一些人过于关注自我,信奉明哲保身的实用主义哲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映到民建会员身上就是有的会员入会时就动机不清晰,有的会员不能坚定地把握自己的政治定位,有的不能准确地区分个人想法与集体意图、组织思想的界线,有的不能清醒地认识参政党在多党合作格局中的定位和作用等等。会员思想的多元化,在丰富会的思想细胞的同时,也给会的统一和发展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民建人要有家国情怀,是身边民建人的“润物细无声”。我是2000年加入民建的,说起入会经过,我就对浙江省民建原主委程炜同志深感敬佩。2000年的时候,我是衢州市商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程炜同志先后8次来找我谈话,为我介绍中国的政治制度、参政党情况、中国民主建国会会情……与我聊政治、经济、工作等等。最初,我对加入民建认识不深,缺乏入会积极性,在程老的反复沟通下,最后我加入了民建。入会后,老会员们言传身教,让我快速的适应了民建这个身份,并以民建为骄傲。2005年,我被选为市委会主委,从普通会员、骨干会员走上了领导岗位,从此以民建事业为己任,不论岗位如何变动,始终牢记民建使命。在民建一路走来,参政议政、社会服务、民主监督……会员们都是凭着民建身份在做,不仅没有劳务报酬,还要投入时间、精力,有时候还要自己掏腰包。一群80几岁的老会员还要经常聚在一起交流时事政治,还要动手写几篇社情民意信息,你问他们,为何?他们说,我们是民建会员;支部里一位老会员生病住院了,一个支部会员在边上照顾着比家属还热心,问她,为何?她说他是我们民建会员,是我们的“家人”;一场地震,市委会还没有发出倡议,一笔笔爱心款就交到了民建机关,问他们,为何?他们说,我们是民建会员,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一篇篇发言、提案提交到市里,改变了一个个角落,问他们,为何?他们说,我们是民建会员,希望通过自己的建议改变当前的不足……就是身边一个个平凡的民建人,默默地付出,拥有的“家国情怀”精神,推动着民建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进入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更加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奋斗的激情。民建站在新的起点上,对标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的意见》等三个文件精神,坚持和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特色、全面履职上下功夫,特别要聚焦中共中央关注的重点问题、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主动作为,深入考察调研,提出更多有价值、有分量的意见和建议,为中共中央科学决策贡献智慧和力量,体现民建的新作为和新贡献。这其中“家国情怀”的教育、培训、传承至关重要。正如在中国共产党100年历程中,正是无数人、无数家庭的奋斗与奉献,推动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对于民建来说也是如此。为政之要,惟在得人,恒在精神。习近平强调,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当前要对民建会员广泛深入开展“家国情怀”教育,为多党合作事业注入恒久动力。

        “家国情怀”教育重点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中共党史学习教育。要通过各种学习交流,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的奋斗史、新中国成立以来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奋斗历程,从根本上弄清楚中国民主建国会为什么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深入学习中国的政党制度,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全面了解这一制度的特点及其优越性,弄清楚为什么这一制度是最适合中国国情、最符合人民群众期盼的政治制度;要学习民建会史会章会情,深入认识了解民建的政党性质和组成,弄清楚民建是一个什么样的政治组织,有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有哪些优良传统,民建会员有哪些责任;要了解最新的国情、省情和市情,弄清楚作为新时代的参政党,民建的有所为和有所不为。

        “家国情怀”的教育要注意把握时间节点。要把好“入口关”。加强对发展对象思想品德、个性特点、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考察。入会前的培养期,通过传帮带,使入会对象快速融入组织生活,对民建组织有一个正确认识,对自身入会有明确认知,对“家国情怀”有粗浅认知。要重视“培养关”。从近年来新会员的成长经历和工作实践来看,新会员加入民建一年时间,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要对会员开展会史教育、中共党史教育、家国情怀的深化教育,使会员始终坚定政治信念,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对“家国情怀”有理论认知。要履行“使命关”。入会后就要履行民建会员的使命和职责,给新会员搭平台、压担子,因势利导,整合资源,拓宽渠道,有效激发新会员在参政议政和社会服务中的巨大作用,对“家国情怀”有了实践认知。经过这些教育,民建会员对“家国情怀”就会有深刻认知,并且做到层层传递,犹如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荡起细微波澜,从而实现党派事业的长远发展。

        “家国情怀”的教育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学习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阅读。这就要不断创新载体,寓教于乐,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各种平台,加强对会员的教育引导。一方面是持续深入推进“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举办专题报告会、现场教育、交流座谈会、8090宣讲团等形式,集中向会员宣讲中央大政方针政策、国情省情、会章会史、会的优良作风和传统等,通过集中学习,以及讨论、交流,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引导。另一方面,结合信息时代特点和会员分布较为分散的实际,应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上级的各种声音传递到广大会员的脑海中,让会员主动学习,“家国情怀”教育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长路漫漫,同心同行;传承“家国情怀”,才能登高望远。新时代民建肩负新使命,新时代民建开启新征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具有家国情怀的民建必将不负时代韶华,不断谱写多党合作新篇章!
(作者系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建衢州市委会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