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栏目
- 会史大学习
-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
- 聚焦2024全国两会
- 聚焦2024浙江省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
-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
- 2023全国两会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两会
- 学习贯彻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
- 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
- 2022年全国两会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 2022年省两会
- 2019年两会专题
- 2018年两会专题
- 2016年两会专题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两会专题
- 五水共治
- 2014年两会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两会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
- 2011年两会专题
-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 2010年两会专题
- 建国60周年
- 抗击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多党…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征文选…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
- 优秀会员专题
- 纪念汤元炳同志诞辰100…
-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专题…
- 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专…
- 2009年省两会专题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创业维新缔宏业 爱国心长薪火传
建党百年之际,追忆先贤刘鸿生的民建历程
发布时间:2021-07-08 16:29:27
|
作者: 李黎
浩瀚东海,碧波万顷。在祖国版图的最东边,舟山群岛如珍珠闪烁在碧浪中。生活在大海中的舟山人,自古以来耕海牧渔、闯荡大海,骨子里镌刻着搏风击浪的冒险开拓精神,火柴大王刘鸿生便是这样的代表。
刘鸿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实业家,祖籍舟山定海,有“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水泥大王”、“毛纺业大王”、“企业大王”等美誉。在舟山定海芙蓉洲路上有一处刘鸿生故居,展出了有关先生生平的书籍、兴办企业的各种资质证书、国民政府颁发的奖状等资料。故居正厅悬挂着先生的画像,两旁是一副对联,上书“兴资助学乐育箐我,实业救国志振中华”,这正是先生一生最精准的评价。走进这座百年老宅,品读刘鸿生的传奇人生,犹如徐徐展开一轴尘封的画卷,一个世纪前那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历史仿佛近在眼前。
从贫寒的肄业大学生,到闻名于上海工商界的创业资本家,又到国民政府的“总经理”,最后积极参与民主建国,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让我们感怀一下我们故乡的民建先贤——刘鸿生,以先贤精神感召我们勇往直前,永不懈怠。
01
艰辛创业的民族资本家
刘鸿生少时因父亲早逝而家道中落,读大学期间,因拒绝教会学校培养他当牧师的“美意”而被开除。后得父亲故人提携,进入英商矿务公司从事“跑街”,由于精明过人、推销有方,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不到三十,就已经是上海有名的百万富翁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爱国学生发起了“抵制外货,提倡国货”的倡议。当年31岁的刘鸿生在买办生涯中,感觉到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就想利用口袋里的钞票做点实事。他把眼光投向了兴办火柴厂,因为火柴是日需品,价低量大、效益可观,同时又是劳动密集的手工业,可安置当时因苏北水灾导致的大批难民。刘鸿生创办火柴厂后,苦思工艺改进,聘请专家不断研制,生产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根安全火柴,然后联华制夷,化解外货倾销、国产贬价、同业竞争等各种危机,终结了 “洋火”在中国垄断多年的命运,成为了“火柴大王”,由此从一位大买办转变成了民族实业家。
创办火柴厂告捷后,刘鸿生一发不可收。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成功创建了火柴厂、水泥厂、毛纺厂等60余家企业,经营领域遍布轻重工业、运输业、商业和金融业。他总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事先考虑到供、产、销和国际竞争等各方面情况,深入学习钻研,背化学公式、看行业资料,以他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来指导生产和办厂方针,避免各种不必要的弯路和挫折,这种孜孜不倦的创业精神即使在今天,也是十分难得。
02
抗日战争中的爱国商人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一个月后淞沪抗战爆发,刘氏企业大部分处于交战地区,亟待转移。在民族危难关头,刘鸿生积极投入到了抗日救亡运动中。他参加了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物资供应委员会,每天亲自过问物资的募集和调度,将征集的大批雨衣、棉背心、药品等各种物资及时送到了前方将士手中,有力的支援了上海抗战。战事激烈,伤兵增多,他联合世界红十字会,在上海租界内设立伤兵医院救治伤员。组织刘氏企业伤员救护队,并动员子女参加抗战救护工作。他的煤业救护队,是一支最活跃、最坚强的战斗队伍,在抗战救护中表现出色。他本人也从伤员身上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坚定了中国不亡的信念。
在战事之初,刘鸿生也曾有苟安一时的想法。他想托庇洋商、租界的保护,与日军周旋,继续有生意可做。但随着战势变化,日军逼迫他出任上海市商会会长,作为一个深怀家国情怀的爱国商人,刘鸿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决定离开上海。在坐船去香港的时候,想到自己辛苦缔造的产业从此深陷敌手,他禁不住老泪纵横,悲伤之情久久不能平复。但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经受住了战火的严峻考验,从此走上了和国家、民族共患难、共命运的道路。
03
壮志未酬的四大家族“小伙计”
刘鸿生到达香港后并不甘寂寞,抗战局面稍有稳定,他就应国民政府之邀来到了重庆,在抗战后方创办各种工厂,建立工业基地。这些企业大多为官商合办,但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不断侵并私人资本,刘鸿生作为创办者和总经理,权力也不断被架空,刘氏股份比例逐年下降,他不禁渭然兴叹:“大老板变成了小伙计,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啊!” 。
尽管受够了官僚资本的欺压,但抗战胜利后,刘鸿生仍寄希望于国民党政府和美帝国主义,幻想依靠四大家族重振家业,发展民族工业,但很快蒋介石挑起内战,工厂关门,工人失业,物价暴涨,民不聊生,刘氏企业全部陷入瘫痪。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在即将全面崩溃之前又抛出“金圆券”政策,强制收兑金银,刘鸿生的企业遭受重大损失,重振家业的宏伟计划再次破灭。
面对经济上遭受的沉重打击,刘鸿生逐步看清了国民党的腐败,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逼他去台湾,他不去,但他对共产党也还存有戒心,认为“共产党决不会和我们真正交朋友”。何去何从,他在歧途上彷徨。
04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民建先贤
在踌躇一个时期以后,刘鸿生最后还是决定留在上海。然而国民党当局却把他胁持去了广州。几经周折,才虎口脱生,到了香港。1949年5月20日,上海解放。周恩来总理派人专程到香港作上海工商界人士的思想工作,刘鸿生的回国之心逐步坚定,他不想留在海外做“白华”。
1949年10月,刘鸿生由香港辗转回到北京和上海,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上海市长陈毅的热烈欢迎。周总理向他说明了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工商业者的区别,刘氏企业会受到政府的保护,但矿藏、铁路属于国家的经济命脉,他的华东煤矿将由国家接管,私人股份适时再估价发还。周总理诚恳坦率的态度打动了他,刘鸿生初步打消了顾虑。之后,他积极地参与社会主义改造和上海经济建设,逐步走上政治舞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上海市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上海市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民建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等。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还有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
首先,他对共产党是否能办好经济充满疑虑,但很快事实让他心服口服。全国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统一国家财政经济的重大措施。令出法行,转眼之间,全国物价就逐渐稳定下来,扭转了国民党统治下长时期通货膨胀、物价混乱的严重局面。对于工商企业,执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使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刘氏企业此前因战争受到很大损失,火柴厂又因产能过剩陷入经营困境,通过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不仅渡过了困难期,所生产的章华呢绒竟然实现了出口,完成了刘鸿生几十年未实现的心愿。经济上的一系列成就,让刘鸿生十分震动,他由衷地感叹:“共产党不仅能在战场上取胜,而且能打漂亮的经济仗,我真正佩服了!”
其次,在1952年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反”运动时,刘氏企业受到检查,他因此忐忑不安,担心遭到清算。然而当“五反”运动结束时,刘氏企业全部被评为守法户,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态度,让他深受感动,对未来发展鼓足了信心。
抗美援朝战争,也是对刘鸿生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在工商界带头捐献飞机大炮,并派儿子赶赴前线慰问。英雄的战绩可歌可泣,让他生平第一次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当抗美援朝战争宣告胜利的消息传来,他泪如雨下:“共产党终于使我们中国人抬起头来了!我一生受尽了帝国主义的欺侮,现在可以出气了!毛主席说得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共产党是说得到、做得到的!”从此他开始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著作,主动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拥护者!
1956年初,刘鸿生响应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号召,将名下企业集团全部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公私合营,资产总价值达2000余万元。他将自己所有的财富交给了国家,告别煤炭大王、火柴大王的过去,成为了一名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者。但天不假年,10月1日,刘鸿生因心脏病发在上海去世,这位抱着“实业救国”的强烈愿望,为祖国富强奋斗了终生的商业奇才,走完了他开拓拼搏的一生。
回顾刘鸿生的风雨人生,他审时度势的创业精神,实业报国的爱国情怀,回报桑梓的民族大义,始终秉持一生。在残酷的抗战年代,他追随国民党政府到抗战后方创办工业,而在解放战争年代,他却不肯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感召下,他主动参加爱国运动,走上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这是他一生的光荣归宿,也是党的和平改造政策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见证。这个不肯把钱放在银行的冒险家,给后人留下了无价的精神财富。
斯人故去,功业犹存。历史的脚步不曾停歇,精神的传承不会停止。这位民建先贤的创业精神、爱国精神,将会是家乡民建人的一盏明灯,激励后辈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千年的征程已拉开帷幕,中华民族即将迎来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舟山民建人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舟山市工委定海区支部会员,舟山市定海区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
刘鸿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爱国实业家,祖籍舟山定海,有“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水泥大王”、“毛纺业大王”、“企业大王”等美誉。在舟山定海芙蓉洲路上有一处刘鸿生故居,展出了有关先生生平的书籍、兴办企业的各种资质证书、国民政府颁发的奖状等资料。故居正厅悬挂着先生的画像,两旁是一副对联,上书“兴资助学乐育箐我,实业救国志振中华”,这正是先生一生最精准的评价。走进这座百年老宅,品读刘鸿生的传奇人生,犹如徐徐展开一轴尘封的画卷,一个世纪前那风云变幻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历史仿佛近在眼前。
从贫寒的肄业大学生,到闻名于上海工商界的创业资本家,又到国民政府的“总经理”,最后积极参与民主建国,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让我们感怀一下我们故乡的民建先贤——刘鸿生,以先贤精神感召我们勇往直前,永不懈怠。
01
艰辛创业的民族资本家
刘鸿生少时因父亲早逝而家道中落,读大学期间,因拒绝教会学校培养他当牧师的“美意”而被开除。后得父亲故人提携,进入英商矿务公司从事“跑街”,由于精明过人、推销有方,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不到三十,就已经是上海有名的百万富翁了。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爱国学生发起了“抵制外货,提倡国货”的倡议。当年31岁的刘鸿生在买办生涯中,感觉到外国人瞧不起中国人,就想利用口袋里的钞票做点实事。他把眼光投向了兴办火柴厂,因为火柴是日需品,价低量大、效益可观,同时又是劳动密集的手工业,可安置当时因苏北水灾导致的大批难民。刘鸿生创办火柴厂后,苦思工艺改进,聘请专家不断研制,生产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根安全火柴,然后联华制夷,化解外货倾销、国产贬价、同业竞争等各种危机,终结了 “洋火”在中国垄断多年的命运,成为了“火柴大王”,由此从一位大买办转变成了民族实业家。
创办火柴厂告捷后,刘鸿生一发不可收。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成功创建了火柴厂、水泥厂、毛纺厂等60余家企业,经营领域遍布轻重工业、运输业、商业和金融业。他总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事先考虑到供、产、销和国际竞争等各方面情况,深入学习钻研,背化学公式、看行业资料,以他学到的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来指导生产和办厂方针,避免各种不必要的弯路和挫折,这种孜孜不倦的创业精神即使在今天,也是十分难得。
02
抗日战争中的爱国商人
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一个月后淞沪抗战爆发,刘氏企业大部分处于交战地区,亟待转移。在民族危难关头,刘鸿生积极投入到了抗日救亡运动中。他参加了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物资供应委员会,每天亲自过问物资的募集和调度,将征集的大批雨衣、棉背心、药品等各种物资及时送到了前方将士手中,有力的支援了上海抗战。战事激烈,伤兵增多,他联合世界红十字会,在上海租界内设立伤兵医院救治伤员。组织刘氏企业伤员救护队,并动员子女参加抗战救护工作。他的煤业救护队,是一支最活跃、最坚强的战斗队伍,在抗战救护中表现出色。他本人也从伤员身上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坚定了中国不亡的信念。
在战事之初,刘鸿生也曾有苟安一时的想法。他想托庇洋商、租界的保护,与日军周旋,继续有生意可做。但随着战势变化,日军逼迫他出任上海市商会会长,作为一个深怀家国情怀的爱国商人,刘鸿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决定离开上海。在坐船去香港的时候,想到自己辛苦缔造的产业从此深陷敌手,他禁不住老泪纵横,悲伤之情久久不能平复。但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经受住了战火的严峻考验,从此走上了和国家、民族共患难、共命运的道路。
03
壮志未酬的四大家族“小伙计”
刘鸿生到达香港后并不甘寂寞,抗战局面稍有稳定,他就应国民政府之邀来到了重庆,在抗战后方创办各种工厂,建立工业基地。这些企业大多为官商合办,但是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不断侵并私人资本,刘鸿生作为创办者和总经理,权力也不断被架空,刘氏股份比例逐年下降,他不禁渭然兴叹:“大老板变成了小伙计,真是为谁辛苦为谁忙啊!” 。
尽管受够了官僚资本的欺压,但抗战胜利后,刘鸿生仍寄希望于国民党政府和美帝国主义,幻想依靠四大家族重振家业,发展民族工业,但很快蒋介石挑起内战,工厂关门,工人失业,物价暴涨,民不聊生,刘氏企业全部陷入瘫痪。1948年8月,国民党政府在即将全面崩溃之前又抛出“金圆券”政策,强制收兑金银,刘鸿生的企业遭受重大损失,重振家业的宏伟计划再次破灭。
面对经济上遭受的沉重打击,刘鸿生逐步看清了国民党的腐败,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逼他去台湾,他不去,但他对共产党也还存有戒心,认为“共产党决不会和我们真正交朋友”。何去何从,他在歧途上彷徨。
04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民建先贤
在踌躇一个时期以后,刘鸿生最后还是决定留在上海。然而国民党当局却把他胁持去了广州。几经周折,才虎口脱生,到了香港。1949年5月20日,上海解放。周恩来总理派人专程到香港作上海工商界人士的思想工作,刘鸿生的回国之心逐步坚定,他不想留在海外做“白华”。
1949年10月,刘鸿生由香港辗转回到北京和上海,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接见和上海市长陈毅的热烈欢迎。周总理向他说明了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工商业者的区别,刘氏企业会受到政府的保护,但矿藏、铁路属于国家的经济命脉,他的华东煤矿将由国家接管,私人股份适时再估价发还。周总理诚恳坦率的态度打动了他,刘鸿生初步打消了顾虑。之后,他积极地参与社会主义改造和上海经济建设,逐步走上政治舞台,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和上海市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上海市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常委,民建上海市委副主任委员等。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还有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
首先,他对共产党是否能办好经济充满疑虑,但很快事实让他心服口服。全国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统一国家财政经济的重大措施。令出法行,转眼之间,全国物价就逐渐稳定下来,扭转了国民党统治下长时期通货膨胀、物价混乱的严重局面。对于工商企业,执行了“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政策,使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刘氏企业此前因战争受到很大损失,火柴厂又因产能过剩陷入经营困境,通过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不仅渡过了困难期,所生产的章华呢绒竟然实现了出口,完成了刘鸿生几十年未实现的心愿。经济上的一系列成就,让刘鸿生十分震动,他由衷地感叹:“共产党不仅能在战场上取胜,而且能打漂亮的经济仗,我真正佩服了!”
其次,在1952年针对不法资本家的“五反”运动时,刘氏企业受到检查,他因此忐忑不安,担心遭到清算。然而当“五反”运动结束时,刘氏企业全部被评为守法户,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态度,让他深受感动,对未来发展鼓足了信心。
抗美援朝战争,也是对刘鸿生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在工商界带头捐献飞机大炮,并派儿子赶赴前线慰问。英雄的战绩可歌可泣,让他生平第一次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骄傲!当抗美援朝战争宣告胜利的消息传来,他泪如雨下:“共产党终于使我们中国人抬起头来了!我一生受尽了帝国主义的欺侮,现在可以出气了!毛主席说得对,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共产党是说得到、做得到的!”从此他开始认真学习党的理论著作,主动提高思想认识,真正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拥护者!
1956年初,刘鸿生响应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号召,将名下企业集团全部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公私合营,资产总价值达2000余万元。他将自己所有的财富交给了国家,告别煤炭大王、火柴大王的过去,成为了一名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建设者。但天不假年,10月1日,刘鸿生因心脏病发在上海去世,这位抱着“实业救国”的强烈愿望,为祖国富强奋斗了终生的商业奇才,走完了他开拓拼搏的一生。
回顾刘鸿生的风雨人生,他审时度势的创业精神,实业报国的爱国情怀,回报桑梓的民族大义,始终秉持一生。在残酷的抗战年代,他追随国民党政府到抗战后方创办工业,而在解放战争年代,他却不肯跟随蒋介石逃往台湾。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感召下,他主动参加爱国运动,走上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这是他一生的光荣归宿,也是党的和平改造政策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见证。这个不肯把钱放在银行的冒险家,给后人留下了无价的精神财富。
斯人故去,功业犹存。历史的脚步不曾停歇,精神的传承不会停止。这位民建先贤的创业精神、爱国精神,将会是家乡民建人的一盏明灯,激励后辈会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新千年的征程已拉开帷幕,中华民族即将迎来伟大复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舟山民建人也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舟山市工委定海区支部会员,舟山市定海区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