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建国60周年
我的位置:主页  > 专题栏目 > 建国60周年
提升能力充分发挥政治协商的价值
发布时间:2009-12-24 00:00:00
  |  
作者: 民建绍兴文理学院支部 赵秀芳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各党派加深对政党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提升能力,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协商中的价值。

    一、参政议政必须深刻理解政党关系
    在我国政治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代表不同阶级或阶层利益的各个政党根据自身的地位、角色和力量,在法定的政体结构和彼此较量中形成了一定的政党关系格局。这种政党关系,我们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制度中居于领导地位。在当代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把全国各民族、社会各阶层紧密地凝聚起来,保持中国政局稳定,继而才能有效地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且,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也为民主党派不通过取得领导和执政地位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提供了现实可能。
    其次,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执政党与参政党关系构成了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中的基本格局。我国长期政党政治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共产党的执政不能没有民主党派的参政,特别是随着我国所有制结构与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民主党派积极参政议政是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不可或缺的政治资源。
    第三,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制度中保持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党际关系上的平等,形成亲密友党的关系,构成共存、共生、共荣的政党关系格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正是这种亲密合作关系的深刻体现。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良性互动效应,成为推动政党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内在动力。

    二、提升能力充分发挥政治协商价值
    目前,我国处在个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阶层的分化,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热情的不断提高,对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民主党派的参政能力、多党合作制度的政治包容力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应该努力提高党派的自身素质和参政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政治协商的价值。
    (一)丰富政治协商的内容和形式 
  首先,党派要高度重视政治协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联系面大、团结面广、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包容性的优势,将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着眼于从根本上、从战略上、从长远利益上提出协商意见。其次,要充分发挥民建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为重点,围绕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中小企业发展与促进就业等问题提出协商意见。第三,围绕协商议题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收集材料,通过召开座谈会或其他方式集体研究后,提出有分量的协商意见,确保政治协商能够有的放矢,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有理有据,切实可行。第四,要及时向民主党派的骨干队伍成员通报参加政治协商的有关情况,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团结合作和民主协商中得到加强,实现政党关系的长期和谐。 
  (二)加强自身建设提升各项能力
    民主党派要加强队伍建设,发挥民主党派智力密集、资源丰富、联系广泛等优势,进一步提高开展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能力和水平。
    首先,构建与完善学习机制,加强理论学习和调查研究。民主党派不断提高促进多党合作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完整、系统规范、操作有效的学习制度,围绕中心,集中力量,既要加强理论学习,更要深入调查研究,从实践中学习。只有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才能建务实之言、献科学之策。 
  其次,加强党派组织队伍建设。民主党派要提高促进多党合作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组织队伍建设是基础保证。一方面,要注意发展一些代表人士加入民建;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民建成员中的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和司法机关担任领导职务的成员和特约人员的作用,加强对这些成员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情况的内部监督;同时要争取推荐更多的民建成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特约人员,争取实职安排上取得更大的进展,充分发挥参政党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民主党派老一辈领导人久经考验后锤炼而成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一步巩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民主党派成员的各项能力,充分发挥政治协商价值,努力推动和实现多党合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