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0年两会专题
我的位置:主页  > 专题栏目 > 2010年两会专题
[团体提案]关于发展浙江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
发布时间:2010-01-29 10:27:09
  |  
作者: 民建浙江省委会
    低碳经济目前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话题之一,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有限的浙江而言意义重大,这是加快推进我省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现“弯道超越”、“提档进位”的重要途径。
    一、正确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挑战和机遇
    浙江是经济大省、资源小省,面临着资源、环境等多重压力。如果碳排放指标一旦成为国家控制的一项指标,则我省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是空前的。但另一方面,也为我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能源资源贫乏。浙江是能源小省,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供给主要依靠从外省调入或进口。2008年净调入和进口能源13745万吨标准煤,一次能源自产率仅为 3.5%。其中调入和进口煤炭13114万吨,煤炭自给率仅为0.1%,进口和调入原油2297万吨,天然气调入量17.7亿立方米。
    (二)煤炭消费为主。煤炭在浙江终端能源消费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如工业锅炉和火力发电耗煤量大。目前,煤炭在全省能源品种消费结构中比例占到62%,尽管近年来浙江能源消费结构有所调整,但煤炭消费总量仍在高位盘整。2008年,全省煤炭消费13028 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三)能耗强度偏高。浙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大量的能源投入为主,成本代价过高。2008年,浙江年耗能5000吨以上的1311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消费4552万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用能的30.1%,占工业用能的41.3%。其中宁波临港大工业中钢铁、造纸、化工的能耗强度分别为7.6、5.2、2.4吨标煤/万元增加值,远超过全省万元GDP能耗0.78吨标准煤,以及全省重点用能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2.35吨标准煤的水平。
    (四)大气污染加重。近几年来,我省机动车保有量增长迅速,机动车废气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加重的主要因素之一。宁波2008年民用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60万辆,所产生的总碳氢、一氧化碳排放总量至少达到6.70万吨和36.64万吨。杭州预计到2010年,机动车保有量将超过169万辆,主城区和萧山、余杭两区一氧化碳排放量各将超过41万吨/年。
    (五)低碳意识薄弱。尽管低碳观念得到了许多人的赞同,但公众的低碳意识仍然显得比较薄弱,对如何具体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了解不多。要真正落到实际和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小的行动阻力和漫不经心的思想懈怠,公民的低碳意识很难真正形成。
    二、扎实推进浙江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低碳经济是第五次经济浪潮,必将给社会经济生活各个层面带来巨大变化。我省应创造条件,率先突破,积极抢占低碳经济发展先机。
    (一) 抓住机遇,尽快研究发展低碳经济的路线图
    根据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与浙江实情,浙江要把构建低碳强省作为今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结合我省“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尽早制定浙江中长期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低碳强省发展路线图,确立今后各发展阶段推进低碳发展的目标、途径和工作重点,明确一系列重点支持的优先领域和重大项目,为低碳发展提供战略导向。二是着手设立低碳经济试验区。省里可安排一些低碳经济重点开发项目,并从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倾斜。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级低碳经济试验区,这将对国家及我省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向国家多争取一些低碳经济试验和推广项目。
    (二)加强组织领导,抓紧出台相关政策
    一是成立省低碳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负责低碳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包括研究全省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研究低碳经济开发、推广、对外合作、技术引进等重大政策,组织协调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等。二是抓紧出台扶持激励政策。建议责成有关部门就发展低碳经济政策、技术、应用等问题作出专题研究,并从税收、信贷、土地、产业等方面,对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提出具体支持意见,特别是对新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给予激励政策。三是探索碳指标交易制度。用政策、经济等手段合理控制碳排放速度,尝试进行碳指标交易,逐步推行区域碳排放额度逐年递减和减排量交易制度。
    (三)着力发展低碳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优化经济结构调整。要提高“高碳”产业准入门槛,严格控制高碳排放产业的引进和进一步扩张。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突出抓好汽车、钢铁、石化、电力、造纸、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降耗,用高新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工艺,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能源利用水平,坚决淘汰高耗能产业。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优势领域,加快实施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重大项目,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和新光源。
    (四)大力发展低碳技术,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技术创新是发展低碳经济,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是重视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加快对燃煤高效发电技术、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脱碳与去碳等技术研发,力争在关键技术和关键工艺上有重大突破,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加大科技推广应用。融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快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扶持新能源、节能减排、生态环保装备制造业,努力提高关键设备国产化率,加快成熟技术和工艺的转化利用。三是加快技术引进与合作。要加强地区间、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地区和国家的技术转让,积极争取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转让的机会,实现低碳技术发展的“跨越式”进步。
    (五)加强宣传认识,推动全民参与
    低碳经济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大力宣传倡导,增强全民低碳意识。一是培养全民低碳意识。政府应带头实行节能减排,企业要强化社会责任的履行,生产出低碳节能的商品,做低碳消费的引领者;消费者从自身做起,把低碳文明的消费变成自觉行动,做低碳消费方式的推动者。二是广泛宣传教育。要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等各种媒介,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形成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三是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节能、减排、降耗、适度的消费观念,适当控制私家车数量,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大力推广节能家电、保温住宅,倡导居民使用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