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1年两会专题
我的位置:主页  > 专题栏目 > 2011年两会专题
[联谊报]谋科学发展大计 献富民惠民善策
——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议政选萃(之一)
发布时间:2011-02-16 08:53:45
  |  
作者:

    关键词:转型升级
    段会龙: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着眼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目前,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市场需求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制约因素。建议:在我省“十二五”规划正式形成的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一核心环节,进一步开展各种形式的调研、分析和论证,切实做到科学谋划,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并在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进行突破,实现产业跃升,防止一哄而上。
    郑吉昌:要重视高校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要转型到高新技术为主的发展模式上,就必须强调高校的支撑作用。
    季志海:在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的今天,我国的一些外贸商品价格便宜,很受老外欢迎,但是到了市场饱和的时候,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企业要在产品质量上提高,政府也要在技术研究上支持。
    罗卫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转型升级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我认为,我国在三产方面与国外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从体制、机制方面创新,从政策上取得突破,加大政府投入,大力发展社会事业,通过挖掘和提升,缩小与国外在三产占比上的差距。其次,在产业内的转型升级中,要克服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四大”建设既要注重大,更要注重科技与人才两大要素,通过相互结合,把青山湖科技城建设成创新要素的集聚地。第三,企业的转型升级,要通过市场导向和创新能力的双轮驱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品牌战略、成果转化战略和人才战略,推进管理创新和人力资源要素的转型。
    刘伟文:转型升级,要依据浙江的优势和特点,因势发展。在一产方面,因农业产品自给率下降而导致的农产品流通业发达,增加了大量的农产品经纪人,要扩大农产品的流通性。在二产方面,因工业产业板块转移不可逆转,所以要扩大客户的信息交易,巩固客户群,扩大集群效应。在三产方面要大力发展流通业,降低生活成本,服务业的发展一定要专业化。具体的途径为:强化科技服务业,发展科技成果网上交易,实现资本与人才对接;强化电子商务业的发展;强化创意创业,巩固产业凝聚力,延伸上下游业态;强化配套服务业,使三个产业互为连接。
    邵霞飞:理念的转变很重要。一是有了高科技不一定就能完成转型升级,而要综合考虑就业、民生等因素。二是高校、科研院所人才资源没有很好地与制造业接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三是政府也要实现自身观念的转型,要服务企业。四是传统产业也要转型升级。
    鲍小瓯:“转型升级”的主体是企业,政府不能包办,特别是对广大的民营企业,操之过急,反而事情做不好。政府的任务主要是将“转型升级”的软、硬环境创造好,让参与“转型升级”企业得到利益,这样才能使企业家愿意尽早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张童生:15年前的浙江轴承产业,呈现“低、小、散”等特点。当前,“人本”、“万向”、“天马”系省内最大三家制造商,但关系国家战略发展的发电机、核电站、高铁轴承等15项关键轴承技术还几乎全部依赖国外进口。我们碰到了体制层面的问题,一些后来居上的企业没能获得生产许可。建议要开放产业,配套相关政策,促进轴承战略性技术的进步发展。
    戴寅寅:建议相关部门能关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未来信息浪潮带来的窗口机遇期,积极引导相关科研部门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业务培养、业务模式探索,抓住新技术革命变革期的历史机遇,把移动云计算产业作为一个新的增长极,发挥其乘数效应。
    詹洪良:要培育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有序发展、良性发展。政府一倡导就一哄而上,会造成恶性、无序竞争,进而造成产品质量低劣,带来资金资源的极大浪费。如果没有掌握相关核心技术,盲目上马会也把“技术密集产业”变成传统的低附加值产业。
    严晓浪:“十二五”期间应大力发展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产业是新兴信息技术的灵魂,集成电路产业是新兴信息技术的核心。要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发掘、培养和引进具有潜力的中青年科技专家及团队。目前科协推进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孙新耀:近年来,我省在科技投入方面与江苏省的差距越拉越大,浙江要发展,科技、教育必须优先考虑。“十二五”规划中明确以科技强省、教育强省和人才强省为目标,关键在于落实,要做到大投入、真实施,从思想上、政策上、行动上做到科技、教育和人才优先,并坚持不懈的长抓下去。

  关键词:节能减排
    陈茜:“节能减排”中的“减排”只是用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手段,是一定阶段的权宜之计,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调整能源结构。
    陈幼荣:做好节能减排工作:一要有系统性,从政策上、组织上形成完整体系。二要常态化,每年、每个行业如何去做,要有具体的指标来要求。三要有明确目标,将节能减排目标分级落实到位。四要以保障民生为前提,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目标,并把保障民生的指标预留出来。
    董悦:省里的能耗等约束性指标,除按县市的GDP总量以及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额度外,一定要兼顾区域发展阶段、产业类型以及该企业在行业中的节能水平和能耗要求,对具有全国乃至全球竞争力的,仍要扶持,不能用万元GDP能耗一刀切,否则会不利于提升浙江产业与区域竞争力。
    吴国潮:能源资源利用方面,“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很重要。浙江缺少资源,但市场也是资源。用浙江的市场和资源省的资源去合作,可以走得很远。最近,省委、省政府在新疆等地开拓新的能源市场,力求扭转省内天然气能源困境。如现在设想在新疆开发3000~5000万吨的煤矿,然后规划加工成1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并在上游建立“煤换气”站,把当地的煤变成气后送到浙江。
    徐一鸣:在现代社会,可供能源跟不上城市发展需求的问题日益凸显。国家出台了许多规定,对新建筑节能减排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还有大量未达到国家标准的老建筑。建议政府制定推进现有公共建筑(如宾馆、医院等)节能改造计划,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出台节能改造鼓励政策(如税费减免、财政补贴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禁止质量较好的建筑随意拆除。

  关键词:创业·人才
    林东:要致力于推进“创业群体”的转型升级,倡导海归、留学生、大学生要进入创业领域,融入经济转型升级的大军。谈三点建议:一是要打造创业成本的洼地。单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要鼓励民间有条件的工业企业开放其场地,改造成工业园,这会非常适合海归和新创业者的创业,将会大大降低成本。二是结合浙江特色,形成创业舆论的至高点。浙江已经有的较好的基础,如果可以争取类似于“海归创业大赛”、“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决赛”等大型创业赛事永久地落户杭州,将对推动浙江成为创业舆论至高点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发挥成功浙商的传、帮、带作用,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希望形成创业导师制,有更多的浙商加入创业导师团,帮助新创业者减少失败,为浙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后续的动力。
    吴静:李政道曾说过,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才能保持创新能力。我省科研政策导向存在重应用研究、重经济效益,轻基础研究情况,导致基础研究长期投入不足,研究人员积极性也受到严重影响。建议在“十二五”期间逐年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吸引一批优秀人才安心从事基础研究。
    计时鸣:人才是浙江省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建议在2011年,能够将浙江省人才培养与引进问题列入重点课题,开展“人才浙江”调研,重点调研我省高等教育布局与发展,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培养、引进和发挥作用问题。
    严晓浪:各地都认识到人才是第一资源,特别是加强了对领军人才的竞争,但要避免同层次人才的大量引进,人才引进要有梯次化。
    罗卫东:要改革,要发展,就要有人才。建议省委省政府下大决心,重新组建一所高水平的大学,为我省改革发展不断输送新的血液。
    吴海燕:要更加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一方面要激励大学生创业,拓宽大学生创业渠道,为大学生创业营造勇于创业、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鼓励大学生先就业、再创业,避免急于求成而导致创业失败,形成新的社会问题。
    鲍娴萍:建议进一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既注重科研资金、住房保障等硬件条件,更要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人才集聚效应等软条件的完善。
    卓旭光:要加大海外人才引进力度,给予政策扶持。省组织、人事和科技部门要加强人才的引进,在法国有浙江籍华侨18万,但到浙江投资的不到50%,这与政策引导有很大关系。
    张维仁:现在周边省市对人才的竞争加剧,形势严峻。人才问题需要各级有关部门加倍重视,花大力气进行系统研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多管齐下,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建议在引进人才的同时,现有的人才也要重视、珍视好,创造良好环境,更好的发挥现有人才的效用。
    蒋学基: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教育抓起,从学校抓起。适当改革高考制度,浙江能否先行一步,给特长生和偏科生一个空间,招生计划中先拿出10%比例,设置专门科目进行招考;高校学习中,允许学生有二次择科的机会,进校一年后,就意向专业进行考试,择优调配。
    俞立:政绩观影响人才引进。外地人才引进有指标,有关部门就开展得非常积极,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则被放在次要位置,不利于人才梯队的建设和培养。
    骆越峰:企业人才引进难一直是困扰民营企业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很多企业家们“成长的烦恼”,目前一些地方搞的“拉郎配”的方式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想要的效果。一方面企业的发展规划、战略和转型升级急需实用型人才的支撑;另一方面,很多专家、人才找不到“婆家”,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难以建立信任、相互匹配,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更好的途径、方式,助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胡玲玲: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需要企业家自身理念的转变、心态的调整,更要人才的支撑和政府的支持。从人才角度,企业转型升级的难度体现在:一是原来企业发展依靠的人才怎么办,是新老交替还是新老磨合?按照新《劳动法》的规定,对一些老员工解聘方面,企业的代价很大;二是人才引进难,留住人才更难。高端人才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较高,而现在许多地方子女教育、住房、医疗等软硬件环境跟不上,留住人才难上加难。

  关键词:生态浙江
    傅承新:目前我省大量的平地被开发成工业区,农村房屋分散,集镇附近的几无森林,空气和河流污染严重,浙中浙北沿海人们已不敢游泳等等,表明生态省建设任重而道远。应坚决制止在开发建设中使用良田、平地,充分利用坡地进行生态式开发。建议加强生态省建设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规划;加快海洋污染研究和治理;完善科学民主决策的程序。
    冯晓宇:“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到要着力建设生态文明,我提三点建议:一是加强生态建设,目前,在河道断面水质检测、环境保护和治理等方面还有很多矛盾,生态修复也涉及众多部门、任务非常艰巨,需要花大力气;二是对农产品准入和可追溯方面,涉及投入、实施等多方面,要出台可操作的方式方法;三是具体内容上要增加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发展等方面内容,使一产与二产、三产充分有机结合,体现地方特色,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业附加值。
    蓝丽华:虽然我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逐年提高,但是与实际效益相比,林农的补偿收入太低,只有每亩每年17元,补偿力度亟待加大。建议省委省政府大幅提高补偿标准,将补偿标准提高到每亩每年30元,为重点林区的发展生产和林农的生产生活提供更大的扶持。
    王兴国:“811”环境保护行动取得较好的成果,但是从海洋的角度来看仍不理想,排向海洋的污染物并没有减少,对海洋生物圈的破坏仍在继续,需要加强水环境的关注力度和治理力度,同时,要把水环境保护概念从“上游-下游”延伸为“上游-下游-海洋”。
    姚勇: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要充分考虑水的功能,包括饮用、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发电、航运等,要抓住重点但也不要以偏概全。要把水资源的保护放在整个自然环境的范畴中来看。内河航运作为最环保、最绿色的交通模式,应大力提倡。建议加大钱塘江中上游的航运开发,建立水利、航运、环保等部门的高层协调机制。
    陈茜:环保工作的薄弱环节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城乡差异较大,农村环保工作更为突出;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并不健全;国民素质教育中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应加强。
    刘维屏: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这两年个别地方环境污染控制有所放松,一些高污染项目又重新上马,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建议加强环境污染与身体健康关系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海洋经济
    陆国钦:省委省政府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务必多措并举,完善体制机制,加大近岸海域生态保护力度。建议:一是积极开展海洋环保基础研究,严厉控制削减陆源入海污染物。二是加快海洋生态损害补偿地方立法,顺应新一轮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强海洋监测能力建设,构建现代海洋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四是强化环境保护合作和联合依法行政,构建新型海洋环境安全体系。
    谢双成:发展海洋经济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建议把浙江海洋学院办大、办强,争取把浙江海洋学院变成浙江海洋大学,为发展我省海洋经济提供智力、科技、人才的支撑。
    黄洁明:建议在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海洋环境的保护。在具体项目的建设中,要有环境保护的超前意识,有利和不利的影响都要论证。像发展核电,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其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陈松菊:“十二五”规划中特别指出要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在这点上,我们舟山的发展潜力很大。建议将舟山建设成“海洋特区”、“海洋新区”,从传统的宁波-舟山港的思路中跳出来。舟山不是宁波的“附庸”,舟山市的深水岸线是宁波所没有的,这是舟山发展港口经济得天独厚的资源。这方面要深层次挖掘,整合力量进行调研,将舟山发展海洋经济的做法探索好,为浙江海洋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虞松波:推进舟山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部分已建深水良港码头由于受审批限制得不到有效利用。做大做强港口经济,需要加大投入,也需要整合资源,民营企业在这些方面可以大有作为。建议:一是设立港口物流发展专项基金,在资金的分配、使用上,民企与国企享有同等权利;二是在港口资源开发利用,港口设施的投资、使用、资产重组等方面,民企与国企应一视同仁;三是建议扩大舟山“粮油公共保税仓库”规模,充分发挥其保税经济优势,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
    顾耕华:打造“海洋大省”的口号要唱得更响,并不局限于舟山、宁波,杭州湾也有资源,关键是要培育相关人才和相关产业。现在节能减排讲得很多,基本上都是关注水、电、气的使用问题,但是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很浪费,像一些高校、医院的占地越来越大。建议省政府好好算算土地账,提高土地利用率。
    谢永和:“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把海洋经济发展提到很高的一个层面,我省海洋经济在GDP中的比值,同山东、广东等省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年国家确定舟山为中国海洋经济实验开发区,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发展我省的海洋经济。要培育战略性的海洋新兴产业,二要深化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三要加强浙江海洋学院的建设,培养我省的本土海洋产业人才。

  关键词:金融创新
    杨小苹:金融作为经济的核心,“十一五”期间发展很快。我省存款总量排在全国第四位,贷款排在第二位。这也引出个问题,即投入产出的效益到底怎么样?“十二五”期间,转型升级的任务是很重的。2009年,我省新增贷款9.8万亿,去年执行到年底时实际为7.95万亿。今年,“四大”建设对资金的需求旺盛,加上又是开局之年等因素,银行业的压力是很大的,如何使有限的资金获得更为有效的配置,且有力促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是个大问题,需要省政协关注。
    徐松华:当前,浙江商人向海外拓展,在农、牧、林、渔业发展余地还是很大的,呼吁省有关部门在金融贷款等方面出实招,支持浙商去海外拓展,而我们委员在资讯等方面也可以为浙商到海外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张必来:在与民营中小企业的交往中,我发现,一方面中小企业进不了银行融资;另一方面民间资本大量闲置,效率低下。建议省政府在地方金融创新方面拿出更多的招数,切实解决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第一,考虑在县、市(区)设立专门的服务中小企业的机构,由政府主导,只服务中小企业;第二,积极向中央争取试点民间借贷人制度;第三,准许民营企业建立商业金融机构;第四,打破地域限制,提升金融服务实效。
    潘长旺:目前民营企业银行贷款仍然不便利,温州很多民营企业依靠民间贷款、地下钱庄来发展,而这些民间贷款利率高、周期短,具有很大风险,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影响我省的金融安全,建议省委省政府要密切关注这一问题,改善民营企业银行贷款的不利处境,促进我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保障我省金融安全。
    周永利:要进一步做大做强我省本土金融业。一是要充分认识当前做大做强本土金融业在保障我省宏观经济整体平稳协调发展上的关键性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对金融业的支持、引导、协调和监督功能,提供强大政策和服务支撑;三是要加快建设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四是要优化和谐均衡的金融生态环境,优化金融发展结构、地区布局,提升其对经济的服务功能。
    黄兆鸽:吸储本是银行间的一项正常业务竞争,但目前违规吸储已经比较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威胁到我省金融生态的稳定。建议银监部门修改“存贷比”指标考核方式;出台政策措施促进银行加强行业自律;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违规借贷与民间借贷;鼓励银行调整贷款结构;鼓励银行创新金融服务。
    倪海鹰:我省要以金融为导向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议:一是通过大力培育发展中小企业银行、风险投资公司、加强新兴产业企业资本市场的前期培育等方式,优化资本投放。二是接轨上海各类金融和资本市场,设立优惠政策吸引金融人才落户杭州、金融企业落户浙江,建立各类金融交易或资本投资的补充平台。三是利用省政协港澳华侨委员和特邀委员的资源,将浙江经济的资本平台延伸到海外,利用当地的国际性金融专业人才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四是“引流”浙江民间资本走出浙江、走出中国,再造一个浙江经济规模。
    朱范予:农业农村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近年来,农村合作金融发展势头较好,但限制性政策比较多,削弱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能力,也降低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工作效率,使“三农”资金走了“弯路”。另外是种粮直补、库区补偿等政策性补贴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经济效益低的业务大都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承担,与商业银行相比付出和收益不对等。建议取消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限制性政策,与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提高其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周建桥:从2010年下半年起,金融机构对种养业大户、小企业的贷款规模逐渐进行控制,对这类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建议对微小企业种养殖大户贷款规模不受控制,对小企业、种养殖大户的贷款规模占本行业贷款的比例要设置一个标准,并出台风险补偿等扶持种养殖大户、小企业贷款的政策,当小企业贷款出现风险时,由财政设立的风险基金进行补偿,以提高金融机构对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

  关键词:服务管理
    赵光育:政府还没有完全转型,没有真正变成服务型政府,目前民营经济非常发达,政府确实要考虑转型,不能阻碍民营经济的发展。像去年浙江节能减排的数字上去了,但是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
    夏克栋:政府做规划设立指标是应该的,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工作要做在前面,不能为完成而完成,像去年节能减排采取限电等方式,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老百姓不理解,部分高新企业也受影响,这种事情不能再重演。同时政府的政策和措施要有连续性,这样才能真正促进社会的发展。
    王旭烽:每届政府都要搞创新,但新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好的,好才是社会发展唯一的标准。对于当前的发展速度,我们有必要静下来好好思考一下。
    许祝安:几年来,政府财政收入增长都在两位数,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都只是一位数。现在行政运行成本过高,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这个问题必须重视解决。要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收入分配的透明度。
    毛亚敏:现在喜欢搞运动式执法,长远看效果不好,要变成常态型的执法。建议“六五”普法重点放在领导干部的普法上,以尽快形成领导带头依法办事的良好风尚。
    罗孟飞: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用于政府开支的比例,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我省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如果政府将财政收入用于自身开支的比例越大,能够用来投入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的比例就越小。建议进一步减少和节约政府开支,将更多财政收入投入经济发展和民生领域。
    李有泉:从为达到节能减排指标,有关部门进行拉闸限电这个现象来看,我们政府的权力太大,作用太小,根源在于体制上的弊端和平时权力的监督不够,造成政府过度使用公共权力。
    阎震:政府要强化自身的诚信意识,说到做到。在政策和规定的制定和执行中,不能顾此失彼,不要让社会对政府的信用度产生怀疑。

  关键词:富民惠民
    张东风: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要切实维护好职工权益。首先是政府主管部门要监督企业严格依法办事、严格按程序办事;其次政府职能部门要支持工会维护职工权益的工作,只有维护了职工权益,保持了职工队伍的稳定,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戴震华:退休职工待遇的社会化问题,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要不遗余力地推进退休职工待遇社会化工作。“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是可以的,但如果“老人新人一起做”,则会形成社会难题。
    陈焕昌: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是民富的关键,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是民富的基础,健全的证券一级市场投资是民富的重要途径,合理引导对海外投资是民富的潜在增长点。建议省政府要谋划和建设好民富系列工程。
    毛正余:现在浙江更需要打出“幸福浙江”的名片。创业创新,最终的目的是使人民幸福,政府的工作导向要以人民幸福为目标。现在已经开始淡化GDP的政绩观,但还没有形成以幸福为目标的绩效体系,对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政协也要更加关注。
    吴华生:现在国富了,但是民并不富。我认为,造成国强民不富与税收关联很大,我国的税收在世界上是居法国之后的第二位。在扩大内需的形势下,如果民不富则购买力不强,扩大内需也就不能实现了。要让百姓的收入好起来,中央和地方要改革税收政策,缩小财政增长与城乡居民增长的差距,期望政协在政府税收、行政收费等环节上体现影响、制约作用。
    俞剑明: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讲,去年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一个“涨”字,物价涨幅越来越高,现在老百姓对物价没底,钱在缩水,削弱了对社会和谐稳定的信心。党委政府应该抱有“悠悠万事,民生为大”的宗旨,对正在加剧的通货膨胀,可能造成的叠加效应不能掉以轻心,应该把延缓通胀对民生的冲击,摆到更为突出的位置。
    周建桥:建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价格,通过发放城市居民消费券,让政府、让富人来埋单,让农民按绿色、环保要求去生产农产品。另外,要加强保障房建设,让买不起房的人有房住。这些有待政协予以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医卫改革
    赵正言:公立医院改革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公立医院改革也面临一些困难,必须与外部环境的改革同时推进,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
    郑树森:要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抓好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这两头,突出解决提高医疗人员的医疗水平和待遇问题,大力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要走出去,走向国际,力争把浙江建设成为区域医疗的中心。
    张平:一是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加上“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降至30%以下”的目标;二是合理控制公立医院的规模;三是调整医院收入结构,提高医务人员劳务性收入的比重;四是推进卫生体制机制的创新和发展方式的转变。
    来茂德:我们国家推进医改处在转型时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这个目标,是非常艰巨的,这需要政府和政协做更大的努力。由于目前国情,享受这个目标,需要做到医疗卫生均衡化。大医院支援边远和基层医院的对口支援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蔡挺:目前基本药物实施补助还没有实际到位,影响了基层卫生院的正常运行;在县乡村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由于相关人员业务能力弱、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比较突出;公立医院改革涉及问题多,特别是如何充分调动临床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等方面亟待加强,建议省政府加强研究,加大投入,确保近期五项医改任务的完成。
    朱启鸿:当前基本药物由省里实行集中采购,但部分采购药品价格比市面上流通的价格还要高,并且集中采购容易形成部分企业垄断,阻碍医药产业发展,建议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采购制度,加强对基本药物采购的监督。
    方剑乔:“新农合”、慢性病、中医药事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公立医院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过度医疗问题急需进一步破解,医保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决不能比速度,必须稳步前进。
    赵霞:看病难、看病贵的主要矛盾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匀,体现在医疗机构设置不均衡。要解决这一难题,一是可以通过进一步深化医疗改革,鼓励多种资金进入医疗行业;二是进一步优化优秀医生资源分布,加快医生“多点执业”工作的进程。
    虞安林: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我认为要做到五个“坚持”:一要坚持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不间断。二要坚持老百姓少花钱甚至不花钱。三要坚持使医卫从业者经济上知足,精神上满足。保证医生行业受尊重。四是坚持政府、社会投入。维持一个医院正常运行,医院自筹90%的钱,国家只投入10%是不对的,会让医院在生存压力下看重金钱。五是坚持公立医院的建设和改革。坚持公立医院的主体地位,谨防一些私立医院以谋利取代“治病救人”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