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栏目
-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
- 聚焦2024全国两会
- 聚焦2024浙江省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
-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
- 2023全国两会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两会
- 学习贯彻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
- 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
- 2022年全国两会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 2022年省两会
- 2019年两会专题
- 2018年两会专题
- 2016年两会专题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两会专题
- 五水共治
- 2014年两会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两会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
- 2011年两会专题
-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 2010年两会专题
- 建国60周年
- 抗击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多党…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征文选…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
- 优秀会员专题
- 纪念汤元炳同志诞辰100…
-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专题…
- 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专…
- 2009年省两会专题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今日早报]“菜篮子”“米袋子”件件 关乎百姓“钱袋子”
“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民生头等大事
发布时间:2011-02-21 16:40:34
|
作者:
“菜篮子”“米袋子”件件 关乎百姓“钱袋子”
“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民生头等大事
保证基本服务性供应价格稳定
农副产品供应政府引导为主
人物:省政协常委、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副主任、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钱水土
其实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中一个经常发生的现象。
引起物价上涨的主要是跟货币有关。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物价上涨,政府也是不得已,因为任何货币政策工具必然有两面性,这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货币供应量会多,这是为了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增长放慢的问题。如果经济增长放慢,工厂大量破产倒闭,失业人口会大量增加。
从2010年开始,货币政策转向明显,11月、12月连续几次提高准备金率,还有加息政策,这些说明政府已经看到了,原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起了通货膨胀。现在已经从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或者说适度中性的货币政策,就是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除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流通环节的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等的提高,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一个原因。
国外的蔬菜价格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劳动力成本高。而我们之所以能够享受到低价格的农产品,实际上跟农民的工资低有关。
为了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首先要提高第一收入群体(农民工、农业工人等)的收入水平,他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也会带动物价上涨。
针对物价上涨,政府可以对价格进行适当的干预,但根本还是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不然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市场杠杆起不到调节作用。农副产品的供应增加了,价格自然会跌下去,如果严格控制价格,会带来市场结构的扭曲。
当前,在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预期较强的环境下,政府应保证基本的服务性供应价格稳定,像城市居民水电气的供应价格尽量要稳定,这个一涨会带动新一轮的涨价。对于其他的农副产品,政府还是引导为主,比如组织货源、增加供应,保持市场稳定,使居民有安全感。
●来自农贸市场的声音
民以食为天,稳住物价稳住“天”
□本报记者 张文华
过日子,讲究精打细算,物价一上涨,自然成了老百姓天天念叨的事。面对物价的“撑杆跳”,市民又是如何看待的,他们又在以怎样的方式,过着高物价下的小日子?
昨天,记者走进农贸市场,来到百姓身边,倾听他们的“柴米油盐”经。
价格稳定才好做生意
闸弄口农贸市场摊主老周
去年年底,真疯狂啊,姜蒜统统飙到10元一斤,现在姜跌到7.5元一斤,大蒜还是老价格。以前买的人少,就算买也买得很少,现在好点了,买的人慢慢多起来了,不过整体来说,还是贵。
其实要涨价的不是我们,是大批发商,我们哪有这本事,说涨就涨啊,那么贵别说买的人了,我们自己都慌。
说到底,我们就是靠这点菜吃饭的,最希望价格能稳定,这样才好做生意啊。最好今年物价不要再涨了。
价格越贵利润越少
新华路农贸市场卖水果的老板
5.5元一斤的苹果最好,你还是买4.8元一斤的吧,吃着不错,还实惠。
今年苹果贵,炒苹果的人发了,我们是赚不了几个钱的,价格越贵利润越少,批发价烫手。
现在一斤苹果我们最多赚两三毛,很多人都说苹果吃不起了,再涨下去,我们都要卖不起了。
不要小看苹果,苹果老百姓吃得多啊,再涨下去意见肯定大,最好不要再涨了,真要涨,涨那种吃的人少的水果吧。
最好能多几个“勾庄”
“马大嫂”范阿姨
中午有客人来,菜不够了,来补一些,现在也就买点荤菜,其他时候都不来菜场了。
我是喜欢跟一帮小姐妹拼车,去勾庄买菜,每种蔬菜都买几斤,够吃十天半个月,大家还能换着吃。不过前提是都要有空,还要有人开车。
勾庄好是好,就是太远了,要是没车没伴,还是不划算。
今年最好城东、西、南,都能有个这样的地方,大家就实惠了。
尝试网上买菜
会计郭梅
我跟别人合租的房子,除掉房租,其他的生活开销,每个月尽量控制在1500元以内,吃的用的穿的全网购,特别是有团购的那种。
最近听说杭州有人网上卖菜,我们一合计,不如菜也网上买吧,网上卖的,肯定比菜场便宜点,还省力。
物价我也不懂,不过还是觉得要靠国家政策,我们个人力量,还是太渺小了。
从老家带东西
公务员宁女士,老家建德
除了下馆子,吃的开销非常小,爸妈经常来杭州,我也经常回家,每次都大包小包,米、肉、蔬菜、地瓜、鸡蛋……不是乡下拿来的,就是在当地买,我都半年没进菜场了。
以前总觉得从家里拿米、拿菜太背了,杭州什么没有啊,现在物价这么贵,我们又刚添了宝宝,当然能省就省,反正爸妈在乡下,种的菜、喂的鸡鸭吃不完浪费。
我算了笔账,原先什么都在杭州买,每个月开销三四千元,现在吃的基本从家里带,开销一下子跌到了2000元以内,现在差不多就买点生活用品。
我的办法大家可以学学,特别是新杭州人,老家跟杭州车程不超过2小时的。
市民周女士:希望政府能收取农产品的信息,并经常把信息传递给农民,引导农民生产,这样就有利于稳定物价,政府要起到杠杆平衡作用。
市民邵先生:希望政府能控制物价,“民以食为天”,建议在农贸市场开设一些促销店、直销店,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轻松一点。
市民付先生:政府应该牵头,在小区开一些连锁的生鲜超市,让农民生产出来的生鲜蔬菜直接与超市对接,省去过多流通环节,成本就能降低,这样既能保障产品的新鲜,也能方便群众,还能稳定物价,一举多得。
●来自热线85055555的声音
@想做龙骑士的狗:参照世界各国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物价上涨是必然的,当然目前中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很多,比如国内投资过热、流动性过剩等。在这种情形下,政府所能做的是适当控制物价,但最根本的还是要让工资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相匹配,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成果,此外政府也应扩大福利范畴,扩大低收入保障范围。
@我就是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帖子,有人先在美国波士顿一家超市买了一些食品,然后根据小票把价格整理出来,再到杭州一家大型超市去调查相应商品的价格。结果21种被调查物品中,有12种在中国的价格超过了美国。真是无语了。
@不用实名:物价上涨,尤其是农产品涨,关键是谁受益。如果是农民受益,那涨点就涨点吧,但如果利润到了流通领域,那政府就应该采取措施。
@向死亡下跪:社会在发展,但我们的可支配收入却在无形中大大缩水,可悲。坚决抑制物价。
●来自今日早报微博的声音
今天聊的“微话题”——
孩子入托,如何摆脱“难”与“贵”
“金猪宝宝”来啦,“奥运宝宝”来啦!一时间,上幼儿园成了比考大学还难的事,让家长们心烦意乱,手足无措。目前,杭州已经出台了幼儿园新规划和各项优惠举措,力争三年内解决入托难。
针对孩子的“入托难”,“入园贵”问题,读者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通过以下4种方式参与话题讨论。
参与方式:
登录本报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jrzb;本报搜狐微博:http:/t.sohu.com/u/32992156。
您也可通过短信留言: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用户也可以编辑短信:BL+内容发送至1069006017039早报搜狐微博特服号,进行留言。
另可拨打早报热线:0571—85055555,发表看法。
(我们将把读者的精彩留言选登在第二天的早报上。当天我们还会选出5位热心读者,送出5份奖品。)
“省两会”代表、委员热议民生头等大事
保证基本服务性供应价格稳定
农副产品供应政府引导为主
人物:省政协常委、农业与农村工作委副主任、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钱水土
其实物价上涨、通货膨胀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增长中一个经常发生的现象。
引起物价上涨的主要是跟货币有关。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物价上涨,政府也是不得已,因为任何货币政策工具必然有两面性,这就是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货币供应量会多,这是为了解决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增长放慢的问题。如果经济增长放慢,工厂大量破产倒闭,失业人口会大量增加。
从2010年开始,货币政策转向明显,11月、12月连续几次提高准备金率,还有加息政策,这些说明政府已经看到了,原来宽松的货币政策,引起了通货膨胀。现在已经从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的,或者说适度中性的货币政策,就是为了解决通货膨胀问题。
除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流通环节的运输成本、劳动力成本、生产成本等的提高,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一个原因。
国外的蔬菜价格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劳动力成本高。而我们之所以能够享受到低价格的农产品,实际上跟农民的工资低有关。
为了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首先要提高第一收入群体(农民工、农业工人等)的收入水平,他们的收入水平提高也会带动物价上涨。
针对物价上涨,政府可以对价格进行适当的干预,但根本还是需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要不然会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市场杠杆起不到调节作用。农副产品的供应增加了,价格自然会跌下去,如果严格控制价格,会带来市场结构的扭曲。
当前,在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预期较强的环境下,政府应保证基本的服务性供应价格稳定,像城市居民水电气的供应价格尽量要稳定,这个一涨会带动新一轮的涨价。对于其他的农副产品,政府还是引导为主,比如组织货源、增加供应,保持市场稳定,使居民有安全感。
●来自农贸市场的声音
民以食为天,稳住物价稳住“天”
□本报记者 张文华
过日子,讲究精打细算,物价一上涨,自然成了老百姓天天念叨的事。面对物价的“撑杆跳”,市民又是如何看待的,他们又在以怎样的方式,过着高物价下的小日子?
昨天,记者走进农贸市场,来到百姓身边,倾听他们的“柴米油盐”经。
价格稳定才好做生意
闸弄口农贸市场摊主老周
去年年底,真疯狂啊,姜蒜统统飙到10元一斤,现在姜跌到7.5元一斤,大蒜还是老价格。以前买的人少,就算买也买得很少,现在好点了,买的人慢慢多起来了,不过整体来说,还是贵。
其实要涨价的不是我们,是大批发商,我们哪有这本事,说涨就涨啊,那么贵别说买的人了,我们自己都慌。
说到底,我们就是靠这点菜吃饭的,最希望价格能稳定,这样才好做生意啊。最好今年物价不要再涨了。
价格越贵利润越少
新华路农贸市场卖水果的老板
5.5元一斤的苹果最好,你还是买4.8元一斤的吧,吃着不错,还实惠。
今年苹果贵,炒苹果的人发了,我们是赚不了几个钱的,价格越贵利润越少,批发价烫手。
现在一斤苹果我们最多赚两三毛,很多人都说苹果吃不起了,再涨下去,我们都要卖不起了。
不要小看苹果,苹果老百姓吃得多啊,再涨下去意见肯定大,最好不要再涨了,真要涨,涨那种吃的人少的水果吧。
最好能多几个“勾庄”
“马大嫂”范阿姨
中午有客人来,菜不够了,来补一些,现在也就买点荤菜,其他时候都不来菜场了。
我是喜欢跟一帮小姐妹拼车,去勾庄买菜,每种蔬菜都买几斤,够吃十天半个月,大家还能换着吃。不过前提是都要有空,还要有人开车。
勾庄好是好,就是太远了,要是没车没伴,还是不划算。
今年最好城东、西、南,都能有个这样的地方,大家就实惠了。
尝试网上买菜
会计郭梅
我跟别人合租的房子,除掉房租,其他的生活开销,每个月尽量控制在1500元以内,吃的用的穿的全网购,特别是有团购的那种。
最近听说杭州有人网上卖菜,我们一合计,不如菜也网上买吧,网上卖的,肯定比菜场便宜点,还省力。
物价我也不懂,不过还是觉得要靠国家政策,我们个人力量,还是太渺小了。
从老家带东西
公务员宁女士,老家建德
除了下馆子,吃的开销非常小,爸妈经常来杭州,我也经常回家,每次都大包小包,米、肉、蔬菜、地瓜、鸡蛋……不是乡下拿来的,就是在当地买,我都半年没进菜场了。
以前总觉得从家里拿米、拿菜太背了,杭州什么没有啊,现在物价这么贵,我们又刚添了宝宝,当然能省就省,反正爸妈在乡下,种的菜、喂的鸡鸭吃不完浪费。
我算了笔账,原先什么都在杭州买,每个月开销三四千元,现在吃的基本从家里带,开销一下子跌到了2000元以内,现在差不多就买点生活用品。
我的办法大家可以学学,特别是新杭州人,老家跟杭州车程不超过2小时的。
市民周女士:希望政府能收取农产品的信息,并经常把信息传递给农民,引导农民生产,这样就有利于稳定物价,政府要起到杠杆平衡作用。
市民邵先生:希望政府能控制物价,“民以食为天”,建议在农贸市场开设一些促销店、直销店,让老百姓的菜篮子拎得轻松一点。
市民付先生:政府应该牵头,在小区开一些连锁的生鲜超市,让农民生产出来的生鲜蔬菜直接与超市对接,省去过多流通环节,成本就能降低,这样既能保障产品的新鲜,也能方便群众,还能稳定物价,一举多得。
●来自热线85055555的声音
@想做龙骑士的狗:参照世界各国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物价上涨是必然的,当然目前中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很多,比如国内投资过热、流动性过剩等。在这种情形下,政府所能做的是适当控制物价,但最根本的还是要让工资增长速度和经济发展相匹配,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成果,此外政府也应扩大福利范畴,扩大低收入保障范围。
@我就是我:前段时间看到一个帖子,有人先在美国波士顿一家超市买了一些食品,然后根据小票把价格整理出来,再到杭州一家大型超市去调查相应商品的价格。结果21种被调查物品中,有12种在中国的价格超过了美国。真是无语了。
@不用实名:物价上涨,尤其是农产品涨,关键是谁受益。如果是农民受益,那涨点就涨点吧,但如果利润到了流通领域,那政府就应该采取措施。
@向死亡下跪:社会在发展,但我们的可支配收入却在无形中大大缩水,可悲。坚决抑制物价。
●来自今日早报微博的声音
今天聊的“微话题”——
孩子入托,如何摆脱“难”与“贵”
“金猪宝宝”来啦,“奥运宝宝”来啦!一时间,上幼儿园成了比考大学还难的事,让家长们心烦意乱,手足无措。目前,杭州已经出台了幼儿园新规划和各项优惠举措,力争三年内解决入托难。
针对孩子的“入托难”,“入园贵”问题,读者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可通过以下4种方式参与话题讨论。
参与方式:
登录本报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jrzb;本报搜狐微博:http:/t.sohu.com/u/32992156。
您也可通过短信留言:中国移动、联通、电信用户也可以编辑短信:BL+内容发送至1069006017039早报搜狐微博特服号,进行留言。
另可拨打早报热线:0571—85055555,发表看法。
(我们将把读者的精彩留言选登在第二天的早报上。当天我们还会选出5位热心读者,送出5份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