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
发布时间:2011-07-01 00:00:00
  |  
作者: 车晓端

    今天,我们各民主党派在这里一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心里充满着喜庆,充满着激情,充满着感慨。
    (一)九十年的风雨兼程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执政救国强国是历史的选择
    回顾往昔,自1840年以后将近100年间,中国受到了当时资本主义列强的反复欺凌。面临中华民族空前危机,我国的仁人志士进行了一次次挽救国家危亡的努力。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到洪秀全的太平天国,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的洋务自强,到康有为、梁启超的戊戌变法,让国人一度看到了希望,然而最终却都难以摆脱失败的结局。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然而革命成果却被袁世凯窃取,走向共和的努力也宣告失败。
    自鸦片战争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英勇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微、屡遭失败,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以先进理论武装、通晓社会发展规律的坚强有力的政党,作为凝聚和组织全国革命力量的领导核心。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使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开辟了一条通向胜利的新航道。中国共产党受命于危难之际,成功完成了国家救亡的重任。建国后又领导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几经周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的潮流。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和金融危机冲击后的重大挑战面前,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拼搏,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综合实力持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民主法制不断健全,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的90年,是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繁荣和中国人民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90年;是推动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不断实现历史性进步的90年;也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90年,从单薄走向厚实,从年轻走向成熟的90年。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它最终担负起中华民族的复兴重任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
    (二)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实践证明,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在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形成和坚持过程中,包括民建在内的各民主党派作出了积极努力。1948年,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口号,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声明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公开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新民主主义路线,并积极参与了新政协的筹备和召开工作。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新中国建立以后,各民主党派的老一辈领导人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确定和贯彻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作了大量工作。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首次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同年9月,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的政治报告中正式宣布,“八字” 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应当遵循的方针。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把1982年1月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提出的“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融为一体,作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十六字”方针。这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长期团结合作中形成的政治共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民主党派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动员全体成员投入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中去。孙起孟同志是中国民主建国会的卓越领导人,1989年,他参与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993年代表民建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议,得到采纳并写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于1945年12月,六十六年来,中国民主建国会在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的实践中,与中国共产党结成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友谊,成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亲密友党,成为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是民建半个多世纪实践形成的共识。在本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成思危主席提出的“五个坚持、四种精神”,集中体现了民建对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认识。本会的优良传统是本会历史经验的积淀和升华,是我们弥足珍贵的财富,我们一定要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在传承中开拓,在开拓中创新。
    浙江是较早成立民建组织的省份之一。1950年民建中央在杭州市筹建分会,以后,温州、宁波、嘉兴、绍兴、湖州、金华等市先后成立地方组织。1955年4月26日,民建浙江省工作委员会成立。从成立之初,就在全省会员中树立 “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怀着“报国之日苦短,报国之心倍切”的心情,积极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五十六年来,全省民建各级组织在中共浙江省委和民建中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在我省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努力发挥参政党作用。
    1956年8月,民建绍兴市筹备委员会成立。1959年6月,召开第一次会员大会,产生第一届委员会,标志着民建绍兴地方组织正式成立。五十年多来,民建绍兴市委会在中共绍兴市委和民建上级组织的领导下,始终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充分发挥民建组织密切联系经济界的特色和优势,发挥组织的整体作用,切实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为推动绍兴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亲密合作,这是民建事业不断进步、取得成就的根本保证。半个多世纪多党合作的实践证明:中国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智慧的结晶,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和而不同、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项制度,既合乎时代发展潮流,又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以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最高原则,使我国政治发展既保持了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又创造了活跃奋进的民主氛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本会长期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形成的最基本、最广泛、最深刻的共识,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共同任务。我们将继续在这条路上走实、走稳、走好。
    (三)在党的培养下成长的历程给我们启示,党外干部应以“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为目标履行好职责
    我从1992年作为会友参加民建组织生活,已近20年。今天,回顾自己成长历程,除了感慨,更多的还有感激和感恩!是共产党把我从一个普通的工程师,逐步培养成为一名政治上坚定的民主党派干部,并以全国人大代表和市人大副主任的身份参政。
    我曾经二十多年从事产品设计制造和计算机金融软件开发管理等技术工作。1996年,绍兴市委组织部组织5个副局职位“双推双考”,明确参考人员必须是非中共或女同志。正是这次党组织给的机遇,我被录取为绍兴市科委副主任,使我从银行技术管理岗位走上从政之路。一年后我调任绍兴县副县长,几年后又到市计生委任行政正职,目前走上市级领导岗位将近两届。十五年来,我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组织的关心、关爱和有意识地提供的在不同岗位锻炼成长的平台。班子中任副职,我得到中共领导们的信任和帮助,任部门正职时,组织上安排了富有经验的党组书记,使我学有榜样,干有依靠。十五年来,我是在党组织和民建组织培养下,是在同志们支持下,是在前辈和领导指教下成长的。我的政治生命是党组织和民建组织给的,我决不能辜负党和民建对我的教育培养。我这一生没有理由不为党的事业、民建事业而努力工作!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年初党外人士迎春座谈会上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最鲜明的特质,是我们不断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有力保证。”今年3月,省委统战部汤部长在省社院2011年春季开学典礼上讲话中对“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诠释,对我教育颇深。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参政党主要职能,是参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基本途径,是参政党存在价值的重要体现方式。能否对执政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提出中肯的意见和积极的建议,是检验党外代表人士与执政党“同向同行”的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党外干部往往有较多社会兼职,我觉得实职和兼职都是本职工作,两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可以互动互补,有利履职。我曾经担任过多年省政协常委,后又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通过人大和政协平台,在民建组织的支持和会员们共同协作下,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责。从2007年以来,我撰写提交60件全国人大建议、议案,其中两件被列为全国人大和部门重点建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等组成调研组两次来浙江绍兴调研办理;9件提案作为省民建团体提案提交省政协大会发言或大会书面发言;提交民建会中央有关建议和调研报告24篇;撰写的社情民意被民建会中央和省委会、中央统战部和省委统战部及省政协采用66篇。这些提案、议案、调研报告和社情民意,成为我参政议政的有效载体,并得到有关方面的采纳,体现一个民主党派成员的应有价值。
    作为一名党外领导干部,深切地感受到中共各级领导对多党合作事业的高度重视,各种恳谈会、谈心会、政治协商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规范。我十分珍惜这些与中共领导面对面谈心、交流的机会,会前认真准备、会上坦诚建议,力争当好中共的诤友和挚友。
    同时我也感到在开展民主监督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还不够,有时考虑到自己党外干部的身份不愿意多发表意见。民主监督是我国政治体制内的政治行为,是民主政治的体现。目前,我国在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完善监督手段上进行了不懈努力,但在监督体系的建设上还需要一个过程,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运行机制目前还有欠缺,监督内容上事务监督和具体工作建议多;监督主体上以政协委员个人开展的监督多;监督客体上对政府常规工作的监督多。建议要加强党际监督和政治监督,加强以参政党组织名义开展的民主监督。民主监督作为参政党的基本职能之一,目的是帮助执政党加强和改善领导。我们要从“不会人亡政息”出发,从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目标出发,遵循我国政治体系的政治规则,“不以党外而自外”,当好诤友,积极开展民主监督,切实“监”到点子上,“督”到关键处,辅佐执政党永葆活力,把我们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建国之才,转化为效国之行。
    我要努力以“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为根本目标,以民建先辈“责在人先、利居众后”的座右铭要求自己,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筹处理好实职和兼职关系,甘于奉献,善于结合,使自己更好地从业务型、专业型转向综合型,切实履行好职责。

    (本文系车晓端副主委在全省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