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栏目
-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
- 聚焦2024全国两会
- 聚焦2024浙江省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
-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
- 2023全国两会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两会
- 学习贯彻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
- 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
- 2022年全国两会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 2022年省两会
- 2019年两会专题
- 2018年两会专题
- 2016年两会专题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两会专题
- 五水共治
- 2014年两会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两会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
- 2011年两会专题
-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 2010年两会专题
- 建国60周年
- 抗击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多党…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征文选…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
- 优秀会员专题
- 纪念汤元炳同志诞辰100…
-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专题…
- 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专…
- 2009年省两会专题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关于振兴我省丝绸产业的建议
黄小杭委员大会发言
发布时间:2012-01-13 13:20:59
|
作者:
我省自古以来就有“丝绸之府”之称,种桑养蚕缫丝织绸等生产活动最早出现在距今四五千年的良渚文化时期,浙江人对蚕桑丝绸有一种难以割舍的特殊情感。近年来,由于受多重因素影响,我省丝绸发展处于萎缩状态,多数企业举步维艰。虽然,丝绸业目前在全省GDP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但是它是我省传统的特色产业,更与我省的文化、传统、历史血脉相连。在崇尚自然、重视生活品质的今天,丝绸业完全可以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潜力产业。因此,振兴我省丝绸,擦亮浙江丝绸“金名片”既是历史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浙江的责任。
一、我省丝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一)产业链前端价格大起大落,影响整个产业发展。丝绸具有一个较长的产业链,从蚕茧到缫丝到织绸到印染再到服装等成品,一个环节的剧烈波动都会对整个产业造成剧烈影响。生丝的价格先从17万/吨涨到到30万/吨,跌到20万/吨后又迅速暴涨到43万/吨,接着又跌至33万/吨。蚕茧一般一年只有春秋两季可收蚕茧,春季收的“高价茧”,夏季要卖“低价丝”,出现“茧丝倒挂”。丝价暴涨暴跌,业者摸不透行情,客户不敢下单,厂家有单不敢接。前期买了高价丝的厂家为降低损失,有的以低端丝冒充高端丝生产,或掺杂其他原料冒充全真丝,行业信誉受挫。
(二)产品多元化开发、印染、设计等能力落后,导致产品附加值远低于国外产品。目前,浙江丝绸企业的生产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无几,但在丝绸产品多元化开发、印染、设计、款式、后整理技术上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丝绸产品的款式普遍沿袭传统,缺乏时尚元素。这些差距使浙江丝绸产品停留在低端价位上,价格与国外相差数倍或几十倍之巨。
(三)贴牌生产或有品牌无创新。我省丝绸业虽然有 “万事利”、“丝绸之路”等品牌,但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停留在“加工经济”上,造成我省丝绸企业多是贴牌生产或有品牌无知名度的现状,至今浙江仍无一个国际上叫的响的品牌。
(四)国内市场开拓乏力,市场管理欠缺。国外市场,中国丝绸的占有量已经达到70%以上,浙江丝绸出口量为全国第一。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国外市场的空间已经不大,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是必然之路。然而,浙江丝绸企业原来多是做出口,内销缺乏经验和手段,普遍表现在等客户上门,而不是做宣传、创品牌、进卖场。市场管理欠缺,导致市场上50元一件和500元一件的衣服都标明全真丝,顾客真假难辨,影响消费欲望。
二、振兴我省丝绸产业的建议
振兴浙江丝绸,除了市场主体的自觉意识,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管理、引导至关重要。
(一)积极推进丝绸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是我省丝绸业适应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趋势。
(1)发展丝绸产品新领域,开拓国内市场。我国人均丝绸消费量不到0.25米,消费市场前景广阔。要发展新的丝绸产品,打破丝绸就是服装面料的传统观念。部分大的丝绸企业勇于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如“丝绸之路”的家纺产品、“万事利”的丝绸礼品和室内装饰等。
(2)要坚持走高端路线。在丝绸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丝绸始终代表着高贵、富有、健康、美丽,有着“纤维皇后”的美誉。低端、同质化的竞争,对丝绸产业发展是没有前途的,必然会导致丝绸产品的贬值,砸掉“浙江丝绸”这个金字招牌。要通过技术、设计、品牌、产品领域拓展等手段,提高丝绸产品的档次、附加值,走高档、精品之路,才能振兴丝绸产业。
(3)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合并重组,形成大集团。要树立品牌第一的理念,已经较为成熟的品牌,鼓励合并重组,通过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主导产业,逐步打造成世界名牌。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丝绸产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我省的丝绸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自身缺乏科技创新能力,需要政府牵头,通过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的方式,研究开发与引进吸收相结合,搭建丝绸产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解决产业内部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二)加强行业管理,积极引导、扶持丝绸产业发展
振兴浙江丝绸,关键要有一个科学的振兴发展规划,出台目标措施及具体实施办法。
(1)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丝绸文化、丝绸历史、丝绸与中国、浙江千丝万缕的关系,“唤醒”国人心中沉睡的“丝绸情结”。
(2)维护产业链健康运行。一是鼓励企业做长产业链。如“丝绸之路”已在广西、四川建立了蚕桑基地,有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可以不受产业链前端剧烈波动的影响。对于中小丝绸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抱团以订单的形式延长产业链,减轻产业链波动对企业的影响。二是向国家相关部门建议加大国家茧丝绸储备仓库的储备量,增强调控力量,防治产业链前端价格大起大落。
(3)明确管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现在丝绸产业的经济贡献力远弱于其它纺织品,管理也不到位。应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能部门,加强对丝绸市场的监督、管理和服务,营造一个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
(4)实施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丝绸产业现在的盈利能力弱,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做强做精。
(5)保留部分蚕桑基地。随着“东桑西移”的推进,我省蚕桑基地大都转移,仅在淳安、丽水还有部分较大的蚕桑基地。假如蚕桑基地完全转移到省外,则会受制于人,造成被动,应保留一部分。
(6)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同会员企业联系密切,情况熟悉,要发挥协会稳定市场、产品营销、融资担保、企业维权、行业自律等方面作用。同时,在制定振兴丝绸规划时,应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发言人:民建界,金华市副市长、民建省委会副主委)
一、我省丝绸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一)产业链前端价格大起大落,影响整个产业发展。丝绸具有一个较长的产业链,从蚕茧到缫丝到织绸到印染再到服装等成品,一个环节的剧烈波动都会对整个产业造成剧烈影响。生丝的价格先从17万/吨涨到到30万/吨,跌到20万/吨后又迅速暴涨到43万/吨,接着又跌至33万/吨。蚕茧一般一年只有春秋两季可收蚕茧,春季收的“高价茧”,夏季要卖“低价丝”,出现“茧丝倒挂”。丝价暴涨暴跌,业者摸不透行情,客户不敢下单,厂家有单不敢接。前期买了高价丝的厂家为降低损失,有的以低端丝冒充高端丝生产,或掺杂其他原料冒充全真丝,行业信誉受挫。
(二)产品多元化开发、印染、设计等能力落后,导致产品附加值远低于国外产品。目前,浙江丝绸企业的生产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无几,但在丝绸产品多元化开发、印染、设计、款式、后整理技术上等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丝绸产品的款式普遍沿袭传统,缺乏时尚元素。这些差距使浙江丝绸产品停留在低端价位上,价格与国外相差数倍或几十倍之巨。
(三)贴牌生产或有品牌无创新。我省丝绸业虽然有 “万事利”、“丝绸之路”等品牌,但大多数中小企业仍然停留在“加工经济”上,造成我省丝绸企业多是贴牌生产或有品牌无知名度的现状,至今浙江仍无一个国际上叫的响的品牌。
(四)国内市场开拓乏力,市场管理欠缺。国外市场,中国丝绸的占有量已经达到70%以上,浙江丝绸出口量为全国第一。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国外市场的空间已经不大,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是必然之路。然而,浙江丝绸企业原来多是做出口,内销缺乏经验和手段,普遍表现在等客户上门,而不是做宣传、创品牌、进卖场。市场管理欠缺,导致市场上50元一件和500元一件的衣服都标明全真丝,顾客真假难辨,影响消费欲望。
二、振兴我省丝绸产业的建议
振兴浙江丝绸,除了市场主体的自觉意识,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管理、引导至关重要。
(一)积极推进丝绸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是我省丝绸业适应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趋势。
(1)发展丝绸产品新领域,开拓国内市场。我国人均丝绸消费量不到0.25米,消费市场前景广阔。要发展新的丝绸产品,打破丝绸就是服装面料的传统观念。部分大的丝绸企业勇于尝试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如“丝绸之路”的家纺产品、“万事利”的丝绸礼品和室内装饰等。
(2)要坚持走高端路线。在丝绸深厚的文化底蕴中,丝绸始终代表着高贵、富有、健康、美丽,有着“纤维皇后”的美誉。低端、同质化的竞争,对丝绸产业发展是没有前途的,必然会导致丝绸产品的贬值,砸掉“浙江丝绸”这个金字招牌。要通过技术、设计、品牌、产品领域拓展等手段,提高丝绸产品的档次、附加值,走高档、精品之路,才能振兴丝绸产业。
(3)实施品牌战略,鼓励合并重组,形成大集团。要树立品牌第一的理念,已经较为成熟的品牌,鼓励合并重组,通过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主导产业,逐步打造成世界名牌。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搭建丝绸产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我省的丝绸企业大都是中小企业,自身缺乏科技创新能力,需要政府牵头,通过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合作的方式,研究开发与引进吸收相结合,搭建丝绸产业科技创新公共平台,解决产业内部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
(二)加强行业管理,积极引导、扶持丝绸产业发展
振兴浙江丝绸,关键要有一个科学的振兴发展规划,出台目标措施及具体实施办法。
(1)加大宣传力度。宣传丝绸文化、丝绸历史、丝绸与中国、浙江千丝万缕的关系,“唤醒”国人心中沉睡的“丝绸情结”。
(2)维护产业链健康运行。一是鼓励企业做长产业链。如“丝绸之路”已在广西、四川建立了蚕桑基地,有了从原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可以不受产业链前端剧烈波动的影响。对于中小丝绸企业,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抱团以订单的形式延长产业链,减轻产业链波动对企业的影响。二是向国家相关部门建议加大国家茧丝绸储备仓库的储备量,增强调控力量,防治产业链前端价格大起大落。
(3)明确管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现在丝绸产业的经济贡献力远弱于其它纺织品,管理也不到位。应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能部门,加强对丝绸市场的监督、管理和服务,营造一个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
(4)实施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丝绸产业现在的盈利能力弱,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产业做强做精。
(5)保留部分蚕桑基地。随着“东桑西移”的推进,我省蚕桑基地大都转移,仅在淳安、丽水还有部分较大的蚕桑基地。假如蚕桑基地完全转移到省外,则会受制于人,造成被动,应保留一部分。
(6)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同会员企业联系密切,情况熟悉,要发挥协会稳定市场、产品营销、融资担保、企业维权、行业自律等方面作用。同时,在制定振兴丝绸规划时,应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发言人:民建界,金华市副市长、民建省委会副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