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2年两会专题
我的位置:主页  > 专题栏目 > 2012年两会专题
徐海荣委员:在伯克利讲堂上宣讲中国文化
发布时间:2012-01-14 00:00:00
  |  
作者: 本报记者 郑锐
元月6日,杭州,西湖文化广场。
  时隔两年,再一次走进省政协委员、杭州出版集团董事长徐海荣的办公室。依旧是满屋的书籍,依旧是素雅的装扮,依旧是慷慨健谈;不同的是,办公室里多了一张折叠床。
  “徐总,搬了新的办公室气派多了,怎么放张床在这里,有煞风景啊。”一句调侃,引出了一段新故事。“最近要帮美国加州伯克利学区的学校编写中文系列教材,实在太忙,有时候索性就不回家了。这不,明天就要赶去北京汇报工作。”徐海荣看似几分倦态的脸上,立马来了精神。
  美国西部时间2011年6月2日至7月12日,徐海荣应邀在伯克利大学赫斯特纪念馆举行“中国文化的特质与价值”系列课程,包括中国的政治文化、企业文化、饮食文化、风俗文化、礼仪文化、服饰文化、收藏文化、书画文化、建筑文化、城市文化、乡村文化、哲学文化等,内容琳琅满目,旨在全景式地向美国精英学子介绍中国文化,并向社会公众开放。其间,累计有近2000人次前来听课,听众除了伯克利大学的美国本土学生和来自欧洲、亚洲的国际学生外,还有伯克利的汉学家、多个学科的知名教授和多个国籍的访问学者,也有当地社会知名人士赶来参加。
  “现在,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的时机已经到来。”徐海荣说,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在不断地了解世界,现在,更需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但作为一个出版人,出国讲学困难重重。“我要出去,有一些人不太理解,说你不好好做出版,搞这个东西干什么?其实这与出版也有很大关系。传统出版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受到很大冲击,急需改革。我们祖先积淀的几千年文化,应该成为现代出版的重要资源。文化是创造灵魂的基石,我坚信出版和教育是血肉相连的,从文化出版到文化教育,再从文化教育回归到文化出版,是一条文化和出版双赢的路径。”他兴奋地说。
  谈及伯克利之行的感受,徐海荣显得十分淡定。“真正的文化走出去,是要把中华文化的理念、价值观、思想观输出去,真正融入他们的心灵。因此我很看重培养西方新生一代的中国文化情结,一旦他们成为有能力决定美国走向的精英人物时,中国情结就有可能成为他们内心价值判断的重要构成。”
  “伯克利大学曾培养出4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有幸在这里系统全面讲授中国文化,我深以此为自豪。”他的话掷地有声,豪气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