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3年两会专题
我的位置:主页  > 专题栏目 > 2013年两会专题
[个人提案]加快发展高端特种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与技术的政策建议
发布时间:2013-01-30 00:00:00
  |  
作者:

    一、我省船舶产业技术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虽然我省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活跃的民营机制成功地抓住了上一轮增长中的发展机遇,成为我国造船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区域之一,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滞后性影响的加深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压力,由于高附加值产品设计和建造技术簿弱、产品单一、船舶配套率低等问题凸显,原来以普通船型为主、以低端技术和低价竞争为特征的发展道路已难以为继。首先,全球供求矛盾突出,市场竞争越加激烈。国际主要预测机构分析,未来5-10年船舶市场年需求约为(4000—8000)×104GT(载重吨),而全球造船能力已超过1亿GT。对我省114家规上企业调查,满负荷开工与停工都在20家左右,其余为半开工。过去的两年,我省船舶企业持有订单量、产值连续以20-30%的速度同比递减,一半左右的企业面临破产。其次,面临国际造船新规定考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船级社协会等不断推出一系列的海事公约和规则,如船舶温室气体减排(EEDI)等。面对新规,我省船企面临生存考验,而核心问题是我省船舶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现有企业创新体系也多以生产设计为主,85%以上的船企需要依赖专业设计机构为企业生产设计服务,专业技术人才更加缺乏。三是船市需求发生变化,成本资金等成为瓶颈。目前,国际市场对节能环保型船舶、高技术船舶、特种船舶更为看好,海洋工程装备市场相对兴旺,能够满足国际造船新规的三大主流船型(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升级换代产品、专业工作船舶、船舶配套产品,以及邮轮、游艇等也得到青睐。目前我省船企还面临着人民币升值、贷款利率高、人力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波动和订单荒、借钱荒、用工荒等问题的困扰。一些金融机构对造船业不敢放贷,政府有关部门在税费以及资金、项目、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及持续性也不够,更多的是难以到位、兑现。四是配套设备滞后,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研发力量。目前我省船舶配套设备(动力设备、甲板设备、舱室机械、舱室机械、通讯导航、内装修等,其中动力设备发动机是船舶的“心脏”)制造能力严重滞后于造船业的发展。不仅发动机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发动机零部件也不能做到完全国际化。只有内装修中的扶梯、锚链、救生艇、把手等器件能生产,甲板设备主要靠进口(包括技术合作),通讯导航绝大部分要进口装船,舱室机械国产化也只有30%。船舶配套设备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研发能力不强,规模化生产难以形成。船用发动机开发一种机型至少需要3年,大规模商业推广实现效益需要近10年,相应的科研投入至省上亿元,一般船企是无力承担的。
    二、加快发展高端特种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及技术对策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上下游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持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省要抓住将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纳入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和《全国海洋经济“十二五”规划》有关海洋船舶工业发展重点的有利时机,把提升高新技术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船舶配套设备研发能力、突破关键技术列为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的目标,用创新引领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大幅度提升产品开发设计能力、制造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优势。
    1、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定位。要以建成船舶强省和海工装备制造大省为目标,坚持“理清关系、突出重点、创新引领、核心高端、全面支撑”的原则,明确主攻方向、突破技术瓶颈、优化空间布局、调整产品结构、打造品牌优势、延伸技术链和价值链,努力把我省建成高端技术、高附加值特种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基地、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大型船舶修理基地和船舶及相关产品交易基地。为此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三大主力船型及其与高端特种船的关系。在不放弃一般散货、油船等船型、加大集装箱船的承接与研发力度并进行升级换代的同时,要千方百计拓展高端特种船舶市场;二是船舶市场与海工市场的关系。以海工辅助装备为主攻方向、优化海工装备基础发展条件,通过引进与合作逐步扩大海工辅助船市场份额,切实找到一条切合我省实际的海工发展之路。同时积极拓展邮轮、游艇以及专业工作船舶市场;三是船舶配套装备制造与造船业发展的关系。通过海外引进与军工和央企合作等途径,力争在船用动力设备零部件、舱室机械、通讯导航、高端内装修设备以及系统集成等方面有所突破。
    2、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创新支撑。如何切实有效改变我省船舶行业综合竞争力不足、改变行业产品结构单一、提高产品质量性能、实现产品差异化竞争、抢占双高产品市场领域,无一都离不开产品的研发设计,而加大前期研发投入是关键。建议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相关科研经费(可考虑设立专门扶持基金形式),根据市场需求特点和要求,支持有能力的企业和科研院所进行重点项目攻关。也可由政府拨款或由企业和政府共同出资组建产、学、研一体化研究架构,建成以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为特色、以发展高科技为先导、对相关产业有强劲的辐射功能和经济拉动作用的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基地。还要引导和扶持骨干企业建设国家级的船舶、海洋工程以及船用设备等研发实验中心,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支持船舶工业与钢铁、航运、石油石化等上下游产业共同组建研发机构。同时,建立一个具有综合性、开放式和可持续发展的面向全行业的基础研发平台,并与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数字化设计平台、船检系统、数字化造船建造系统和管理系统等对接。实现行业内软件资源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的真正共享。
    3、优化产业布局,促进行业重组。船舶工业是规模效应明显的行业,产业组织结构分散不利于竞争力的提升。应充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积极引导行业兼并重组,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资源闲置企业。采用产能等量置换、整合造船岸线资源等方式扩大高端产品制造能力,培育国际一流大型企业集团,同时鼓励中小型造船企业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重点支持其发展特种船舶、内河船舶制造,以及面向骨干企业的专业化中间产品制造。要根据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总体布局,围绕宁波舟山海工装备产业基地、杭州嘉兴游艇产业基地、宁波动力配套基地、杭州动力传动配套基地以及培育船用模具、轴承、泵阀等配套基地,形成“一中心、二层次、多区域”的格局。加强专业化分工和资源合理配置,力求做到“深水深用、浅水浅用”。要抓住市场调整有利时机,按照“产业集聚、分工合作”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联合、兼并、重组,有选择地引进船舶配套项目,优先满足重大船舶工业项目需要,引领企业做优主流船型,加强海洋石油平台供应船、深水三用工作船、海上风机安装船等的研发,实现产品更新换代。
    4、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综合协调。要落实各项税整减负免退补助政策,增加财政专项支持额度,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项目贷款、银团货款等多种模式加大对重要领域、项目和企业的信贷支持,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加大建造中船舶抵押融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更多的外汇衍生产品为造船企业避险。要进一步鼓励相关研究机构加强船舶市场的跟踪与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为争取国家相关政策或确保既有政策的持续性提供论证基础。还要重视发挥相关协会、学会的作用,着手建立包括国内外新闻发布系统、人力资源系统、技术参数系统、买卖信息系统、企业和配套信息发布系统、搜索和广告发布系统等在内的船舶行业综合性商务网络平台,使企业实现最优化的资源配置,从而大幅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和产品质量,并促进配套企业、造船企业、船东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利益共享。

    隗斌贤  民建省委会常委、浙江省科协专职副主席,科协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