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栏目
-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
- 聚焦2024全国两会
- 聚焦2024浙江省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
-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
- 2023全国两会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两会
- 学习贯彻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
- 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
- 2022年全国两会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 2022年省两会
- 2019年两会专题
- 2018年两会专题
- 2016年两会专题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两会专题
- 五水共治
- 2014年两会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两会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
- 2011年两会专题
-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 2010年两会专题
- 建国60周年
- 抗击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多党…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征文选…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
- 优秀会员专题
- 纪念汤元炳同志诞辰100…
-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专题…
- 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专…
- 2009年省两会专题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浙江日报]代表委员畅谈欠发达地区发展——绿水青山谱新篇
发布时间:2013-01-29 16:59:14
|
作者: 记者 翁浩浩
【代表委员名片】
刘建忠:省人大代表、文成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施颂勤:省人大代表、缙云县新建镇笕川村党支部书记
马梅芝:省政协委员、衢州市粮食局局长
应林翠:省政协委员、浙江绿园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报杭州1月28日讯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目标能否实现。如何让欠发达地区走上科学发展高速路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报告摘要】
扎实推进山区发展,以改善山区发展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大力支持欠发达地区提升发展能力,加大对少数民族集中区域的扶持,推动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
强基础——
畅通发展路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说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省欠发达地区的面貌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还不小,特别是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实施山区发展九大工程工作计划,支持山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说起山区发展问题,来自农村的施颂勤代表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农田水利作为农村的主要基础设施,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山区基础设施薄弱、地方财力有限,农田水利建设的困难很大。”他说,政府应重视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补助力度,促进山区农业发展。
“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对山区乡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因为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工程建设推进大受制约。”刘建忠代表举了一例,文成是我省重点欠发达县之一,通过“十一五”以来的不懈努力,内外交通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区位条件差、交通不快捷仍然是制约文成发展的最大瓶颈。这方面,需要省里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欠发达地区农村联网公路建设。
重科技——
生态出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走进海拔800多米的遂昌县高坪乡,天高云淡,山泉淙淙,500余亩原生态蔬菜基地里,番茄透着微红,装点着美丽的原野。坚持原生态种植,成为了高坪人的“金饭碗”。眼下,类似的山区实验正在遂昌全县展开,将传统农业与休闲旅游巧妙嫁接的新型“农旅合一”基地,总数突破百家,在当地唱响了一首“田园牧歌”。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效生态农业、绿色低碳制造业和生态养生等新兴产业,建设生态特色产业基地。
马梅芝委员认为,随着生态资源稀缺性的凸显、居民对生态品需求的增加、区域生态共建共享的探索,山区优先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优势逐渐显现。相对沿海地区,我省山区更需注重生态优势的发挥,进而把它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下转第三版)
(紧接第一版)为此,要把山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作为重要产业,加以重点扶持发展,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一是通过休闲农业、休闲林业、文化村落,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小流域整治等,提高旅游发展的区域带动能力。二是优先发展生态工农业。生态农业上,结合山区资源禀赋优势,突出产品的绿色化生产、管理与营销,突出专业合作社组织化水平提升,实现从数量农业向优质农业的转变。生态工业上,加强生态水业、生态农产品及竹木加工业等培育发展,特别要利用好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健全的优势,引进、培育对优质空气、水等要求度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山区经济发展新优势。
对于发展生态产业,施颂勤代表的体会很深。笕川村是省级小康示范村,眼下又被列入省级中心村培育计划,道路宽敞了,房屋漂亮了,环境更美了,而这一切,主要得益于村里的香菇交易市场。“围绕香菇市场,我们村形成了生态香菇种植、销售以及为客商提供餐饮、住宿服务的产业链。”施颂勤代表说,即使是村里的中老年妇女,也可以通过剪香菇柄来实现家门口就业。他算了一笔账:剪香菇柄一天能挣30元至40元,一年也能稳稳收入1万元钱。
多扶持——
山美民更富
欠发达地区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提高异地搬迁补助标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继续实施“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大力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重点库区发展。
刘建忠代表认为,为支持重点欠发达县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从2011年开始连续3年实施“特扶”政策,每年每县安排省财政资金2亿元,用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和增强内生动力,成为助推文成、泰顺等6个经济发展最滞后、生态保护任务最繁重、地理位置最偏远、群众生活最困难的省重点欠发达县加快发展的“强心剂”。他建议,省里进一步加大扶持重点欠发达县的力度,在3年“特扶”政策的基础上,将之作为一项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常态扶持机制加以研究完善。进一步研究财政、税收、土地等特别扶持政策,帮助欠发达地区缓解要素制约,提速开发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才匮乏。相对而言,欠发达地区更需要人才。”应林翠委员说,来料加工业是欠发达地区帮助农户增收、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致富工程”、“民心工程”。政府除了要加大政策扶持,更要加大对来料加工经纪人培养、扶持力度,把他们作为未来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来培养。通过提升经纪人的综合素质,结合政府给予的扶持政策,引导欠发达地区较为分散的来料加工逐步向集中加工转型,向块状加工基地集聚发展。
■ 链接
浙江“扶贫”大事记
2002年,实施“山海协作助推发展计划”。2003年,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2008年,实施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2011年,实施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政策;启动新一轮的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工程;积极设立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2012年,发布《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年)》。
刘建忠:省人大代表、文成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施颂勤:省人大代表、缙云县新建镇笕川村党支部书记
马梅芝:省政协委员、衢州市粮食局局长
应林翠:省政协委员、浙江绿园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报杭州1月28日讯 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目标能否实现。如何让欠发达地区走上科学发展高速路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报告摘要】
扎实推进山区发展,以改善山区发展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大力支持欠发达地区提升发展能力,加大对少数民族集中区域的扶持,推动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
强基础——
畅通发展路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说的就是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省欠发达地区的面貌已经有了很大变化,但与沿海地区相比差距还不小,特别是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制定实施山区发展九大工程工作计划,支持山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说起山区发展问题,来自农村的施颂勤代表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农田水利作为农村的主要基础设施,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山区基础设施薄弱、地方财力有限,农田水利建设的困难很大。”他说,政府应重视并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补助力度,促进山区农业发展。
“农村联网公路建设,对山区乡村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因为资金、政策等方面的因素,工程建设推进大受制约。”刘建忠代表举了一例,文成是我省重点欠发达县之一,通过“十一五”以来的不懈努力,内外交通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区位条件差、交通不快捷仍然是制约文成发展的最大瓶颈。这方面,需要省里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欠发达地区农村联网公路建设。
重科技——
生态出效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走进海拔800多米的遂昌县高坪乡,天高云淡,山泉淙淙,500余亩原生态蔬菜基地里,番茄透着微红,装点着美丽的原野。坚持原生态种植,成为了高坪人的“金饭碗”。眼下,类似的山区实验正在遂昌全县展开,将传统农业与休闲旅游巧妙嫁接的新型“农旅合一”基地,总数突破百家,在当地唱响了一首“田园牧歌”。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高效生态农业、绿色低碳制造业和生态养生等新兴产业,建设生态特色产业基地。
马梅芝委员认为,随着生态资源稀缺性的凸显、居民对生态品需求的增加、区域生态共建共享的探索,山区优先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优势逐渐显现。相对沿海地区,我省山区更需注重生态优势的发挥,进而把它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下转第三版)
(紧接第一版)为此,要把山区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作为重要产业,加以重点扶持发展,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一是通过休闲农业、休闲林业、文化村落,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小流域整治等,提高旅游发展的区域带动能力。二是优先发展生态工农业。生态农业上,结合山区资源禀赋优势,突出产品的绿色化生产、管理与营销,突出专业合作社组织化水平提升,实现从数量农业向优质农业的转变。生态工业上,加强生态水业、生态农产品及竹木加工业等培育发展,特别要利用好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健全的优势,引进、培育对优质空气、水等要求度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形成山区经济发展新优势。
对于发展生态产业,施颂勤代表的体会很深。笕川村是省级小康示范村,眼下又被列入省级中心村培育计划,道路宽敞了,房屋漂亮了,环境更美了,而这一切,主要得益于村里的香菇交易市场。“围绕香菇市场,我们村形成了生态香菇种植、销售以及为客商提供餐饮、住宿服务的产业链。”施颂勤代表说,即使是村里的中老年妇女,也可以通过剪香菇柄来实现家门口就业。他算了一笔账:剪香菇柄一天能挣30元至40元,一年也能稳稳收入1万元钱。
多扶持——
山美民更富
欠发达地区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低收入农户收入倍增计划”,提高异地搬迁补助标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继续实施“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计划”,大力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重点库区发展。
刘建忠代表认为,为支持重点欠发达县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从2011年开始连续3年实施“特扶”政策,每年每县安排省财政资金2亿元,用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民生水平和增强内生动力,成为助推文成、泰顺等6个经济发展最滞后、生态保护任务最繁重、地理位置最偏远、群众生活最困难的省重点欠发达县加快发展的“强心剂”。他建议,省里进一步加大扶持重点欠发达县的力度,在3年“特扶”政策的基础上,将之作为一项加快山区经济发展的常态扶持机制加以研究完善。进一步研究财政、税收、土地等特别扶持政策,帮助欠发达地区缓解要素制约,提速开发建设,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
“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人才匮乏。相对而言,欠发达地区更需要人才。”应林翠委员说,来料加工业是欠发达地区帮助农户增收、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致富工程”、“民心工程”。政府除了要加大政策扶持,更要加大对来料加工经纪人培养、扶持力度,把他们作为未来企业家、农村致富带头人来培养。通过提升经纪人的综合素质,结合政府给予的扶持政策,引导欠发达地区较为分散的来料加工逐步向集中加工转型,向块状加工基地集聚发展。
■ 链接
浙江“扶贫”大事记
2002年,实施“山海协作助推发展计划”。2003年,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2008年,实施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2011年,实施重点欠发达县特别扶持政策;启动新一轮的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工程;积极设立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2012年,发布《浙江省山区经济发展规划(2012-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