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栏目
- 会史大学习
-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
- 聚焦2024全国两会
- 聚焦2024浙江省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
-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
- 2023全国两会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两会
- 学习贯彻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
- 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
- 2022年全国两会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 2022年省两会
- 2019年两会专题
- 2018年两会专题
- 2016年两会专题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两会专题
- 五水共治
- 2014年两会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两会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
- 2011年两会专题
-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 2010年两会专题
- 建国60周年
- 抗击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多党…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征文选…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
- 优秀会员专题
- 纪念汤元炳同志诞辰100…
-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专题…
- 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专…
- 2009年省两会专题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联谊报]黄小杭:“四个优化”转变外贸模式
发布时间:2013-01-30 00:00:00
|
作者: 本报记者 郑锐
去年以来,由于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浙江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今年浙江对外贸易环境预计将有所改善,但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特别是从中长期来看,浙江外贸出口有可能已经进入一个相对低速平稳增长的时期,下一阶段浙江外贸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能将成为常态。为此,省政协委员、民建省委会副主委黄小杭建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浙江外贸要立足“稳中求进、转中求好”的工作基调,着眼长远,转变思路,做好结构、政策、市场、模式这“四个优化”的文章,力促外贸提质增量。
据统计,2011年,我省实现外贸出口2164亿美元,增长19.9%。但2012年增速逐步放缓,全年2245亿美元,同比增长3.8%,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1个百分点,在沿海主要出口大省(市)中出口增速低于广东、江苏列第三位。1~12月我省对欧盟出口505亿美元,同比下降9.3%,对欧盟出口持续下降,是影响我省出口低迷的主要因素。此外,宁波等传统出口大户有所下降,外资企业及国有企业出口也有所下降,这客观上造成了出口的严峻形势。今年,从国际上看,世界贸易大环境短时间内难以复苏,而从全国来看,经济企稳回升尚有一个过程。
为此,黄小杭建议,我省要着力在“四个优化”上下功夫。优化外贸结构,在市场、商品、贸易方式、外贸企业主体、进出口结构上进行科学调整;优化市场开拓方式,加快建设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发挥好我省电子商务优势,鼓励省内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鼓励引导企业自主掌握销售渠道,增强浙江产品在全球市场销售的主导权;优化政策导向,把外贸促进工作从重“量”转向“量质”并重,调整政策支持方向,加大对企业自主品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营销渠道建设等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举措的支持力度;优化贸易模式,大力支持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尽快确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强化企业对产品价值链两端的控制力,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向品牌“走出去”、企业“走出去”转变,来带动全省外贸“量”和“质”的提升,真正增强外贸效益,实现外贸模式的转变。
据统计,2011年,我省实现外贸出口2164亿美元,增长19.9%。但2012年增速逐步放缓,全年2245亿美元,同比增长3.8%,低于全国平均增速4.1个百分点,在沿海主要出口大省(市)中出口增速低于广东、江苏列第三位。1~12月我省对欧盟出口505亿美元,同比下降9.3%,对欧盟出口持续下降,是影响我省出口低迷的主要因素。此外,宁波等传统出口大户有所下降,外资企业及国有企业出口也有所下降,这客观上造成了出口的严峻形势。今年,从国际上看,世界贸易大环境短时间内难以复苏,而从全国来看,经济企稳回升尚有一个过程。
为此,黄小杭建议,我省要着力在“四个优化”上下功夫。优化外贸结构,在市场、商品、贸易方式、外贸企业主体、进出口结构上进行科学调整;优化市场开拓方式,加快建设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发挥好我省电子商务优势,鼓励省内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鼓励引导企业自主掌握销售渠道,增强浙江产品在全球市场销售的主导权;优化政策导向,把外贸促进工作从重“量”转向“量质”并重,调整政策支持方向,加大对企业自主品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和营销渠道建设等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举措的支持力度;优化贸易模式,大力支持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尽快确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强化企业对产品价值链两端的控制力,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向品牌“走出去”、企业“走出去”转变,来带动全省外贸“量”和“质”的提升,真正增强外贸效益,实现外贸模式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