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9日 星期三 10:51:13
专题栏目
- 会史大学习
-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
- 聚焦2024全国两会
- 聚焦2024浙江省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
-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
- 2023全国两会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两会
- 学习贯彻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
- 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
- 2022年全国两会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 2022年省两会
- 2019年两会专题
- 2018年两会专题
- 2016年两会专题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两会专题
- 五水共治
- 2014年两会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两会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
- 2011年两会专题
-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 2010年两会专题
- 建国60周年
- 抗击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多党…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征文选…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
- 优秀会员专题
- 纪念汤元炳同志诞辰100…
-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专题…
- 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专…
- 2009年省两会专题
专题专栏
《浙江民建》
应把农村养殖业污染治理工作放在“五水共治”的重要位置
发布时间:2014-06-24 15:17:02
|
作者:
民建会员、杭州市人大代表、建德市新世纪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志莲反映,去年年底的浙江经济工作会议上,我省正式启动了“五水共治”行动,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线图,从今年开始,计划分三步,力争在2020年前实现质变,吹响了 “五水共治”的“集结号”。
“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头,治污水是大拇指,目前农村养殖业污染对农村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建德为例,近年来,建德成为杭州地区畜禽养殖的主要产业区,仅2013年,全市就养殖了鸡禽类1700余万羽,猪、牛、羊等大型牲畜50万余头,总产值15亿元,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畜禽养殖污染却对农村的面源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期的养殖场所,将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和排放,使得周边的生活环境受到污染,特别是溪流水体和耕地土壤。这不仅影响村容村貌的改善,也影响了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与新农村建设背道而驰,还直接影响了水的质量。因此,把农村养殖污染的治理,放在行动的重要位置,是抓好行动的关键,也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农村老百姓的迫切要求和期望,为此,本人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农业主管部门要做好统筹,从政策上严格控制无序养殖。前些年村面源污染虽然开展过治理活动,对一些上规模、集中养殖的乡镇进行了全面规划,污染源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处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由于受时间和空间布局限制及利益驱动的影响,一些规模较小,分布散、乱的养殖场(户)仍大量涌现,尤其是一些利用家庭房前屋后开展散养的养殖户,既无独立的畜禽粪便堆放场所,又无处理设施,使得有些村庄周围臭气满天,污水横流,严重地污染着周边环境,污染了各支流的水体。因此,政府应切实加强规划引导,一方面,用政策鼓励新发展养殖户进行规模养殖,建好粪便处理设施,同时控制私搭乱建无序的扩大污染面,给治理带来难度;另一方面,凡集中、上规模的养殖范围,一定要建设和完善养殖区内的雨、污分离系统和配套污染物收集系统,为工厂化无害化处理提供基础。
二、积极引导农村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合理利用畜禽粪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提倡和引导畜禽养殖场户以经济联系为纽带,将畜禽粪便充分利用起来。要改变畜禽粪便直接下田入地的传统习惯做法,避免直接污染环境。畜禽粪便应经过高温发酵、灭菌除臭等无害化处理或经加工后生产生物有机肥,才能降低环境污染。因此,在农村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广使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肥,使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有消化利用的场地。走生态农业之路,把畜禽粪便变害为利,变废为宝。
三、积极扶持养殖小区和企业投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政府一方面要鼓励养殖小区必须建立养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扶持企业发展高效生物有机肥的加工生产。畜禽粪便是生物有机肥的重要原料,但由于生产生物有机肥所需要的技术条件、资金投入、市场开拓成本等要求较高等因素,生产有机肥和使用有机肥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所以当前存在着有机肥实际推广使用率不高和生产有机肥企业利润较低等实际问题。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转变扶持手段和方式,给予项目直接的以奖代补扶持,即根据企业年度生产实绩考核进行奖励性扶持,且加大奖励额度,以提高扶持绩效;也可进行贴息扶持,使农村养殖业的粪便污染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因素多,原因复杂,牵涉面广,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环境问题是大家的问题,发改、农办、农业、环保、水利、国土等应该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一方面,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从管理和监督层面建立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及其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扶持政策,强化监督管理。
“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头,治污水是大拇指,目前农村养殖业污染对农村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以建德为例,近年来,建德成为杭州地区畜禽养殖的主要产业区,仅2013年,全市就养殖了鸡禽类1700余万羽,猪、牛、羊等大型牲畜50万余头,总产值15亿元,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同时,畜禽养殖污染却对农村的面源环境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虽然经过多年的治理,但仍然存在一些短期的养殖场所,将畜禽粪便随意堆放和排放,使得周边的生活环境受到污染,特别是溪流水体和耕地土壤。这不仅影响村容村貌的改善,也影响了农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与新农村建设背道而驰,还直接影响了水的质量。因此,把农村养殖污染的治理,放在行动的重要位置,是抓好行动的关键,也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农村老百姓的迫切要求和期望,为此,本人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农业主管部门要做好统筹,从政策上严格控制无序养殖。前些年村面源污染虽然开展过治理活动,对一些上规模、集中养殖的乡镇进行了全面规划,污染源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处理,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由于受时间和空间布局限制及利益驱动的影响,一些规模较小,分布散、乱的养殖场(户)仍大量涌现,尤其是一些利用家庭房前屋后开展散养的养殖户,既无独立的畜禽粪便堆放场所,又无处理设施,使得有些村庄周围臭气满天,污水横流,严重地污染着周边环境,污染了各支流的水体。因此,政府应切实加强规划引导,一方面,用政策鼓励新发展养殖户进行规模养殖,建好粪便处理设施,同时控制私搭乱建无序的扩大污染面,给治理带来难度;另一方面,凡集中、上规模的养殖范围,一定要建设和完善养殖区内的雨、污分离系统和配套污染物收集系统,为工厂化无害化处理提供基础。
二、积极引导农村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合理利用畜禽粪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提倡和引导畜禽养殖场户以经济联系为纽带,将畜禽粪便充分利用起来。要改变畜禽粪便直接下田入地的传统习惯做法,避免直接污染环境。畜禽粪便应经过高温发酵、灭菌除臭等无害化处理或经加工后生产生物有机肥,才能降低环境污染。因此,在农村应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推广使用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后的有机肥,使养殖业产生的废弃物有消化利用的场地。走生态农业之路,把畜禽粪便变害为利,变废为宝。
三、积极扶持养殖小区和企业投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政府一方面要鼓励养殖小区必须建立养殖污染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扶持企业发展高效生物有机肥的加工生产。畜禽粪便是生物有机肥的重要原料,但由于生产生物有机肥所需要的技术条件、资金投入、市场开拓成本等要求较高等因素,生产有机肥和使用有机肥的实际情况并不理想。所以当前存在着有机肥实际推广使用率不高和生产有机肥企业利润较低等实际问题。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转变扶持手段和方式,给予项目直接的以奖代补扶持,即根据企业年度生产实绩考核进行奖励性扶持,且加大奖励额度,以提高扶持绩效;也可进行贴息扶持,使农村养殖业的粪便污染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强化监督管理。畜牧业对环境污染的因素多,原因复杂,牵涉面广,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环境问题是大家的问题,发改、农办、农业、环保、水利、国土等应该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一方面,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应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另一方面,要从管理和监督层面建立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及其污染物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制订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扶持政策,强化监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