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5年两会专题
我的位置:主页  > 专题栏目 > 2015年两会专题
[个人提案]黄小杭:关于“步行西湖”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5-01-22 12:21:38
  |  
作者:
    西湖是世界最著名的风景名胜之一。亿万年大自然运动造就了”泄湖”,千百年历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60多年来特别是“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使西湖焕发青春,10多年的奋斗西湖终于摘取“世界遗产”这一明珠中的桂冠!西湖是杭州的骄傲,也是浙江、中国的骄傲。
    按照世界遗产的要求保护好西湖,是一项永久性的大工程。西湖的保护,从总体上是成功的,在国内是领先的。从严格意义上看,现在主要问题是交通拥挤、影响环境问题。比如,景区内扩建了大量的道路,形成四通八达的行车网络,社会车辆基本畅行无阻;宾馆饭店商店茶室等有增无减,在景区办公的单位还不少,形成无数大大小小的停车场;双休日特别是节假日,景区人满为患,车满为患,道路堵塞,尾气噪音大幅增加。西湖面临着杭州外围、城区和自身等的三重大气污染威胁,使传统的“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步行舒畅”的景境遭到破坏,引起了杭州、游人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本人对西湖申遗和保护,一直关注并建言。1999年9月在《西湖何时成为世界遗产》一文中写到,“如果说,60平方公里的保护区中,西湖是心脏和身躯,湖滨是脸面,南山北山是两翼,那么我们就要治理水系,清理古道,疏散人口,清脏治乱,绿化地面,净化环境,让身躯永葆青春,使支离破碎的脸面尽可能恢复古典美貌,容双翼完好如初”。
    2008年1月在省政协十届一次大会发言《迎接浙江世界遗产零的突破》中讲到,“当务之急是在综合保护工程基础上,以世界遗产为标准,进一步保护和治理西湖,一是控制景区道路扩建和机动车行驶,提倡步行、游览车观光,保持西湖的幽静美”;同年8月,在“世界遗产保护杭州论坛”上发文《建立遗产保护最广泛的同盟军》,其中专门一大段写道“尽量保持西湖,尤其是湖西的幽静美,倡导步行西湖”。
2009年1月,起草了《关于实行“步行西湖”的建议》,由于感到调研不够深入和条件还不成熟,没有递交。但一直心系此事。
    六年过去了,西湖交通和环境倍受关注。我感到,“步行西湖”全面实施的条件趋于成熟。一是全民环保意识空前高涨,环境污染如尾气、雾霾等令人痛恨;二是闻名世界的西湖需要高质量的环境,保护西湖环境呼声日高,“步行西湖促健康”人流如潮;三是大批西湖会馆关闭转型,使保护大幅减压;四是近几年西湖景区逐步控制车辆,建立慢行交通系统,特别是从今年一月起全年双休和节假日单双号限行,开始动真格了!
    国际国内世界遗产和环境保护的先进理念值得西湖借鉴。比如,严防过度旅游对生态、文物造成的不必要破坏,不以客流量多为唯一标准,相反设定底线不得突破,甚至实行预约制度;把景区划成半封闭式,汽车在景区外停留,游人进景区步行,有些面积很大的景区则在门口换乘统一的环保游览车;景区与城区的界线适当分隔,交通功能有别,景区不宜建大量行车道、过境道;外迁常住人口,外迁无关单位,控制宾馆,就餐环保等。
    应该说,保护西湖环境的外因条件比较好。西湖景区面积不大,游览主要景点采用步行加观光车,一两天就够了;西湖景区与杭州城区相连,游在西湖、住在城区十分方便,没有必要非得游客自驾车和吃住都在景区内;西湖的国内游客激增,不有担心景区冷清。
    对加快实施“步行西湖”,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环境保护和世界遗产的要求,把西湖交通环境整治作为一项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这是进一步提升杭州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目标是建设空气清新健康、噪音最低、车辆控制、道路顺畅、走乘方便、心情舒畅的世界一流景区环境。
    二、整治的主要内容,倡导游客以步行为主,辅之以公共自行车、电瓶车、公交车、出租车、游览观光车和水上交通等。扩大、完善宜人宜游的步行道网络,完善公共自行车系统,公共游览车船全部电动化环保型,完善周边换乘中心体系,为“步行西湖”提供可靠的交通保障。严格控制高污染车行驶,逐步停止社会车进入景区游览。
    三、在景区与城区的功能上,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正确区分景区与城区的交通功能。控制景区内宾馆饭店茶室商店等的大规模扩张,探索服务业用车的最佳方案。继续减少与景区无关的单位驻户景区内,景区内用车全部环保型。整顿规范停车场所秩序。提升旅游信息化。
    四、“步行西湖”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倡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习国内外先进经验,广泛征求市民、游客、专家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目标明确,方案成熟,充分考虑旅游淡旺季、每天的高峰段以及东西南北景区不同情况的不同措施,行动稳妥,分步推进,常抓不懈,平稳度过从不习惯到自觉有序的阵痛期。
    (提案人:省政协常委、经济委副主任,民建省委会副主委,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浙江省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浙江商会常务副会长。 民建界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