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2015年两会专题
我的位置:主页  > 专题栏目 > 2015年两会专题
[浙江日报]代表委员共话全面深化改革
一子落,满盘活
发布时间:2015-01-22 10:22:14
  |  
作者: 本报记者 余勤 通讯员 范冰洁 盛相良
【代表委员名片】

  沈晓红 省人大代表、海盐县委书记

  吴建荣 省人大代表、浙江中南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钱水土 省政协常委、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徐敏利 省政协委员、湖州市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经济合作社社长

  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的主旋律。

  新常态下,浙江如何在新一轮改革中再立潮头?更多的期待、更新的认识、更深的思索,在省两会会场内外交流、碰撞,汇聚成砥砺前行的正能量。

  牵住牛鼻子——

  释放改革红利

  “在海盐注册一家企业,从正式受理申请开始,最快可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申请人在一个窗口就能领到所有证章。”盘点过去一年改革探索的新进展,沈晓红代表说,简政放权本身就是“红利”。

  2014年至今,全省省级部门行政权力从1.23万项精减到4236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取消,40多个部门全部实行一站式网上审批,向社会发出了深化改革的强烈信号。

  “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自身改革,是协调推进各项改革的‘牛鼻子’。过去的一年,诸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彰显了我省减少行政权力对微观事务干预的决心。”沈晓红代表认为,转变政府职能,归根结底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真正把政府管理职能集中到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

  “环境好比‘气候’,资本、项目好比‘候鸟’。哪儿环境好,资金、项目就往哪儿飞,就在哪儿栖息繁衍。这个环境,既指硬环境,也指软环境。”吴建荣代表认为,随着政府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会不断凸显。企业家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努力做好转型升级的功课,积极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敢啃硬骨头——

  激发市场活力

  改革,只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取得“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加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钱水土委员表示,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浪潮,要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抓紧探索社会资本建设基础设施等大项目的体制机制。

  “农村产权由于涉及范围广、涉及农民利益多,一直是农村改革的核心所在。”沈晓红代表建议,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通过“确权、赋权、活权、保权”,解开禁锢农村发展的“最粗一根绳索”。同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民非农就业和市民化。

  徐敏利委员认为,要充分利用农村资源优势,通过改造环境,推动农村生态旅游、特色旅游发展,带动村民致富,也为农村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好的开端。

  我省有不少中心镇的经济规模超过了中西部县级城市,但在管理体制上仍按乡镇管理,因而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对此,代表、委员们建议,通过进一步划分事权、财权,理顺责权利关系,激发乡镇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踩准落脚点——

  分享发展成果

  如何破解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实现一体化发展?徐敏利委员说,唯有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才能让广大农民分享发展成果。徐敏利坦言,目前一些方面还比较欠缺,比如一体化还浮在表面,需要进一步加大提升力度。

  吴建荣代表认为,敢不敢动真碰硬,是不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改革的“试金石”。为此,需要我们迎难而上,才能让广大民众分享改革红利。

  不管走多远,都不能忘了为什么而出发。代表、委员们表示,全面深化改革要瞄准百姓关注的问题,加快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在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方面实现城乡均等化。

  毕竟,改革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