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届…
- 聚焦2024全国两会
- 聚焦2024浙江省两会
- “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
- 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
- 2023全国两会聚焦
- 聚焦2023浙江省两会
- 学习贯彻民建十二大精神…
- 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
- 学习贯彻省第十五次党代…
- 矢志不渝跟党走、携手奋…
- 2022年全国两会
- 十九届六中全会
-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 2022年省两会
- 2019年两会专题
- 2018年两会专题
- 2016年两会专题
- 民建成立70周年
- 2015年两会专题
- 五水共治
- 2014年两会专题
- 2013年两会专题
- 民建浙江省第八次代表大…
- 2012年两会专题
-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
- 2011年两会专题
-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 2010年两会专题
- 建国60周年
- 抗击疫情 浙江民建在行…
- “不忘合作初心 继续携…
-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多党…
-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征文选…
- 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专题…
- 优秀会员专题
- 纪念汤元炳同志诞辰100…
-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专题…
- 政治交接学习教育活动专…
- 2009年省两会专题
“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共二十大报告里的这句话,让住浙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会主委陈小平倍感振奋、念念不忘。
“一老一幼”,牵动亿万家庭,关乎百姓福祉。结合前期深入调研,陈小平认为,城乡社区是系统化解决“一老一幼”问题的重要阵地。目前,我国城乡社区围绕“一老一幼”的综合服务能力整体提升,设施布局逐步优化,在政策体系和规范标准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托育服务指导中心覆盖、数字化场景应用等方面都有较大进步,但对标人民群众持续增长的养老托育需求和期望,仍有诸多不足。要聚焦“一老一幼”问题,扎实推进高品质宜老宜幼城乡社区建设,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陈小平建议,要以养老需求为导向,完善社区养老服务政策支持体系,优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探索发展养老社区,以医联体、家庭病床建设等为抓手,满足社区日益增长的养老设施需求;进一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老年科、中医药和儿科诊疗的服务能力;制定完善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安宁疗护机构的收费标准、服务规范、评级标准等,有序引导和规范社区养老服务。
“在孩子托育方面,以普惠性托育为重点,构建社区托育服务支撑体系。”陈小平提出,要加快推进托育服务发展专项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方便育龄人群就近接送孩子入幼入托,将托育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托育一体化”,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的公办幼儿园体系,优先支持延伸到社区的幼儿园增设托班;支持社区新建“婴幼儿成长驿站”,发展各类普惠托育照护服务,满足不同家庭差异化托育需求。
陈小平认为,人才队伍建设对高品质宜老宜幼城乡社区建设至关重要。“支持鼓励社会工作、幼师等相关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职高生到基层社区就业,构建分层分级照护技术培训体系,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病种照护技术培训,并出台落实相关激励机制。”
“数字鸿沟”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小,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这道“鸿沟”?陈小平说,因年龄而存在的数字鸿沟,既包括老年人的心态与观念问题,也在于技术操作层面。他建议,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专项行动,加强涉老数字技术应用培训,不断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完善社区养老托育数字应用平台,全面推广社区智慧养老托育应用场景,助力城乡社区开展配送餐、助浴、日间照护、上门诊疗、心理咨询等点对点精准服务。
(来源:浙江政协同心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