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聚焦2024浙江省两会
【聚焦省两会•媒体报道】破除隐形壁垒、完善政务服务,事关营商环境委员这样建言
发布时间:2024-01-26 14:30:15
  |  
作者: 管理员

        拼经济,就是拼营商环境。民营经济是浙江发展的金名片,也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本届浙江省两会的议程中,审议《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是“重头戏”之一,“营商环境”因此成为两会现场的高频词。省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呼吁以更优营商环境护航浙江经济高质量发展。法治保障有待强化民建省委会副主委、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钟其告诉银柿财经,早在去年5月,他就跟随民建中央调研组,就“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激发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活力”赴江苏、浙江调研,听取企业心声和困难,收集企业意见和建议。

010.jpg

      “一圈调研下来,我最直观的感受是,尽管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民营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但民营经济信心与活力不足的问题仍普遍存在。”钟其直言。


       对此,民建会员、浙江正瑞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珺婷亦深有体会。在她看来,对照企业和群众的期盼,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包括企业法治保障不够强、市场隐形壁垒待破除、政务管理压力大等。

011.png

        比如在市场隐形壁垒方面,徐珺婷就发现在一些垄断性行业,民营经济发展仍遭遇“玻璃门”“旋转门”等隐形的门槛,“特别是在参与招投标、获得贷款支持等方面,隐形壁垒问题更为集中,这就需要政府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举措”。在营商环境之外,钟其认为,民营经济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规范运行与风控管理不足,法律意识淡薄等等,这影响了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家在社会上的形象,反过来又影响到政府与金融机构等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面向未来,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自身要积极完善与规范企业管理与用人制度、提升法律意识与改善社会形象。”优化科技型企业融资环境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切实做到“民呼我应”“民呼我为”,这一年来,浙江频频发力。发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2条措施,进一步提信心、增预期、扩领域、降门槛;实施扩大有效投资“千项万亿”工程,充分激发民营企业投资活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让企业“想投、敢投、放心投”;准备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用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新设企业和个体户180.8万户,比上年增长9.9%;截至2023年末,在册经营主体数量达1034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6%,其中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1001万户。1月22日的“委员通道”上,省政协委员、省工商联副主席、瑞立集团董事长张晓平表示,民营经济是浙江省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拼经济,很大程度上就是“拼营商环境”,就是要让企业有信心。而正在审议的《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重点对市场机制、政务服务、要素支撑、数字赋能、创新支持、人文环境等方面作出规定,更是体现了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力度和决心。“营商环境的优化离不开政务管理的便利化。”徐珺婷表示,政府一是要畅通政企沟通联系渠道,二是不宜过多干预经营细节,三是简化企业办事服务流程,四是规范职能部门监管行为,从而完善政务服务管理,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化水平。她期望,《条例》审议通过并正式实施后,能为企业带来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并看到更实实在在的落地措施。钟其特别关注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品牌影响力。他建议,“应鼓励民企加大科技投入,攻关‘卡脖子’技术与产品,利用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了营造创新氛围,打造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良好法律环境,徐珺婷建议切实保护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私有产权等合法权益,最大程度激发和保护民营企业创新积极性,同时为企业纾困解难,降低民营企业创新的制度性成本。

012.png

        民建中央财政金融委员会副主任、之江创投研究院理事长胡敏翔进一步提出,应全面优化科技型企业的融资环境。具体而言,政府应完善知识产权评估与定价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制定单独的准则规范;常态化开展金融投资机构科创型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接服务,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探索区域债券市场建设,针对区域市场特点,建立有效的信用评级制度,增强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评级方法的科学性。此外,加强投资人保护也至关重要。例如,相关部门可建立有效偿债保障机制、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和债券违约的追偿机制,切实保护投资人合法利益。

(来源:银柿财经客户端,记者 王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