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民建
聚焦2024全国两会
【聚焦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常委陈小平:解决失能人群照护“痛点”,长护险需进一步发力
发布时间:2024-03-11 14:20:46
  |  
作者: 管理员

        4500万,这是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我国失能失智老人数量。为了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局,2016年,社保“第六险”——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应运而生。截至2022年末,全国已覆盖49个城市、1.7亿人,超120万人享受长护险待遇。

        “目前符合长护险待遇享受条件的人员仅占总人口的4‰左右,且以老年人为主,影响了参保积极性。”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浙江省委会主委陈小平接受银柿财经采访时建议,扩大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指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保障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费用的制度。

        在2016年和2020年,我国先后在两批共计49个城市试点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陈小平在调研中发现,长护险在各地具体实践中仍然面临试点范围偏窄、保障范围较为单一、筹资风险仍然存在以及服务供给有待优化等问题,离‘兜好底’的目标仍有差距。

         在试点范围方面,陈小平直言,目前的试点存在局限性,很难提供可有效复制的经验,且无法形成完善的监管机制。

        据了解,眼下各试点城市都在积极尝试切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长护险政策,待遇给付方式也不尽相同,大部分试点城市以提供上门服务为主,部分城市还向失能家庭发放护理补贴。

        “建议明确长护险与卫健老年护理需求评估、老年人能力评估和残疾人等级评估的政策边界,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和部门评估结果互认机制,保证全面覆盖的情况下避免重复享受。”陈小平表示。

        如何打破单一的筹资渠道,实现资金多元参与,是推行长护险制度需要破解的另一难题。陈小平指出,从短期来看,医保基金结余和财政补贴基本能够满足长护险试点的启动基金需要,但从长期看,医保资金支付压力不断增加,财政难以长期补贴,长护险筹资将难以持续,基金使用保障存在风险。

        调动商业保险公司的积极性,让长护险和商业保险统筹发挥协同作用,这在陈小平看来也非常必要,“应该鼓励有条件的省建立健全以政策性长护险为主体,通过商业保险设计推出中高端长护险产品作为补充,实现两者错位发展,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长期护理需求”。

        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培养专业照护人才队伍是其中关键一环。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长护险重在解决护理人员和经费问题,目前试点地区尚未形成健全的经办管理和服务体系,尤其照护服务资源普遍缺乏,护理人员队伍缺口大、专业性弱。

      社会认同低、薪酬待遇低、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导致养老服务行业人员招不来、留不住,特别是具有医养结合技能的长期护理服务人员十分紧缺。对此,陈小平建议,应加强现有护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护理人才开发力度。“

        一是要加大对现有护理人员队伍财政补贴力度,在财政安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项目经费中,适度提高养老护理员补助支出;二是要进一步发展高层次全日制护理专业教育,培养高端护理人才,重视高层次的全日制护理专业的教学,可以把老年护理单独列为一个专业,提高专业化程度。”陈小平最后表示。

(来源:银杮财经客户端,记者王索妮)